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政府机构改革及运作全书
政府机构改革及运作全书

政府机构改革及运作全书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2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国光,邢贲思,杨启先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3517816
  • 页数:1134 页
图书介绍:
《政府机构改革及运作全书》目录

绪论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 3

第一章 世纪大手术: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 3

第一节 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序幕 3

一、机构改革的理论准备 3

二、党的十五大:机构改革深化的总动员 4

三、改革试点:中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的嬗变 5

第二节 国务院机构改革:来自春天的讯息 6

一、上轮改革后国务院的机构设置 6

二、战鼓,再次在九届人大会上擂响 7

三、“消肿”后国务院各职能部门 10

第二章 大地回声: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评价与展望 19

第一节 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评价 19

一、一场深刻的政府革命 19

二、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历史趋势 24

一、困难与挑战 27

第二节 本次机构改革的挑战与前景 27

二、建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政府模式 29

第一篇 新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史 35

第一章 建国初期新中国的政府机构模式 35

第一节 中国革命根据地政府机构回顾 35

一、工农苏维埃政权的政府机构 35

二、抗日根据地的政府机构 39

三、解放区政权的政府机构 42

一、前苏联对新中国政府机构模式的影响 46

第二节 建国初期新中国的政府机构模式 46

二、《共同纲领》与政府机构的设置 47

第二章 1954年机构改革 52

第一节 1954年机构改革的国内形势 52

一、没收官僚资本,完成土地革命,统一财政经济 52

二、三大改造的逐步展开,确立了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生产资枓所有制结构的目标 54

三、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 55

五、建立高度集中的劳动和工资体制 56

四、建立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的商业体系 56

第二节 1954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57

第三节 1952—1954年地方机构的设立与改革 60

一、民政部门在地方政府机构设立、改革中的职能 60

二、中央关于地方机构设立、改革的宏观调控 61

三、城市政权的设立和改革 64

四、街道办事处的设立和改革 66

五、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改革 67

第三章 1956年机构改革 70

第一节 1956年机构改革的国内形势 70

一、改革的基本原因 70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72

三、党的八大前后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 75

第二节 1956年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77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77

