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第2卷
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第2卷

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第2卷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德宏主编;谢春涛,王海光卷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215048799
  • 页数:787 页
图书介绍:本卷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全国大陆的统一、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人民公社化运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美关系的突破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等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第2卷》目录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10月—1956年8月) 3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全国大陆的统一 3

《共同纲领》的制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 4

解放祖国大陆的胜利进军 9

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初步建设 12

西藏的和平解放和全国大陆的统一 16

二 中苏结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外关系 19

新中国基本外交方针的制定 20

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初步开展 28

缔结中苏友好互助同盟 30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和基本政策 35

三 全国财政经济的统一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35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经济举措 37

国民经济的恢复 46

四 抗美援朝保卫共和国安全的斗争 56

抗美援朝的重大决策 56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61

全国人民的抗美援朝运动 66

朝鲜停战的胜利实现 70

五 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新民主主义改革 75

新区土改政策的确定 76

在全国大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79

全社会范围的民主改革 85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93

六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93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0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0

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和遗留问题 118

七 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124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和特点 124

以“156项”为重点的工业化建设 131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37

“一五”计划时期的经济成就 139

八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 145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 146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 149

新政治体制的特点和不足 160

九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思想文化建设 164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确立 164

对旧有文化教育事业的改造 167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171

文化领域的三场批判运动 178

十 高、饶事件和执政初期党的建设 183

党内高层出现的不同意见 184

高岗、饶漱石发难 190

党对高、饶事件的处理 195

执政初期党自身建设的经验 199

十一 走上建设正规化、现代化革命军队的轨道 203

适时提出军队建设的总方针总任务 203

制定保卫祖国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 207

确立军事领导体制,建设合成化军队 210

全面展开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214

十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初步实践 221

朝鲜停战后中共中央推进和平外交的努力 222

日内瓦会议打开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新局面 225

提出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33

万隆会议的成功实践 236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956年9月—1966年4月) 245

十三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245

1956年的国际国内形势 245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一系列新方针 248

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 253

中共八大后的继续探索 258

十四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264

开门整风的根本动机与决策 264

开门整风的成效 267

毛泽东为什么改变了开门整风的主题? 270

反右派斗争的发动、展开及后果 275

十五 “大跃进”运动 287

“大跃进”的酝酿和发动 287

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高潮 290

八个多月的初步纠“左”及其中断 294

继续“大跃进”及其严重后果 297

从大社到人民公社 300

十六 人民公社化运动 300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304

城市人民公社的兴办 310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 314

十七 炮击金门与围绕台湾问题展开的斗争 318

以炮击金门的方式重申解放台湾 318

为缓和台湾海峡紧张局势所作的努力 322

第二次炮击金门的决策 328

不让美国从金、马脱身 331

十八 庐山会议和“反右倾”运动 335

会议前期的继续纠“左” 335

彭德怀的一封信 338

从纠“左”到反右的逆转 342

全党范围的“反右倾”斗争 346

十九 20世纪60年代的国民经济调整 349

调整方针的酝酿和提出 349

“必须退够”和“伤筋动骨” 353

再用三年调整的决策及其实施 358

二十 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和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的发展 362

会议召开的国内外背景 362

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 367

中共八届十中全会 369

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的发展及其影响 372

二十一 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战略方针的演变 376

走向大分化 377

“最冷的冷战” 384

寻找更为广阔的战略空间 392

新格局和新思考 396

二十二 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公平合理解决边界问题 401

新中国发展和巩固睦邻友好关系的方针 402

新中国积极推动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的解决 403

中印关系紧张与中方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外交努力 407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411

中国政府为和平合理地解决边界问题继续努力 415

二十三 中苏论战和两党两国关系的破裂 418

苏共二十大后出现的分歧 418

国家利益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422

苏联撤走专家和撕毁合同 426

中苏论战和两党两国关系的破裂 428

二十四 军队建设在曲折中发展前进 434

影响军队建设的几次错误批判 434

整军备战,开展全军群众性练兵活动 439

独立自主地发展国防科技工业 443

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 446

二十五 20世纪60年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 451

毛泽东的两个批示 451

文艺界的整风和批判 455

对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批判 460

二十六 三线建设的决策和初步展开 466

三线建设的提出 466

三线建设的设想 471

三线建设的初步展开 474

二十七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478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由来 479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动和试点 483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高潮阶段 487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新阶段 494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1966年5月—1976年10月) 503

二十八 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 503

江青一手策划的文艺批判 503

《二月提纲>和《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509

党内高层接连爆发的严重政治事件 515

五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519

以上海“一月夺权”为开端的全国性夺权 523

二十九 全国范围的夺权和稳定局势的努力 523

试图限制动乱的“二月抗争” 527

“三支两军”及其历史作用 533

持续动乱和稳定局势的努力 537

三十 红卫兵运动始末 548

极左思潮的发展,红卫兵的萌生 548

“文化大革命”再发动,红卫兵运动的兴起 552

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红卫兵运动的分野 557

卷入全面夺权,红卫兵内在矛盾的恶性膨胀 561

陷入派仗泥沼,红卫兵运动的衰亡 566

三十一 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和刘少奇冤案 572

派工作组事件与刘少奇遭贬 573

批判刘、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576

打倒刘少奇运动的升级 579

靠伪证制造出来的刘少奇冤案 585

三十二 “斗、批、改”运动与一种社会主义模式 590

“斗、批、改”运动的缘起和主要内容 590

“斗、批、改”的实践活动 596

“斗、批、改”的两难境地 602

如何回应现代化 604

三十三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610

知青上山下乡工作的试点与有计划展开 610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兴起及其原因 617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结束和收尾 624

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再认识 626

三十四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的战备高潮 630

中苏边境武装冲突和“要准备打仗”的决策 630

全民备战的战备高潮 634

战备从临战型向常备型转变 639

紧张战备空气中的经济与政治 644

三十五 在“文革”破坏中缓慢发展的国民经济 648

毛泽东“抓革命,促生产”的指导思想 649

“文革”对经济的破坏和“三五”、“四五”计划的完成 654

极左思潮影响下的农村经济 662

“四三方案”和开拓对外经济工作新局面 666

三十六 林彪集团和“九一三事件” 671

林彪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671

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的斗争与林彪集团的失势 676

“批陈整风”和“五七一工程”的政变密谋 681

“九一三事件”和林彪集团被粉碎 686

三十七 周恩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 690

林彪事件后的国内政局 690

周恩来领导批判极左思潮 695

批判极左思潮斗争的特点和意义 707

三十八 中美关系的突破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717

中国缓和对美关系的最初步骤 718

第26届联大的一场动人心魄的表决 725

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 732

三十九 “批林批孔”运动始末 734

批林的困境和批孔问题的提出 735

批孔批儒的舆论动员和“反右倾回潮” 738

“批林批孔”运动的全面开展 743

“评儒批法”与“组阁风波” 749

四十 邓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顿 756

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756

整顿的全面展开 761

整顿的深入发展 765

全面整顿被迫中断及其深远影响 769

四十一 四五运动和江青集团的垮台 773

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 773

天安门广场上的较量 776

毛泽东逝世前后“四人帮”的篡权活动 781

粉碎“四人帮”的胜利 78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