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实验指南 新药发现和药理学评价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德)H.G.沃格尔(H.Gerhard Vogel),(美)W.H.沃格尔(Wolfgang H.Vogel)编著;杜冠华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030083377
- 页数:985 页
A章 心血管活性 1
A.1 心血管活性测定 1
A.1.1 体外方法 1
A.1.1.1 α_1-肾上腺素受体结合 1
A.1.1.2 α_2-肾上腺素受体结合 4
A.1.1.3 咪唑啉受体结合 7
A.1.1.4 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 10
A.1.1.5 β_1-肾上腺素受体结合 12
A.1.1.6 β_2-肾上腺素受体结合 14
A.1.1.7 腺苷A_1受体结合 16
A.1.1.8 腺苷A_2受体结合 18
A.1.1.9 人红细胞摄取腺苷的抑制作用 20
A.1.1.10 体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作用 21
A.1.1.11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结合 23
A.1.1.12 用人肾脏肾素和合成底物测定抑制肾素的活性 25
A.1.1.13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结合实验 27
A.1.1.14 内皮素受体拮抗作用 28
A.1.1.15 培养内皮细胞NO的形成 31
A.1.1.16 Na~+/H~+交换的抑制作用 34
A.1.1.16.1 血小板Na~+/H~+交换的抑制 34
A.1.1.16.2 胆固醇活化的兔红细胞Na~+/H~+交换抑制作用 35
A.1.1.16.3 培养心肌细胞的钠内流测定 35
A.1.1.16.4 培养动脉内皮细胞Na~+/H~+交换的抑制作用 36
A.1.1.17 对磷酸二酯酶的抑制作用 37
A.4.2.4 钙拮抗剂对离体豚鼠肺动脉的影响 38
A.1.1.18 心脏细胞膜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 39
A.1.1.19 离体心肌细胞的膜片钳技术 41
A.1.2 离体器官的研究 43
A.1.2.1 离体血管平滑肌α-抗交感活性测定 43
A.1.2.2 离体豚鼠精囊腺α-抗交感神经的活性测定 44
A.1.2.3 离体大鼠输精管α-抗交感活性测定 45
A.1.2.4 离体大鼠脾脏α-抗交感活性测定 46
A.1.2.5 离体豚鼠心房β_1-抗交感神经活性测定 47
A.1.2.6 离体气管链β_2-抗交感神经活性测定 48
N.1 各国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规则 49
A.1.2.7 离体豚鼠回肠测定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作用 50
A.1.2.8 各种药物包括钾离子通道开放剂的血管舒张活性测定 51
A.1.2.9 离体有或无内皮的动脉实验 54
A.1.2.10 内皮衍生松弛因子EDRF释放的生物测定 56
A.1.2.11 离体豚鼠输尿管K~+离子通道测定 57
A.3 体内心血管分析 58
A.3.1 麻醉大鼠血液动力学检测 58
A.1.3.2 毁脊髓大鼠的血压 60
A.1.3.3 抗高血压药对神经节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维持大鼠的血管扩张活性测定 61
A.1.3.4 清醒高血压大鼠模型的血压(尾套管法) 63
A.1.3.5 清醒大鼠插管直接测量血压 64
A.1.3.6 用麻醉狗进行心血管药物实验 66
A.1.3.7 麻醉狗的血流动力学测定 67
A.1.3.8 清醒狗的血流动力学测定 70
A.1.3.9 麻醉猴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72
A.1.3.10 用微球技术测定心输出量和局部血流 73
A.1.3.11 颈动脉襻技术 74
A.1.3.12 用麻醉狗测定心脏容积 75
A.1.3.13 用遥感监测技术测定大鼠心血管系统参数 77
A.1.3.14 脑室内给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79
A.1.3.15 对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 80
A.1.3.16 内毒素引起的休克 81
A.1.3.17 出血性休克 83
A.1.3.18 止血带引起的休克 84
A.1.3.19 小鼠虹膜上分布的肾上腺素能α-和β-受体 85
A.1.3.20 大鼠肾上腺素能β_1-和β_2-受体的活性 87
A.1.3.21 狗肾上腺素能β_1-和β_2-受体活性 89
A.1.3.22 应用利血平预处理的狗研究β-受体阻断剂的内在拟交感活性 91
A.1.3.23 猫瞬膜制备(神经节阻断作用) 92
A.1.3.24 药物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 93
A.1.3.25 应用整体大鼠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作用 95
A.1.3.26 用狗评价肾素抑制剂 97
A.1.3.27 用猴评价肾素抑制剂 99
A.2 诱导产生实验性高血压的方法 101
A.2.0.1 大鼠急性肾性高血压 101
A.2.0.2 大鼠慢性肾性高血压 102
A.2.0.3 狗慢性肾性高血压 102
A.2.0.4 狗神经性高血压 103
A.2.0.5 DOCA-盐诱发大鼠高血压 104
A.2.0.6 大鼠遗传性高血压 105
A.3 冠脉药物 108
A.3.1 离体器官 108
A.3.1.1.LANGENDORFF离体心脏 108
A.3.1.2 大鼠离体工作心脏的冠状动脉结 113
A.3.1.3 牛冠状动脉的松弛作用 114
A.3.2 体内方法 115
A.3.2.1 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坏死 115
A.3.2.2 麻醉犬的冠状动脉闭塞法 116
A.3.2.3 微球注射诱导狗的急性缺血 119
A.3.2.4 狗或猪的冠脉血栓形成 121
A.3.2.5 对心肌预处理的影响 125
A.3.3 间接体内方法 127
A.3.3.1 冠状血管床的塑料铸形 127
A.4 钙摄取抑制活性 128
A.4.0.1 概论 128
A.4.1 体外方法 130
A.4.1.1 3H-尼群地平体外结合 130
A.4.2 离体器官 133
A.4.2.1 钙拮抗剂对离体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 133
A.4.2.2 钙拮抗剂对离体豚鼠心房的影响 134
A.4.2.3 钙拮抗剂对离体兔主动脉的影响 135
A.4.3.1 钙阻滞剂对毁脊髓大鼠的影响 137
A.4.3 体内方法 137
A.5 抗心律失常活性 138
A.5.0.1 概论 138
A.5.0.2 乌头碱拮抗作用的大鼠实验 141
A.5.0.5 心室纤颤的电刺激阈 143
A.5.0.4 毒毛花苷诱发的心律失常 143
A.5.0.3 地高辛致麻醉豚鼠室性心律失常 143
