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敏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14048·3143
  • 页数:509 页
图书介绍:
《支气管哮喘》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 名称 1

二 定义 1

三 祖国医学中有关哮喘的记载 1

第二章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情况 4

一 患病率 4

二 性别 6

三 起病年龄 9

四 气候 13

五 地区 15

第三章 支气管哮喘与变态反应的关系 18

第四章 支气管哮喘的免疫学机理 25

一 第Ⅰ型(速发型)反应 26

(一)免疫球蛋白 26

(二)介质(生物学活性物质) 28

(三)介质作用的生化过程 31

(四)反应的期象 32

二 第Ⅲ型(免疫复合物型)反应 34

(一)主要原理 34

(二)临床与实验室检查 35

三 第Ⅳ型(细胞免疫)反应 39

第一节 支气管哮喘的神经控制 41

一 从气道反应性亢进谈起 41

第五章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病理生理 41

二 副交感神经与气道反应性 42

三 交感神经与气道反应性 44

四 非肾上腺素能抑制神经系统 45

五 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与哮喘 45

第二节 哮喘的气道阻塞部位 47

第三节 哮喘发作的临床征象 48

一 气道阻塞征象 48

二 心血管改变 49

三 失水和酸硷平衡紊乱 50

四 其他 50

二 肺顺应性改变 51

三 肺容量异常 51

一 通气不均 51

第四节 哮喘患者肺功能改变的特点 51

四 MEFV曲线表现的特点 52

五 气道阻力增加和用力呼气流速下降 52

六 呼吸死腔增大 52

七 呼吸频率增快,通气量增加和呼气时间相对延长 53

八 弥散功能正常 53

九 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降 53

十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正常或下降 54

第五节 肺功能测定在哮喘诊断和治疗中的实际应用 54

第六节 有关哮喘治疗的几个问题 56

二 吸氧 57

三 训练腹式呼吸 57

平喘药的应用 57

四 补液和纠酸问题 58

五 人工气道和机械呼吸 58

第六章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学 61

第一节 遗传因素 61

一 基础IgE水平的遗传控制 63

二 控制特异性IgE反应的免疫反应基因 64

第二节 怀孕期产妇的饮食、药物及感染 66

第三节 婴儿的喂养问题 67

第四节 激发支气管哮喘的因素 69

一 吸入物 70

(一)常见吸入物(花粉、灰尘、尘螨、表皮致敏原、霉菌、昆虫排泄物) 70

(二)职业上容易引起哮喘的吸入物(工业上的有机尘、工业化学性物质) 77

二 哮喘与呼吸道感染及局部病灶 83

三 哮喘与气候的关系 88

(一)气温 89

(二)湿度 90

(三)气压 90

(四)空气离子 90

(五)地区性哮喘 92

四 哮喘与药物 93

(一)解热镇痛药 93

(二)心血管药物 94

(三)喷雾吸入剂 95

(四)呋喃妥因 95

五 哮喘与饮食物 96

(五)碘油造影剂 96

(六)其他 96

六 哮喘与精神因素的关系 97

七 哮喘与内分泌的关系 100

八 运动性哮喘 101

第七章 从中医补“肾”疗法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 109

一 前列腺素 109

二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111

第八章 支气管哮喘的分类 119

第九章 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学 133

一 先兆期 138

二 症状 138

第一节 症状 138

第十章 支气管哮喘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 138

(一)阵发性哮喘 139

(二)慢性哮喘 140

(三)哮喘持续状态 141

第二节 体格检查 141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 143

一 肺功能检查及血气检查 143

二 血常规 143

三 痰 143

四 血液的化学变化 144

五 X线检查 144

六 纤维光束支气管镜检查 145

第四节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146

七 血压、脉搏及心电图检查 146

第五节 鉴别诊断 148

