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世界经济地理讲座  下
世界经济地理讲座  下

世界经济地理讲座 下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2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明
  • 出 版 社:光华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49
  • ISBN:
  • 页数:1152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马迭尔九十年下一篇:合同法原理
《世界经济地理讲座 下》目录

第一篇 世界经济地理总论 1

第一章 我们的世界 3

地球 3

人类 5

第二章 三洋与两极 12

第一节 太平洋 12

自然环境 12

经济政治概要 18

太平洋问题 23

第二节 大西洋 26

自然环境 26

经济政治概要 27

第三节 印度洋 31

自然环境 31

经济政治概要 33

第四节 北极区域 35

自然环境 35

北极探险 37

第五节 南极区域 38

自然环境 38

南极探险与国际争夺 40

第三章 大陆的分野 43

第一节 亚细亚洲 43

地文志 43

人种志 48

经济志 52

第二节 亚美利加洲 57

地文志 57

人种志 61

经济志 65

第三节 澳大利亚洲 74

地文志 75

人种志 78

经济志 81

第四节 阿非利加洲 82

地文志 82

人种志 90

经济志 94

第五节 欧罗巴洲 100

地文志 100

人种志 108

经济志 112

第四章 世界的分割 119

帝国主义时代以前的殖民地侵夺 119

帝国主义时代的殖民地侵夺 122

帝国主义体制内中间地位的国家及半殖民地 124

瓜分世界与帝国主义列强间竞争的尖锐化 125

引到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矛盾 127

帝国主义大战和世界经济分裂为两种体制 129

第一次大战后的世界政治地图 131

第一次大战后列强矛盾重要纠结点 134

第二次世界大战 136

二次大战中及其以后的世界政治情况 142

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领土可能的变更 147

第五章 世界各国的类别与经济分野 150

第一节 高度资本主义国家 151

高度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源和工业 151

高度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 154

高度资本主义国家的运输 155

资本输出 156

财富的分配与无产化的程度的对比 158

高度资本主义国家的构成 159

第二节 中等资本主义国家 160

第三节 殖民地半殖民地及属国 162

移民的殖民地 162

殖民地国家的标志 163

殖民地国家的农业 164

原料资源及动力资源的利用 166

制造工业 168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 170

社会主义国家的自然富源 171

苏联经济独立性及与主要资本主义各国的比较 172

第六章 两个世界——两种体制 175

两个世界的并立和斗争 175

两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各阶段 177

两个世界竞赛 184

第二篇 亚洲经济地理分论 189

第七章 中国 191

构成及规模 191

第一节 地理环境 192

地面及河流 195

气候和植物 199

矿物富源及水力 200

第二节 经济历史纲要 201

中国被侵略 201

在帝国主义压迫下的中国 203

民族革命运动的开始 204

中国分裂及民主运动的高涨 205

由国共分裂到抗战胜利 206

第三节 居民 207

民族构成 207

人口密度和城市 208

人口的增加和移民 209

第四节 农业 210

一般特征 210

灌溉和对水灾的防御 211

施肥 212

农业技术的落后 212

土地所有权和土地利用权 213

农业的部门 215

农业的衰落 218

第五节 工业 220

一般特征 220

采矿工业和能力生产 221

制造工业 222

小工业 223

第六节 运输 224

第七节 区域 226

第一段 华东区 227

