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危重病医学
危重病医学

危重病医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邓小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117062223
  • 页数:378 页
图书介绍:本书着重讲述危重病患者各种常见病的诊疗措施和监测手段,等等。读者对象:麻醉科医师。
《危重病医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危重病医学概述 1

一、危重病医学和ICU产生的必要性和背景 1

二、危重病医学的发展过程 2

三、危重病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 2

四、危重病医学的重要发展和争议 3

五、我国危重病医学的现状和问题 5

第二节 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 6

一、麻醉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6

二、麻醉医生不仅是围手术期的内科医生,也应该成为危重病医学的专家 6

三、危重病医学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 7

第三节 名称及基本概念 7

一、危重病医学 7

二、急诊医学 8

三、复苏 8

四、加强医疗病房 8

第二章 应激反应 9

第一节 病理生理 9

一、应激反应的触发因素 9

二、应激反应的发生机制 10

第二节 代谢和器官功能的变化 15

一、代谢的变化 15

二、生命体征的变化 17

三、恢复期合成代谢阶段 19

第三节 应激反应的调控 19

一、降低机体反应的措施 19

二、增强机体反应的方法 21

第三章 围手术期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 22

第一节 麻醉手术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22

一、麻醉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22

二、手术创伤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22

第二节 围手术期水、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 24

一、围手术期体液量平衡失常的诊治 24

二、围手术期电解质平衡失常的诊治 28

第三节 体液治疗的监测 35

一、体液治疗的循环监测 35

二、体液治疗的实验室检查 37

第四章 围手术期体液渗透平衡失常的诊治 38

第一节 体液渗透的基本概念 38

一、渗透 38

二、血浆胶体渗透压 40

第二节 体液渗透浓度的监测 40

一、监测的方法和原理 40

二、临床应用 41

第三节 围手术期体液渗透平衡失常 42

一、血浆低渗状态 42

二、血浆高渗状态 43

第五章 围手术期血液酸碱平衡失常的诊治 45

第一节 血液酸碱分析的参数及临床意义 45

一、pH 46

二、[HCO3-] 47

三、PCO2 47

四、BB、BE和BD 48

第二节 酸碱平衡失常的诊断 48

一、分类和命名 48

二、临床特点 50

三、诊断 52

第三节 酸碱平衡失常的治疗 55

一、代谢性酸中毒 55

二、代谢性碱中毒 56

三、呼吸性酸中毒 57

四、呼吸性碱中毒 58

第六章 血液气体监测 59

第一节 血气监测参数及临床意义 59

一、氧分压(PO2) 60

二、血氧饱和度(SO2) 62

三、氧总量(C-O2) 63

四、P50 64

五、A-aDO2 65

六、二氧化碳总量(T-CO2) 66

七、PCO2 66

第二节 血气监测与呼吸生理 66

一、外呼吸与血气分析 67

二、氧和二氧化碳运输与血气监测 68

三、组织呼吸与血气监测 69

四、肺泡气中的氧与二氧化碳的逆向关系 70

第三节 血气分析在麻醉科中的应用 70

一、麻醉手术前的应用 70

二、麻醉手术中的应用 71

三、RR及ICU的应用 73

第七章 呼吸功能监测 76

第一节 肺功能监测 76

一、通气功能监测 76

二、换气功能监测 82

第二节 呼吸运动监测 84

一、一般性观察 84

二、呼吸肌功能监测 85

三、呼吸力学监测 85

四、呼吸中枢兴奋性监测 88

第三节 临床应用 88

一、围手术期的应用 88

二、呼吸治疗中的应用 91

第八章 血流动力学监测 94

第一节 动脉压监测 94

一、无创伤性测量法 95

二、有创伤性测量法 96

第二节 中心静脉压监测 98

一、适应证 98

二、测压途径 98

三、测压方法 98

四、并发症与防治 99

第三节 肺动脉压监测 99

一、适应证 100

二、监测方法 100

三、并发症与防治 101

第四节 心排出量监测 101

一、温度稀释法 102

二、连续心排出量测定 102

三、心阻抗血流图 102

四、多普勒心排量监测 102

第五节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103

一、监测心肌缺血 103

二、监测血流栓子 103

三、评定外科手术修复的效果 103

第六节 周围循环监测 103

一、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103

二、体温 104

三、尿量 104

第七节 循环功能的判断 104

一、低血容量的判断 104

二、心泵功能的判断 104

三、心肌的氧供需判断 105

第九章 心电图监测 106

第一节 应用范围 106

第二节 ECG监测方法 106

一、心电监测仪类型 106

二、监测ECG时注意事项 107

