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高等院校政治理论课学习手册
高等院校政治理论课学习手册

高等院校政治理论课学习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左武已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7434·10
  • 页数:366 页
图书介绍:
《高等院校政治理论课学习手册》目录

哲 学 1

第一部分概念术语解释 1

1.哲 学 1

2.世界观 1

3.方法论 1

目 录 1

4.哲学基本问题 2

5.唯物主义 2

6.朴素唯物主义 2

8.辩证唯物主义 3

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

9.马克思主义哲学 4

10.庸俗唯物主义 4

11.唯心主义 5

12.主观唯心主义 5

13.客观唯心主义 5

14.唯我论 5

19.运动 6

18.物 质 6

17.本原 6

16.思维 6

15.存在 6

20.唯心主义运动观 7

21.静止 7

22.空间 7

23.时间 8

24.唯心主义时空观 8

29.观念 9

28.意识 9

27.二元论 9

26.一元论 9

2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空观 9

30.意识能动性 10

31.辩证法 10

32.朴素辩证法 10

33.唯心辩证法 10

34.唯物辩证法 11

35.规律 11

36.条件 11

39.矛盾 12

38.诡辩论 12

37.形而上学 12

40.矛盾的普遍性 13

41.矛盾的特殊性 13

42.转化 13

43.两点论 14

44.重点论 14

45.一点论 14

46.均衡论 14

49.量 15

50.度 15

47.折衷主义 15

48.质 15

51关节点 16

52.飞跃 16

53.激变论 16

54.庸俗进化论 16

57.螺旋式上升运动(波浪式前进运动) 17

58.新陈代谢 17

55.否定之否定 17

56.新生事物 17

59.扬弃 18

60.前进性 18

61.曲折性 18

62.直线论 18

63.循环论 18

66.决定论 19

67.非决定论 19

65.唯物辩证法范畴 19

64.范畴 19

68.唯意志论 20

69.目的论 20

70.宿命论 20

71.认识论 20

72.反映论 21

73.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1

74.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 22

75.实践 22

76.认识 22

77.感觉 22

80.直观 23

81.经验 23

79.表象 23

78.知觉 23

82.概念 24

83.判断 24

84.推理 24

85.先验论 25

86.经验论 25

87.唯理论 25

90.不可知论 26

89.可知论 26

88.怀疑论 26

91.真 理 27

92.客观真理 27

93.相对主义 27

94.绝对主义 27

95.历史观 28

96.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8

97.历史唯物主义 28

100.社会基本矛盾 29

101.生产方式 29

98.历史唯心主义 29

99.社会存在 29

102.社会形态 30

103.阶级 30

104.国家 30

105.社会革命 31

106.社会意识 31

107.社会意识形态 31

110.道德 32

111.共产主义道德 32

109.法律思想 32

108.政治思想 32

112.人民群众 33

113.杰出人物 33

114.英雄史观 33

115.个人迷信 33

第二部分范畴(概念)辩证关系简述 34

1.哲学和世界观 34

2.世界观和方法论 34

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 34

4.物质和运动 35

5.运动和静止 35

7.物质和意识 36

6.物质和时空 36

8.唯物论和辩证法 37

9.联系和发展 37

10.内因和外因 38

1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8

1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39

1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39

14.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 40

15.绝对和相对 40

16.无限和有限 40

19.量变和质变 41

18.质和量 41

17.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41

20.肯定和否定 42

21.原因和结果 42

22.必然性和偶然性 43

23.可能性和现实性 44

24.内容和形式 44

25.现象和本质 45

26.认识和实践 46

2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46

29.分析和综合 47

28.归纳和演绎 47

30.抽象和具体 48

31.真理和谬误 48

3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49

33.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 50

3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50

35.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科学 51

3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51

37.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52

39.道德和法律 53

38.国体和政体 53

40.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 54

第三部分问题解答 54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54

2.哲学基本问题同人们的实际工作有什么关系? 55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有什么关系? 56

4.为什么科技工作者要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57

6.列宁的物质定义的意义是什么?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为什么是错误的? 57

6.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原理有什么现实意义? 58

7.怎样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心论和 59

二元论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59

8.为什么说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学习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以后,对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应有什么提高? 60

9.如何从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进一步说明物质第一性、意识 61

第二性的原理? 61

10.辩证唯物主义在意识作用问题上的基本理论立场是什么?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应同哪些错误的哲学观点划清界限? 62