二、1956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78

三、1956年地方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81

四、1956年机构改革的经验 83

第四章 1961年机构改革 86

第一节 1961年机构改革的国内形势 86

一、1957—1959年国内形势 86

二、调整时期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 91

三、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 93

四、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 94

五、日益强化高度集权的体制 95

第二节 1961年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96

一、国家政治体制的某些调整 96

二、强化物资的集中统一管理 97

三、试办托拉斯,用经济组织管理经济 97

四、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 98

五、地方机构改革 101

第一节 1970—1975年机构改革的国内形势 103

一、1966—1970年国内形势 103

第五章 1970—1975年机构改革 103

二、1971—1974年的政治体制形势 105

第二节 1970—1975年机构改革 106

一、政府权力的盲目下放 106

二、1970—1975年机构改革 107

第六章 1982年机构改革 110

第一节 1982年机构改革的国内形势 110

一、1975—1976年9月的国内形势 110

二、1976年10月—1978年的国内形势 111

三、1978年底—1981年的国内形势 118

四、1976—1981年国务院机构调整 141

五、1976—1981年地方机构调整 144

第二节 1982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146

一、干部制度改革 146

二、党政机构改革 148

三、1982年国务院机构改革 151

第三节 1982年地方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158

一、民政部对地方机构改革的作用 159

二、乡镇机构的改革 161

三、城市基层政权机构改革 163

第四节 对1982年机构改革的评析 166

一、1982年机构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167

二、1982年机构改革的经验 167

第七章 1988年机构改革 169

第一节 1988年机构改革的国内形势 169

一、经济体制改革已使政企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169

二、《企业法》对政企分开的推进 172

三、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组织保证 174

第二节 1988年机构改革前政府机构存在的问题 177

一、机构重叠、职能交叉 177

二、有的机构级别偏低或人员编制较少,难以充分履行职责 179

四、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 180

五、中央与地方职责不一,机构设置层层对口 180

三、有的机构管理工作十分薄弱 180

第三节 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内容 181

一、改革思路的研讨 181

二、改革方案的设计与确定 183

三、改革的实施情况与初步成效 189

第四节 1988年地方机构改革实践 194

一、中等城市机构改革的实践 194

二、哈尔滨市深化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201

三、丹东市机构改革总体方案 205

四、自贡市机构改革试点方案 209

五、安阳市机构改革试点方案 213

六、黄石市机构改革方案 215

七、马鞍山市机构改革试点方案 218

八、宝鸡市机构改革总体方案 221

九、河南新郑县机构改革 226

十、辽宁省沈阳市机构改革 228

十一、山西省隰县县级机构改革 231

第一节 改革前的国内形势 234

一、长期争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空前统一 234

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进入重要阶段 234

第八章 1993年机构改革 234

三、价格改革、市场发育跨出决定性的步伐 235

四、政府职能转变速度加快、宏观调控体制改革推出新措施 236

五、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措施极具成效 237

六、农村改革进一步完善 238

一、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还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239

七、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急剧加强 239

第二节 改革前存在的问题 239

二、地方机构存在的问题 241

第三节 1993年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246

一、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246

二、地方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254

第四节 1993年机构改革的经验 259

一、中央提出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认识上的重要突破 259

二、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紧迫任务 260

三、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是关键 262

四、在转变职能的基础上理顺关系,是当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问题 263

五、精兵简政、提高效率 264

第五节 1993年机构改革实践 266

一、鞍山市重塑政府职能 266

二、昌平县党政机构改革 270

三、绥芬河市政府机构改革 271

四、黑龙江省供销社机构改革 273

第六节 1993年机构改革的执行情况 275

一、1993年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基本情况 275

二、“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合作项目”的主要成果 277

三、1993年机构改革的执行情况和意义 279

第九章 前几次机构改革的反思与评价 283

第一节 机构改革的现状及剖析 283

一、机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83

二、机构改革中的四次恶性循环 285

三、机构改革弊病的产生原因 287

第二节 前几次机构改革的反思 290

一、机构改革的制约因素 290

二、克服机构改革中不利因素的途径 292

第二篇 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大思路 295

第一章 当代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战略部署 295

第一节 当代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社会背景 295

一、当代中国社会变革 295

二、走向开放的中国社会 300

三、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03

四、行政生态的危机 306

五、传统行政改革的误区 309

六、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 312

第二节 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战略部署 312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机构改革的战略部署 312

三、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机构改革的战略部署 313

二、党的十五大关于机构改革的战略部署 313

第二章 政府机构改革的价值分析 315

第一节 政府机构改革价值概论 315

一、政府机构改革中的价值问题 315

二、政府价值观念的变革 315

三、社会价值的变革与政府价值观念的变革 316

第二节 政府行政改革的四大价值目标 316

一、行政民主化 316

二、行政法治化 321

三、行政理性化 324

四、行政公正化 327

第三节 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的三大价值取向 331

一、企业取向 331

二、市场取向 335

三、社会取向 337

一、行政目标的概念 339

第一节 行政目标概述 339

第三章 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模式 339

二、行政目标的确定 340

三、目标的层次和目标冲突与协调 341

第二节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双重目标结构 342

一、政府目标结构的内容 342

二、政府机构改革选择双重目标结构的原因 342

三、确立政府机构改革双重目标结构的两大参照系 344

四、确立机构改革双重目标结构的作用 350

一、市场化的政府行政机制 351

第三节 政府机构改革目标模式的具体构成 351

二、适当分权的政府权力结构 353

三、合理分化的政府行政职能 355

四、网络化的行政组织管理系统 357

五、职业化的行政管理人员 359

六、理性化的政府行政文化 360

七、国际化的行政模式 361

一、决策与行政决策 362

第一节 政府机构改革策略与方法概述 362

第四章 政府机构改革的决策与实施 362

二、正确的行使决策程序 363

三、决策方法及其演进 365

第二节 确定机构改革目标的依据 367

一、由我国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要求决定的 367

二、由我国政府机构行政效率不高的现状决定的 368

三、由公务员制度的作用决定的 372

四、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375

第三节 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 378

一、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机构改革 378

二、机构改革首先应从确定机构职能入手 380

三、作好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法 382

四、应加强对部门机构改革方案的审批 383

第一节 邓小平同志关于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理论的核心内容 387

一、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革命的第二次飞跃 387

第五章 对继续深化机构改革的思考 387

二、邓小平同志关于行政体制与机构改革的理论,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388

三、改革的目标是:机构要体现活力,要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要调动基层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388