三、ECG导联 108

第三节 ECG监测的临床意义 110

一、ECG连续监测的目的与意义 111

二、心肌缺血的ECG特点 111

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ECG特点 111

四、老年人ECG特点 111

五、小儿ECG特点 112

第十章 脑功能监测 113

第一节 颅内压监测 113

一、颅内压的测定方法 113

二、颅内压监测的判断 113

三、颅内的容积代偿 114

第二节 脑血流和脑代谢监测 115

一、脑血流监测方法 115

二、脑代谢的监测 115

第三节 脑电监测 116

一、脑电图 116

二、脑诱发电位 118

第十一章 体温监测 119

第一节 体温监测的方法 119

一、测温部位 119

二、测温方法 120

三、麻醉期间温度监测 120

第二节 体温监测的临床意义 120

一、体温升高 120

二、体温降低 122

第十二章 出凝血监测 124

第一节 出凝血监测 124

一、临床监测 124

二、实验室监测 126

第二节 出凝血监测在围手术期的应用 127

一、出凝血功能的术前评估 127

二、术中与术后出血分析 128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29

第十三章 内分泌代谢功能的监测 132

第一节 内分泌代谢功能的监测 132

一、下丘脑-垂体功能的监测 132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监测 134

三、肾上腺髓质功能监测的常用方法 137

四、甲状腺功能的监测 138

五、胰腺功能监测 139

第二节 内分泌代谢功能的监测在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140

一、腺垂体功能减退危象 140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140

三、急性肾上腺危象(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141

第十四章 氧疗 142

第一节 氧气吸入疗法 142

一、氧疗的适应证 142

二、氧疗的目的 143

三、氧疗的方法 144

四、氧疗注意事项 147

五、氧疗并发症 148

第二节 高压氧疗法 150

一、基本原理与治疗作用 150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151

三、治疗方法 151

四、并发症 152

第十五章 机械通气 153

第一节 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 153

一、启动 153

二、限定 154

三、切换 154

第二节 常用通气方式 154

一、机械控制通气和机械辅助通气 154

二、间歇指令性通气和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 155

三、分钟指令性通气 155

四、压力支持通气 155

五、呼气末正压和持续气道正压 155

第三节 特殊通气方法 156

一、反比通气 156

二、压力控制通气 156

三、压力限定通气 156

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157

第四节 常用正压通气时的呼吸参数设置和调节 157

一、分钟通气量 157

二、潮气量 157

三、呼吸频率 157

四、通气量设置的目标水平和报警设置 158

五、吸呼比 158

六、通气压力 158

七、吸入氧浓度(FiO2) 158

第五节 正压通气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158

一、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58

二、对脏器功能的影响 159

第六节 适应证和常规呼吸管理 159

一、适应证 159

二、常规呼吸管理 159

第七节 撤机 160

一、撤机指征 160

二、撤机方法 161

三、撤机时注意事项 161

第八节 机械通气并发症的防治 162

一、气管插管和气管套管产生的并发症 162

二、呼吸机故障引起的并发症 162

三、机械通气并发症 162

第十六章 心脏除颤、复律与起搏 165

第一节 心脏除颤 165

一、心脏除颤原理及除颤器 165

二、心脏除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66

三、体内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 166

第二节 心脏电复律 166

一、适应证 166

二、禁忌证 167

三、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67

四、并发症 167

第三节 心脏起搏 168

一、起搏器的构造和分类 168

二、起搏器适应范围 174

三、起搏器的使用 174

四、注意事项和并发症 175

第十七章 急性中毒 177

第一节 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 177

一、病史 177

二、临床表现 177

三、实验室检查和毒物检测 178

第二节 急救和治疗 178

一、急救措施 178

二、清除体内未被吸收的毒物 178

三、清除体内已吸收的毒物 179

四、应用解毒剂 180

五、支持疗法 181

第三节 常见的急性中毒 181

一、有机磷农药中毒 181

二、巴比妥类中毒 183

三、一氧化碳中毒 184

第十八章 严重创伤 186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86

