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影响评价 培训教材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0252729X
- 页数:467 页
1.1.基本概念 1
1.1.1.环境与环境质量 1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概论 1
1.1.2.环境的基本特性 2
1.1.3.环境影响 3
1.1.4.环境影响评价 4
1.2.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7
1.2.1.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 7
1.2.2.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8
1.2.3.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11
1.2.4.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规体系 12
1.2.5.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13
1.2.6.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14
1.2.7.环境影响报告书 17
1.3.1.项目准备与审查 26
1.3.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管理 26
1.3.2.环境审查的目的 28
1.3.3.环境审查,政策和原则 29
1.3.4.项目环境审查与项目周期 29
1.3.5.环境审查程序 30
1.3.6.我国关于加强贷款项目环评管理的要求 33
2.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36
2.1.污染源调查 36
2.1.1.污染源与污染物 36
2.1.2.污染源调查内容 36
2.1.3.污染源调查程序与方法 38
2.2.工程分析 39
2.2.1.概述 39
2.2.2.工程分析应遵循的技术原则 40
2.2.3.工程分析的方法 41
2.2.4.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 42
2.3.工程分析专题报告 51
2.3.1.污染影响型大中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专题报告的编写要点 51
2.3.2.环境破坏型大型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专题报告的编写要点 52
2.3.3.交通运输类(铁路与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专题报告的编写要点 53
3.清洁生产评价 55
3.1.清洁生产概述 55
3.1.1.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 55
3.1.2.国际清洁生产的发展 55
3.1.3.国内清洁生产的发展 57
3.2.环境影响评价与清洁生产的关系 57
3.2.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57
3.3.1.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 58
3.3.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58
3.2.3.环评和清洁生产存在着很好的结合界面 58
3.2.2.清洁生产概念引入环评中的好处 58
3.3.2.清洁生产评价指标 60
3.4.清洁生产评价方法 61
3.4.1.评价等级 61
3.4.2.评价方法 62
3.5.三个行业典型工艺清洁生产指标 63
3.5.1.造纸行业清洁生产指标 63
3.5.2.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指标 65
3.5.3.啤酒行业清洁生产指标 68
3.6.案例分析 69
3.6.1.指标数据 70
3.6.2.指标评价 70
3.7.3.注意事项 72
3.7.2.内容 72
3.7.1.原则 72
3.6.3.评价结论 72
3.7.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清洁生产分析的编写要求 72
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73
4.1.概论 73
4.1.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 73
4.1.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73
4.1.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73
4.2.评价等级的划分 74
4.2.1.评价等级的划分目的和判据 74
4.3.1.大气环境调查的含义和目的 76
4.3.2.大气环境调查的主要内容 76
4.3.3.大气环境调查的注意事项 76
4.3.大气环境调查 76
4.2.2.各种等级的评价范围 76
4.4.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调查 77
4.4.1.收集地理地形图 77
4.4.2.自然环境调查 77
4.4.3.社会环境概况调查 77
4.5.大气污染源调查 77
4.5.1.污染因子的筛选及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 77
4.5.2.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 78
4.5.3.建设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81
4.5.4.其他污染源调查 81
4.6.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82
4.6.1.现有例行监测资料分析 82
4.6.2.大气质量现状监测 82
4.6.3.大气质量现状分析 83
4.7.污染气象调查 84
4.7.2.现有大气边界层平均场和大气湍流扩散资料的收集和统计 85
4.7.1.建设项目所在地附近气象台站现有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 85
4.7.3.大气边界层平均场参数的观测 86
4.7.4.湍流扩散试验 87
4.7.5.特殊气象场观测 91
4.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93
4.8.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目的 93
4.8.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93
4.9.大气扩散模式 94
4.9.1.瞬时单烟团正态扩散模式 94
4.9.2.点源烟羽扩散模式 94
4.9.3.小风和静风扩散模式 97
4.9.4.熏烟模式 98
4.9.5.海岸线熏烟模式 100
4.9.6.长期平均浓度计算公式 102