四、改革的核心是:权力下放、政企分开、转变职能 389

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原则,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明确划分事权,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390

六、实行精兵简政,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 390

七、加强法制建设,强化责任制,实行依法行政 392

八、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系 392

一、行政体制改革概论 393

第二节 对继续深化机构改革的宏观思考 393

二、对我国行政组织管理的思考 412

三、对政府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的思考 419

四、对完善机构编制法制建设的思考 427

五、对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思考 435

六、对国家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441

第一节 对继续深化机构改革的微观思考 448

一、对继续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思考 448

二、对继续深化城市机构改革的思考 454

三、对继续深化县级机构改革的思考 458

四、对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思考 461

五、对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464

六、对行业管理的思考 467

第三篇 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473

第一章 精简与高效的行政组织体系 473

第一节 行政组织体系概论 473

一、行政组织概述 473

二、行政组织体系结构 478

三、行政机关的建立和管理 481

第二节 精简、高效与机构改革的关系 483

一、精简、高效是机构改革取得成功的标志之一 483

二、精简、高效是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 485

三、加强机构编制工作是实现政府精简、高效的重要方法 488

四、精简、高效是促使后勤服务管理改革的动因之一 490

五、精简、高效的行政组织能促进新型组织气候的建立与发展 491

一、政府机构特别是地方政府机构的冗员已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 492

第三节 精简的行政组织体系的建立 492

二、精简机构要有科学的论证和法律保障 496

三、控制机构膨胀的几项措施 497

第四节 高效的行政组织体系的建立 498

一、提高行政效率概述 498

二、理顺职能关系,明确政府职能目标,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前提和保障 501

三、转变职能方式,科学行使政府职能,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 504

四、公共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是提高政府机构办事效率的后勤保障 507

五、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提高行政效率最现实的方法 508

六、其他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513

第二章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职能转变 524

第一节 行政管理职能概述 524

一、行政管理职能的概念、本质、分类与特点 524

二、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职能体系 527

三、我国目前政府内部事务管理职能 533

四、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原因与模式 540

一、传统的政府职能在市场经济下的缺点与不足 543

第二节 转变政府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要性 54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功能与要求 546

三、政府职能的转变并不意味着管的越少就越好 548

四、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地方机构改革的关键 552

五、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的转变方向 554

第三节 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具体方法 556

一、进一步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556

二、加快机构改革,实行政企分开 561

三、合理配置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565

四、走出两个误区,下大决心进行机构改革 567

五、充分发挥非政府机构特别是中介组织的作用 568

第三章 走向合理化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 570

第一节 地方政府概述 570

一、行政区域建制 570

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地位和职权范围 578

三、省人民政府 580

四、县人民政府 584

五、乡、镇人民政府 587

六、市人民政府 590

七、市辖区人民政府 597

八、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 599

九、特别行政区政府 601

第二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现状与弊端 604

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改革的难点 604

二、我国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沿革 605

三、当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607

四、地方政府角色的变化对中央与地方关系带来的影响 608

第三节 建立合理化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途径 615

一、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615

二、用新的战略取向重构中央与地方关系 617

三、健全完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准则 618

四、合理配置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620

五、以“一国两制”来处理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621

第一节 我国公务员制度概述 623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概念 623

第四章 建立科学化与规范化的公务员制度 623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形成 624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 624