华中 228

华南 231

华北 233

第二段 满洲 236

日本对满洲的侵夺 237

自然环境 237

居民 238

经济 239

第三段 内蒙古 241

第四段 西藏 243

第五段 新疆 244

第八节 帝国主义在中国 246

第八章 蒙古人民共和国 249

自然环境 249

简短的历史纲要 250

一般特征 252

居民 253

农业 253

工业运输及对外贸易 254

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国际情况 255

第九章 日本 257

构成及规模 257

第一节 自然环境 259

地面及河流 259

气候和植物 261

矿物富源 263

第二节 现代日本帝国的起源 263

日本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263

封建日本的落后及一八六八年未完成的资产阶级革命 264

日本变成帝国主义强国及其第一次侵获 266

日本在帝国主义大战中的侵获 267

一九三一年以来对中国的进攻及转入二次世界大战 268

二次大战以后日本的情况 270

第三节 居民 272

第四节 经济的一般特征 274

发展的资本主义与封建残余的结合 274

军事威力与比较薄弱的经济基础 276

第五节 农业 279

耕区的土地分配 279

土地所有权与土地利用权 280

养畜业 281

渔业 282

农作 282

第六节 工业 284

动力资源 284

金属的采掘量及提炼量 285

制造工业 285

第七节 区域 286

本州岛 286

九州岛 289

四国岛 289

北海道岛 290

第八节 运输和对外贸易 290

运输 290

对外贸易 291

第十章 韩国 293

自然环境 293

居民和经济 294

简短经济历史纲要 296

二次大战后朝鲜的情况 299

第十一章 英属印度和缅甸(附不丹·尼泊尔) 301

第一节 自然环境 301

地理状态及构成 301

地面及河流 303

气候 306

矿物富源及动力资源 308

第二节 经济历史纲要 308

对印度的掠夺 309

印度手工业的破坏 310

印度在英国统治下的经济发展 310

印度的经济机构 312

第三节 居民 314

劳动大众的生活水准 315

居民的分配及城市 316

第四节 经济的一般特征 317

第五节 农业 319

灌溉的不充分 319

农业的技术落后 319

土地所有权和土地利用权 320

农业的部门 321

第六节 工业 324

第七节 不丹和尼泊尔 326

第十二章 东南亚细亚 328

地理状态及构成 328

自然环境 330

经济 331

二次大战与东南亚民族解放运动 334

越南 337

第十三章 伊朗 338

自然环境 338

居民 339

伊朗和英国 340

经济 341

运输及对外贸易 343

伊朗和苏联 344

第十四章 阿富汗 345

自然环境 345

居民 347

阿富汗和英国 348

经济 348

第十五章 土耳其 352

第一节 自然环境 352

地面 352

气候 353

植物、土壤、矿物 354

第二节 经济历史纲要 355

第一次大战以前的土耳其 355

第一次大战后土耳其的分割及民族的复兴 357

第三节 居民 358

第四节 经济的一般特征及最近的国际关系 360

第五节 农业 362

农业的落后性 363

农业的部门 364

农业的配置 365

第六节 工业 365

第七节 运输及对外贸易 367

第十六章 阿刺伯各国 368

阿剌伯 368

伊拉克 369

巴力斯坦和外约坦 371

叙利亚和黎巴嫩 373

第三篇 美洲经济地理分论 375

第十七章 美利坚合众国 377

第一节 自然环境 378

国界及海岸线 378

地面 379

河与湖 381

矿物富源 382

气候 384

土壤植物动物界 386

第二节 经济历史纲要 387

在北美的英国殖民地及美国的形成 388

一八六一—六五年南北战争以前美国的发展 391

美国资本主义的繁荣及过渡到帝国主义 393

美国占世界的首位及恐慌 396

二次大战前美国的国际情况 398

美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400

第三节 居民 404

外人移入与『美利坚化』 404

黑人和印第安人 406

居民的密度及主要城市 407

第四节 经济的一般特征 407

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 408

生产集中、高度技术及劳动生产性 408

