实用临床心理医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忻志鹏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62700427
- 页数:362 页
第一编 总论 2
第一章 医学模式演变 2
第一节 医学模式演变史 2
一、新医学模式的概念 2
二、医学模式的演变史 2
三、现代两种医学模式 3
第二节 新医学模式出现的时代背景 5
一、时代特征 5
二、现代医学面临的挑战 7
第三节 新医学模式出现的动因 8
一、时代信息化、心理负荷加重 9
二、病谱及病谱顺位变化 9
三、人们健康需要层次提高、疑病心理相应增大 9
四、医学观念的更新 10
第四节 生物医学模式的评价 11
第五节 新医学模式特点 13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16
第一节 心理过程 16
一、认知过程 17
二、情感、意志 22
第二节 个性 24
一、个性倾向性 25
二、能力 27
三、气质、性格 29
第三节 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32
一、心理与大脑 32
二、大脑活动的能量消耗 34
三、脑信息容量与神经元 35
第三章 心身医学知识 37
第一节 概述 37
第二节 心身医学简史 38
一、心身医学的渊源 38
二、心身医学发展史 39
第三节 情绪学说、应激学说与心身现象 40
一、情绪学说 40
二、应激学说 41
三、心身现象 42
第四节 心身疾病的中介机理学说 43
一、概述 43
二、心理-生理的中介机理 44
第五节 心身疾病的防护——挫折和心理防卫机理 49
一、挫折与心身健康 49
二、挫折的心理防卫机理 49
第四章 情绪与疾病 52
第一节 概述 52
第二节 情绪的分类 53
一、近代基本情绪分类及其生理基础 53
二、中医七情 55
第三节 七情与心因性病因 55
一、中医病因学 56
二、中医的脏志学说 56
三、心因性病因 58
第四节 情绪的生物本能及社会性 60
一、需要、满足为喜,有利生存发展 60
二、厌恶、拒斥、逃避为惧、以利保护自身 61
三、认知与评价——情绪的社会性 61
第五节 良性情绪与劣性情绪 62
一、良性情绪与健康 62
二、劣性情绪与疾病 62
三、情绪在心理治疗中的地位 62
第五章 心因性、功能性术语的临床应用 64
第一节 概述 64
一、功能性 64
二、器质性 65
三、心因性 66
四、体因性 66
第二节 临床应用及其意义 66
一、应用范围 67
二、相互关系 68
第六章 患病心态与医患关系 71
第一节 概述 71
第二节 门诊和住院病人心态 72
一、门诊病人心态 72
二、住院病人心态 73
第三节 慢性病人的心态 75
一、心情忧郁、沮丧 75
二、焦虑、绝望、孤独、特异性焦虑 75
三、“合作”与“参与”的矛盾 76
四、内疚和悔恨 77
五、担忧与退化 77
六、愤怒与暴躁 77
七、期望与追求 78
第四节 危重病人与濒死病人的心态 78
一、心理否认期 79
二、死亡恐怖期 79
三、心理接受期 79
第五节 手术与仪器检查病人的心理特点 79
第六节 心态与医患关系 81
第二编 心因性疾病 85
第七章 神经症 85
第一节 概述 85
第二节 现代神经症 86
一、基本概念及其演变 86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87
三、神经症的分类 88
四、神经症的临床表现 89
五、神经症的诊断 91
六、神症经的治疗原则 93
第三节 精神疾患 94
一、精神疾患的概念和病因 95
二、精神病患病率 95
三、易与神经症相混淆的精神疾患 96
第四节 联络精神病学 97
第五节 心理-精神疾患的预防 98
第八章 循环系统疾病 100
第一节 概述 100
一、发病现状与病谱顺位变迁 100
二、病因 101
三、心因性发病机理 102
四、心理-生理中介调控机理 102
第二节 高血压病 105
一、概述——正常血压与异常血压的概念 106
二、心理-社会因素及其致病机理 107
三、心态与临床表现及病程演变 110
四、心理综合防治 112
第三节 冠心病 115
一、概述 115
二、心因性与体因性病因 117
三、心因性发病机理 119
四、心态与临床表现 121
五、心态与疾病转归 125
六、心理综合防治 127
第四节 心律失常 129
一、概述 129
二、心因性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134
三、心态与临床表现 135
四、诊断与防治 136
第五节 猝死(心源性) 137
一、猝死的严重性 137
二、猝死的危险因素 138
三、猝死的易感性问题 140
四、猝死的先兆 140
五、猝死的抢救 141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143
第一节 概述 143
一、摄食的调控 143
二、不良心理因素对摄食调节 的影响 145
第二节 溃疡病 145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溃疡病 146
二、溃疡病的发病机理 147
三、溃疡病的心理治疗和预防 152
第三节 神经性厌食 154
一、病因 154
二、心态与躯体表现 155
三、治疗 156
第四节 神经性呕吐 157
一、病因 157
二、治疗 159
三、心理护理 159