四、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625

五、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626

六、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 627

七、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意义 627

第二节 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公务员制度的具体途径 628

一、完善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 628

二、强化对公务员职位的分类 641

三、强化公务员制度的实施 649

四、建立健全我国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制度 651

第一节 行政决策概述 662

一、行政决策的一般原理和一般原则 662

第五章 科学化、民主化的行政决策体系 662

二、行政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666

三、行政决策体系的构成 670

四、信息反馈与决策修正 672

第二节 科学化与民主化的行政决策体系建立的途径 676

一、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行政领导体制 676

二、加强对行政信息的收集、辨别和消化 688

三、明确各级政府机构的权限 699

第一节 现代政府公共行政概述 706

第六章 追求公正廉洁的公共行政 706

一、政府宏观公共行政能力的内涵 707

二、现代政府宏观公正行政能力的构成 708

三、公共权力的扭曲与腐败 712

四、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腐败现状 713

第二节 遏制腐败是建立公正廉洁的公共行政的重要途径 723

一、借鉴外国反腐倡廉的经验 723

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割断行政权力和经济利益之间的交易关系 726

三、加强权力之间的制衡 727

四、加强行政监察部门的监察工作 730

五、加强政府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体系的构建与自律 732

六、强化新闻舆论的监督 735

第三节 建立公正廉洁的公共行政的其他方法 736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736

二、制定和完善职务纪律准则 740

三、制定财产申报法,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743

四、加强权力机关与人民政协的监督 749

五、加强经济监督 754

六、强化对公职人员违法乱纪的惩处 755

七、加强公正廉洁的宣传教育 759

第七章 走向依法治国的法治政府 763

第一节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 763

一、依法治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763

二、依法治国是将自由与纪律统一起来的治国的手段 764

三、依法治国是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765

四、依法治国是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有效手段 767

五、依法治国是约束和控制国家权力的重要工具 768

六、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 76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法制建设的新要求 770

一、市场经济需要新的法制基础 770

二、市场经济需要新的法律秩序 771

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需要确立新的基本原则 772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新的法律制度 773

第三节 我国法制建设现状 776

一、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776

二、我国法制建设的前景 777

第四节 加强法制建设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779

一、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具有深刻的逻辑关系 780

二、市场经济协调有序的运行有赖于一定形式的规则和手段 781

三、法制确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781

四、法制促进和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782

六、市场经济离不开法制建设是世界各国实践经验的总结 783

五、随着法制的不断健全,法制在市场经济中的重大作用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783

第五节 国家行政管理中的法制问题 784

一、行政管理的构成要素 784

二、行政组织法 784

三、行政行为法 786

四、行政法制监督 794

第六节 建立法治政府的途径 797

一、建立法治政府,要在观念上进行更新 797

二、建立法治政府,要在制度上进行变革 798

三、建立法治政府要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定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中政治方面的重要内容 798

四、建立法治政府要把加强法制确定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798

五、建立法治政府要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799

六、建立法治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 799

七、建立法治政府其关键之一在于依法行政 800

八、建立法治政府要大胆借鉴外国经验和从中国实际出发 800

九、建立法治政府要区分公法与私法 800

十、建立法治政府要正确区分作为公权者的国家与作为所有者的国家 801

十一、建立法治政府要摒弃关于国有企业财产权的旧理论 802

十二、建立法治政府要坚持市场经济法治的统一 802

十三、建立法治政府还要全面、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的作用 803

第七节 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及意义 805

一、依法行政的原因 805

二、依法行政原则的提出及其意义 806

一、欧美行政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811

第一节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行政改革概述 811

第一章 各国政府行政改革概述 811

第四篇 世界各国政府改革比较 811

二、西方国家政府行政改革的现状 813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行政管理概述 817