先前发展速度的丧失 410

工农业的经济类型 412

对国外市场依存性的程度 413

第五节 工业 414

矿工业 414

制造工业 416

第六节 农业 420

农业的社会条件及其恐慌 420

农业的生产性及其主要部门 422

第七节 区域 424

第一段 北部 426

工业的东北 427

沿湖工农业区域(近西) 431

农业的中西区域 433

第二段 南部 435

第三段 西部 438

第八节 运输 441

巴拿马运河 443

第九节 对外贸易 444

第十节 美国的领有地和根据地 446

阿拉斯加 446

美国其他的领有地和基地 448

第十八章 加拿大(附纽芬兰和格陵兰) 450

第一节 自然环境 450

国家和海岸线 450

地平面和内水 451

矿物富源 452

气候、植物、动物界 452

第二节 居民 454

第三节 经济的一般特征 454

第四节 区域 457

东区 458

中部加拿大 459

西部加拿大 460

第五节 纽芬兰与格陵兰 461

第十九章 拉丁美洲 463

构成、规模、对帝国主义的从属性 463

第一节 自然环境 465

海岸线、地面、河流 465

气候和植物 469

矿物富源 473

第二节 经济历史纲要 475

过去殖民地的拉丁美洲 475

独立共和国形成及对英国资本的隶属 476

英美在拉丁美洲的竞争 478

二次大战与拉丁美洲 480

第三节 居民和阶级关系 482

居民的民族构成 482

居民的密度和主要城市 483

阶级关系 484

第四节 主要生产部门 487

农业 488

矿工业 489

制造工业 490

拉丁美洲对国外市场的依存性 491

第五节 阿根庭 492

经济的一般特征 493

区域 493

第六节 巴西 495

经济的一般特征 496

区域 497

第七节 墨西哥 499

自然环境 499

经济纲要 501

第八节 中美洲及西印度群岛各共和国 502

危地马拉 502

萨尔多瓦 503

哄都拉斯 504

尼加拉瓜 505

哥斯达尼加 506

巴拿马 507

古巴 508

海地和多米尼加 509

等九节 南美洲其他各国 510

可伦比亚 511

委内瑞拉 512

厄瓜多尔 514

秘鲁 515

玻利维亚 517

智利 518

乌拉圭 521

巴拉圭 522

圭亚那 524

第四篇 澳洲经济地理分论 525

第二十章 澳洲同盟 527

规模及构成 527

澳洲的孤立性 527

居民 529

农业 531

工业 533

经济的分野 534

第二十一章 大洋洲 536

人种志 536

新西兰 538

玻里尼西亚 539

密克罗尼西亚 540

美拉尼西亚 540

第五篇 非洲经济地理分论 541

第二十二章 非洲的分割 543

欧洲人最初侵入非洲 543

非洲的分割 546

非洲现在的政治地图 548

第二十三章 非洲的半殖民地和自治领 552

埃及 552

利比里亚 555

阿比西尼亚 555

南非同盟 558

第二十四章 非洲各殖民地 563

英埃苏丹 563

乌干达和怯尼亚 564

坦噶尼喀与桑给巴尔 565

罗得西亚与尼亚萨兰 567

贝专纳与西南非洲 568

英属西非各殖民地 569

英属各岛 571

阿尔及利亚 572

突尼斯与摩洛哥 575

法属西非洲 578

法属赤道非洲 582

喀麦隆 583

马达加斯加与索马利兰 584

厄立特里亚与利比亚 587

比属刚果 589

葡属各殖民地 590

西属各殖民地 593

第六篇 欧洲经济地理分论 595

第二十五章 大不列颠(英国) 597

构成及规模 597

第一节 自然环境 599

地理状态 599

地平面、河流、海岸线 600

矿藏及水力 603

气候 605

土壤、植物、动物界 606

第二节 经济历史纲要 607

地理上伟大发现以前的英国地位 607

争取海上的统治权 608

劫掠殖民地与原始积蓄 609

由农民剥夺士地及创造无产工人阶级 610

工业革命 611

工人阶级的状况 613

英国的工业独占及殖民地独占 614

丧失工业的支配权 615

英国第一次大战以来的衰落 617

英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619

第三节 居民 621

民族的构成 621

人口的密度及城市 622

移民 623

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 624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一般特征 627

