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反应机理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华麟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32306666
- 页数:209 页
第一章 引言 1
1.1 定义 2
1.2 反应速度及速度方程式 2
1.2.1 一级反应 3
1.2.2 可逆的一级反应 4
1.2.3 二级反应 5
1.2.4 连续的一级反应 6
1.2.5 二个常见的速度方程式 7
1.3 反应机理的推断 9
1.3.1 速度方程式和反应机理 9
1.3.2 中间体的检定 10
1.3.3 产物的检查 12
1.3.4 活化参数△H?、△S?、△V?和反应机理 13
1.4 取代反应的机理 15
1.5 金属络合物的氧化还原机理 16
1.6 游离基反应 21
参考文献 22
第二章 氧化还原反应 23
第一节 非金属化合物之间的反应 23
1.1 O2的氧化作用 23
1.1.1 O与H2S的反应 23
1.1.2 O2与H2S的反应 24
1.1.3 O2与SO2的反应 24
1.1.4 O2与NH3的反应 25
1.2 氮的氧化物与分子、原子的反应 26
1.2.1 NO2与NH3的反应 26
1.2.2 NO2与H2的反应 26
1.2.5 NO与H2反应 27
1.2.3 NO2与·H的反应 27
1.2.4 NO与O2的反应 27
1.3 卤素的氧化反应 28
1.3.1 I2与H2的反应 28
1.3.2 Br2与H2的反应 28
1.3.3 C12与H2的反应 28
1.3.4 C12与CO的反应 29
1.3.5 C12、Br2与H2O的反应 30
1.4 过氧化氢的氧化作用 30
1.4.1 H2O2与NO?的反应 30
1.4.2 H2O2与X-卤素负离子的反应 30
1.4.3 H2O2与SO?的反应 30
1.5.1 HSO?与卤化物的反应 31
1.5.2 S2O3?的分解 31
1.5 过氧硫酸的氧化作用 31
1.5.3 S2O8?与H2O2的反应 32
1.5.4 S2O3?与S2O3?的反应 32
1.5.5 S2O8?与Br-的反应 33
第二节 含氧酸或其盐对有机物的氧化作用 33
2.1 过碘酸的氧化作用 33
2.1.1 IO?与1,2-二醇类的反应 34
2.1.2 H4IO?与1,2-二酮类的反应 34
2.1.3 IO?与邻苯二酚的反应 34
2.2 过氧硫酸的氧化作用 35
2.2.1 S2O8?氧化醇类 35
2.2.2 S2O8?氧化醛类和酮类 36
2.2.3 S2O8?氧化羧酸 36
2.3.1 饱和脂肪烃的氧化 37
2.3 高锰酸盐和重铬酸盐的氧化作用 37
2.3.2 烯烃的氧化 38
2.3.3 醇的氧化 39
2.3.4 醛的氧化 40
2.3.5 酮的氧化 41
2.3.6 羧酸的氧化 42
2.3.7 羟基酸的氧化 43
2.3.8 氨基酸的氧化 44
第三节 金属离子及金属络合物与非金属化合物之间的氧化还原作用 45
3.1 Cr(Ⅵ)、Mn(Ⅶ)对非金属化合物的氧化作用 45
3.1.1 卤素阴离子的氧化 45
3.1.2 低价硫化合物的氧化 46
3.1.3 亚硝酸根的氧化 47
3.1.5 低价磷含氧酸的氧化 48
3.1.4 肼的氧化 48
3.1.6 氰根的氧化 49
3.2 Tl(Ⅲ)、Hg(Ⅱ)、Bi(Ⅴ)、Pd(Ⅱ)、Mo(Ⅵ)对非金属化合物的氧化作用 50
3.2.1 Bi(Ⅴ)氧化卤素离子 50
3.2.2 Tl(Ⅲ)氧化H2O2 50
3.2.3 Tl(Ⅲ)对肼的氧化 51
3.2.4 Mo(Ⅵ)对肼的氧化 51
3.2.5 Hg(Ⅱ)氧化CO 52
3.2.6 PdBr4?氧化CO 52
3.3 Co(Ⅲ)、Ce(Ⅳ)、V(Ⅴ)对非金属化合物的氧化作用 52
3.3.1 对卤素阴离子的氧化作用 53
3.3.2 Co(Ⅲ)、Ce(Ⅳ)对H2O、H2O2的氧化作用 55
3.3.3 Co(Ⅲ)、V(Ⅴ)对肼的氧化作用 56
3.3.4 Co(Ⅲ)、V(Ⅴ)对羟胺的氧化作用 57
3.4.1 对I-、SCN-的氧化作用 58
3.4 Fe(Ⅲ)、Cu(Ⅱ)对非金属化合物的氧化作用 58
3.4.2 Fe(Ⅲ)及其络合物对H2O2及OH-的作用 60
3.4.3 Fe(Ⅲ)及其络合物对低价硫化合物的氧化作用 61
3.4.4 Fe(Ⅲ)、Cu(Ⅱ)对肼、羟胺的氧化作用 62
3.4.5 Fe(CN)6?、Cu(Ⅱ)对CN-、CO的氧化作用 63
3.5 金属离子及金属络合物对非金属化合物的还原作用 63
3.5.1 低价钼络合物还原氮的化合物 64
3.5.2 Fe(Ⅱ)还原溴酸、分子氧、H2O2、HNO2 65
3.5.3 Cu(Ⅰ)络合物还原O2和H2O2 67
3.5.4 Co(Ⅱ)络合物与卤素和分子氧的反应 68
