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德风东渐与异国资源之侨易 1
二、文化转移与向度变型——从德国文学之东传到中国主体之呈现 7
三、理论资源与框架设计 11
上篇:三座巨像 17
第一章 清民之际尼采东渐的三道路径 17
一、尼采东渐的日本中转站——以王国维、鲁迅、李石岑等留日学人为中心 17
二、高尚人格抑或酒神意志——从蔡元培、杨丙辰到陈铨、冯至一代留德学人的尼采阐释 26
三、尼采理解的美国维度——从胡适、徐志摩到林同济、雷海宗一代的留美学人 33
四、尼采东渐之路径博弈与中国功用 36
第二章 中国现代留德学人的歌德接受 41
一、在“侠骨柔情”与“用世启蒙”之间——马君武对歌德的译介 41
二、文化建国者的“精神支柱”——宗白华的歌德观 55
三、救亡与沉潜——西南联大时代冯至、陈铨对歌德的诠释 69
第三章 1950年代日耳曼学家冯至的席勒诠释 85
一、席勒中国接受史的源流主脉及1950年代的时代语境 86
二、冯至1950年代的席勒诠释 92
三、伟人意义之异国生成:兼与歌德的中国接受比较 98
下篇:三种镜像 107
第四章 作为文化符码的《苏鲁支》 107
一、《苏鲁支语录》所体现的中国知识精英之薪尽火传——从鲁迅、郭沫若的发凡起例到徐梵澄的译介事业 107
二、本土学人的理解:以楚图南为中心 113
三、我们需要怎样的苏鲁支?——译本批评的思想史意义 118
第五章 建国时代“浮士德”的意义转换——以现代中国若干知识精英的接受为中心 129
一、回答这个问题:要不要译《浮士德》? 129
二、1920-1940年代接受主体的立场变迁:从留日学人到留德学人 140
三、作为时代精神标签的文学镜像:以麦斯特为参照的浮士德接受 148
第六章 退尔镜像的中国变形及其所反映的文化转移 154
一、作为开国英雄的退尔:革命时代译介者马君武的深意与汉译本的意义 154
二、本土作家的再创努力——宋之的与陈白尘改编本《民族万岁》 157
三、1950年代的时代转换及退尔功用——以冯至、张威廉等日耳曼学家的阐释为中心 163
结论 170
一、“诗人巨像”与“文学镜像”的二元互补 170
二、接受维度的变形:德诗东渐对受者主体的规定性 175
三、主体原则与资源向度 182
后记 190
- 《中华美学精神的现代创化》(中国)金雅 2019
-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 第3版》段治文著 2017
- 《质朴的精神 陈坚水彩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19
- 《雷锋精神》李佑新,高文学主编 2019
- 《禅宗精神与后现代精神的“家族相似”》邱紫华著 2019
- 《精神分析引论》(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黄珊译 2019
- 《华为基因 任正非的商业哲学与华为精神》冷湖编著 2019
- 《逃往精神病院》(马来)马里姆·加扎利著 2019
- 《文艺视阈下翻译的多向度研究》肖红著 2020
- 《雷锋精神与红色文化》杨忠民著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北京模式》吴建繁,王德海,朱岩编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