A.5.0.6 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再灌性心律失常和梗死面积 146
A.5.0.7 狗冠脉梗阻和再灌注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 148
A.5.0.8 离体豚鼠右心室乳头肌抗心律失常特征 152
A.5.0.9 离体豚鼠左心室乳头肌的动作电位和不应期 154
A.6 引起心肌肥厚和心功能不全的方法 156
A.6.0.1 大鼠主动脉结扎 156
A.6.0.2 豚鼠心功能不全 157
A.6.0.3 叙利亚仓鼠的心肌病模型 158
A.7 正性肌力作用(强心苷) 160
A.7.0.1 概述 160
A.7.1 体外试验 162
A.7.1.1 毒毛花苷(Ouabain,Oua)结合实验 162
A.7.1.2 对Na~+/K~+ATPase的影响 163
A.7.2 离体组织器官试验 165
A.7.2.1 离体猫乳头肌 165
A.7.2.2 离体心肌病仓鼠心肌 166
A.7.2.3 离体豚鼠心肌以的钾丢失 167
A.7.3 体内试验 167
A.7.3.1 对猫的心脏毒性(Hatcher s method) 167
A.7.3.2 强心苷的消除速率和肠道吸收速率 168
A.8.1 休克和多发性脑功能损伤模型 169
A.8 影响血液供应和动静脉张力的药物 169
A.8.1.1 蒙古沙土鼠颈动脉阻断的脑缺血模型 169
A.8.1.2 大鼠前脑缺血 172
A.8.1.3 大鼠耐缺氧实验 173
A.8.1.4 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 174
A.8.1.5 光化学法引起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176
A.8.1.6 大鼠脑缺血后微透析和神经保护实验 177
A.8.1.7 海马脑片的低氧/低糖实验 178
A.8.1.8 大鼠局部脑血流和葡萄糖利用的测定 179
A.8.1.9 麻醉狒狒脑血管阻力测定 181
A.8.1.10 猫脑血流测定(流量计法) 183
A.8.1.11 药物对大鼠脑血流和缺血骨骼肌的作用 184
A.8.2 外周血液供应 185
A.8.2.1 大鼠后肢灌流结合交感神经刺激 185
A.8.2.2 对大鼠外周血流的影响 186
A.8.2.3 对麻醉狗外周血流的影响 188
A.8.2.4 局部氧分压测定外周血液供应 189
A.8.2.5 药物对大鼠肠系膜血流的影响 190
A.8.2.6 对肺血流的影响 191
A.8.2.7 药物对缺血肌肉收缩力的影响 192
A.8.2.8 药物对灌流兔耳的影响(Pissemski法) 194
A.8.2.9 对狗原位静脉张力的影响 195
B章 血液成分的活性 196
B.1 体外试验 196
B.1.0.1 富含血小板的血浆中血小板的凝集和解凝(BORN法) 196
B.1.0.2 凝胶过滤后血小板的凝集 198
B.1.0.3 全血中血小板的凝集 200
B.1.0.4 纤维蛋白受体结合试验 202
B.1.0.5 血栓弹性描记仪 204
B.1.0.6 PAF的拮抗作用 205
B.1.0.7 红细胞的流动性 205
B.1.0.8 红细胞的滤过能力 207
B.1.0.9 红细胞凝集 208
B.1.0.10 血浆黏度测定 209
B.2.0.1 体内小板的可逆凝集 210
B.2 体内试验或体内给药体外试验 210
B.2.0.2 对实验性血小板减少症和白细胞减少症的抑制作用 211
B.2.0.3 胶原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抑制 212
B.2.0.4 激光诱导的血栓形成 213
B.2.0.5 腔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溶解 215
B.2.0.6 动脉和静脉内血栓的抑制 216
B.2.0.7 动脉出血时间 218
B.2.0.8 血液凝集试验 219
B.2.0.9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220
C.1.1.1 碳酸酐酶的体外抑制作用 222
C.1 利尿药和促尿盐排泄活性 222
C.1.1 体外方法 222
C章 肾脏活性 222
C.1.1.2 肾细胞的膜片钳技术 223
C.1.1.3 离体肾小管的灌注 225
C.1.1.4 离体肾灌注 228
C.1.2.1 利尿剂对大鼠的作用(Lipschitz检验) 228
C.1.2.2 促尿盐排泄剂对大鼠的作用 230
C.1.2.3 利尿剂和促尿盐排泄药对狗的作用 231
C.1.2.4 清除方法 232
C.1.2.5 大鼠微穿刺技术 233
C.1.2.6 停流技术 234
C.1.2.7 大鼠慢性肾衰 234
C.2.1.1 体外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指示降低血尿酸的活性 235
C.2 促尿酸排泄和降低血尿酸药的活性 235
C.2.1 体外方法 235
C.2.2 体内方法 236
C.2.2.1 对小鼠的利尿和促尿酸排泄活性 236
C.2.2.2 allantoxanamide处理大鼠血尿酸活性降低 237
C.2.2.3 对Potassium oxonate处理的大鼠降低血尿酸和促尿酸排泄活性 238
C.2.2.4 大鼠的酚红排泄 238
C.2.2.5 对达尔马提亚狗(Dalmatian)的促尿酸排泄活性 239
C.2.2.6 对宿务(Cebus)猴的促尿酸排泄活性 240
D章 呼吸系统的活性 241
D.1 体外实验 241
D.1.0.1 组织胺(H_1)受体结合 241
D.2 对气流的作用 242
D.2.1 离体器官试验 242
D.2.1.1 对离体豚鼠肺组织条的解痉活性 242
D.2.1.2 对离体豚鼠气管的解痉活性 243
D.2.2 体内实验 245
D.2.2.1 对麻醉豚鼠的支气管解痉活性(Konzett-Rossler法) 245
D.2.2.2 花生四烯酸或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247
D.2.2.3 支气管高反应性 248
D.2.2.4 组织胺诱导麻醉豚鼠支气管收缩后身体体积描记法和呼吸参数 250
D.3.0.2 麻醉猫的镇咳效应 251
D.2.2.5 麻醉豚鼠的呼吸速度描记法 252
D.2.2.6 气道微血管渗漏 254
D.3 镇咳活性 255
D.3.0.1 豚鼠刺激性吸入后的镇咳活性 255
D.4 对气管和支气管黏液分泌与转运的影响 259
D.4.0.1 黏液分泌的离体研究 259
D.4.0.2 黏液分泌的急性研究 260
D.4.0.3 慢性插管下黏液分泌的研究 261
D.4.0.4 纤毛活性 263
D.4.0.5 纤毛转运的研究 265
E章 精神药物和神经药物的评价 267
E.1 对动物行为和肌肉协调的影响 267
E.1.1 自主行为活动 267
E.1.1.1 总论 267
E.1.1.2 观测性实验评价方法 267
E.1.2 镇静剂和兴奋剂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269
E.1.2.1 总论 269
E.1.2.2 间断性行为实验观察方法 269
E.1.2.3 开阔法实验 271
E.1.2.4 孔板实验 273
E.1.2.5 联合开阔法实验 274
E.1.2.6 遥测分析大鼠大脑EEG 275
E.1.3.1 倾斜平板实验 276
E.1.3 肌肉协调能力实验 276
E.1.3.2 烟囱实验 277