3.5.5 Cr(Ⅱ)还原H2O2、NH3 69
第四节 金属离子及金属络合物与有机物之间的作用 70
4.1 Pb(Ⅳ)、Tl(Ⅲ)、Hg(Ⅱ)、Pd(Ⅱ)对有机物的氧化作用 70
4.1.1 烯烃的氧化 71
4.1.2 醇及酚的氧化 72
4.1.3 Tl(Ⅲ)氧化酮 73
4.1.4 Hg(Ⅱ)氧化醚 73
4.1.5 Tl(Ⅲ)氧化α-羟基酸 74
4.2 Co(Ⅲ)、Ce(Ⅳ)、V(Ⅴ)对有机物的氧化作用 74
4.2.1 对醇及酚的氧化 74
4.2.2 对醛的氧化 75
4.2.3 对醚的氧化 76
4.2.4 对酸的氧化 77
4.2.5 对不饱和酸的氧化 77
4.2.6 对酰胺的氧化 78
4.3 Fe(Ⅲ)、Cu(Ⅱ)对有机物的氧化作用 78
4.3.1 Fe(Ⅲ)对硫醇的氧化 78
4.3.3 Fe(Ⅲ)对醛的氧化 79
4.3.2 Fe(Ⅲ)对酚的氧化 79
4.3.4 对α-酮缩醇的氧化 80
4.3.5 对抗坏血酸的氧化 81
4.4 Cr(Ⅱ)、Fe(Ⅱ)对有机物的还原作用 82
4.4.1 Cr(Ⅱ)还原炔类化合物 82
4.4.2 Fe(Ⅱ)还原硝基化合物 82
第五节 金属离子及金属络合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83
5.1 同元素不同价态的金属离子及金属络合物之间的反应 83
5.1.1 交换反应 84
5.1.2 相互的氧化还原 86
5.1.3 催化取代反应和异构化 87
5.2 不同的金属离子或金属络合物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89
5.2.1 Ce(Ⅳ)对Cr(Ⅲ)、Fe(Ⅱ)、Hg(Ⅰ)的氧化作用 89
5.2.2 Cr(Ⅵ)对Fe(Ⅱ)、V(Ⅳ)的氧化作用 91
5.2.3 Mn(Ⅲ)、Mn(Ⅶ)的氧化作用 92
5.2.4 Fe(Ⅲ)对Cr(Ⅱ)、Co(Ⅱ)、Sn(Ⅱ)的氧化作用 94
5.2.5 Co(Ⅲ)对Cr(Ⅱ)、Cr(Ⅲ)、Fe(Ⅱ)、Cu(Ⅰ)的氧化作用 95
5.2.6 Cu(Ⅱ)对Cr(Ⅱ)的氧化作用 99
5.2.7 Hg(Ⅱ)对V(Ⅲ)、Fe(Ⅱ)的氧化作用 99
5.2.8 Pb(Ⅳ)对Ce(Ⅲ)、Co(Ⅱ)的氧化作用 100
第六节 诱导反应 101
6.1 Cr(Ⅳ)、Cr(Ⅴ)等作为中间体 102
6.1.1 As(Ⅲ)与Cr(Ⅵ)的反应 102
6.1.2 Fe(Ⅱ)与Cr(Ⅵ)的反应 103
6.1.3 As(Ⅲ)与O2的反应,Cr(Ⅵ)作为诱导物 103
6.2 As(Ⅳ)作为中间体 104
6.3 包含HO2、OH游离基的诱导反应 105
6.3.1 H2O2—H2S2O8体系中发生的诱导反应 105
6.3.2 H2O2—Fe(Ⅱ)对有机化合物的氧化作用 106
6.4 包含·SO4-游离基的诱导反应 107
参考文献 108
第三章 取代反应 115
第一节 直线型金属络合物的取代反应 115
1.1 Ag(Ⅰ)络合物的取代反应 115
1.2 Hg(Ⅱ)络合物的取代反应 117
第二节 四配位金属络合物的取代反应 118
2.1 平面正方形络合物的取代反应 118
2.1.1 Au(Ⅲ)络合物的取代反应 119
2.1.2 Pt(Ⅱ)络合物的取代反应 120
2.1.3 Pd(Ⅱ)络合物的取代反应 122
2.2 四面体形络合物的取代反应 123
2.2.1 四羰基镍的取代反应 123
2.2.2 Cu(Ⅱ)络合物的取代反应 124
2.2.3 Zn(Ⅱ)络合物的取代反应 125
2.3 异构化作用 126
2.3.1 顺、反异构化 126
2.3.2 光学对映体异构化 127
第三节 五配位金属络合物的取代反应 128
3.1 Ni(Ⅱ)络合物的取代反应 129
3.2 Co(Ⅱ)络合物的取代反应 131
3.3 V(Ⅳ)络合物的配位体交换反应 131
第四节 六配位八面体形金属络合物的取代反应 132
4.1 水合作用和碱性水解作用 133
4.1.1 水合作用 133
4.1.2 碱性水解作用 135
4.2 络合物的形成 137
4.2.2 顺-[Co(NH3)4(H2O)2]3+中H2O被NO?取代—“Id” 138
4.2.1 [CoⅢ(CN)5OH2]2-中H2O被N?、NCS-等的取代一“D” 138
4.2.3 水合铬(Ⅲ)离子与邻苯二甲酸的络合物形成—“Ia” 139
4.2.4 水合铬(Ⅲ)离子与α,α′-联吡啶的络合物形成—“A” 140
4.2.5 二乙基三胺合镍中配位体被氰根置换 141
4.3 异构化作用 142
4.3.1 顺、反异构化 142
4.3.2 光学对映体的消旋化 144
4.3.3 键合异构化 147
4.4 络合物中心金属离子的交换反应 148
第五节 非金属化合物的取代反应 151
5.1 硼酸与邻苯二酚类的络合作用 152
5.2 三甲硅烷基咪唑的碱性催化水解 153
5.3 五氟化硫的氯化物(溴化物)的亲核取代反应 153
