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华养生学
中华养生学

中华养生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玉辉编著
  • 出 版 社:重庆:重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229037826
  • 页数:4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第一本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中华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的著作,根据其基本理论、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三个层次,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中华养生学体系,真正实现现代生命科学与中华传统养生理论的相互结合。
上一篇:丹溪心法附余 卷首下一篇:医原 上
《中华养生学》目录

绪篇 中华养生学概说 1

第一章 养生与养生学 2

第一节 养生的概念 2

一、什么是养生 2

二、养生不是养身 4

第二节 养生学的概念 5

一、养生学的概念 5

二、作为中国传统的中华养生学 5

第三节 作为一门学科的养生学 6

一、养生学的学科性质 6

二、养生学在当今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7

三、养生学的基本类型 9

四、养生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3

第二章 中华传统文化与养生 15

第一节 道教与养生 15

一、道教的神仙追求与养生 15

二、养生学在道教中的地位 17

第二节 中医与养生 18

一、中医与养生在基本理论上的密切关系 19

二、中医与养生在临床治疗上的紧密联系 19

第三节 儒家与养生 20

一、作为成圣前提的人的健康存在需要养生 20

二、圣人社会价值的实现需要养生 20

第四节 佛教与养生 21

一、作为修佛前提的人的健康生存需要养生 21

二、修佛与养生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21

第三章 中华养生学的历史发展 22

第一节 萌芽阶段 22

第二节 形成阶段 23

第三节 成熟阶段 25

第四节 完善阶段 26

第五节 当代发展与未来前景 27

第四章 中华养生学的体系结构与特点 28

第一节 中华养生学的理论体系结构 28

一、基础理论 29

二、养生理论 30

三、养生方法 31

第二节 中华养生学的特点 31

一、内容的丰富多样性 32

二、体系的完整系统性 32

三、理论的科学合理性 33

四、思想追求的文化价值性 33

五、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34

第五章 道与阴阳五行学说——中华养生学的哲学方法论 36

第一节 道的学说 36

一、道——天地万物的本质和规律 37

二、道的基本性质 38

第二节 阴阳学说 39

一、阴阳的概念 39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39

三、阴阳学说在中华养生学中的方法论应用 41

第三节 五行学说 42

一、五行的概念 42

二、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 43

三、五行学说在中华养生学中的方法论运用 44

第六章 中华养生学的方法论特点 45

第一节 形气神三元性 45

第二节 现象类比性 46

第三节 功能主导性 48

第四节 整体统一性 50

第五节 主客一体性 51

第六节 自然顺道性 52

第七章 中华养生学的现代价值 54

第一节 中华养生学的理论价值 54

一、中华养生学对当代人体健康研究的理论意义 54

二、中华养生学对当代人体健康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56

第二节 中华养生学的实践价值 57

一、中华养生学的人体健康实践价值 57

二、中华养生学的文化产业实践价值 57

第八章 形气神与性命——人体的本质结构 62

第一节 人体在本质上是形气神的统一 62

一、何谓形、气、神 62

二、人体在本质上是形气神的统一 66

第二节 人体的形、气、神及其相互关系 70

一、人体的形 70

二、人体的气 73

三、人体的神 77

四、形、气、神的相互关系 80

第三节 人体的命与性及其相互关系 85

一、命与性的基本概念 85

二、命与性的相互关系 87

第四节 中华养生学人体本质观的现代科学内涵 89

第九章 脏腑——人体的功能系统 93

第一节 脏腑的实质 93

一、脏腑的涵义 93

二、脏腑理论的科学性 96

第二节 五脏 98

一、心 98

二、肺 99

三、脾 100

