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核磁共振理论原理
核磁共振理论原理

核磁共振理论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数理化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永仁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61706901
  • 页数:531 页
图书介绍:
《核磁共振理论原理》目录

第一章 一般理论方法 1

1.1 密度算符 1

(一)概述 1

(二)密度算符的绘景 6

1.2 几种常用的基算符 11

(一)不可约张量算符 12

(二)单跃迁算符 13

(三)积算符 17

1.3 von Neumann方程 22

(一)von Neumann方程的绘景 22

(二)热力学的基本物理量 26

1.4 von Neumann方程的一般解法 28

(一)几种特殊表示 28

(二)因子定理 30

(三)微扰方法 31

(四)平均近似法 32

2.1 自旋相互作用 37

(一)附加抗磁能E0 38

(二)磁相互作用 38

(三)电四极矩相互作用 44

2.2 哈密顿的不可约表示 46

(一)Zeeman相互作用 47

(二)电四极相互作用 47

(三)磁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49

(四)磁屏蔽(化学位移相互作用) 51

(五)J耦合(标题耦合) 53

2.3 单晶谱 57

(一)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谱 59

(二)电四极相互作用谱 62

(三)化学位移(磁屏蔽) 68

2.4 粉末谱 72

(一)频域卷积法 73

(二)时域FID与谱矩 79

2.5 样品运动对谱的影响 86

(一)样品整体运动时的有效磁场 87

(二)内部旋转变狭效应 89

(三)旋转对内部相互作用的影响 91

(四)旋转回波与旋转边带 94

2.6 液体谱 96

(一)双自旋体系(I=1/2) 97

(二)三自旋体系 105

(三)四自旋体系 116

(四)σ和J的来源 118

3.1 随机运动 125

(一)概述 125

第三章 动态核磁共振 125

(二)线型计算法 127

(三)Langevin方程及其解 132

3.2 经典与半经典弛豫理论 136

(一)Bloch理论 136

(二)B.P.P.理论 138

(三)样品内部自旋运动对线型的影响 139

(四)T2计算 142

(五)T2计算 150

3.3 自旋温度理论 154

(一)一般概念 154

(二)自旋温度的计算 157

(三)T2的计算 161

(四)自旋温度概念的扩展 164

3.4 WBR理论 166

(一)Master方程 166

(二)弛豫算符 169

(三)弛豫超算符的矩阵表示 172

(四)弛豫方程的Heisenberg表示 178

3.5 弛豫机构 181

(一)外部随机场弛豫(ERF) 182

(二)磁屏蔽弛豫(CSA) 190

(三)磁偶极、电四极和标量耦合弛豫 192

(四)其他 200

3.6 化学交换对线型的影响 206

(一)经典交换线型理论 206

(二)交换线型的量子理论 211

(三)分子间的交换过程 214

第四章 射频场的作用 225

4.1 连续波核磁共振 225

(一)时域信号 226

(二)频域信号 230

(三)Bloch-Seigert效应 237

4.2 连续波多量子相干 239

4.3 连续波双共振 253

(一)第二辐照场对频谱的影响 254

(二)辐照场对布居的影响 260

(三)弛豫的影响 264

4.4 射频脉冲作用 270

(一)脉冲作用算符及其表示 271

(二)演变算符 275

(三)矢模型 278

(四)PFT谱与CW谱等价 282

4.5 孤立体系的多脉冲现象 284

(一)重复脉冲问题 284

(二)自旋回波 287

(三)激发回波 294

(四)化学位移度标缩小 298

4.6 耦合体系中的多脉冲现象 303

(一)耦合调制 303

(二)极化转移 307

(三)自旋态转移 313

(四)近似描述法 319

4.7 固体中的脉冲现象 324

(一)时间反演序列 326

(二)偶极回波 329

(三)Jeener回波 332

(四)自旋锁定 335

第二章 核磁共振谱 337

(五)电四极矩回波 338

第五章 脉冲技术及其应用 341

5.1 一维动态测量及其应用 341

(一)纵向弛豫时间测量 341

(二)横向弛豫时间测量 344

(三)扩散系数测量 348

5.2 位相循环技术 357

(一)Scaling因子 357

(二)消除干扰 361

(三)拟自旋锁定作用 365

(四)有限脉冲宽度及二次平均效应 367

5.2 一维去耦及信号抑制 374

(一)WHH-4序列 374

(二)HW-8,MREV-8和BR-24脉冲序列 378

(三)组合脉冲去耦 382

(四)选择激励与选择接收 388

(五)利用弛豫抑制溶剂峰 394

5.4 一维极化转移技术 399

(一)固体双共振的基本原理 399

(二)INEPT 410

(三)DEPT与谱编辑 413

(四)一维相关谱 418

5.5 二维核磁共振技术 423

(一)一般概念 423

(二)异核相关谱 433

(三)同核相关谱 440

(四)自旋回波类的同核相关谱 448

(五)固体二维谱 453

5.6 动态二维谱 458

(一)概述 458

(二)交叉峰的信息 465

(三)“手风琴”实验 471

(四)弛豫矩阵的间接测量 473

(一)各种量子相干的同时激励 476

5.7 TFT多量子相干检测 476

(二)多量子相干的选择激励 481

(三)各阶量子相干的分离 485

(四)多量子相干的检测 490

(五)多量子弛豫与双共振 492

附录一 超算符 497

附录二 张量及张量算符 502

附录三 双I=1/2体系Liouville空间中的演变矩阵 518

参考文献 52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