E.1.3.3 握力实验 277
E.1.3.4 转杆实验 279
E.2 抗焦虑剂的活性评价 280
E.2.0.1 总论 280
E.2.1 体外实验 281
E.2.1.1 体外GABA能化合物的分析:[3~H]-GABA受体结合实验 281
E.2.1.2 GABA_A受体结合实验 283
E.2.1.3 GABA_B受体结合实验 286
E.2.1.4 苯二氮?受体:[3~H]-氟硝西泮结合实验 289
E.2.1.5 5-羟色胺(1A)受体(5HT_(1A))结合实验:[3~H]-8-羟-2-(双-n-丙胺)-四氯化萘([3~H]-DPAT)结合实验 290
E.2.1.6 大脑5-HT_(1B)型受体:放射性标记配体[3~H1] 5-羟甲氧色胺受体结合实验 294
E.2.1.7 大鼠内嗅皮层神经膜5-HT_3受体结合实验:[3~H] GR 65630与5-HT_3受体的结合 296
E.2.1.8 中枢组织胺H_3受体的结合实验 298
E.2.2.1 戊四唑诱发的惊厥 299
E.2.2 抗惊厥试验 299
E.2.2.2 士的宁诱发的惊厥 300
E.2.2.3 印防己毒素诱发的惊厥 301
E.2.2.4 异烟肼诱发的惊厥 302
E.2.2.5 育亨宾诱发的惊厥 303
E.2.3 抗攻击行为 304
E.2.3.1 足部电击诱发的攻击行为 304
E.2.3.2 隔离动物诱发的攻击行为 305
E.2.4 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306
E.2.4.1 小鼠抗焦虑实验 306
E.2.4.2 小鼠期待焦虑实验 307
E.2.4.3 大鼠群居接触行为 308
E.2.4.4 高架十字迷宫实验 309
E.2.4.5 水迷宫实验 310
E.2.4.6 爬梯实验 311
E.2.4.7 大鼠咬木塞实验 312
E.2.4.8 大鼠幼仔嘶叫实验 313
E.2.4.9 大鼠明暗箱法 314
E.2.4.10 程序诱导的大鼠烦渴行为 315
E.2.4.11 小鼠四板实验 316
E.2.4.13 大鼠听觉惊跳实验 317
E.2.4.12 足部电击所致大鼠木僵行为 317
E.2.4.14 非条件性冲突实验 319
E.2.5 条件性行为反应 320
E.2.5.1 Sidman回避实验 320
E.2.5.2 Geller冲突实验 321
E.2.5.3 大鼠条件性防御掩埋反应 323
E.2.6 内分泌系统的效应 324
E.2.6.1 应激期间和应激后血浆儿茶酚胺水平测定 324
E.3 抗癲癎药 326
E.3.0.1 总论 326
E.3.1.3 GABA_B受体结合实验 327
E.3.1.4 GABA摄取和释放 327
E.3.1 体外实验方法 327
E.3.1.2 GABA_A受体结合实验 327
E.3.1.1 3~H-GABA受体结合实验 327
E.3.1.5 谷氨酸受体:[3~H]CPP结合实验 328
E.3.1.6 NMDA受体复合物:[3~H]TCP结合实验 332
E.3.1.7 [(35)~S]-TBPS与大鼠皮层匀浆及切片结合实验 336
E.3.1.8 [3~H]甘氨酸与大鼠大脑皮层结合实验 339
E.3.1.9 [3~H]士的宁敏感的甘氨酸受体 342
E.3.1.10 体外海马切片 343
E.3.2.1 小鼠电休克 344
D.2.1.3 离体肺灌注 344
E.3.2 体内实验方法 344
E.3.2.2 小鼠戊四唑惊厥法 345
E.3.2.3 小鼠士的宁惊厥法 345
E.3.2.4 小鼠印防己毒素惊厥法 345
E.3.2.5 小鼠异烟肼惊厥法 346
E.3.2.6 大鼠bicuculline实验 346
E.3.2.7 小鼠4-AP惊厥发作法 347
E.3.2.8 局部损伤诱导的癫癎 348
E.3.2.9 点燃诱发大鼠惊厥模型 350
E.3.2.10 遗传性癫痫动物模型 351
E.4.0.1 概述 353
E.4.1 体内实验方法 353
E.4.1.1 增强环己巴比妥的睡眠时间 353
E.4 催眠作用 353
E.4.1.2 大鼠失眠实验 355
E.4.1.3 记录清醒猫EEG 356
E.5.1.1 D_1受体分析:大鼠纹状体匀浆[3~H]-SCH 23390结合实验 357
E.5.1 体外试验方法 357
E.5.0.1 概述 357
E.5 抗精神病药物 357
E.5.1.2 D_2受体分析:[3~H]-spiroperidol结合 359
E.5.1.3 D_3受体结合实验 362
E.5.1.4 D_4受体结合实验 363
E.5.1.5 大鼠纹状体多巴胺敏感的腺苷酸环化酶 364
E.5.1.6 脑中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实验 365
E.5.1.7 大鼠皮层5-HT_2受体[3~H]spiroperidol结合 367
E.5.1.8 sigma受体 370
E.5.2 行为学试验 372
E.5.2.1 金黄地鼠试验 372
E.5.2.2 对棉鼠行为的影响 373
E.5.2.3 大鼠人工冬眠 374
E.5.2.4 啮齿类动物僵住症 375
E.5.2.5 大鼠爬杆回避实验 376
E.5.2.6 足底电刺激诱导攻击行为 377
E.5.2.7 脑自兴奋 377
E.5.3 基于作用机制的实验 379
E.5.3.1 苯丙胺的群体毒性 379
E.5.3.2 苯丙胺对大鼠刻板活动的抑制 379
2.5.3.3 小鼠阿扑吗啡攀爬行为抑制实验 380
E.5.3.4 对阿扑吗啡引起大鼠刻板活动的抑制实验 381
E.5.3.5 对小鼠跳跃的抑制实验 383
E.5.3.6 对MK-801引起小鼠运动和跌倒的拮抗作用 383
E.5.3.7 对阿扑吗啡诱导犬呕吐反应的抑制作用 384
E.5.3.8 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A9和A10的单元记录 385
E.6 抗抑郁药作用实验 387
E.6.0.1 概述 387
E.6.1 体外实验方法 387
E.6.1.1 大鼠脑突触体[3~H]去甲肾上腺素摄取抑制实验 387
E.6.1.2 大鼠脑纹状体突触体[3~H]多巴胺摄取抑制实验 388
E.6.1.3 突触体[3~H]-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实验 390
E.6.1.4 5-HT重摄取抑制剂对抗p-氯苯丙胺毒性实验 392
E.6.1.5 抗抑郁药致受体低敏实验 393
E.6.1.6 β-肾上腺素受体刺激的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测定 395
E.6.1.7 大鼠大脑皮层中[3~H]育亨宾与α_2-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实验 396
E.6.1.8 [3~H]QNB与大鼠脑M胆碱受体结合观察药物的抗胆碱活性实验 398
E.6.1.9 单胺氧化酶抑制:大鼠脑突触体中A和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实验 399
E.6.2 行为实验 401
E.6.2.1 抗小鸡僵住症实验 401
E.6.2.2 大鼠游泳绝望实验 402
E.6.2.3 小鼠悬尾实验 403
E.6.2.4 大鼠获得性无助实验 404
E.6.2.5 大鼠谋杀行为实验 405
E.6.3 抗抑郁药的作用机理实验 406
E.6.3.1 去甲肾上腺素毒性增强实验 406
E.6.3.2 小鼠强迫性嗜咬实验 406
E.6.3.3 阿扑吗啡诱导小鼠体温下降实验 408
E.6.3.4 小鼠四苯嗪对抗实验 408
E.6.3.5 利血平诱导体温下降实验 409