11.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有哪些?怎样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62

1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正确掌握这一原理对实现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有什么重大意义? 63

13.如何理解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65

1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66

15.怎样理解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掌握质量统一观有何实际意义? 66

16.怎样认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67

17.怎样认识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和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 67

18.如何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是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的重要哲学基础? 68

19.如何理解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68

20.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各有什么作用? 69

21.坚持矛盾普遍性原理有何意义? 70

22.坚持矛盾特殊性原理有什么重要意义? 70

23.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70

24.为什么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72

25.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它和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怎样的? 73

26.如何理解关于解决矛盾形式的多样性?掌握这个原理有什么实践意义? 73

27.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对立在哪里? 74

28.掌握辩证否定观有什么实践意义? 74

29.如何理解事物自己的运动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运动? 74

30.掌握事物发展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什么实际意义? 75

31.怎样理解科学研究的任务是通过现象把握本质? 76

32.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有何实践意义? 77

33.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有何实践意义? 77

34.掌握必然性,注意偶然性,在实践中有何重要意义? 78

35.把握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有什么实践意义? 78

36.怎样理解认识论中能动性原理和反映论原理的统一? 79

3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怎样克服形而上学认识论的局限性的? 80

38.为什么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飞跃?怎样实现这个飞跃? 81

39.为什么说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实现这个飞跃的途径和条件是什么? 82

41.怎样理解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错在哪里? 83

40.怎样理解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掌握这个原理有何重要意义? 83

42.怎样理解真理是一个过程? 84

4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85

44.怎样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85

45.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基本观点和错误是什么? 86

46.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是什么关系? 86

47.掌握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有何实践意义? 87

48.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于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有什么实际意义? 88

49.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的辩证运动的原理,分析“思想僵化”的原因和“思想解放”的正确途径。 89

50.为什么说实践在认识中具有决定作用?“天才论”的根本错误是什么? 90

51.运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为什么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91

52.有人说“共产主义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因而它是渺茫的幻想”,这种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 92

5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有哪些根本区别?两种历史观对立的根源是什么? 93

54.为什么说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94

55.为什么说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索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 95

56.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剖析“人都是自私的”这一错误观点。 95

57.历史活动是有意识的人参加的,为什么说社会发展又存在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明确这一点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什么意义? 96

58.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97

59.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说明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98

60.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建立和发展具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为什么没有违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99

61.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说明我国当前为什么要进行机构改革? 101

62.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02

63.阶级是怎样产生的?“暴力论”的根本错误是什么? 104

64.为什么说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直接动力同社会变革的最终的决定的力量是什么关系? 105

65.我国阶级斗争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激化的条件是什么? 105

66.我国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的根源是什么? 106

67.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 106

68.社会革命的实质、根源、类型、作用、任务、形式、条件各是什么? 107

69.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说这种依赖性是绝对的? 108

7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独立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说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 109

71.为什么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观点对其他意识形态有什么影响? 109

72.艺术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110

74.宗教的本质是什么?宗教消亡的途径是怎样的? 111

68.为什么在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劳动者个体经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有必要存在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111

73.道德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111

75.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 112

76.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原理,说明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反对和抵制剥削阶级腐朽没落思想的侵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3

77.在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问题上,两种历史观斗争的焦点是什么? 114

7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里? 115

79.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是怎样的? 115

80.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怎样看待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115

81.无产阶级领袖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116

82.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17

83.为什么说热爱领袖和反对个人崇拜是一致的? 117

88.历史唯物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家在人的价值问题上的根本对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18

85.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对于我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有何重大的指导意义? 119

2.劳动资料 121

5.社会总劳动 121

4.消费资料 121

3.劳动对象 121

一、解释下列概念 121

第一部分概念解释 121

1.生产资料 121

政治经济学 121

6.经济规律 122

7.交换价值 122

8.价值尺度 122

9.流通手段 122

10.劳动力商品 122

11.雇佣劳动 122

12.预付资本 122

17.经济危机 123

18.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123

1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23

15.无产阶级贫困化 123

14.资本积累 123

13.资本原始积累 123

16.产业后备军 123

24.混合联合公司 124

25.国际垄断同盟 124

26.跨国公司 124

23.参与制 124

22.金融资本 124

21.自由竞争 124

20.通货膨胀 124

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25

28.赎买政策 125

29.定息 125

30.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125

31.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125

32.联产承包责任制 125

38.经济效益 126

36.国民经济 126

37.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126

34.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126

35.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126

33.社会主义制度下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 126

39.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 127

40.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 127

41.经济杠杆 127

42.八项经济技术指标 127

43.资金利润率 127

48.平均主义 128

50.经济范畴 128

49.剪刀差 128

45.成本利润率 128

44.工资利润率 128

46.产值利润率 128

47.奖金 128

51.经济体制 129

52.社会主义的计划体制 129

53.价格体系 129

54.浮动价格 129

55.经济特区 129

56.社会主义企业的活力 130

57.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130

二、解释下列概念,并说明每组概念的关系 131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31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31