四、肝 102

五、肾 103

第三节 六腑 104

一、胆 104

二、胃 105

三、小肠 105

四、大肠 105

五、膀胱 106

六、三焦 106

第十章 经络——人体的信息联络系统 107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 107

一、何谓经络 107

二、经络的实质 108

三、人体经络的组成 109

第二节 十二正经 110

第三节 奇经八脉 116

第四节 中黄之脉 120

第五节 丹田 121

第六节 三脉七轮 125

一、三脉 125

二、七轮 126

第十一章 人体的健康、疾病、衰老、死亡 127

第一节 人体的健康与疾病 127

一、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127

二、人体健康的基本表现 130

第二节 人体的衰老与死亡 132

一、中华养生学的衰老观 132

二、衰老的现代探讨 134

三、人体的死亡 138

第十二章 养生的基本原理 142

第一节 协调阴阳 142

一、人体是阴与阳的统一体 142

二、人体健康的标志是阴阳的和谐统一 143

三、协调阴阳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基本原则 143

四、协调阴阳的基本方法 143

第二节 形气神并养 144

一、养生应遵循形气神并养的原则 144

二、形的调养 146

三、气的调养 148

四、神的调养 149

五、形气神关系的调养 151

第三节 性命双修 152

一、养生必须遵循性命双修的原则 152

二、性命双修的方法和程序 154

第四节 调理脏腑 157

一、脏腑和调是健康的基本要求 157

二、调理脏腑的基本原则 159

第五节 疏通经络 161

一、经络疏畅是健康长寿的保证 161

二、疏通经络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 162

第六节 虚静无为 163

一、虚静无为是达到健康长寿的基本要求 163

二、虚静无为是养神的根本方法 166

三、虚静无为的基本要求 168

第七节 后天返先天 170

一、先天与后天的本质区别 170

二、后天返先天的实质 172

三、后天返先天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174

第八节 和顺自然 175

一、和顺自然是道法自然的养生原则的基本要求 175

二、和顺自然的基本原则 176

第九节 人我和同 179

一、人我和同是达到健康的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 179

二、人我和同的基本原则 179

第十三章 养生方法概述 183

第一节 养生方法的概念 183

一、养生方法的定义 183

二、养生方法与医疗方法的区别 183

第二节 中华养生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184

一、中华养生方法的产生和形成 184

二、中华养生方法的成熟和发展 185

三、中华养生方法的现代充实和未来演变 186

第三节 中华养生方法的分类 186

一、按方法内容分类 186

二、按调养对象分类 187

三、按调养方法的有形与无形性质分类 188

第四节 中华养生方法的特点 189

一、科学合理性 189

二、完整系统性 189

三、丰富多样性 190

四、自然无害性 190

五、功能调理性 190

六、操作简便性 191

七、切实有效性 191

第五节 养生方法的运用原则 192

一、坚持以道为本、以法为依、以术为用的原则 192

二、养生知识学习与养生方法实践一体进行 193

三、养生生活化,生活养生化 193

四、各种养生方法兼顾合用 194

五、循序渐进、顺其自然 194

六、因人、因法、因时、因地制宜 195

第十四章 饮食调养 198

第一节 饮食调养及其重要意义 198

一、何谓饮食调养 198

二、饮食调养的重要意义 198

第二节 从中西饮食的差异看中华饮食的养生价值 201

一、食物来源:天然为主与加工为主 202

二、食物品种:多样与单一 202

三、食物加工:讲究烹饪口味与讲究成分营养 202

四、食物搭配:营养保证、性味平衡与营养提供、成分平衡 203

五、食物功效:注重整体补养、功能调理与注重成分补给、营养纠偏 204

六、食物汤水:原料制作与成分配制 204

第三节 饮食调养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05

一、谨和五味 205

二、食饮有节 206

三、以食为补 207

四、讲究宜忌 208

第四节 饮食调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9

一、根据需要进食,并保持心情舒畅 209

二、少食多餐,饥饱适当 210

三、注重饮食程序和方法 210

四、细嚼慢咽,滋味清淡 211

五、避免饱食即睡 212

六、食后适当运动 212

第五节 常用食物的性味功效及营养成分 213