E.7.1.2 猴的MPTP模型 410
E.6.3.6 小鼠5-羟色氨酸增强实验 411
E.6.3.7 大鼠5-羟色氨酸增强实验 412
E.6.3.8 育亨宾毒性增强实验 412
E.6.3.9 色胺性大鼠癫痫增强实验 413
E.7 抗帕金森病实验 414
E.7.0.1 概述 414
E.7.1 体内实验方法 414
E.7.1.1 震颤素和氧化震颤素对抗实验 414
E.7.1.3 利血平拮抗作用 417
E.7.1.4 大鼠黑质纹状体损害后的旋转行为实验 418
F章 影响学习和记忆的药物 421
F.1 概述 421
F.2 体外方法 423
F.2.0.1 体外抑制大鼠纹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423
F.2.0.2 体外抑制人血浆丁酰胆碱酯酶活性 425
F.2.0.3 体外抑制胆碱酯酶 426
F.2.0.4 大鼠脑片中释放[3~H]Ach和其他递质 428
F.2.0.5 大鼠前脑内[3~H]氧化震颤素M(Oxotremorine-M)与毒草碱受体结合 432
F.2.0.6 大鼠脑片磷脂酰肌醇转化的刺激 435
F.2.0.7 [3~H]N-Methylcarbamylcholine与大鼠前脑皮层烟碱胆碱能受体结合 438
F.2.0.8 神经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 440
F.2.0.9 抑制小胶质细胞/巨嗜细胞的呼吸爆发 442
F.3 整体动物实验 444
F.3.1 抑制性(被动)回避 444
F.3.1.1 跳台实验 444
F.3.1.2 避暗实验 445
F.3.1.4 向上回避实验 447
F.3.1.3 两室实验 447
F.3.1.5 标准化抑制性回避实验 448
F.3.1.6 东莨菪碱诱导小鼠记忆缺失 449
F.3.1.7 大鼠前脑基底受损引起的记忆损伤 450
F.3.1.8 沙土鼠脑缺血诱导的记忆缺失 451
F.3.2 主动回避实验 452
F.3.2.1 跑道回避 452
F.3.2.2 穿梭箱回避实验(双路穿梭箱) 453
F.3.2.3 跳跃回避实验(单路穿梭箱) 454
F.3.3 辨识学习 455
F.3.3.1 空间辨识 455
F.3.3.2 放射状臂形迷宫的空间学习 456
F.3.3.3 视觉辨识实验 458
F.3.3.4 空间学习的水迷宫实验 459
F.3.3.5 嗅觉学习 460
F.3.4 老年猴的研究 462
F.3.5 电生理方法 463
F.3.5.1 长时程增强(LTP) 463
F.3.6 代谢影响 464
F.3.6.1 亚硝酸盐中毒 464
G章 影响外周神经功能的药物 466
G.1 局部麻醉药 466
G.1.0.1 概述 466
G.1.0.2 蛙坐骨神经的传导麻醉 467
G.1.0.4 电压钳实验测量钠、钾电导 468
G.1.0.5 大鼠坐骨神经的传导麻醉 470
G.1.0.6 小鼠尾部传导麻醉 471
G.1.0.7 豚鼠泡疹的浸润麻醉 471
G.1.0.8 免角膜的表面麻醉 472
G.1.0.9 兔尿道反射的阻断 474
G.2.0.1 概述 475
G.2.0.2 大鼠膈膜神经-隔膜的制备 475
G.2 神经肌肉阻断 475
G.2.0.3 兔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477
H章 镇痛、抗炎及解热活性 479
H.1 中枢镇痛活性 479
H.1.0.1 概述 479
H.1.1 研究阿片类药物活性的体外方法 479
H.1.1.1 检测 479
H.1.1.2 3~H-纳洛酮结合实验 481
H.1.1.3 3~H-二氢吗啡对大鼠脑组织μ-阿片受体的结合试验 483
H.1.1.4 3~H-bremazocine对豚鼠小脑κ-受体的结合试验 484
H.1.1.5 抑制脑啡肽酶 486
H.1.2.2 Haffner s夹尾试验 488
H.1.2 测定中枢镇痛活性的体内方法 488
H.1.2.1 概述 488
H.1.2.3 热辐射方法 489
H.1.2.4 热板法 491
H.1.2.5 浸尾实验 492
H.1.2.6 电刺激鼠尾试验 494
H.1.2.7 电网刺激试验 495
H.1.2.8 牙髓刺激试验 496
H.1.2.9 猴电击刺激试验 498
H.1.2.10 大鼠福尔马林试验 499
H.1.3 中枢镇痛药的副作用 500
H.1.3.1 概述 500
H.1.3.2 呼吸抑制试验 500
H.1.3.3 体温下降 501
H.1.3.4 研究耐受形成的方法 501
H.1.3.5 躯体依赖试验 502
H.1.3.6 成瘾倾向研究试验 503
H.2.0.1 概述 506
H.2 外周镇痛药活性 506
H.2.0.2 扭体实验 507
H.2.0.3 炎性组织疼痛模型(Randall-Selitto法) 509
H.2.0.4 机械牵张性大鼠内脏疼痛模型 511
H.2.0.5 缓激肽局部作用的拮抗 512
H.2.0.6 镇痛药对脊神经元的影响 514
H.3 抗炎活性 516
H.3.0.1 概述 516
H.3.1 抗炎作用体外模型 516
H.3.1.1 概述 516
H.3.1.2 3~H-缓激肽受体结合实验 516
H.3.1.3 3~H-p物质结合实验 519
H.3.1.4 体外多型核白细胞趋化实验 520
H.3.1.5 FMLP诱导的多型核白细胞聚集实验 521
H.3.1.6 体外细胞花生四烯酸代谢模型的建立 522
H.3.1.7 体外诱导人白细胞释放细胞因子(IL-1α,IL-1β,IL-6,IL-8和α) 527
H.3.1.8 TNF-a拮抗剂 528
H.3.2 体内测定抗炎活性方法 529
H.3.2.0 概述 529
H.3.2.1 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实验方法 530
H.3.2.1.1 紫外线照射引起豚鼠红斑实验 530
H.3.2.1.2 血管渗透性 531
H.3.2.1.3 抑制白细胞与大鼠肠系膜小静脉黏附作用的体内实验 532
H.3.2.1.4 噁唑酮诱导小鼠耳肿胀实验 534
H.3.2.1.5 巴豆油引起大鼠和小鼠耳肿胀模型 535
H.3.2.1.6 足跖肿胀 536
H.3.2.1.7 胸膜炎实验 540
H.3.2.1.8 肉芽肿技术 541
H.3.2.1.9 尿酸盐诱导的滑膜炎 542
H.3.2.2 增生相实验方法(肉芽肿的形成) 544
H.3.2.2.1 脱脂棉诱导肉芽肿模型 544
H.3.2.2.2 海绵植入技术 545
H.3.2.2.3 玻璃棒引起肉芽肿 547
H.3.3 抗炎化合物的副作用 548
H.3.3.1 概述 548
H.3.3.2 大鼠致溃疡实验 548
H.3.3.3 胃内菊粉法测定胃黏膜损伤 549
H.3.3.4 出血量测定 550
H.4 解热活性 551
H.4.0.1 概述 551
H.4.0.2 大鼠解热实验 551
H.4.0.3 兔解热实验 552
I.1.1 防治骨关节病活性的体外测定方法 554
I.1.1.1 概述 554
I章 防治关节病和免疫调节活性 554
I.1.0.1 概述 554
I.1 防治关节病活性 554
I.1.1.2 调节细胞蛋白聚糖的代谢 556
I.1.1.3 软骨细胞性软骨溶解 559
I.1.1.4 外植性软骨溶解 561
I.1.2 防治骨关节病活性的体内方法 562
I.1.2.1 概述 562
I.1.2.2 犬牙前十字形韧带(ACL)横切模型 564
I.1.2.3 木瓜凝乳蛋白酶诱导的家兔软骨变性 566
I.1.2.4 STR/1N小鼠自发性OA模型 568
I.2 检测免疫学因素的方法 569
I.2.1 体外方法 569
I.2.1.1 干细胞组胺释放的抑制作用 569