第二节 严重创伤的分类 187

一、按致伤原因分类 187

二、按创伤有无伤口分类 187

三、其他分类 188

第三节 创伤严重程度的评估 188

一、院前评分系统 188

二、院内评分系统 189

第四节 多发伤的特点 192

一、多发伤的病理生理特点 192

二、多发伤的临床特点 192

三、多发伤的早期诊断 194

第五节 复合伤的特点 195

一、复合伤的分类 195

二、复合伤的伤情分度 195

三、复合伤的基本特点 196

第六节 严重创伤的处理要点 196

一、创伤救治系统 196

二、创伤救治程序 196

三、救治措施 197

第十九章 脓毒症 199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99

第二节 病理生理 200

一、微生物外源性介质在脓毒症触发中的作用 201

二、机体内源性介质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202

三、抗炎反应在脓毒症病理生理中的作用 203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203

一、临床表现 203

二、诊断标准 206

第四节 脓毒症的治疗 208

一、病因治疗 208

二、常规支持治疗 209

三、特异性治疗方法及其评价 210

四、近期治疗脓毒症的一些进展 211

第二十章 危重病人的感染 213

第一节 危重病人易发感染的因素 213

一、患者因素 213

二、医源性因素 213

三、环境因素 214

第二节 危重病人感染的特点 214

一、危重病人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 215

二、常见感染部位和致病菌 216

三、临床表现特点 217

第三节 危重病人感染的诊断 217

一、危重病人肺部感染的诊断 217

二、腹腔内感染 218

三、败血症 218

四、其他感染 218

第四节 危重病人感染的治疗 218

一、清除感染灶 218

二、支持疗法 218

三、抗生素治疗 219

第五节 危重病人的几种感染 221

一、败血症 221

二、肺部感染 223

三、腹部感染 223

四、尿路感染 226

第二十一章 危重病人的营养 227

第一节 基本概念 227

一、营养物质和能量代谢 227

二、营养评定 229

第二节 完全胃肠外营养 230

一、完全胃肠外营养分类 230

二、完全胃肠外营养液成分、配制与输注 231

三、完全胃肠外营养并发症 232

四、完全胃肠外营养的监测 232

第三节 肠内营养 233

一、肠内营养制剂的特性 233

二、肠内营养配方的种类及选择 234

三、肠内营养的输入途径与投给方法 235

四、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236

第二十二章 急性肺水肿 237

第一节 发病机制 237

一、Starling理论 237

二、肺水肿的形成机制 238

第二节 病因与病理生理 239

一、血流动力性肺水肿 239

二、通透性肺水肿 240

三、与麻醉相关的肺水肿 241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诊断 242

一、临床表现 242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242

第四节 治疗 243

一、充分供氧和机械通气治疗 243

二、降低肺毛细血管静水压 243

三、镇静及感染的防治 244

四、复张性肺水肿的防治 245

第二十三章 急性呼吸衰竭 246

第一节 病因和分类 246

一、病因 246

二、分类 248

第二节 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248

一、肺泡通气不足 248

二、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249

三、肺内分流 250

四、弥散功能障碍 250

五、吸入氧分压降低 250

六、氧耗量增加 251

第三节 临床表现 251

一、低氧血症 251

二、高碳酸血症 252

三、引起呼吸衰竭基础疾患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252

第四节 诊断 252

一、病史 252

二、临床表现 253

三、血气分析 253

四、胸部X线 253

五、其他检查 253

第五节 治疗 253

一、病因治疗 253

二、呼吸支持疗法 254

三、控制感染 256

四、维持循环稳定 256

五、营养支持 256

六、预防并发症 256

第二十四章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58

第一节 病因 258

第二节 病理生理 259

一、基本病理改变 259

二、基本病理生理改变 260

第三节 发病机制 260

一、免疫细胞和炎症介质在ARDS发病中的作用 261

二、中性粒细胞流变学特征的改变在ARDS发病中的作用 261

三、多形性中性粒细胞凋亡在ARDS中的调控作用 261

四、核因子кB(NF-кB)对ARDS细胞因子网络的调节 262

第四节 临床表现与分期 262

一、临床表现 262

二、临床分期 263

第五节 诊断 264

一、诊断标准 264

二、鉴别诊断 264

第六节 治疗 265

一、积极治疗原发病 266

二、控制感染 266

三、呼吸支持 266

四、降低肺血管阻力 268

五、体外膜肺氧合 269

六、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 269

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269

八、免疫疗法的应用 270

