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预防学
中医预防学

中医预防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柯新桥,刘凤云著
  • 出 版 社:重庆:重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36613067
  • 页数:2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了中医预防学的基本概念、历史沿革、研究范围
《中医预防学》目录
标签:中医 预防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医预防学的基本概念 1

前言 1

第二节 中医预防学的历史沿革 2

一、粗浅的卫生防病实践阶段 2

二、中医预防学的初步形成阶段 4

三、中医预防学的进一步发展阶段 8

四、预防理论与实践的逐步完善阶段 13

第三节 中医预防学的研究目的和范围 16

一、中医预防学的基本特点 16

二、中医预防学的研究目的 17

三、中医预防学的研究范围 18

第四节 中医预防工作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9

一、中医辨“因”与西医辨“病 相结合 20

二、急则防“标”和缓则图“本”相结合 20

四、传统预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21

三、自身调护与群体预防相结合 21

第二章 养生防病 23

第一节 调养精神情志 24

一、精神——乐观舒畅 24

二、意识——纯正健康 26

三、思维——松紧适度 27

四、心境——宜静毋刚 29

五、性格——豁达开朗 31

六、意志——刚毅坚强 33

第二节 注意饮食宜忌 34

一、选食——调配营养 34

二、烹调——方法必当 36

三、进食——建立“食制” 38

四、禁忌——饥饱失常 40

第三节 务必保养真精 41

二、提倡晚婚 42

一、清心寡欲 42

三、节制房事 43

四、优生少育 44

第四节 顺应自然规律 46

一、因时调摄精神 46

二、因时选择衣服 47

三、因时起居活动 48

四、因时调配饮食 48

第五节 注重劳逸结合 49

一、防止过度疲劳 49

二、亦忌过度安逸 50

三、注意睡眠宜忌 51

第六节 药物延年益体 53

一、人体衰老与先后天的关系 53

二、常用延年益寿的有效方药 55

一、静功的练功要领及常练功法 61

第七节 开展健身运动 61

二、动功的练功要领及常练功法 70

三、气功强身的原理及基本要求 72

四、保健按摩 76

五、保健针灸 82

二、腰背胸腹的保养 83

六、散步 84

七、跑步 84

一、五官头面的保养 85

第八节 其他养生事宜 85

三、四肢骨节的保养 88

四、烟酒茶的忌与宜 89

第三章 除害灭病 95

第一节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95

一、合理布局,规划城镇居处 95

二、清除垃圾,搞好环境卫生 96

四、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97

三、因地制宜,慎防噪音毒气 97

一、食堂卫生 98

第二节 搞好饮食饮水卫生 98

二、饮水卫生 100

三、饮食卫生 101

第三节 做好四季劳动保护 102

一、春季劳动保护 102

二、夏季劳动保护 103

三、秋季劳动保护 104

四、冬季劳动保护 105

第四节 掌握常规消毒方法 106

一、一般消毒法 106

二、日晒消毒法 107

三、煮沸消毒法 107

四、蒸气消毒法 108

五、烟熏消毒法 108

八、药物消毒法 110

六、焚烧消毒法 110

七、粉灰消毒法 110

第五节 运用中药除害灭病 111

一、物理杀虫除害法 111

二、中药杀虫除害法 112

第四章 常见传染病的“未病先防’ 130

一、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 131

附:普通感冒(伤风感冒) 135

二、麻疹(痧子) 137

三、流行性腮腺炎(痄腮) 139

四、猩红热(烂喉痧) 141

五、白喉(马喉痹) 143

六、百日咳(顿咳) 146

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温疫) 148

八、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 151

九、伤寒与副伤寒(湿温) 152

十、病毒性肝炎(胁痛、黄疸) 155

十一、细菌性痢疾(痢疾) 157

十二、钩端螺旋体病(温黄、疫毒) 160

十三、流行性出血热(疫斑) 162

十四、疟疾(疟) 164

十五、血吸虫病(蛊毒) 167

十六、狂犬病(疯狗病) 169

十七、破伤风(金创痉) 171

第五章 其它常见疾病的“既病防变” 173

一、慢性支气管炎(咳喘) 174

二、慢性病毒性肝炎(胁痛) 180

三、慢性胃炎、溃疡病(胃脘痛) 183

四、胆石症、胆囊炎(胁痛) 187

五、高血压病(眩晕、头痛) 190

六、脑血管意外(中风) 194

七、肾结石(石淋、腰痛) 201

八、癌症(症、积) 205

第六章 其他常见病的中医药预防 211

一、产后诸病 211

二、小儿夏季热(疰夏) 215

三、疳积(疳症) 217

四、肠粘连 219

五、痔疮 221

六、褥疮 223

七、冻疮 225

八、疖和痈 228

九、荨麻疹(风疹块) 229

十、稻田皮炎(水浸疮) 232

十一、中暑(暍病) 234

十二、其他 238

主要参考文献 24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