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科普旅游开发  渠县賨人谷景区实证研究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科普旅游开发  渠县賨人谷景区实证研究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科普旅游开发 渠县賨人谷景区实证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培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36481114
  • 页数:17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川东平行岭谷西部第一山——华蓥山北段西坡的渠县賨人谷景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合賨人谷景区遗迹景观对地质遗迹的特征表述内容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賨人谷景区景观的价值和意义。对地质遗迹科普旅游专业网站和数据库的构建进行了专题研究。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科普旅游开发 渠县賨人谷景区实证研究》目录

第一章 地质遗迹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背景分析 1

1.1 前言 1

1.2 賨人谷景区自然地理背景 2

1.2.1 地理位置 2

1.2.2 自然地理条件 2

1.3 賨人谷景区社会经济概况 4

1.3.1 人口、民族 4

1.3.2 区域经济 4

1.3.3 文教卫生 4

1.3.4 基础设施 4

1.4 结论 6

第二章 地质遗迹景观类型体系研究 8

2.1 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划分的理论依据 8

2.1.1 景观分类概述 8

2.1.2 旅游景观分类 10

2.1.3 地质遗迹景观分类 12

2.2 賨人谷景区地质遗迹景观类型体系 13

2.2.1 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划分的原则、方法和思路 13

2.2.2 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划分 14

2.3 賨人谷景区地质遗迹景观命名分析 15

2.3.1 命名原则 16

2.3.2 命名要素和命名模式 17

2.4 结论 17

第三章 地质遗迹景观特征分析 21

3.1 地质遗迹景观特征分析方法 21

3.1.1 地质遗迹分类等级的特征分析方法 21

3.1.2 地质遗迹景观实体的特征分析方法 22

3.2 渠县賨人谷景区地质遗迹特征分析 23

3.2.1 地质(体、层)剖面特征 23

3.2.2 地质构造遗迹特征 23

3.2.3 古生物遗迹特征 24

3.2.4 地貌景观特征 25

3.2.5 水体景观特征 28

3.3 结论 30

第四章 地质遗迹景观形成条件分析 31

4.1 地质遗迹成因研究方法与思路 31

4.1.1 多维度分析方法 31

4.1.2 阶段性分析方法 31

4.1.3 研究思路 32

4.2 渠县賨人谷景区地质遗迹发育、演化条件分析 33

4.2.1 大地构造背景 33

4.2.2 地质构造 33

4.2.3 地层和岩石 37

4.2.4 水文地质条件 37

4.2.5 外动力条件 38

4.2 结论 38

第五章 地质遗迹景观成因和演化分析 40

5.1 渠县賨人谷景区地学景观的形成与演化 40

5.1.1 次级构造景观的形成 40

5.1.2 古賨人崖居群的形成 42

5.1.3 karst景观的形成 42

5.1.4 砾岩地貌景观的形成 56

5.1.5 流水地貌景观的形成 58

第六章 地质遗迹景观综合评价研究 62

6.1 旅游资源评价概述 62

6.1.1 国外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62

6.1.2 国内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63

6.2 地学景观评价 65

6.3 賨人谷景区地质遗迹景观评价目的、原则和方法 66

6.3.1 评价的目的 66

6.3.2 评价的原则 66

6.3.3 评价方法体系的构建 67

6.4 賨人谷景区地质遗迹景观评价 68

6.4.1 比较优势分析 68

6.4.2 定性评价 72

6.4.3 定量评价 74

第七章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生产性保护研究 83

7.1 传统遗迹保护理论概述 83

7.1.1 地质遗迹保护理论成果 83

7.1.2 地质遗迹保护手段、方法 84

7.1.3 小结 86

7.2 问题的提出 86

7.3 “生产性保护”理论概述 86

7.4 传统地质遗迹保护模式 87

7.5 地质遗迹保护存在问题 88

7.6 地质遗迹“生产性保护”模式探讨 88

7.6.1 主体参与模式 88

7.6.2 利益分配模式 89

7.6.3 约束保障模式 90

7.6.4 小结 90

7.7 賨人谷景区地质遗迹“生产性保护”若干问题分析 90

7.7.1 “生产性保护”条件 91

7.7.2 地质遗迹保护对象 91

7.7.3 地质遗迹保分级保护 93

7.7.4 小结 94

第八章 地质遗迹科研、科普和美学价值分析 96

8.1 科研、科普、美学价值分析方法讨论 96

8.1.1 科研价值分析方法 96

8.1.2 科普价值分析方法 96

8.1.3 美学价值分析方法 98

8.2 賨人谷景区地质遗迹景观科研价值分析 98

8.2.1 构造地质学意义 98

8.2.2 地层学意义 98

8.2.3 岩溶地质学意义 99

8.2.4 水文地质学意义 102

8.2.5 地貌学意义 103

9.3 賨人谷景区地质遗迹景观科普、美学价值分析 104

第九章 地质遗迹区科普旅游条件分析 108

9.1 概述 108

9.2 SWOT分析方法 109

9.3 研究区科普旅游的SWOT分析 109

9.3.1 优势分析 109

9.3.2 劣势分析 112

9.3.3 机遇分析 113

9.3.4 挑战分析 114

9.4 科普旅游开发建议 115

第十章 地质遗迹区科普旅游产品研究 117

10.1 地学科普旅游产品概述 117

10.1.1 旅游产品 117

10.1.2 地学科普旅游产品 120

10.2 地学科普旅游参与主体需求研究 122

10.2.1 调查方法 122

10.2.2 调查内容 122

10.2.3 结果分析 124

10.3 地学科普旅游产品体系构建 125

10.3.1 构建原则 125

10.3.2 产品体系 127

10.4 地学科普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131

10.5 地学科普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133

第十一章 地质遗迹区科普旅游市场研究 137

11.1 科普旅游市场概述 137

11.1.1 旅游市场 137

11.1.2 科普旅游市场 140

11.2 科普旅游市场定位 141

11.2.1 科普旅游市场定位方法、原理或依据 141

11.2.2 賨人谷景区科普旅游市场特征 143

11.2.3 賨人谷景区科普旅游市场定位 145

11.3 游客规模预测 147

11.3.1 科普旅游景区游客预测的研究现状 147

11.3.2 科普旅游景区的游客量的预测方法 147

11.3.3 賨人谷景区游客数量预测 148

11.3.4 科普旅游景区游客增长的建议 150

第十二章 地质遗迹区科普旅游形象定位及营销研究 154

12.1 旅游形象概述 154

12.1.1 旅游形象的内涵 154

12.2 地学科普旅游形象定位 156

12.2.1 旅游形象定位 156

12.2.2 賨人谷景区科普旅游形象定位 156

12.3 旅游市场营销概述 158

12.4 地学科普旅游市场营销 159

12.4.1 地学科普旅游市场营销的作用 159

12.4.2 賨人谷景区市场营销的现状及问题 159

12.4.3 地学科普旅游市场营销方式 159

第十三章 基于保护与科普旅游的地质遗迹数据库和网站建设 161

13.1 概述 161

13.2 地质遗迹数据库建设 161

13.2.1 运行系统需求 161

13.2.2 数据库设计 163

13.2.3 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164

13.2.4 小结 166

13.3 地质遗迹科普旅游网站建设 167

13.3.1 目标分析 167

13.3.2 网站功能模块分析 167

13.3.3 信息组织形式 171

13.3.4 网站技术架构 171

13.3.5 小结 1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