九、循环功能支持、营养代谢支持和防治并发症 270

第二十五章 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梗死 272

第一节 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 273

一、心肌氧供下降 273

二、心肌氧需增加 274

第二节 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275

一、临床表现 275

二、心电图 275

三、心肌损伤酶谱 276

四、其他 277

第三节 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 278

一、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与麻醉方法 278

二、调控围手术期氧供需的相关因素 279

三、药物治疗 280

第二十六章 急性心力衰竭 283

第一节 病因与分类 283

一、病因 283

二、心力衰竭的分类 284

第二节 病理生理与发病机制 284

一、病理生理改变 284

二、发病机制 285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诊断 286

一、急性左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286

二、急性左心力衰竭的诊断 286

第四节 治疗 286

一、治疗原则 286

二、急性左心力衰竭的治疗 287

第二十七章 休克 291

第一节 病因与分类 291

一、病因分类 291

二、血流动力学分类 292

第二节 病理生理 292

第三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 295

一、病理生理学 295

二、诊断 296

三、监测 298

四、治疗 300

第四节 过敏性休克 302

一、病因学 303

二、发病机制 303

三、临床表现 304

四、治疗 304

第二十八章 麻醉手术后脑功能障碍 306

第一节 麻醉手术后精神和情感改变 306

一、病因 306

二、临床表现 307

三、预防和处理 307

第二节 麻醉手术后意识恢复障碍 308

一、手术后意识恢复障碍的原因 308

二、临床诊断与治疗 311

第二十九章 肾功能损害 312

第一节 术后急性肾衰竭 312

一、高危因素 312

二、分类 312

三、肾前性氮质血症与急性肾小管坏死 313

四、并发症和临床表现 314

五、ARF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16

六、治疗 318

七、预后 320

第二节 肾移植术后的常见问题及治疗原则 320

一、术后一般处理 320

二、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 321

第三十章 肝功能障碍 325

第一节 肝功能障碍的原因及临床特征 325

一、高胆红素血症 325

二、肝炎 326

三、术后胆汁淤滞 327

第二节 急性肝功能衰竭 327

一、病因 327

二、发病机制 328

三、临床表现 328

四、并发症 329

五、诊断 330

六、治疗 331

第三节 肝移植术后常见问题及治疗原则 332

一、排斥反应 332

二、并发症 333

第三十一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335

第一节 MODS的认识历史和概念 335

第二节 病因学和病理生理改变 336

一、诱发MODS的危险因素 336

二、病理生理 337

第三节 发病机制 338

一、炎性反应学说 338

二、缺血-再灌注损伤学说 338

三、肠道动力学说 339

第四节 临床诊断与监测 339

一、MODS的临床诊断及其严重程度评分 339

二、MODS的分期 343

三、临床监测 344

第五节 预防、治疗和预后 346

一、预防 346

二、治疗原则 347

三、预后 348

第三十二章 心肺脑复苏 349

第一节 心搏骤停的原因、类型和诊断 349

一、心搏骤停的原因 349

二、心搏骤停的类型 349

三、心搏骤停的诊断 350

第二节 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 350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350

二、人工呼吸 351

三、人工循环 352

第三节 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 354

一、控制气道 354

二、人工通气和氧疗 354

三、药物治疗 354

四、电除颤 357

第四节 心肺复苏—长期生命支持 358

一、循环功能维持 358

二、维持呼吸功能 358

三、保护其他脏器功能、防治MODS的发生 358

第五节 脑复苏 359

一、急性全脑缺血的病理生理 359

二、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361

三、脑复苏的结局 364

第六节 心肺脑复苏传统规范与新规范 365

一、传统规范 365

二、新修订的CPR规范 367

第三十三章 加强医疗病房 368

第一节 围手术期重症监测治疗 368

第二节 加强医疗病房 369

一、ICU的体制和建设 369

二、ICU的工作内容 372

第三节 危重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 375

一、常用评分方法 375

二、危重疾病评分的临床意义 375

三、常用的评分及分级 37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