一 心源性哮喘 148

二 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149

三 慢性支气管炎 150

四 气管及支气管癌瘤 152

五 急性细支气管炎 154

六 其他 155

第十一章 支气管哮喘的并发症 157

第一节 发作期的并发症 157

一 粘液栓阻塞引起的肺不张 157

二 自发性气胸 158

五 呼吸衰竭 159

四 肺部感染 159

三 纵隔气肿 159

第二节 反复发作的并发症 160

一 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性支气管炎 160

二 阻塞性肺气肿 161

三 肺原性心脏病 162

第三节 其他合并症 163

一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163

二 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164

三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165

四 发育不良及胸廓畸形 165

五 其他 165

一 门诊病史 168

第十二章 支气管哮喘的病史询问及病因调查 168

第一节 病史询问 168

二 填写病史表 170

三 深入调查 173

第二节 特异诊断 174

一 皮肤试验 174

二 支气管激发试验 181

三 运动试验 185

四 环境试验 186

第十三章 特异性过敏原体外测定方法简介 188

一 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 188

三 白细胞组织胺释放试验 190

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90

四 嗜硷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 192

第十四章 平喘药物及其药理学 195

第一节 保护肥大细胞膜 196

一 色甘酸钠 196

二 噻哌酮 199

三 黄芩、防己等 199

第二节 拮抗介质 200

第三节 针对扩张支气管效应器的药物 202

一 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 203

二 前列腺素 215

三 组织胺受体 219

四 乙酰胆硷能阻滞药 221

五 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 225

六 茶硷(黄嘌呤)类药物 226

七 其他 232

(一)祛痰剂 232

(二)镇静剂 235

(三)吸入疗法 237

第十五章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242

第一节 引言 242

第二节 激发因素的特异疗法 245

一 脱敏疗法 249

(一)用于脱敏疗法的抗原(花粉、螨、灰尘、其他) 249

(二)脱敏治疗的疗效 258

(四)副作用 260

(三)脱敏的时间及期限 260

(五)脱敏疗法的机理 261

二 免疫增强剂 264

(一)菌苗治疗支气管哮喘 264

(二)胎盘脂多糖 268

(三)转移因子 269

(四)卡介苗(BCG) 270

(五)核酸酪素 271

(六)其他 272

三 免疫抑制剂 273

第三节 哮喘的临床症状特点 273

一 哮喘先兆症状的治疗 274

(一)胸闷 275

(二)咳嗽 276

(三)过敏性鼻炎 280

(四)呼吸道感染的控制 282

二 哮喘发作时的治疗 283

(一)阵发性哮喘的治疗 283

(二)慢性哮喘及晚间哮喘的治疗 286

(三)哮喘急性持续发作及其处理 288

第四节 支气管哮喘的物理疗法 300

一 感应电与直流电穴道疗法 301

二 紫外线疗法 302

三 超声波疗法 309

(二)钙离子全身透入或镁离子全身透入 311

(一)肾上腺素离子导入疗法 311

四 离子导入疗法 311

(三)溴离子全身透入 312

(四)普鲁卡因离子导入 312

(五)脾区普鲁卡因离子透入 312

五 气功疗法 312

(一)放松功 313

(二)保健功 317

(三)意守功 318

(四)气功熟练程度的客观指标 319

(五)疗效观察 320

六 矿泉疗法 324

七 超声雾化吸入疗法 325

九 磁场疗法 326

八 空气负离子治疗 326

十 氦氖激光治疗 328

十一 拔罐疗法 328

十二 气候疗法 328

第五节 支气管哮喘的医疗体育 331

一 医疗体操 331

(一)放松练习 331

(二)腹式呼吸练习 332

(三)肺气肿呼吸体操 334

二 耐力性运动 336

第六节 支气管哮喘的非特异疗法 337

三 耐寒锻炼 337

一 辅助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不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或防御能力 338