4.9.7.日均浓度计算公式 103
4.9.8.线源模式 104
4.9.9.多源、面源和体源模式 108
4.9.10.非正常排放模式 110
4.9.11.丘陵、山区扩散模式 111
4.9.12.对高架源热浮力烟羽的修正 113
4.9.13.干沉积(颗粒物)模式 114
4.9.14.湿沉积及化学迁移的修正 115
4.9.15.烟气抬升公式 115
4.9.16.大气边界层(或混合层)高度 116
4.10.大气稳定度分类及扩散参数 117
4.10.1.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 117
4.10.2.扩散参数经验公式 120
4.11.大气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 122
4.11.1.大气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的意义 122
4.11.2.工作步骤 123
4.11.3.平权削减法 123
4.11.4.反演法 124
4.11.5.逐级削减法 126
4.12.评价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127
4.12.1.评价参数 127
4.12.2.评价内容 129
4.12.3.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评价结论(小结) 130
4.13.大气环境专题报告书编写的要求 131
4.14.3.均方误差及符合度 133
4.15.法规大气扩散模式的新进展 133
4.14.4.用浓度累积频率分布(P-C)曲线比较 P和 O 133
4.15.1.现有法规大气扩散模式的问题 133
4.14.2.应用相关分析检验模式的有效性 133
4.14.1.应用预测值(P)与观测值(O)之比(P/O)检验模式的有效性 133
4.14.模式的有效性检验 133
4.15.2.湍流参数和大气稳定度的常规参数化方法 134
4.15.3.混合型烟羽扩散模式(HPDM) 137
5.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 140
5.1.概论 140
5.1.1.地面水环境的基本概念 140
5.1.2.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 141
5.1.3.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 141
5.1.4.地面水水质模型使用原则 142
5.1.5.国家环境标准体系 143
5.2.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148
5.2.1.划分评价等级的依据 148
5.2.2.划分等级的方法 149
5.3.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50
5.3.2.调查内容 151
5.3.1.调查范围和时间 151
5.3.3.水质调查与监测 152
5.3.4.地面水环境现状评价 155
5.4.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 156
5.4.1.预测的基本原理 156
5.4.2.预测方法 157
5.4.3.达标分析 158
5.5.水质模型的应用 159
5.5.1.零维水质模型 159
5.5.2.点源一维水质模型 162
5.5.3.点源二维水质模型 168
5.5.4.面源污染模拟模型 170
5.6.1.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确定 174
5.6.2.水污染控制管理措施 174
5.6.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174
5.7.编制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75
5.7.1.报告书编写原则 175
5.7.2.项目可行性结论 175
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76
6.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76
6.1.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 176
6.1.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176
6.1.3.地下水污染 177
6.1.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类型 177
6.1.5.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178
6.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181
6.2.1.评价等级划分的依据 181
6.2.2.不同等级评价的基本要求 181
6.3.3.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182
6.3.2.调查原则 182
6.3.4.调查的范围和时间 182
6.3.现状调查 182
6.3.1.调查目的 182
6.3.5.调查方法 183
6.3.6.污染源调查 188
6.3.7.地下水水质监测 189
6.3.8.地下水资源调查 190
6.4.地下水水量估算模式 190
6.4.1.概述 191
6.4.2.几种常用的水量计算方法 191
6.4.3.地下水渗透速度的计算 196
6.5.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浓度增量的估算 196
6.5.1.地下水污染途径分析 196
6.5.2.污染物迁移机制 198
6.5.3.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浓度增量的估算模式 200
6.6.2.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205
6.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要 205
6.6.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目的 205
6.6.3.污染源评价模式 206
6.6.4.水质评价模式 207
6.6.5.地下水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写 207
6.7.地下水污染防治 207
6.7.1.法规要求 207
6.7.2.防治原则 208
6.7.3.防治措施 208
6.7.4.防治的代价-效益分析 209
6.8.应用实例:古交矿区开发对地下水污染影响评价 209
6.8.1.环境条件概述 209
6.8.2.评价的指导思想 210
6.8.3.矿区裂隙岩溶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及泉域问题 210
6.8.5.评价方法 211
6.8.4.古交矿区地下水污染途径预测 211
7.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217
7.1.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217