I.2.1.2 有丝分裂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572
I.2.1.3 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573
I.2.1.4 巨噬细胞化学发光 575
I.2.1.5 体外PFC(空斑形成集落)试验 576
I.2.2 体内检测免疫学因素的方法 578
I.2.2.1 动物自发性自身免疫病 578
I.2.2.2 大鼠急性系统性过敏反应 579
I.2.2.3 抗过敏活性(Schultz-Dale-reaction) 580
I.2.2.4 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581
I.2.2.5 Arthus型速发型超敏反应 582
I.2.2.6 迟发型超敏反应 583
I.2.2.7 反向被动Arthus反应 584
I.2.2.8 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585
I.2.2.9 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 587
I.2.2.10 蛋白聚糖诱导的小鼠进行性多发性关节炎 589
I.2.2.11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590
I.2.2.12 柯萨奇病毒B3诱导的心肌炎 591
I.2.2.13 实验性过敏性脑脊髓炎 592
I.2.2.14 大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594
I.2.2.15 对MRL/lpr小鼠SLE样疾病的影响 595
I.2.2.16 实验诱导的大鼠重症肌无力的预防 596
I.2.2.17 抗基底膜抗体诱导的大鼠肾小球性肾炎 598
I.2.2.18 大鼠自身免疫葡萄膜炎 600
I.2.2.19 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601
J章 胃肠道活性 605
J.1 唾液腺 605
J.1.0.1 大鼠唾液分泌功能测定 605
J.2 胃功能测定 606
J.2.1 胃酸分泌 606
J.2.1.1 大鼠灌注胃的胃酸分泌测定(大鼠Gosh Schild法) 606
J.2.1.2 大鼠胃的游离 608
J.2.1.3 大鼠慢性胃瘘 609
J.2.1.4 狗慢性胃瘘 610
J.2.1.5 狗的Heidenhain胃瘘 611
J.2.1.6 胃泌素的活性 613
J.2.1.7 胃泌素受体结合 614
J.2.2 黏液分泌 615
J.2.2.1 分离的胃黏膜制备 615
J.2.2.2 大鼠胃上皮细胞原代培养 616
J.2.3 胃的运动 618
J.2.3.1 大鼠胃内压力测定 618
J.2.3.2 豚鼠胃平滑肌制备 619
J.2.4 吸收测定 619
J.2.4.1 大鼠胃的药物吸收测定 619
J.2.5 抗酸活性 620
J.2.5.1 抗酸剂的评估 620
J.2.6.1.1 概述 622
J.2.6.1.2 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622
J.2.6.1 抗胆碱活性 622
J.2.6 HCl分泌的抑制 622
J.2.6.2 H_2-受体拮抗作用 626
J.2.6.2.2 组胺H_2-受体结合试验 626
J.2.6.2.1 概述 626
J.2.6.2.3 离体豚鼠右心房的H_2-受体阻断作用 627
J.2.6.2.4 离体大鼠子宫的H_2-受体拮抗作用 628
J.2.6.2.5 在体H_1-和H_2-受体的活性 629
J.2.6.2.6 组胺刺激黏膜环磷酸腺苷的抑制作用 630
J.2.6.3 H~+/K~+-ATP酶(质子泵)抑制作用 631
J.2.6.3.1 概述 631
J.2.6.3.2 胃黏膜膜囊泡H~+/K~+-ATP酶抑制作用 632
J.2.6.3.3 H~+/K~+-ATP酶抑制剂对血清胃泌素的影响 633
J.2.6.3.4 离体家兔胃腺对((14)~C)-氨基比林摄取和氧消耗 634
J.2.7 抗溃疡作用 636
J.2.7.1 大鼠幽门结扎术(Shay) 636
J.2.7.2 制动诱发应激性溃疡 638
J.2.7.3 冷水浸泡引起的应激性溃疡 639
J.2.7.4 消炎痛诱导的大鼠溃疡 639
J.2.7.5 乙醇诱导的大鼠黏膜损伤(细胞保护活性) 640
J.2.7.6 大鼠的亚急性胃溃疡 642
J.2.7.7 巯基乙胺诱导的大鼠十二指肠溃疡 643
J.3 肠的功能 644
J.3.1 肠道分泌 644
J.3.1.1 大鼠导泻实验 644
J.3.1.2 小肠积水试验 645
J.3.1.3 兔结肠氯离子分泌的抑制作用 645
J.3.2 止泻作用 647
J.3.2.1 蓖麻油致泻实验 647
J.3.2.2 止泻作用(大鼠盲肠切除实验) 648
J.3.2.3 止泻作用评价(冷应激大鼠实验) 649
J.3.3 肠道活力 650
J.3.3.1 离体回肠法(Magnus技术) 650
J.3.3.2 级联超灌流技术 652
J.3.3.3 药物解痉活性评价(大鼠在体实验) 653
J.3.3.4 麻醉大鼠的结肠运动 654
J.3.3.5 清醒大鼠消化道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的连续记录 655
J.3.3.6 小鼠肠推进活动 656
J.3.3.7 兔神经回肠标本 657
J.3.3.8 犬消化道运动 657
J.3.3.9 Thiry-Vella瘘管 658
J.3.3.10 清醒犬小肠机械活动和电活动的连续记录 660
J.3.4 吸收 661
J.3.4.1 外翻囊技术 661
J.3.4.2 大鼠胃排空和肠吸收 662
J.3.4.3 肠道的药物吸收 663
J.3.5 肠道炎症模型 664
J.3.5.1 实验性结肠炎 664
J.4 催吐和止吐 666
J.4.0.1 用狗评价催吐和止吐活性 666
J.5.0.1 大鼠食物消耗 667
J.5 厌食作用 667
J.6 胆囊功能测定 669
J.6.1 胆汁分泌 669
J.6.1.1 小鼠利胆实验 669
J.6.1.2 大鼠利胆实验 670
J.6.1.3 大鼠的慢性胆囊瘘管 671
J.6.1.4 狗的慢性胆囊瘘管 673
J.6.2 胆囊运动 674
J.6.2.1 离体豚鼠胆囊肌条实验 674
J.6.2.2 大胆囊运动测定 674
J.6.2.3 缩胆囊素活性(离体胆囊或小肠) 675
J.7 胰腺的功能 676
J.7.0.1 大鼠急性胰腺瘘管 676
J.7.0.2 狗急性胰腺瘘管 677
J.7.0.3 狗慢性胰腺瘘管 678
J.7.0.4 生长抑素的活性 679
J.7.0.5 生长抑素的受体结合 680
J.7.0.6 促胰液素的活性 682
J.7.0.7 促胰液素的受体结合 683
J.7.0.8 胆囊收缩素的作用 684
J.7.0.9 CCK受体结合实验 685
J.7.0.10 急性实验性胰腺炎 687
J.7.0.11 牛磺胆酸盐诱导的大鼠胰腺炎 689
J.8 肝硬化 690
J.8.0.1 概述 690
J.8.0.2 抑制脯氨酸羟化 691
J.8.0.3 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 692
J.8.0.4 对鸡颅盖骨胶原合成的影响 692
J.8.0.5 丙烯醇诱导大鼠肝坏死 693
J.8.0.6 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 694
J.8.0.7 结扎胆管造成大鼠肝纤维化 695