第六节 介质对取代反应的影响 154
参考文献 159
第四章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161
第一节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取代反应 162
1.1 金属羰基化合物中配位体的置换 162
1.1.1 单核金属羰基化合物M(CO)6的CO被胺类的取代 162
1.1.2 双核羰基化合物Co2(CO)8中CO被胺的取代 162
1.1.3 双核羰基化合物中M—M键的断开和取代反应 163
1.1.4 μ-羰基的双核羰基化合物中M—M键的断开和取代反应 164
1.2 金属链烯化合物的取代反应 165
1.2.1 含氨基酸的Pt(Ⅱ)链烯络合物中链烯的取代 165
1.2.2 Fe(CO)4(CH2-CHX)中链烯被CO的取代 166
1.3 金属烷基化合物的取代反应 167
第二节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非刚性立体化学 170
2.1 不同配位数络合物的异构化 170
2.1.2 六配位的M(CO)2(L-L)2顺、反异构化 171
2.1.1 四配位的R3AuL顺、反异构化 171
2.1.3 金属—金属键体系的顺、反异构化 173
2.1.4 光学活性异构化 174
第三节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氧化加成和还原排除 175
3.1 氧化加成 176
3.1.1 协同加成机理 178
3.1.2 亲核进攻机理 179
3.1.3 游离基机理 182
3.2 还原排除 182
3.2.1 单核络合物上的还原排除 184
3.2.2 二个金属中心之间的还原排除 185
3.2.3 双核络合物上的还原排除 186
3.3 氧化加成和还原排除 187
4.1 CO的插入 189
第四节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插入反应 189
4.2 乙烯的插入 192
4.3 乙炔的插入 195
等五节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均相催化 196
5.1 烯烃的均相加氢 196
5.1.1 HCo(CN)5?催化剂 197
5.1.2 Rh(PPh3)3Cl催化剂 198
5.1.3 CH3Co(CO)2[P(OMe)3]2催化剂 199
5.2 加氢甲酰化反应 200
5.3 Wacker乙醛合成 202
5.4 1,3-丁二烯的氢氰化 203
5.5 烯烃的聚合 204
5.6 甲醇羰基化 205
参考文献 207
- 《化学反应工程》许志美主编 2019
- 《药物合成反应》姚其正主编 2019
- 《大气中典型二恶英类物质的氧化降解机理研究》张晨曦 2017
- 《教自闭症孩子主动发起和自我管理 应用关键反应训练提高社交技能》(美)Lynn Kern Koegel,(美)Robert L. Koegel著 2019
-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实验教材 药物合成反应实验 第3版》翟鑫 2019
- 《多尺度空间视角下城市群城镇化发展对碳排放的作用机理研究》王锋著 2019
- 《化学反应工程》张卫红,李为民主编 2020
- 《灾害反应与应急管理实例分析》(美)尼古拉斯·A·瓦尔奇克,保罗·E·特雷西著 2017
- 《往复压缩机故障机理与诊断方法研究》肖顺根 2019
-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九编 第4册 儒家人本价值与公共理性的耦合机理研究》李长泰著 2014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家畜百宝 猪、牛、羊、鸡的综合利用》山西省商业厅组织技术处编著 1959
- 《《道德经》200句》崇贤书院编著 2018
- 《高级英语阅读与听说教程》刘秀梅编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看图自学吉他弹唱教程》陈飞编著 2019
- 《法语词汇认知联想记忆法》刘莲编著 2020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 技巧与案例 第3版 2020》文传浩,夏宇编著 2019
- 《流体力学》张扬军,彭杰,诸葛伟林编著 2019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韩勇责任编辑;(中国)张继光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