4.使用价值和价值 132

3.商品和货币 132

6.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133

7.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33

5.价值量与劳动量、劳动生产率 133

10.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 134

9.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 134

8.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134

11.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35

1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35

1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35

14.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36

15.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136

16.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136

17.剩余价值和利润 137

18.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137

20.剩余价值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 138

21.年剩余价值率和年利润率 138

19.超额剩余价值和超额利润 138

2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39

2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139

24.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有机构成 139

25.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 140

26.生产价格和在本价格 140

27.垄断和竞争 140

28.资本输出与商品输出 140

31.经济责任制和企业自主权 141

29.资金循环和资金周转 141

30.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 141

3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42

32.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 142

34.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143

三、解释下列概念,并说明每组概念的区别 143

1.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 143

2.物化劳动与活劳动 143

3.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44

4.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 144

5.简单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 144

6.劳动力与劳动 145

7.资本主义地租与封建地租 145

10.垄断价格与生产价格 146

8.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 146

9.垄断利润与平均利润 146

11.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 147

12.计划价格与自由价格 147

13.资金与资本 147

14.社会主义利润与资本主义利润 148

15.社会主义积累与资本主义积累 148

16.社会主义银行与资本主义银行 148

17.社会主义利息与资本主义利息 149

18.社会主义工资与资本主义工资 149

4.纸币流通规律 150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150

第二部分经济规律简述 150

3.货币流通规律 150

2.价值规律 150

5.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151

6.资本主义人口规律 151

7.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151

8.平均利润率规律 151

9.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 152

11.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 152

12.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152

13.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52

10.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 152

14.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 153

15.按劳分配规律 153

第三部分问题解答 153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153

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53

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154

4.什么是经济规律?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什么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154

5.什么是商品?它是怎样产生的? 155

6.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什么要从分析商品开始? 155

7.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156

8.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56

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价值?有什么影响? 157

10.复杂劳动为什么可以折合成加倍的简单劳动? 158

1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158

12.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有哪些作用? 159

13.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159

14.什么是商品拜物教?它是怎样产生的? 159

15.什么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160

16.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61

17.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162

18.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什么意义? 163

19.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163

20.机器能否创造剩余价值?为什么? 164

2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它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164

22.为什么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埋论的基石? 165

23.马克思是怎样从资本主义企业简单再生产的分析中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 165

24.通过对资本主义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分析,可以使我们看出哪些问题? 166

25.资本家为什么要进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 167

26.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67

28.什么是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是什么? 168

27.怎样从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看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 168

29.研究产业资本的循环有什么重要意义? 169

30.什么是资本的周转?加速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170

31.学习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指导意义? 170

32.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171

33.内含扩大再生产的理论,对我国进行四化建设有什么指导意义? 171

34.资本主义利润的本质是什么?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是什么? 173

35.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学说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173

36.为什么说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174

38.为什么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必然爆发经济危机? 175

37.什么是商业利润? 175

39.为什么说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 176

40.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哪两个历史阶段? 177

41.什么是帝国主义? 177

42.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必然引起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很高程度时就必然形成垄断? 177

43.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是什么? 178

46.垄断利润的来源是什么? 179

45.为什么说垄断的统治是形成垄断价格的经济基础? 179

44.为什么说垄断价格的形成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179

49.简要说明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必然性。 180

47.简要说明帝国主义时期银行的新作用。 180

48.垄断时期的竞争不同于自由竞争的特点是什么? 180

51.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的关系是什么? 181

50.资本输出的实质是什么? 181

5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广泛而迅速发展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182

53.国际垄断的实质是什么? 182

5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什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迅速而又稳定地发展? 182