J.8.0.8 半乳糖胺诱发肝坏死 696
K章 抗糖尿病活性 698
K.1 引起实验性糖尿病的方法 698
K.1.0.1 狗胰腺切除术 698
K.1.0.2 四氧嘧啶糖尿病 699
K.1.0.3 链脲霉素糖尿病 700
K.1.0.4 其他致糖尿病化合物 701
K.1.0.5 激素性糖尿病 702
K.1.0.6 胰岛素抗体引起的胰岛素缺乏 702
K.1.0.7 病毒性糖尿病 703
K.2 遗传性糖尿病动物 703
K.2.0.1 概述 703
K.2.0.2 自发性糖尿病大鼠 704
K.2.0.3 自发性糖尿病小鼠 707
K.2.0.4 中国仓鼠 710
K.2.0.5 其他产生遗传性糖尿病的种属 711
K.2.0.6 转基因动物 712
K.3 胰岛素测定和胰岛素样活性 712
K.3.1 低血糖效应 712
K.3.1.1 家兔血糖降低作用 712
K.3.1.2 小鼠低血糖惊厥 713
K.3.2 大鼠附睾脂肪细胞 714
K.3.2.1 大鼠附睾脂肪垫 714
K.3.2.2 胶原酶消化分离脂肪细胞 715
K.3.2.3 大鼠脂肪细胞原代培养 715
K.3.2.4 3T3脂肪细胞 715
K.3.2.5 脂肪生成测定 715
K.3.2.6 葡萄糖转运测定 716
K.3.2.7 脂肪细胞膜 718
K.3.2.8 葡萄糖转运体转位作用 719
K.3.2.9 其他代谢功能的影响 722
K.3.2.10 胰岛素受体底物 724
K.3.2.11 胰岛素对糖基-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的作用 725
K.3.3 大鼠或小鼠离体膈肌 727
K.3.3.1 糖原合成 728
K.3.3.2 葡萄糖转运 728
K.3.2.3 糖原合成酶 729
K.3.4 结合分析 730
K.3.4.1 免疫分析 730
K.3.4.2 胰岛素受体结合 732
K.4 其他调控葡萄糖的多肽激素的测定 735
K.4.0.1 高血糖素生物检定 735
K.4.0.2 高血糖素受体结合和体外活性 736
K.4.0.3 高血糖素样肽-1 737
K.4.0.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739
K.5.0.1 家兔的降血糖活性 741
K.5 抗糖尿病药降血糖活性 741
K.5.0.2 大鼠降血糖活性 742
K.5.0.3 狗降血糖活性 743
K.5.0.4 正常血糖钳制技术 744
K.5.0.5 胰岛素增敏剂的作用 746
K.6 离体器官、细胞及膜上的活性 747
K.6.1 对胰脏的作用 747
K.6.1.1 离体大鼠胰脏灌流 747
K.6.1.2 离体大鼠胰岛灌流 748
K.6.1.3 产生胰岛素的肿瘤细胞 749
K.6.1.4 膜分离 751
K.6.1.5 磺脲类药物的受体结合 752
K.6.1.6 β细胞膜光亲和标记 754
K.6.1.8 膜电位(电压钳技术测定ATP敏感钾通道) 755
K.6.1.7 (86)~铷离子((86)~Rb~+)流测定 755
K.6.2 对肝脏的作用 757
K.6.2.1 离体大鼠肝脏灌流 757
K.6.2.2 离体肝细胞 758
K.6.2.3 大鼠肝细胞2,6-二磷酸果糖的生成 759
K.6.3 对肌肉的作用 761
K.6.3.1 大鼠后肢灌注 761
K.6.3.2 离体膈肌 762
K.6.3.3 离体肌细胞实验 762
K.6.4 对脂肪组织的作用 764
K.7 多糖水解酶的抑制作用 764
K.7.0.1 概述 764
K.7.0.2 离体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764
K.7.0.3 离体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765
K.7.0.4 用反转肠囊技术评价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765
K.7.0.5 整体葡萄糖吸收的抑制作用 766
K.8 作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 767
K.8.1 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767
K.8.1.1 概述 767
K.8.1.2 离体醛糖还原酶抑制作用 768
K.8.1.3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作用 769
K.8.1.4 对神经血流量的影响(多普勒流量计法) 771
K.8.1.5 糖尿病高血糖和半乳糖血症的视网膜电流图 772
K.8.1.6 对链脲霉素白内障的作用 773
K.8.1.7 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测定 774
K.8.1.8 对萘性白内障的作用 776
L.1.0.1 概述 777
L.1.0.2 胆固醇饮食所致的兔及其他种属动物的动脉粥样硬化 777
L.1 诱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 777
L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777
L.1.0.3 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鼠 781
L.1.0.4 遗传性高脂血症家兔 781
L.1.0.5 动脉粥样硬化家兔内皮功能的评价 782
L.1.0.6 内皮损伤后的内膜反应 783
L.2 对脂类代谢的影响 785
L.2.0.1 概述 785
L.2.0.2 对大鼠的降血脂作用 785
L.2.0.3 Triton引起的高脂血症 787
L.2.0.4 果糖引起的大鼠高甘油三脂血症 788
L.2.0.5 大鼠静脉脂质耐受实验 789
L.2.0.6 对脂蛋白-脂酶活性的影响 789
L.2.0.7 对胆固醇吸收和合成等过程的影响 790
L.3.1.1 概述 794
L.3.1 HMG-CoA还原酶抑制活性的测定 794
L.3 胆固醇生物合成的抑制 794
L.3.1.2 体外HMG-CoA还原酶的抑制 795
L.3.1.3 抑制离体肝细胞胆固醇中14C乙酸钠的掺人 796
L.3.1.4 观察大鼠肝脏切片中胆固醇体内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 797
L.3.1.5 体内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作用 798
L.4.1.1 概述 800
L.4 抑制胆固醇吸收 800
L.4.1 抑制ACAT(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800
L.4.1.2 体外ACAT的抑制作用 801
L.4.1.3 体内ACAT抑制活性的测定 802
L.4.1.4 胆固醇吸收的淋巴瘘模型 803
L.5 干扰胆汁酸循环 805
L.5.0.1 消胆胺 805
L.6 脂质氧化的抑制 806
L.6.0.1 概述 806
L.6.0.2 体外血浆LDL脂质过氧化的抑制 806
L.6.0.3 标记LDL导入HepG2细胞 808
M.1 内分泌概述 810
M章 内分泌 810
M.2.0.1 大鼠肾上腺切除术 811
M.2 肾上腺甾体激素 811
M.2.1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活性 812
M.2.1.1 糖皮质激素类物质离体分析方法 812