7.1.1.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 217
7.1.2.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 217
7.2.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217
7.3.海洋环境现状调查 219
7.3.1.海域自然环境概况调查 219
7.3.2.污染源调查 220
7.3.3.海洋环境调查 220
7.4.海洋环境现状评价 222
7.4.1.评价参数的选择与确定 222
7.4.2.评价标准 222
7.5.2.水质预测方法的选择 223
7.5.1.资料筛选与整理 223
7.5.海洋环境影响预测 223
7.4.4.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 223
7.4.3.评价方法 223
7.5.3.预测项目和内容要求 224
7.5.4.海洋环境影响预测常用的水质数值模型 224
7.5.5.电厂煤码头落海煤屑、煤尘预测 235
7.5.6.几种简单的预测方法 237
7.5.7.海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241
7.6.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 241
7.7.国内外有关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面的动态 241
8.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 244
8.1.固体废弃物分类及源项调查 244
8.2.固体废弃物有毒有害特性鉴别 245
8.3.固体废弃物中有毒有害物的释放和环境污染 246
8.3.1.有毒有害物的浸出和对水体的污染 246
8.3.2.有毒有害气体的释放 246
8.4.1.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资源化 248
8.3.3.固体废弃物其他污染 248
8.4.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和防治措施 248
8.4.2.分类处置 249
8.4.3.固体废弃物处置应遵循的原则 249
8.5.固体废弃物管理新概念 250
9.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252
9.1.概述 252
9.1.1.环境噪声的主要特征 252
9.1.2.噪声源及其分类 252
9.1.3.噪声的影响 252
9.1.4.噪声的限值标准 253
9.2.1.噪声的物理量 254
9.2.环境噪声评价基础 254
9.2.2.环境噪声评价量 257
9.2.3.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 259
9.2.4.机械设备的噪声估算 262
9.3.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 265
9.3.1.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265
9.3.2.评价工作深度 266
9.4.典型工程项目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266
9.4.1.工矿企业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266
9.4.2.铁路、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269
9.4.3.飞机场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技术原则与方法 272
10.1.2.健康的基本含义 274
10.1.1.环境健康影响基本概念 274
10.环境健康影响评价 274
10.1.环境健康影响概述 274
10.1.3.亚健康状态 275
10.1.4.健康危害判定 276
10.2.环境健康影响评价的方法与内容 277
10.2.1.评价项目的筛选 278
10.2.2.不同行业建设项目与发展政策健康危害的筛选 278
10.2.3.影响范围的确定 279
10.2.4.健康影响现状评价 279
10.2.5.健康影响估计 280
10.2.6.误差来源的陈述 280
10.3.1.资料收集 281
10.2.7.预防措施的建议 281
10.3.环境污染的健康危险评价方法 281
10.3.2.危害判定方法 282
10.3.3.剂量-反应评估 284
10.3.4.接触量评估 286
10.3.5.危险表征 288
10.3.6.危害管理 291
10.4.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三期工程环境健康影响评价实例 292
10.4.1.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三期工程对人群健康影响评价概述 292
10.4.2.死亡率变化分析 293
14.2.6.承受能力分析 294
10.4.3.上海石化总厂及其周围地区人群健康影响现状评价 294
产生的影响 298
10.4.5.石化总厂及其周围地区飘尘和石化总厂生活饮用水水质致突变性分析 299
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01
1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301
11.1.1.生态环境某本概念 301
11.1.2.生态环境保护基本任务 305
11.1.3.指导思想与原则要求 310
11.1.4.评价标准 311
11.2.生态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等级 312
11.2.1.影响识别 312
11.2.2.评价范围和等级 313
11.3.1.生态环境调查 314
11.3.生态环境调查与现状评价 314
11.3.2.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315
11.3.3.物种评价 315
11.3.4.群落评价 317
11.3.5.栖息地(生境)评价 318
11.3.6.生态系统质量评价 320
11.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21
11.4.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一般要求 321
11.4.2.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 321
11.4.3.污染的生态效应评价 322
11.4.4.生态环境质量影响评价 322
11.4.5.土壤污染影响评价 323
11.4.6.土壤退化影响预测 324
11.4.7.放射性核素的动植物污染影响预测 325
11.4.8.生态环境影响综合分析与评价 326
11.4.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推荐的评价方法 328
11.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28