一、谷物及豆类 213

二、蔬菜 215

三、水果 217

四、干果 218

五、肉类 219

六、蛋奶油 220

七、料物 221

第六节 饮食调养方举例 222

第十五章 药物调养 227

第一节 药物调养及其重要意义 227

一、何谓药物调养 227

二、药物调养的重要意义 228

第二节 从中西药物的差异看中华药物的养生价值 229

一、药物来源:自然产物与人工产物 229

二、药物构成:复杂多样与简单单一 229

三、使用方式:口服、外用与口服、外用、注射、静脉输注 230

四、作用机制:功能调整、扶正祛邪与结构修补、消除病原 231

五、作用效果:缓慢平和与迅速强烈 232

第三节 药物调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32

一、平衡阴阳 232

二、扶正以祛邪 233

三、虚弱者补养之 234

四、邪实者祛除之 234

五、不顺者通调之 234

第四节 运用药物调养应注意的问题 235

一、以养为主,以治为辅 235

二、熟悉药性,对证用药 235

三、按需用药,谨慎用药 235

四、调理为本,补疏结合 236

五、平稳用药,不过不偏 236

六、循序渐进,心安不躁 236

第五节 常用调养药物 237

一、健脾消食药 237

二、补气药 238

三、理气药 239

四、养血药 239

五、活血通经药 240

六、滋阴药 241

七、温里药 241

八、壮阳药 242

九、解表药 243

十、安神药 244

第六节 药物调养方举例 244

一、调养单方 244

二、调养复方 246

第十六章 精神情志调养 253

第一节 精神情志调养的意义和作用 253

一、何谓精神情志调养 253

二、精神情志调养在养生中的首要地位 253

三、精神情志调养在养生中的基本作用 255

四、精神情志调养作用的机制及局限性 257

第二节 精神情志调养的基本原则 258

一、虚静无为 258

二、自由超然 259

三、自然纯真 261

四、顺物合道 262

五、自我认同 263

六、身心和合 263

七、培养善心 264

八、坚定信念 264

九、雅趣悦心 265

第三节 精神情志调养的方法 266

一、虚静守神法 266

二、愉悦身心法 269

三、超越名利法 271

四、舒情畅神法 273

五、移情除烦法 274

六、信仰安神法 276

七、内炼健神法 277

八、雅趣怡神法 277

第十七章 居处调养 279

第一节 居处调养及其重要作用 279

一、何谓居处调养 279

二、居处调养的重要作用 279

第二节 环境的选择和创造 280

一、外部自然环境的选择 280

二、内部居住环境的创造 281

第三节 起居有常 282

一、起居有常的养生原理 282

二、起居有常的基本方面 284

第四节 劳逸有度 288

第十八章 四季调养 291

第一节 四季调养概述 291

一、何谓四季调养 291

二、四季调养的重要意义 291

三、四季调养的原则与方法 292

第二节 春季调养 292

一、春季的日常调养 292

二、春季的运动调养 295

第三节 夏季调养 296

一、夏季的日常调养 296

二、夏季的运动调养 297

第四节 秋季调养 298

一、秋季的日常调养 298

二、秋季的运动调养 300

第五节 冬季调养 301

一、冬季的日常调养 301

二、冬季的运动调养 303

第十九章 睡眠调养 304

第一节 睡眠及其生理功能 304

一、睡眠的机理 304

二、睡眠的生理功能 305

三、影响睡眠的因素 306

第二节 睡眠调养及其重要作用 308

一、睡眠调养的概念 308

二、睡眠调养的重要作用 308

第三节 睡眠调养的基本原则 309

第四节 睡眠调养的方法 310

一、创造安眠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310

二、选择正确适宜的睡眠姿态 313

三、注意睡眠的禁忌 315

四、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 315

第二十章 运动调养 317

第一节 运动调养及其养生作用 317

一、何谓运动调养 317

二、运动调养的养生作用 317

第二节 动静有度——运动调养的基本原则 318

第三节 常用运动调养 320

一、散步 320

二、肢体健身运动 321

三、田径运动 321

四、球类运动 322

五、游泳 323

第二十一章 按摩调养 324

第一节 按摩调养及其养生作用 324

一、何谓按摩调养 324

二、按摩调养的作用 324

第二节 养生按摩的基本手法及其特点 326

一、养生按摩的基本手法 326

二、运用养生按摩手法的基本要求 329

第三节 养生按摩的常用方法 330

一、器官部位健身按摩法 330

二、穴位健身按摩法 331

三、头面健脑按摩法 332

第四节 足浴 333

一、什么是足浴 333

二、足浴的作用 334

三、足浴的运用 335

第二十二章 导引调养 336

第一节 导引概述 336

一、什么是导引 336

二、导引的主要类型 337