第五节 肠道易激综合征(过敏性结肠炎) 159
一、病因 160
二、发病机理及中医理论 160
三、心态与临床表现 161
四、诊断 164
五、中医辨证分型 165
六、治疗 165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 168
第一节 支气管哮喘 168
一、发病机理与心理因素的关系 169
二、哮喘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 171
三、哮喘的防治 173
第二节 过度换气综合征 177
一、过度换气综合征的相关因素 177
二、过度换气综合征的发病机理 178
三、过度换气时的心身反应 180
四、过度换气综合征的确立 181
五、过度换气综合征的防治 181
第十一章 妇产科疾病 183
第一节 女性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 183
一、生理特点——特有的内分泌系统 183
二、心理特点 184
三、社会特点 186
第二节 妇科疾病 186
一、月经异常 186
二、不孕症与假孕 190
三、外阴瘙痒 191
第三节 产科心身障碍 191
一、妊娠 191
二、分娩 192
三、产褥期 193
第四节 计划生育和子宫切除后的心身障碍 194
一、计划生育后的心身障碍 194
二、子宫切除术后的心身障碍 194
第五节 妇产科心身障碍的防治原则 195
一、预防 195
二、心理治疗和配合精神药物治疗 196
第十二章 儿科疾病 197
第一节 小儿的认识发育与心理特点 197
一、小儿的认识发育 197
二、小儿心理特点 198
第二节 儿科常见疾病 200
一、不良行为 200
二、遗尿症 202
三、儿童多动症 203
四、独生子女问题 205
五、机构综合征 206
第十三章 皮肤疾病 210
第一节 概述 211
第二节 心理-社会因素在皮肤疾患中的作用 211
一、皮肤病症状的心态与皮损的恶性循环 212
二、皮肤病的症状与情绪心境 213
三、心因性瘙痒及体因性瘙痒 214
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皮肤疾患 214
一、神经性皮炎 215
二、荨麻疹 215
三、牛皮癣 215
四、斑秃 216
第四节 心因性皮肤病治疗原则 217
第十四章 免疫系统疾病 219
第一节 概述 219
一、历史概况 219
二、病谱演变 220
三、病因与发病机理 220
第二节 正常的免疫机制与心理活动对免疫调控的影响 221
一、正常的免疫机制 221
二、免疫机制的调控 222
第三节 紧张刺激影响免疫功能的机理 223
一、实验证据 223
二、临床证据 224
三、紧张刺激影响免疫功能的机理 224
第四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225
一、常见疾病举例 226
二、心理因素与症状消长的关系 227
第五节 调整皮质功能对免疫稳定的重要性 228
第十五章 性功能障碍 230
第一节 概述 230
第二节 功能性障碍与器质性病变 231
一、性功能障碍的概念及分类 231
二、性功能性障碍的病因 231
三、性器质性障碍的病因 233
第三节 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234
一、阳萎 234
二、早泄 236
三、不射精 237
四、频发遗精 238
第四节 女性性功能障碍 238
一、性欲低下及性高潮缺失 239
二、性交障碍——性交疼痛和阴道痉孪 240
第五节 性问题咨询及治疗 241
一、性问题咨询 241
二、临床性治疗 243
第十六章 肿瘤 244
第一节 心理-社会因素与肿瘤 244
一、诱发肿瘤的心理社会因素 245
二、心理-社会因素诱发肿瘤的机理 247
第二节 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与临床症状 249
一、患癌症后的普遍心理反应 249
二、临床常见症状及其与心理反应的关系 251
三、躯体治疗时的心理行为反应 252
四、“绝症”患者的情感状态 252
第三节 情绪与肿瘤 253
一、消极(负性)情绪与肿瘤演变 253
二、积极情绪与肿瘤的转归 254
第四节 肿瘤的心理行为治疗及预防 255
一、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参与种瘤的治疗 255
二、肿瘤的几种心理治疗方法 256
三、肿瘤的心理预防 257
第三编 心理诊断、治疗、卫生和护理 259
第十七章 心理测验与心理诊断 259
第一节 心理测验 259
一、心理测验简史 259
二、心理测验的种类 260
三、心理测验应注意的问题 261
四、智力及智力测验 263
五、个性测验 266
六、记忆测验 267
第二节 心理诊断 268
一、心理诊断的重要性 268
二、心理诊断的一般过程 269
三、心态正常与否的诊断 269
四、心理异常的分类 271
五、心理健康水平的诊断 272
第十八章 心理咨询 274
第一节 概述 274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方式与服务对象 275
一、心理咨询的方式 275
二、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 276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内容及其记录 278