一、发展中国家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 817

二、强化政府职能的途径主要是调整行政管理的内部结构的运行方式 818

三、关于政府管理的规范化与法制化 819

四、关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820

一、以分权制衡为特征的美国行政管理 821

第一节 美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 821

第二章 欧美国家政府行政管理改革 821

二、美国政府机构的改革 825

第二节 德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 830

一、基本国情 830

二、政府体制中的联邦行政系统 833

三、联邦行政的改革和改革中的问题 846

四、原民主德国的经济转轨 850

第三节 英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 857

一、基本国情 857

二、政府体制中的行政系统 863

三、战后行政系统改革的进程和趋势 880

第四节 法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 882

一、基本国情 882

二、政府体制中的中央行政系统 887

三、政府行政系统的机构设置 899

四、行政改革的历史和趋势 902

五、法国的中央行政体制及问题 905

第五节 意大利政府行政管理改革 912

一、基本国情 912

二、政府体制中的中央行政系统 913

三、政府行政系统的机构设置 917

四、政府的行政管理与决策过程 922

第六节 瑞典政府行政管理改革 926

一、基本国情 926

二、政府体制中的中央行政系统 929

三、政府行政系统内部的权力关系 938

四、“分权制度”及其发展趋势 940

五、行政系统中“福利国家”的管理体制 941

第七节 加拿大政府行政管理改革 948

一、内阁的改革 948

二、部、委员会和独立机构改革 948

三、行政首脑办事机构 949

二、改革措施 950

第八节 澳大利亚政府行政管理改革 950

一、改革战略 950

三、行政改革的主要责任机构 952

第九节 奥地利政府行政管理改革 952

一、改革战略 953

二、改革措施 953

三、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责任机构 954

第十节 比利时政府行政管理改革 954

一、改革战略 954

二、改革措施 954

三、公共行政改革主要责任机构 956

第十一节 丹麦政府行政管理改革 956

一、改革战略 956

二、改革措施 957

三、公共行政管理改革主要责任机构 959

第十二节 芬兰政府行政管理改革 959

二、改革措施 960

一、改革战略 960

三、公共行政改革主要责任机构 962

第十三节 希腊政府行政管理改革 962

一、改革战略 962

二、改革措施 963

三、公共行政改革主要责任机构 964

第十四节 爱尔兰政府行政管理改革 964

一、改革战略 964

二、改革措施 964

三、公共行政改革主要责任机构 965

第三章 亚太国家行政管理改革 966

第一节 亚太地区各国行政改革的进程、步骤和经验 966

一、行政改革的必要性 966

二、对行政改革的概念的理解 966

三、对行政改革的周期认识 969

四、亚太各国立法部门和执法部门的任务 969

五、亚太各国改革的计划与贯彻的战略措施 970

六、改革机构的要求 976

第二节 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对地方政府拨款的比较分析 980

一、政府间拨款的理论 980

二、地方发展拨款计划概述 981

三、拨款计划的评估 985

第三节 韩国政府中的决策模式 989

一、韩国政府决策的特点 989

二、韩国经济中的政府作用 991

三、韩国政府主导型模式 994

第四节 新加坡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的行政改革的经验 998

一、只有高效率才能加快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 998

二、依法行政是高效行政的有力保证 999

三、清除贪污腐化为提高行政效率铺平道路 999

四、正确认识领导人员素质与行政效率的关系 1000

五、行政效率要高在要害处 1000

七、努力促进对外贸易和投资环境建设 1001

六、在发展教育事业中侧重高效率 1001

八、积极发展旅游业 1002

九、在加强城市建设上下功夫见效率 1002

十、提高行政效率必须重视信息 1003

十一、抓紧精神文明建设与提高行政效率 1003

十二、居安思危也是高效率的体现 1004

第五节 印度政府权力下放的实践和经验教训 1004

一、印度政府权力下放的历史沿革 1004

三、新思维 1007

二、改革措施的提出 1007

四、街区规划 1010

五、分权的行政管理措施 1011

六、改革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011

第六节 日本政府行政管理改革 1012

一、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1012

二、日本中央机构设置 1018

三、关于日本中央政府七次减编的概况 1020

四、日本中央政府第八次减编计划 1025

五、日本国家行政组织法 1026

第五篇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论机构改革 1033

第一章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论机构改革 1033

第二章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论机构改革 1038

第三章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论机构改革 1087

(一)政府由以政治统治为主发展以管理社会事务为主 1095

(二)政府机构由保卫性、统治性职能向管理性、服务性职能转变 1095

一、世界各国政府职能和机构设置的趋势 1095

附录一:世界各国政府机构概述 1095

二、影响政府机构设置的因素 1096

(一)国内外形势和实际的需要 1096

(二)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影响 1097

附录二:政府机构改革政策法规文件选编 109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成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的通知(中发〔1991年〕14号) 1099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兴办经济实体和党政机关干部从事经营活动问题的通知》(中办发〔1992〕5号) 1100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机构改革人员分流中几个问题的通知(中办发〔1993〕8号) 1101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 1103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厅字〔1994〕2号) 110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机构改革中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办发〔1993〕14号) 110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机构变动中工作衔接问题的通知(国办法〔1993〕20号) 1106

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严明纪律保证机构改革顺利进行的通知》(节选) 1107

关于明确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县级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编办〔1992〕4号) 1108

关于机构编制工作贯彻落实中发5号文件几个问题的通知(中编办〔1992〕12号) 1108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地方各级党政机构设置的意见(中编〔1993〕4号) 1109

关于印发市、县及乡镇分类标准的通知(中编办〔1993〕17号) 1111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广州等十六市行政级别问题的通知(中编〔1994〕1号) 1116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文件(中编办发〔1995〕3号) 1116

关于地方机构改革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意见 1117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1995年机构编制工作要点》的通知(中编发〔1995〕4号) 1120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关于副省级市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中编发〔1995〕5号) 1125

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1997年8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27号发布) 1126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1129

主要参考书目 113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