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操作系统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操作系统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操作系统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澍军,王占仁等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206101106
  • 页数:38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终成果。全书由课题组负责人东北师范大学思想理论教育研究所所长张澍军教授总体规划并拟定写作提纲和要点。本书创作是课题组成员历经多年的持续努力,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精诚合作的理论成果。
《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操作系统研究》目录

引论 1

第一章 高校校园文化本体 20

一、文化与校园文化 20

(一)文化的概念 20

(二)文化的结构 26

(三)文化的形态 31

(四)校园文化的概念 34

二、校园文化本质的界说 38

(一)校园文化首先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 38

(二)校园文化又是一种社会亚文化 41

(三)校园文化以大学精神和文化传统为核心 42

(四)校园文化以社会主流文化为指导 46

三、校园文化系统 49

(一)大学人文精神 50

(二)大学理想信念 52

(三)大学道德观念 54

四、校园文化的特性 55

第二章 高校校园文化结构 61

一、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校园思想文化 62

(一)标志学校整体形象和价值取向的校园风尚文化 62

(二)形成共同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精神导向文化 66

(三)旨归人的价值生活和全面发展的人文价值观思想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72

二、以教育观、知识观为内蕴的校园智育文化 75

(一)有利于丰实师生知识结构和文化内涵的学识性教育文化 75

(二)有利于提高师生教学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学术性教育文化 77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智慧性教育 79

(四)一种特殊的不容忽视的智育——心智教育 80

三、以美育观、娱乐观为内涵的校园文体文化 83

(一)校园文体文化的地位和意义 83

(二)校园文体文化的组织和引导 86

四、以社会交往观为导向的校园人际文化 88

(一)以“和”为准则的校园交往文化 89

(二)以“诚”为基础的校园诚信文化 93

(三)以“善”为核心的校园处世文化 94

(四)以“度”为标准的校园交往艺术 97

五、以制度规范为基础的校园组织文化 98

(一)组织文化的观念形态——“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思维和“尊重的教育”的教育理念 98

(二)组织文化的制度形态——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100

(三)组织文化的行为形态——有序化、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 101

(四)组织文化的载体形态——各类活跃自主的社团组织 101

六、围绕现代传媒形式的校园网络文化 103

(一)校园网络文化的特点及传播途径 103

(二)网络的利弊特征与网络文化的正负效应 103

(三)网络的规范管理和合理使用 108

七、围绕环境建设的校园环境文化 110

(一)校园景观器物型环境 111

(二)感染人、激励人的中介性传播媒体文化 113

(三)校园生活的人文型环境 113

(四)学校的外围环境和社会环境 114

八、围绕群体日常生活形式的校园行为文化 114

(一)基础型日常行为范式 116

(二)高层次的自觉的生活践履 117

第三章 高校校园文化形态 122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显性形态 122

(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123

(二)学术研讨活动 131

(三)文体娱乐活动 139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隐性形态 141

(一)校园精神 141

(二)校园观念 149

(三)校园人文理念 160

三、高校校园文化的显性形态与隐性形态的关系 165

(一)显性形态为隐性形态提供了表现形式 166

(二)隐性形态为显性形态提供了指导原则 169

第四章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律 171

一、文化及其建设规律 172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蕴及其过程性 174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蕴 175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性特征 180

三、校园文化建设规律的具体表现 185

(一)大学精神的培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 186

(二)校园文化与社会大众文化之间的互动转化 190

(三)校园文化建设对青年学生的文化引导和修正 195

(四)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相辅相成 202

第五章 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品格和技术路线 209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品格 209

(一)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品格的基本内涵 209

(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品格的本质属性 211

(三)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品格的主要表现 214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技术路线 231

(一)校园文化建设技术路线的基本内涵 232

(二)校园文化建设技术路线的关键环节 232

(三)校园文化建设技术路线的核心要素 234

第六章 校园文化建设的体系构建 241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体系的构建 241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宏观指导 241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中观规划 244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架构 246

二、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系的构建 249

(一)校园文化建设管理的目标 250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制度 251

三、校园文化建设资源体系的构建 255

(一)学生主体的广泛参与 255

(二)教师文化的发达 257

(三)管理文化的形成 259

(四)校园文化力的形成 262

第七章 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营造及其运行机制 265

一、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要件 265

(一)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基本原则 266

(二)校园文化氛围的必要条件 268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营造 271

(一)搭建活动平台,营造实践氛围 271

(二)弘扬时代旋律,渲染文化氛围 277

(三)依托心理辅导,促进健康氛围 281

三、建立健全科学的校园文化运行机制 285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发展推动机制 286

(二)校园文化的自主发展机制 291

(三)创造小文化“气候”机制 294

(四)校园文化独特的“心理暗示”和“文化无意识”机制 304

第八章 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化发展 313

一、个性化发展是学校校园文化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 313

(一)校园文化个性化的内涵 313

(二)校园文化个性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314

二、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个性化发展的几个决定性因素 315

(一)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定位和要求 315

(二)地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317

(三)独特的学校历史文化传承 320

(四)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科特点 322

(五)校园主体的影响 326

三、校园文化建设个性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330

(一)校园文化个性化发展对于高校发展的意义 330

(二)我国高校校园文化个性化发展的现状 333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个性化发展的趋势 336

附录 341

1.东北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行动方案 341

2.探索校园文化建设“六个一”模式切实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347

3.招标式运作、项目化管理、社会化推进 363

参考文献 372

后记 38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