第五节 工业 630

动力资源及原料资源 630

工业的一般特征 631

旧的输出部门 633

对旧企业改组的企图 635

新部门 636

第六节 农业 637

英国农业的意义 637

农业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638

农业的专门化 639

渔业 640

第七节 区域 641

第一段 英格兰东南部(伦敦区) 641

一般特征 641

伦敦港 642

伦敦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 644

伦敦的居民 644

伦敦的地理 645

英格兰东南部—伦敦近郊 646

第二段 英格兰西南部 647

第三段 英格兰北部及西部 647

一般特征 648

北明翰及设菲尔德金属工业区 649

威尔士南部煤炭及冶金区域 650

约克夏及兰开夏纺织区 651

英格兰北部煤炭和冶金及造船区域 654

第四段 苏格兰 654

中部苏格兰工业区 654

苏格兰山地区 655

第八节 运输 656

海上运输 656

国内运输 657

第九节 对外贸易 658

资本输出和支付平衡 660

第十节 不列颠帝国 661

规模及重要性 662

不列颠帝国的政治构成 663

不列颠帝国的地理 665

不列颠帝国内部的联系及予盾 668

巩固帝国统一的企图 671

第十一节 爱尔兰 673

自然环境 674

简略的经济历史纲要 674

北爱尔兰 676

爱尔兰白由邦 676

第二十六章 法兰西(附摩洛哥及安道尔) 678

第一节 自然环境 679

地理状态及国界 679

地面及河流 681

矿物富源及水力 683

气候、土壤、植物 684

第二节 经济历史纲要 686

工业发展的薄弱性 687

法国是国际的高利贷者 687

农业恐慌及工业发展的强化 688

第一次大战对法国工业的影响 689

第一次大战后的工业化 690

通货膨胀掠夺了工人大众 690

大恐慌中的法国与人民阵线 691

第二次大战与法国的命运 692

第三节 居民 694

民族的构成 694

居民很薄弱的增加 695

劳动力的缺乏及外人移入 696

人口的密度及城市 697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一般特征 698

第五节 工业 699

一般特征 699

动力 701

工业的主要部门 703

第六节 农业 705

一般特征 706

养畜业 708

农业 709

第七节 区域 710

第一段 北部工业区域 712

一般特征 712

巴黎的发展 714

巴黎的重要性 715

巴黎的地理 716

海港 718

北部矿工业及纺织业区域 719

第二段 东部工业区域 720

洛林 720

亚尔萨斯 722

等三段 里昂工业区域 723

第四段 西北部农业区域 725

第五段 西南部农业区域 726

第六段 中南部农业区域(中部山地区域) 727

第七段 地中海沿岸 727

第八节 运输 729

第九节 对外贸易及支付平衡 732

第十节 法国的殖民领有地 733

第十一节 摩洛哥与安道尔 736

第二十七章 荷兰 738

自然环境 738

居民 740

经济的一般特征 741

主要各部门 742

殖民地 744

第二十八章 比利时(附卢森堡) 745

自然环境 745

居民 747

经济的一般特征 748

主要各部门 749

卢森堡 751

第二十九 章 德意志 753

第一节 自然环境 755

地理状态和国界 755

地面 756

河流 758

矿物富源及水力 759

气候、土壤、植物 760

第二节 经济历史纲要 761

十九世纪前半叶德国的落后 761

德国工业发展的起始及其政治的统一 763

德国的工业化及德帝国主义的成长 764

根据凡尔赛条约的德国的损失 765

德国资本主义的复兴及其特别的矛盾 767

恐慌和法西主义的革命 768

向东方的侵略 771

第二次大战与德帝国主义 773

第三节 居民 775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一般特征 779

第五节 工业 781

一般特征 781

矿工业及能力生产 782

五金工业及机器制造业 783

化学工业 784

纺织工业和印刷工业 786

柏林会议关于德国经济的决议 786

第六节 农业 787

农业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787

农业和养畜业 788

第七节 区域 789

第一段 德国东北部 791

柏林 791

第二段 莱茵—卫斯特华里工业区域 793

第三段 德国中部工业区域 795

第四段 西北部港口养畜业区域 797

第五段 西南部工农业区域 799

第六段 巴伐利亚农业区域 800

第八节 运输及对外贸易 801

第三十章 意大利(附圣马利诺) 804

第一节 自然环境 806

地理状况 806

意大利北部 806

亚平宁半岛及海岛 808

对于农业的环境 809

第二节 经济历史纲要 810

意大利历史上的重要性 810

意大利的统一 811

第一次大战及法西进军罗马 812

意大利的国际矛盾 814

新的侵略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816

意大利投降以来的情况 818

第三节 居民 818

第四节 经济的一般特征及工业 820

第五节 农业 824

第六节 区域 826

第一段 意大利北部 826

第二段 意大利南部 829

圣马利诺 830

第七节 对外贸易 831