11.5.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基本要求 328
11.5.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内容 329
11.5.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要点 330
11.6.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331
11.6.1.农业(含畜牧业)项目 332
11.6.2.渔业项目 332
11.6.3.林业开发项目 333
11.6.4.水利水电建设项目 334
11.6.6.航运和港口建设项目 335
11.6.5.公路建设项目 335
11.6.7.火力发电和输变电项目 336
11.6.8.油气能源开发项目 337
11.6.9.矿业开发项目 338
12.1.1.国内外研究进展 340
12.环境风险评价 340
12.1.环境风险评价概述 340
12.1.2.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 341
12.1.3.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和程序 342
12.1.4.环境风险评价(ERA)与环境影响评价(EIA)的主要区别 344
12.2.源项分析 345
12.2.1.危害识别 345
12.2.2.事故源项分析 346
12.3.有毒有害物质(包括放射性核素)在大气中的扩散 348
12.3.1.扩散模式 348
12.3.2.天气取样技术 350
12.4.2.社会风险 353
12.4.风险评价 353
12.4.1.个人风险 353
12.5.风险评价中的不确定性 356
12.6.1.减少危害的措施 356
12.6.减少危害的措施与应急计划 356
12.6.2.应急计划 357
12.7.实例:上海石化“九五”项目风险评价 357
12.7.1.源项 357
12.7.2.计算模式 357
12.7.3.事故发生时的天气条件 358
12.7.4.浓度计算及事故风险初步分析 359
1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364
13.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概论 364
13.1.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364
13.1.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364
13.1.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类型 365
13.1.5.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366
13.1.4.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状况 366
13.1.6.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及意义 367
13.1.7.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其他有关问题 367
13.2.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368
13.2.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368
13.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内容 368
13.2.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370
13.3.区域开发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371
13.3.1.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 371
13.3.2.土地使用和生态适宜度分析 373
13.4.环境战略对策分析 377
13.4.1.技术路线 377
13.4.2.区域总体发展趋势及资源需求分析 377
13.4.3.能源供需平衡与能流分析 378
13.4.4.水资源平衡与水流分析 379
13.5.区域环境总量控制 381
13.5.1.区域环境总量控制分类 381
13.5.3.区域环境总量控制的分析方法和要点 382
13.5.2.技术路线和工作程序 382
13.6.区域环境管理计划 385
13.6.1.机构设置与监控系统的建立 385
13.6.2.区域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 386
13.6.3.区域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387
14.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 389
14.1.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总论 389
14.1.1.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389
14.1.2.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项目筛选 389
14.1.3.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及敏感区 390
14.1.4.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识别 391
14.2.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392
14.2.1.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及主要环境问题 392
14.2.2.社会经济效果 393
14.2.3.对拟建项目的需求分析 393
14.2.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分析 393
14.2.5.收入分配的合理性 394
14.2.7.美学及历史学环境影响分析 394
14.3.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394
14.3.1.确定评价目的和范围 394
14.3.2.评价因子识别与筛选 395
14.3.3.社会经济环境现状评价 395
14.3.4.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 395
14.3.5.社会经济环境保护措施 395
14.4.2.调查评价法 396
14.4.1.专业判断法 396
14.4.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396
14.4.3.费用-效益分析法 397
14.4.4.费用-效果分析法 399
14.4.5.环境经济学方法 401
14.5.社会经济环境保护措施与管理 402
14.5.1.社会经济环境保护措施 402