M.2.1.1.1 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实验 812
M.2.1.1.2 肝细胞瘤中酪氨酸氨基转移酶的诱导 813
M.2.1.2 糖皮质激素的体内研究方法 814
M.2.1.2.1 概述 814
M.2.1.2.2 肾上腺和胸腺的退化 814
M.2.1.2.3 切除肾上腺小鼠噬酸性细胞减少实验 815
M.2.1.2.4 肝糖元检测 816
M.2.1.3 类固醇对结缔组织机械性质的影响 817
M.2.1.3.1 骨折强度 817
M.2.1.2.5 抗炎实验 817
M.2.1.3.2 大鼠股骨骺软骨的张力实验 818
M.2.1.3.3 大鼠的尾腱张力 819
M.2.1.3.4 大鼠皮肤条的弹性张力 820
M.2.1.3.5 大鼠皮肤伤口的弹性张力 822
M.2.1.3.6 局部活性 823
M.2.1.4 抗糖皮质激素活性 824
M.2.1.4.1 肾上腺和胸腺的退化 824
M.2.2 盐皮质激素活性 824
M.2.2.1 体外方法 824
M.2.2.1.1 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 824
M.2.2.2 体内方法 826
M.2.2.2.1 概述 826
M.2.2.2.2 电解质排泄 826
M.2.2.3 抗盐皮质激素活性 827
M.2.2.3.1 电解质分泌 827
M.3.0.1 雌性大鼠的去势 828
M.3 卵巢激素 828
M.3.1 雌激素 829
M.3.1.1 体外方法 829
M.3.1.1.1 雌激素受体结合 829
M.3.1.2 体内方法 831
M.3.1.2.1 阴道角化 831
M.3.1.2.2 子宫的重量 832
M.3.1.2.3 鸡输卵管方法 833
M.3.1.3 抗雌激素活性 834
M.3.1.3.1 给予雌激素致使子宫重量增加的拮抗作用 834
M.3.1.3.2 芳香化酶抑制作用 835
M.3.2.1.1 促孕素受体结合 836
M.3.2.1 体外方法 836
M.3.2 促孕活性 836
M.3.2.2 体内方法 838
M.3.2.2.1 家兔的克劳贝格试验[Clauberg(McPlail)test] 838
M.3.2.2.2 子宫内膜中的碳酸酐酶 840
M.3.2.2.3 蜕膜瘤形成 840
M.3.2.2.4 维持妊娠 841
M.3.2.3 抗孕酮活性 842
M.3.2.3.1 孕酮拮抗剂 842
M.3.2.3.2 前列腺素的溶黄体作用 843
M.4 睾丸激素 844
M.4.0.1 雄性大鼠的睾丸切除术 844
M.4.0.2 小公鸡的阉割 845
M.4.1 雄激素和同化激素的活性 845
M.4.1.1 体外方法 845
M.4.1.1.1 雄激素受体结合 845
M.4.1.2.1 小鸡冠方法 847
M.4.1.2 体内方法 847
M.4.1.2.2 前列腺腹侧叶、精囊腺和提肛肌的重量 848
M.4.1.2.3 氮潴留 849
M.4.2 抗雄激素活性 850
M.4.2.0.1 概述 850
M.4.2.1 体外方法 851
M.4.2.1.1 5_α-还原酶的抑制 851
M.4.2.2 体内方法 852
M.4.2.2.1 鸡冠法 852
M.4.2.2.2 对睾酮在前列腺腹侧叶、精囊腺和提肛肌增重方面的拮抗作用 853
M.4.2.2.3 雌性大鼠的抗雄激素活性 854
M.4.2.2.4 子宫内雌性化/雄性化作用 855
M.4.2.2.5 在皮脂腺的抗雄激素活性 856
M.4.2.2.6 在地鼠胁腹器的抗雄激素活性 857
M.4.2.2.7 5_α-还原酶抑制剂对类固醇水平的影响 858
M.5 甲状腺激素 859
M.5.0.1 概论 859
M.5.0.2 甲状腺切除术 860
M.5.1 体内测定 861
M.5.1.1 氧耗量 861
M.5.1.2 碘释放的抑制 862
M.5.1.3 抗致甲状腺肿的活性 863
M.5.1.4 大鼠结缔组织的张力强度 863
M.5.2 抗甲状腺药物 864
M.5.2.1 概述 864
M.5.2.2 抑制大鼠甲状腺吸收碘 864
M.5.2.3 用碘处理过的小鼠在氧耗量方面的抗甲状腺作用 865
M.5.3 降钙素 865
M.5.3.1 概述 866
M.5.3.2 大鼠血清钙的减少 866
M.5.3.3 降钙素对离体破骨细胞的作用 867
M.5.3.4 离体细胞的受体结合及cAMP累积 869
M.6 甲状旁腺素 870
M.6.0.1 概述 870
M.6.0.2 血清钙增多 871
M.6.0.3 血清磷酸盐减少 872
M.6.0.4 离体灌流大鼠股骨过程中cAMP的释放 872
M.6.0.5 肾脏及跖骨的细胞化学生物测定 874
M.7 垂体前叶激素 875
M.7.0.1 大鼠垂体切除术 875
M.7.1 促性腺激素 876
M.7.1.0.1 概述 876
M.7.1.1 促卵泡激素(FSH) 877
M.7.1.1.1 HCG化大鼠卵巢重量的测定 877
M.7.1.1.2 培养小鼠卵巢对[3~H]胸腺嘧啶核苷的摄入 878
M.7.1.1.3 粒膜细胞芳香酶体外测定实验 879
M.7.1.1.4 足细胞(Sertoli)芳香酶体外测定试验 881
M.7.1.1.5 FSH受体结合实验 882
M.7.1.2.1 垂体切除大鼠前列腺重量的测定 883
M.7.1.2 黄体生成素(LH)=促黄体生成激素(ICSH) 883
M.7.1.2.2 未成熟大鼠超排卵检测 884
M.7.1.2.3 PMSG/HCG化大鼠卵巢对抗坏血酸的清除 885
M.7.1.2.4 LH体外诱导Leydig细胞释放睾酮 885
M.7.1.2.5 LH受体结合试验 886
M.7.1.3 其他促性腺激素 887
M.7.14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888
M.7.1.4.1 未成熟小鼠黄体形成试验(Aschheim-Zondek试验) 888
M.7.1.4.2 hCG生物学检测(未成熟雄性大鼠法) 888
M.7.1.4.3 hCG受体结合试验 889
M.7.1.6 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 890
M.7.1.6.1 PMSG的生物学检测(未成熟雌性大鼠法) 890
M.7.1.5.1 未成熟大鼠hMG生物学检测(未成熟大鼠法) 890
M.7.1.5 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 890
M.7.1.8 促性腺激素的抑制 891
M.7.1.8.1 概述 891
M.7.1.7 促性腺激素的免疫学测定 891
M.7.1.8.2 整体动物促性腺激素的抑制 892
M.7.1.8.3 排卵及黄体化的抑制 893
M.7.1.8.4 卵巢-脾脏移植 894
M.7.1.8.5 生殖抑制 895
M.7.2 催乳激素 896
M.7.2.1 概述 896
M.7.2.2 大鼠催乳激素的放射免疫法测定 896
M.7.2.3 鸽嗉囊法 897
M.7.2.4 家兔泌乳 898
M.7.3 生长激素(GH) 898
M.7.3.1 概述 898
M.7.3.2 处于生长平台期大鼠的体重增长 899
M.7.3.3 垂体切除大鼠胫骨试验 900
M.7.3.5 抑制脂细胞摄入葡萄糖的体外实验 901
M.7.3.4 (35)~S摄入 901
M.7.4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902
M.7.4.1 肾上腺对抗坏血酸的清除 902
M.7.4.2 地塞米松阻断的大鼠血中皮质酮含量的测定 904