一、心理咨询的内容 278
二、心理咨询记录 279
第四节 心理咨询的方法和程序 279
第五节 心理咨询医生应具备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281
一、应具备的条件 281
二、应注意事项 283
第六节 心理疏导 284
一、心理疏导的概述 284
二、系统论与心理疏导 285
三、信息论与心理疏导 285
四、控制论与心理疏导 286
五、心理疏导的具体方法 287
第十九章 心理行为治疗与指导 288
第一节 心理行为治疗概述 288
一、心理行为疗法的分类 288
二、心理行为治疗的共同因素 289
三、心理治疗在我国的的现况 289
第二节 常用的几种心理疗法 290
一、精神分析法 290
二、认知领悟疗法 291
三、催眠疗法 291
四、音乐疗法 292
五、森田疗法 295
第三节 生物反馈疗法 296
一、生物反馈疗法概念 296
二、常用生物反馈仪介绍 297
三、生物反馈的临床应用 297
四、生物反馈疗法评估 299
第四节 行为疗法 300
一、概述 300
二、一般行为疗法介绍 301
第五节 气功与西方松静术 304
第二十章 精神药物治疗 307
第一节 概述 307
第二节 精神药物的作用部位 307
第三节 常用的几种精神药物种类、作用和副作用 309
一、常用抗精神病药 309
二、常用抗抑郁药物 312
三、常用抗焦虑药物 313
四、常用抗躁狂药 314
第四节 胰岛素低血糖疗法 315
第五节 药物催眠疗法 316
第二十一章 心理卫生 318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和评判 318
第二节 一般的心理卫生 320
一、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321
二、培养稳定的心态、防止反应过激 321
三、锻炼坚毅顽强的性格、耐受各种应激事件的冲击 322
四、加强品德修养、避免劣性刺激 323
五、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323
第三节 个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 324
一、胎儿期的心理卫生 324
二、儿童少年期的心理卫生 325
三、青春期及青年的心理卫生 327
四、中年期的心理卫生 328
五、老年期的心理卫生 329
第四节 不同社会群体的心理卫生 330
一、家庭的心理卫生 330
二、学校的心理卫生 331
三、公共场所的心理卫生 332
第二十二章 心理护理 334
第一节 心理护理的概念、目的和基本方法 334
一、心理护理的概念 334
二、心理护理的目的 334
三、心理护理的一般方法 335
第二节 各阶段病人的心理护理 337
一、门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337
二、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339
三、慢性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340
四、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 341
第三节 各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343
一、外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343
二、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344
三、妇产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345
四、儿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346
五、肿瘤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347
【附录】现代心理学及医学心理学概况 349
后记 362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间充质干细胞基础与临床》韩忠朝著 2015
- 《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第2版 视频版》郑红,倪嘉波,刘亨荣编;陈冬梅责编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阅读与心理健康》王波主编 2019
- 《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朱古亭》方剑乔总主编 2019
-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医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中国)杨晓岚 2019
- 《新闻心理学概论 第6版》刘京林 2019
-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内科学》(中国)刘德培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