14.5.2.社会经济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402
14.5.3.补偿措施 403
15.环境监测 404
15.1.环境监测概述 404
15.1.1.环境监测的概念 404
15.1.2.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404
15.1.3.我国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现状 405
15.2.1.环境监测计划的目的 406
15.2.2.环境监测计划的基本内容 406
15.2.环境监测计划 406
15.2.3.环境监测计划的损益分析 407
15.3.主要环境要素监测方案 408
15.3.1.制订监测方案的基本原则 409
15.3.2.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409
15.3.3.水环境监测方案 414
15.3.4.土壤调查方案 418
15.3.5.环境噪声监测方案 419
16.公众参与概论 422
16.1.公众参与概述 422
16.1.1.公众参与发展背景 422
16.1.2.公众参与思想的提出 422
16.1.3.公众参与的含义 425
16.1.4.中、西方国家运用公众参与的不同形式 425
16.2.1.理论基础 426
16.1.5.公众参与势在必行 426
16.2.实施公众参与的基本理论 426
16.2.2.我国实施公众参与的法律基础 428
16.2.3.哲学认识论基础 429
16.2.4.生态学理论基础 430
16.2.5.经济理论基础 431
16.2.6.科技理论基础 431
16.3.公众参与的类型与方法 432
16.3.1.公众参与的两种类型 432
16.3.2.公众参与中有关公众的定义 434
16.3.3.公众参与的基础方法 434
16.3.4.公众参与在环评程序和项目周期中的位置 435
16.3.5.建立符合国情的公众参与机制 436
16.4.公众参与的重要作用 439
17.1.计算机应用概述 440
17.计算机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440
17.2.数值计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41
17.2.1.数值计算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现状 441
17.2.2.误差的概念 441
17.2.3.算法的选择 443
17.2.4.程序的选择 443
17.3.数据库系统 444
17.3.1.数据库系统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444
17.3.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系统 444
17.3.3.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过程 445
17.4.地理信息系统 447
17.4.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447
17.5.专家系统 448
17.5.1.专家系统在环评中的现状和前景 448
17.4.2.地理数据产品 448
17.4.3.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软件和应用实例 448
17.5.2.专家系统概述 450
17.5.3.水资源保护专家系统POW 452
17.6.应用程序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454
17.6.1.程序使用手册 454
17.6.2.用户界面 454
17.6.3.Windows应用程序 455
附录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457
附录 457
附录2 采样分析方法及污染气象观测仪器 459
附录3 危险废物名录 461
附录4 易燃性废物 463
附录5 腐蚀性废物 464
附录6 反应性废物 464
附录7 急性毒性名录 465
参考文献 466
- 《管理信息系统习题集》郭晓军 2016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MBA大师.2020年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专用辅导教材 数学考点精讲》(中国)董璞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
-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教材 理论热点问题党员干部学习辅导》(中国)胡磊 2018
- 《“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药鉴定学实验 供中药学 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 第2版》吴啟南 2018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你好,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编 2019
- 《虚拟流域环境理论技术研究与应用》冶运涛蒋云钟梁犁丽曹引等编著 2019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中英文双语版》(美)彼得·德鲁克许是祥译;那国毅审校 2019
- 《2013数学奥林匹克试题集锦 走向IMO》2013年IMO中国国家集训队教练组编 2013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你好,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编 2019
- 《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用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解析 第3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组 2019
- 《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编著 2019
- 《土壤环境监测前沿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著 2018
- 《中药学专业知识 1 国家执业药师考试指南 第7版 2019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 2018
- 《2017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全考点实战通关必备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3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命题研究专家组 2017
- 《国家图书馆年鉴 2018》国家图书馆 2018
- 《环境噪声监测实用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