第三十一章 瑞士(附列支敦士登) 832

第一节 自然环境 832

地面及河流 832

气候和植物 834

第二节 经济历史纲要 835

第三节 经济及居民 836

居民 836

经济的一般特征 837

工业 838

农业 838

区域 839

瑞士的永久中立性 840

列支敦士登 840

第三十二章 多脑河各国 841

奥匈帝国及其分裂 841

在多脑河各国中列强的矛盾 843

第一节 奥地利 844

自然环境 845

居民 847

经济的一般特征 847

工业和农业 848

第二节 匈牙利 849

匈牙利的构成 849

自然环境 851

居民 852

经济 852

第三节 捷克斯洛伐克 854

第一段 自然环境 855

第二段 居民 858

第三段 经济 859

一般特征 860

工业 860

农业 862

第四段 区域 863

捷克西部 863

斯洛伐克 863

第三十三章 西班牙和葡萄牙(附直布罗陀) 866

第一节 比里牛斯半岛(伊比利亚半岛)的自然环境 867

地理状态及地面 867

气候和植物 868

河流 869

矿物 870

第二节 经济历史纲要 870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势力 871

比里牛斯半岛各国的衰落 873

西班牙的革命 874

第三节 西班牙 876

一般特征 876

居民 877

农业 879

工业 882

运输及对外贸易 883

殖民地 884

第四节 直布罗陀 884

第五节 葡萄牙 884

第三十四章 巴尔干各国 887

第一节 巴尔干半岛总论 887

自然环境 887

居民 889

帝国主义的矛盾和政治地图的删改 890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巴尔干各国 892

经济的发展 893

第二节 罗马尼亚 894

第一段 自然环境 896

第二段 居民及经济 897

居民 898

经济的一般特征 899

农业 899

工业 900

运输及对外贸易 901

第三节 南斯拉夫 901

自然环境 903

居民 904

经济的一般特征 905

农业 906

工业 907

运输、对外贸易、外国资本 907

第四节 阿尔巴尼亚 908

第五节 保加利亚 909

自然环境 911

经济及居民 912

第六节 希腊 913

自然环境 915

居民 916

经济的一般特征 916

区域 918

第三十五章 斯堪的纳维亚各国 920

第一节 丹麦(附冰洲) 920

自然环境 921

经济 921

冰洲 924

第二节 挪威 925

自然环境 926

居民 927

经济 928

世俾兹毕尔根 931

第三节 瑞典 931

自然环境 932

居民 933

经济的一般特征 933

工业 934

农业 935

运输及对外贸易 936

第三十六章 芬兰 938

芬兰的形成至二次大战结束 938

自然环境 940

居民 942

经济 943

第三十七章 波兰 945

第一节 自然环境 947

地面及河流 947

气候、土壤、植物 949

矿藏 950

第二节 居民 950

第三节 经济的一般特征 952

第四节 农业 954

第五节 工业 955

第六节 区域 957

第七节 运输及对外贸易 960

第七篇 苏联经济地理概论 963

第三十八章 苏联的构成及规模 965

苏联的构成 965

位置及规模 969

疆界及分划 971

第三十九章 苏联的自然环境 974

第一节 苏联的地面状态 974

平原、低地、高地 974

山脉、山地平原、山前平原 978

第二节 苏联水的分布 983

海 983

河 987

湖 993

第三节 气候土壤及物产 996

气候 996

土壤 1004

植物 1007

动物界 1011

矿物原料资源 1012

第四十章 苏联经济历史纲要 1019

俄国十月革命以前的经济 1019

两次大战之间各年中苏联经济的发展 1022

苏联卷入第二次大战及战后的新五年复兴计划 1031

第四十一章 苏联的居民 1037

居民的自然增加 1038

居民的移动 1039

城市居民 1041

苏联居民的阶级构成 1043

苏联的民族构成 1044

第四十二章 苏联国民经济概况 1051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一般特征 1051

苏联经济结构及生产配列的主要跃变 1053

第二节 工业 1058

工业的一般特征 1058

电气化 1061

燃料工业 1063

黑色冶金 1066

有色冶金 1068

机器制造业 1070

化学工业 1072

各种轻工业 1074

第三节 农业 1076

社会主义的农业 1076

农业的技术改造 1078

土地基金 1079

农业各部门 1080

技术植物 1082

养畜业 1084

林业、猎业、渔业 1085

农业分区的专门化 1087

第四节 运输 1088

铁路 1089

河道运输 1092

海上运输 1094

汽车运输和航空运输 1096

第五节 贸易与人民生活 1098

国内贸易 1098

对外贸易 1099

人民生活 1101

第四十三章 苏联各共和国 1104

俄罗斯共和国 1104

乌克兰共和国 1119

白俄罗斯共和国 1123

后高加索各联盟共和国 1126

卡柴赫共和国 1132

中亚细亚各联盟共和国 1135

摩尔达维亚共和国 1142

卡列里亚—芬兰共和国 1144

波罗的海各联盟共和国 114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