57.为什么说垄断是造成帝国主义寄生性或腐朽性的经济基础? 183

5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183

5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183

59.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能得出什么重要结论? 184

60.简要说明我国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性。 184

58.为什么说垄断是造成帝国主义过渡性或垂死性的经济基础? 184

61.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的前提? 186

62.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87

63.简要说明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特点。 187

64.我国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为什么必须坚持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188

65.简要说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是我国的长期方针 189

87.我国的国民经济计划就总体来说应该是什么样的? 189

67.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90

66.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90

69.为什么说,全民所有制、集体和个体这三种经济形式各在一定范围内有其优越性? 191

70.为什么我国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在中国投资,进行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 192

71.简要说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必要性 193

72.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总任务是什么? 193

73.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是什么? 193

74.简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及其作用。 194

75.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新特点是什么? 194

79.简要说明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 195

78.怎样才能提高我国劳动生产率? 195

77.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增加社会产品的途径是什么? 195

76.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的需要包括哪些内容? 195

80.简要说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96

81.简述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的要求和实行这一原则的意义。 197

82.人类历史上调节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的两种主要形式是什么? 197

83.为什么说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197

84.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有哪些主要的比例关系? 197

85.简要说明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98

86.我国社会主义的计划体制应该是什么样的体制?为什么说建立这种体制对我国十分迫切? 199

6.商品资本循环的公式 200

90.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200

88.什么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00

89.简要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经济的必然性。 200

91.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什么重要意义? 201

92.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作用是什么? 201

95.我国计划体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02

93.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有哪几种形式? 202

94.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为什么是统一的? 202

96.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贸易的必要性是什么? 203

97.我国对外贸易的原则是什么? 203

98.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正常的货币流通有什么重要意义? 204

99.简要说明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渠道。 204

100.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所反映的关系和服务的对象是什么? 205

102.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是什么? 205

101.社会主义国家怎样实现有计划调节货币流通? 205

103.为什么指令性计划也必须运用价值规律? 206

104.社会主义企业之间竞争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206

105.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为什么还存在竞争?社会主义竞争和资本主义竞争有什么区别 207

106.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制定价格的依据是什么? 207

107.为什么必须改革价格体系?价格体系的改革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是什么? 208

108.当前我国价格体系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08

109.价格体系改革的原则是什么? 208

110.简要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下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必然性。 209

112.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210

111.提高经济效益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10

114.国民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11

115.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的意义是什么 211

113.什么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 211

116.建立有效的国民经济管理机制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212

117.什么是经济责任制? 212

118.简要说明实行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制的重要性。 212

119.简要说明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 213

120.简要说明社会主义工业企业资金的构成。 213

121.怎样提高固定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 214

122.怎样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 214

123.简要说明社会主义企业实行经济核算的必要性和条件。 215

124.简要说明社会主义企业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 216

125.简要说明社会主义企业科技管理的地位。 216

126.简述降低成本和提高盈利的基本途径和意义。 217

127.决定国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18

128.国民收入在国营企业的初次分配是怎样进行的? 218

130.国民收入再分配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的? 219

129.社会主义国民收八经过初次分配以后,为什么还要进行再分配? 219

132.简要说明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220

131.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以后,最终形成哪些基金? 220

133.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221

134.为什么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221

135.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22

136.为什么说按劳分配在本质上是反对平均主义的? 222

137.怎样理解使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 223

138.简要说明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224

139.简要说明按劳分配的作用。 225

140.社会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 226

143.怎样理解“包干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227

141.社会主义奖金的本质是什么? 227

142.为什么当前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大大调动农民的生严积极性? 227

144.整个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包括哪两个阶段? 228

145.社会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阶段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228

146.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228

147.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必然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这个过渡的基本条件和特点是什么? 229

7.产业资本三种循环统一的公式 230

5.生产资本循环的公式 230

4.货币资本循环的公式 230

2.资本运动的总公式 230

3.资本有机构成的公式 230

1.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 230

一、表示经济运动的公式 230

第四部分公式与计算 230

8.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公式 231

9.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的公式 232

10.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公式 232

二、常用的计算公式和举例 234

1.剩余价值率的公式 234

2.利润率的公式 235

3.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关系的公式 236

4.年剩余价值率的公式 237

5.年利润率的公式 238

6.年利润率和年剩余价值率关系的公式 239

7.资本周转次数的公式 239

8.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公式 240

三、综合题演算 240

中 共 党 史 245

第一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1919年5月——1923年5月) 245

1.试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形成的原因 245

2.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特点。 246

4.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 247

5.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247

3.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质是什么? 247

6.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时代的要求? 248

7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49

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251

9.中国共产党的二大和党的最高纲领、最低纲领 252

10.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完全新型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252