M.7.4.3 体外皮质类固醇的释放 905
M.7.4.4 胸腺退化 907
M.7.5 促甲状腺激素(TSH) 908
M.7.5.1 概述 908
M.7.5.2 甲状腺组织学 908
M.7.5.3 碘摄入 909
M.7.6 TSH相关激素 910
M.7.6.1 概述 910
M.7.6.2 鱼致突眼物质(EPS)的测定 910
M.7.6.3 小鼠长效甲状腺刺激因子(LATS)的测定 911
M.8.0.1 概述 912
M.8 垂体后叶激素 912
M.8.1 催产素 913
M.8.1.1 离体子宫 913
M.8.1.2 小鸡血压检测 914
M.8.1.3 授乳兔或大鼠排乳试验 915
M.8.2 加压素 916
M.8.2.1 大鼠遗传性血管加压素缺陷(Brattleboro品系) 916
M.8.2.2 血管加压素活性 917
M.8.2.3 非麻醉大鼠的抗利尿活性检测 918
M.8.2.4 乙醇麻醉大鼠抗利尿活性 919
M.8.2.5 豚鼠离体子宫中的加压素活性 920
M.9.1.1 概述 921
M.9.1 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 921
M.9 下丘脑激素 921
M.9.1.2 小鼠甲状腺(131)~I的释放 922
M.9.1.3大鼠垂体前叶TSH的体外释放 923
M.9.2 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 924
M.9.2.1 概述 924
M.9.2.2 卵巢切除术后雌孕激素阻断大鼠的LH释放 925
M.9.2.3 培养的垂体前叶释放促性腺激素 927
M.9.2.4 大鼠LH的放免测定 928
M.9.2.5 大鼠FSH的放免分析 929
M.9.2.6 假孕大鼠卵巢抗坏血酸耗竭的测定 930
M.9.2.7 假孕大鼠的孕酮产生 931
M.9.2.8 诱发家兔排卵 932
M.9.2.9 诱发未成熟大鼠超排卵 933
M.9.3 LHRH的拮抗作用 933
M.9.3.1 大鼠的睾酮抑制 933
M.9.3.2 大鼠的抗排卵活性 934
M.9.3.3 重复给予大鼠LH-RH拮抗剂的作用 935
M.9.3.4 垂体前叶培养物促性腺激素释放的抑制 936
M.9.4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937
M.9.4.1 概述 937
M.9.4.2 CRH活性的体外测定 938
M.9.4.3 CRH活性的体内生物测定 938
M.9.4.4 大鼠垂体门脉血的收集 940
M.9.5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 941
M.9.5.1 大鼠垂体生长激素的体外释放 941
M.9.5.2 大鼠静脉或皮下注射GH-RH后生长激素的体内释放 942
M.10 其他肽类激素 943
M.10.1 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 943
M.10.1.1 两栖类皮肤黑化 943
M.10.1.2 离体两栖类皮肤的测定 944
M.10.2 松弛素 945
M.10.2.1 概述 945
M.10.2.2 豚鼠耻骨联合方法 946
M.10.2.3 小鼠的耻骨联合方法 947
M.10.2.4 子宫活动性的抑制 947
N章 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指南 949
N.2 实验动物采血技术 951
N.2.1 概述 951
N.2.2 爱护动物 951
N.2.3 血液总量 951
N.2.4 终极采血 951
N.2.5 非终极采血 952
N.2.5.1 单次采血 952
N.2.6 采血技术 953
N.2.6.1 静脉插管法 953
N.2.5.2 多次采血 953
N.2.6.2 眼眶后采血 954
N.2.6.3 心脏穿刺 954
N.3 实验动物的麻醉 955
N.3.0.1 引言 955
N.3.0.2 局部麻醉 955
N.3.0.3 全身麻醉 955
N.4 实验动物的安乐死 961
N.4.0.1 引言 961
N.4.0.2 安乐死 962
N.4.0.2.1 实验动物安乐死的物理方法 962
N.4.0.2.2 推荐使用的实验动物安乐死化学试剂 963
N.4.0.2.3 不宜用作实验动物安乐死的方法及试剂 963
N.4.0.2.4 特定动物种属推荐用安乐死方法 963
索引 966
- 《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南》重庆大学,重庆市建筑节能协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主编 2018
- 《中学物理奥赛辅导:热学 光学 近代物理学》崔宏滨 2012
-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理论与实践研究》樊春燕主编 2019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第2版 视频版》郑红,倪嘉波,刘亨荣编;陈冬梅责编 2020
- 《江苏中小企业生态环境评价报告》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企业生态研究中心 2019
-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医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中国)杨晓岚 2019
- 《写给孩子的趣味物理学》(俄)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著 2019
- 《医用物理学 第3版》陈月明 2019
- 《新闻心理学概论 第6版》刘京林 2019
- 《书情书》(德)布克哈德·施皮南(Burkhard Spinnen)著;(德)琳娜·霍文 2019
- 《美国的伤痕 独立战争与美国政治的暴力基因》(德)霍尔格·霍克(Holger Hoock)著 2019
- 《文明的衰落与复兴》张娜责编;陈维政总主编;孙林译者;(德)阿尔伯特·史怀哲 2019
- 《厄特克尔家族》(德)鲁迪格·杨布鲁特著 2018
-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传》朱希滨责编;贾根良,梅俊杰总主编;梅俊杰译者;(德)欧根·文得乐 2019
- 《弗利克家族》(德)托马斯·拉姆什著 2018
- 《剑桥国际英语写作教程 从句子到段落》(美)劳里·布拉斯(Laurie Blass),(美)德德拉·戈登(Deborah Gordon)编著 2019
- 《量子系统的非平衡多体理论》(意)G.斯蒂芬尼茨,(德)R.冯·莱文 2019
- 《香水》李清华译;(德)帕·聚斯金德 2018
- 《隐形人》陈波责编;王林园译者;(英)H.G.威尔斯 2020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美国小学分级阅读 二级D 地球科学&物质科学》本书编委会 2016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强磁场下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编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进化论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