三、导引的原则与特点 337

第二节 五禽戏 338

一、何谓五禽戏 338

二、五禽戏功法 339

第三节 八段锦 341

一、何谓八段锦 341

二、八段锦功法 342

三、十二段锦 343

第四节 易筋经 345

一、何谓易筋经 345

二、易筋经功法 346

第五节 太极拳 350

一、什么是太极拳 350

二、太极拳的养生原理 351

三、太极拳的特点 352

四、太极拳的功法要领 353

第六节 瑜伽 355

一、瑜伽及其养生作用 355

二、瑜伽的类型 355

三、瑜伽的修炼方法 357

第二十三章 房中调养 358

第一节 房中调养概述 358

一、房中调养的概念 358

二、房中调养的历史发展 359

三、房中调养的意义 362

第二节 房中调养的基本原则 364

一、男女和合,欲不可无 364

二、宝精守元,欲不可纵 365

三、身心和合,气调情悦 366

四、遵道而行,交合有节 367

五、运用八益,避免七损 369

六、调性为主,诸法为辅 371

第三节 房中调养的基本方法 371

一、交合知机 371

二、姿态适宜 374

三、节宣合度 376

四、技巧适宜 377

第四节房中调养的辅助方法 380

一、药物调养 380

二、房中按摩 380

三、房中导引 382

第二十四章 内炼调养 385

第一节 内炼及其基本类型 385

一、什么是内炼 385

二、内炼的基本类型 386

第二节 内炼的原理及对养生的作用 388

一、内炼的原理 388

二、内炼的特点 393

三、内炼的养生作用 394

第三节 内炼三要素 395

一、调意 396

二、调息 397

三、调身 398

第四节 内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99

一、明确原理,掌握方法 399

二、意气相依,科学用意 400

三、体松心静,任其自然 401

四、顺其自然,循序渐进 401

五、防微杜渐,避免偏差 402

第五节 几种常用内炼方法 402

一、真气运行法 402

二、六字诀养气功 404

三、因是子静坐法 406

四、禅定修习法 407

第二十五章 内丹调养 411

第一节 内丹修炼及其三要素 411

一、内丹的概念 411

二、内丹修炼三要素 413

第二节 内丹修炼的基本程序 413

一、炼己筑基 415

二、炼精化气 417

三、炼气化神 420

四、炼神还虚 422

第二十六章 雅趣调养 427

第一节 雅趣调养概述 427

一、什么是雅趣调养 427

二、雅趣调养的基本类型 428

三、雅趣调养的养生作用 429

第二节 音乐歌舞 431

一、音乐歌舞的概念 431

二、音乐歌舞的养生作用 432

三、音乐歌舞的欣赏与参与 433

第三节 戏剧影视 434

一、戏剧影视的概念 434

二、戏剧影视的养生作用 434

三、作为养生的戏剧影视欣赏 435

第四节 书法绘画 435

一、书法绘画的概念 435

二、书法绘画的养生作用 436

三、作为养生的书法绘画的创作与欣赏 437

第五节 阅读、写作与演讲、讨论 437

一、阅读、写作与演讲、讨论的概念 437

二、阅读、写作与演讲、讨论的养生作用 438

三、作为养生的阅读、写作与演讲、讨论的开展 439

第六节 社交聚会 439

一、社交聚会的概念 439

二、社交聚会的养生作用 440

三、作为养生的社交聚会的进行 440

第七节 棋牌 441

一、棋牌的概念 441

二、棋牌的养生作用 441

三、作为养生的棋牌活动的开展 442

第八节 体育观赏 443

一、体育观赏的概念 443

二、体育观赏的养生作用 443

三、作为养生的体育观赏的开展 444

第九节 旅游观光 444

一、旅游观光的概念 444

二、旅游观光的养生作用 445

三、作为养生的旅游观光活动的开展 446

第十节 游戏 446

一、游戏的概念 446

二、游戏的养生作用 447

三、作为养生的游戏活动的开展 447

第十一节 宠物饲养 447

一、宠物饲养的概念 447

二、宠物饲养的养生作用 448

三、作为养生的宠物饲养的进行 448

第十二节 花草种植 449

一、花草种植的概念 449

二、花草种植的养生作用 449

三、作为养生的花草种植的进行 450

第十三节 垂钓 450

一、垂钓的概念 450

二、垂钓的养生作用 451

三、作为养生的垂钓活动的开展 451

第十四节 茶道 451

一、茶道的概念 451

二、茶道的养生作用 452

三、作为养生的茶道品味 453

第十五节 酒道 454

一、酒道的概念 454

二、酒道的养生作用 454

三、作为养生的酒道品味 455

第十六节 烟道 456

一、烟道的概念 456

二、烟道的养生作用 457

三、作为养生的烟道品味 457

第十七节 收藏 458

一、收藏的概念 458

二、收藏的养生作用 458

三、作为养生的收藏活动的进行 459

第十八节 摄影 459

一、摄影的概念 459

二、摄影的养生作用 459

三、作为养生的摄影活动的进行 460

主要参考文献 46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