(一)新鲜胎盘 338

(二)人参 338

(三)蛤蚧 339

(四)冬虫夏草 339

(五)其他增强机体免疫或防御能力的措施 340

二 改变组织细胞生理以改善机体的反应性 341

(一)发热疗法 341

(二)钙 341

(三)去水胆酸疗法 342

三 改变神经的兴奋性 343

(一)普鲁卡因封闭疗法 343

(四)自血疗法 343

(五)紫外线照射 343

(二)催眠疗法 344

(三)转移迷走神经的兴奋性 344

四 外科手术 345

五 其他疗法、药物及单方治疗哮喘 346

(一)α-细辛醚 347

(二)艾叶油 348

(三)满山红片 348

(四)复方杜鹃片 349

(五)牡荆油胶丸 349

(六)当归及芸香草 349

(九)核桃仁 350

(十)白果仁 350

(八)海珠喘息定片 350

(七)地龙 350

(十一)枇杷叶 351

第十六章 支气管哮喘皮质醇类激素的治疗 358

一 概述 358

二 激素的作用原理 359

(一)激素的抗免疫作用 359

(二)激素的抗炎症作用 362

(三)激素与平喘药物 362

三 激素的副作用 363

(一)全身副作用 363

(二)对下视丘—垂体—肾上腺轴(HPA)的抑制作用 364

(三)局部应用后的副作用 365

(一)原因 366

四 激素的耐药与依赖 366

(二)处理 368

五 激素应用的指征和方法 369

(一)使用指征和相对禁忌 369

(二)常用制剂及其特性 369

(三)用药方式 373

第十七章 祖国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和证治 377

第一节 哮喘的定义 377

第二节 哮喘的原因 377

第三节 治疗哮喘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378

一 哮喘的标与本 378

二 哮喘与痰 379

二 哮喘发作时的治疗 380

第四节 哮喘的治法 380

一 治疗哮喘的几条主要规律 380

三 哮喘远期疗效的获得 386

四 治疗哮喘的有效单方 389

(一)砒矾丸 389

(二)玉涎丹 391

(三)北瓜 392

(四)椒目 392

(五)青蛙、胡椒 392

五 其他疗法 393

(一)割刺疗法 393

(二)敷贴疗法 394

(三)针灸疗法 395

六 小结 398

第十八章 儿童支气管哮喘 400

一 发病情况 400

二 诱发原因 402

(一)感染 402

(二)螨 403

(三)运动 403

(四)非特异性刺激物质 403

(五)气候 403

(六)情绪 403

(七)接触过敏原 403

三 临床表现 404

四 诊断与鉴别诊断 405

(一)毛细支气管炎 407

(二)哮喘性支气管炎 407

(三)经常性喘鸣音 407

五 死亡率 408

六 儿童哮喘转归 410

七 防治 412

(一)预防 412

(二)治疗 414

第十九章 支气管哮喘的预防 420

一 预防哮喘的形成 420

(一)生育时间与哮喘的关系 421

(二)作某些必要的检查 422

(三)哮喘的前驱症状 424

(四)预防接种及预防感染问题 431

(五)哮喘与发病年龄的关系 433

二 预防哮喘的复发 434

第二十章 对支气管哮喘的宣教及护理 437

第一节 对支气管哮喘的宣教 437

一 哮喘病是怎样形成的 438

二 哮喘为什么在春秋季发病 438

三 激发哮喘反复发作的因素 440

四 怎样预测及防治睡眠后哮喘发作 443

五 哮喘发作时的治疗 444

六 哮喘的预防 445

一 病室的安排 448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的护理 448

二 饮食 449

三 药物及氧气 449

四 精神安慰 450

第二十一章 支气管哮喘的预后 451

第二十二章 结语 456

第二十三章 实验室操作 459

第一节 几种普通应用的提取液 459

一 缓冲盐溶液 459

二 抗原稀释液 459

三 硷性浸出液 460

四 保藏液 460

五 甘油盐溶液 460

(一)Noon单位 461

第二节 过敏原的标准化 461

一 化学测定法 461

(二)重量容积比(W/V) 462

(三)蛋白质含量 462

(四)总氮单位 462

(五)蛋白氮单位(PNU) 462

二 活性测定法 463

(一)皮肤终点滴定法 463

(二)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463

(三)组织胺释放试验 463

三 附录 464

(一)福林-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464

(二)PNU测定步骤 466

(三)皮肤终点滴定法步骤 467

第三节 尘螨浸液的制备 468

一 采集 468

二 脱脂清洗 469

三 烘干 469

四 浸渍 469

五 蛋白质含量和活性测定 470

第四节 花粉浸出液的制备 470

一 空气中花粉的测定 470

二 花粉的采集 472

三 浸出液的制备 473

二 浸出液的制备 474

一 屋尘的收集 474

第五节 屋尘浸出液的制备 474

第六节 霉菌抗原的制备 475

一 空气中霉菌的测定 475

二 霉菌抗原的制备 476

第七节 食物抗原的制备 477

一 鱼及肉 477

二 有汁果品及蔬菜类 477

三 蛋 478

四 牛奶 478

一 标本采取 479

二 细菌分离 479

第八节 自身菌苗的制备 479

三 菌落制备 480

四 菌苗细菌计数 480

五 加热杀菌 481

六 无菌试验 481

七 存放 481

八 其他 481

第九节 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 482

一 原理 482

二 器材 482

三 试剂 483

四 方法 484

一 测定特异性IgE 488

(一)原理 488

第十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488

(二)器材 489

(三)试剂 489

(四)方法 491

(五)过敏原和最适过敏原浓度、血清稀释度及酶结合物浓度的选择 492

二 测定总IgE 494

(一)原理 494

(二)器材 495

(三)试剂 495

(四)方法 495

第十一节 嗜硷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简称BDT) 498

(二)间接嗜硷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 499

(一)直接嗜硷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 499

一 中性红染色法 499

(三)间接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 500

二 甲苯胺蓝染色法——人嗜硷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 500

(一)器材 500

(二)试剂 501

(三)方法 501

(四)结果的判断 503

(五)注意事项 503

第十二节 环磷酸腺苷(cAMP)的测定 503

一 放射免疫法 504

(一)材料及试剂 504

(二)方法 504

二 放射竞争分析法 5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