11.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 253

2.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54

第二部分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 254

1.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和统一战线方针的正式确定。 254

3.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和政治基础是什么? 255

4.中国共产党四大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56

5.统一战线中为什么会存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主要表现有哪些? 256

6.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和基本思想的提出。 259

7.五卅运动和省港工人大罢工。 259

8.北伐的目标是哪些军阀势力? 260

9.北伐军胜利进军及其主要原因。 260

10.毛泽东同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261

11.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263

12.试分析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要内容。 264

13.“四—二”、“七—五”反革命政变。 265

14.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和经验教训是什么? 266

第三部分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267

(1927年8月——1937年7月) 267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和革命形势如何? 267

2.“八七”会议。 268

3.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的主要武装起义。 268

4.中国共产党的六大。 269

5.毛泽东同志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 270

6.三湾改编 273

7.在长期农村游击战争条件下,如何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如何建设新型的人民军队? 274

8.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党的土地革命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275

9.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建立的主要根据地是哪些? 275

10.“九一八”事变。 275

11.中央红军第一次到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 276

12.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76

13.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形成及其主要错误和危害。 277

14.遵义会议、 279

15.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路线的主要错误和危害是什么? 279

17.华北事变。 280

16.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和胜利的意义。 280

18.“一二九”运动。 281

19.“八一宣言”。 282

20.如何认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82

21.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284

22.中国共产党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的方针。 285

2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党内三次“左”倾错误之间的关系及其特征。 286

第四部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288

1.“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288

3.国共两党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 289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289

4.洛川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290

5.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要点是什么? 291

6.如何认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 291

7.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一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292

8.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294

9.抗日战争时期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主要内容及其被克服。 295

10.毛泽东同志《新民主主义论》一文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296

11.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和对顽固派斗争的策略原则。 300

12.百团大战。 301

14.为了渡过抗战中最困难的时期,我党实行了哪些政策? 302

13.皖南事变。 302

15.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内容、方针和意义。 303

16.为什么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是整风运动的中心内容? 304

17.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三次反共高潮的时间。 306

18.中国共产党的七大和七大路线。 307

19.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308

20.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主要经验。 308

第五部分党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10月) 310

1.如何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 310

2.抗战胜利后党的任务和策略方针是什么? 310

3.关于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311

4.如何理解毛泽东同志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313

5.我党关于打败国民党蒋介石的政治方针、军事方针是什么? 314

6.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314

7.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及其伟大意义。 314

8.党的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同志《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 315

9.三大战役。 316

10.中国共产党关于“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 317

11.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毛泽东同志的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18

12.渡江战役。 320

13.毛泽东同志《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的主要内容。 321

1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主要经验是什么? 322

1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322

第六部分党在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324

1.建国初期党的主要任务和战略策略思想是什么? 324

2.党在恢复时期领导人民进行的主要社会改革和重大政治运动及其意义是什么? 325

3.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328

4.什么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什么说它反映了我国历史的必然性? 328

5.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哪年开始,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30

6.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何时召开,它的主要任务及其通过的宪法有何重大意义? 330

7.粉碎高岗、饶漱石反党阴谋活动的意义和经验教训是什么? 331

8.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是什么? 332

9.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和意义是什么? 333

10.“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334

11.《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和重要内容是什么? 334

12.党的八大何时召开,它的历史功绩和意义是什么? 335

第七部分党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年1月——1966年4月) 337

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是什么? 337

2.一九五七年党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339

3.一九五八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和北戴河会议。 340

4.一九五九年的庐山会议。 341

5.党关于克服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正确方针。 342

6.一九六二年党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和八届十中全会。 343

7.什么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运动)? 344

8.如何正确估价党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作? 345

第八部分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346

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性质是什么? 346

2.如何认识党和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重要斗争和作用? 348

3.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要罪行、危害及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意义是什么? 349

4.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 350

5.“文化大革命”的主要经验教训是什么? 351

1.粉碎“四人帮”后,党在工作中出现徘徊的原因是什么? 352

第九部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开始(1976年10月——1981年7月) 352

2.如何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 353

3.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什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54

4.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 355

5.党纠正经济工作中“左”倾错误的根本方针。 355

6.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重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356

7.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356

8.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356

9.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什么? 357

附 录: 358

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五年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试题 3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