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应激反应与中医证候 中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 中英文本 Chinese and English
应激反应与中医证候 中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 中英文本 Chinese and English

应激反应与中医证候 中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 中英文本 Chinese and English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柄山,沈明琛,王超群主编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8849459
  • 页数:4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内容为中医证候与应激反应的关系;中医理论与应激反应的关系;应激反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上一篇:腰腿痛效方400首下一篇:金匮钩玄
《应激反应与中医证候 中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 中英文本 Chinese and English》目录

基础理论编 1

一、应激反应简介 1

(一)应激反应的渊源 1

(二)应激反应的病因 2

(三)病理生理学变化 3

1.内分泌改变 4

2.神经系统变化 4

(四)应激反应的三个阶段 6

3.免疫系统及体液系统 6

1.警戒期 7

2.抵抗期 7

3.衰竭期 7

(五)应激反应的临床表现 9

1.应激反应第一阶段 10

2.应激反应第二阶段 10

3.应激反应第三阶段 11

(六)应激性疾病与躯体疾病 11

(一)基本证候 13

二、中医证候之研究与应激反应的关系 13

(二)定位证候(二级证) 14

(三)联合证 15

三、内伤病证候统一分类及临床表现 15

(一)气病 16

1.气滞 16

2.气逆 18

3.气虚 18

(二)血病 21

1.血瘀 21

2.血虚 21

3.血热 22

4.出血 23

5.亡血 23

6.血瘀于经络 23

(三)阳病 23

1.阳盛(热火证) 23

2.阳虚 25

3.阳亢 28

(四)阴病 29

1.阴虚 29

2.痰邪 30

3.阴病经络 33

4.饮邪 33

5.湿盛 34

6.阴(寒)盛 34

7.津少液燥 35

8.精亏 35

(五)兼证 35

1.气滞血瘀 35

2.气虚血瘀 35

5.心胆虚、肝胆虚 36

6.心脾两虚 36

7.气阴、阴阳两虚 36

3.气随血脱 36

4.气血两虚 36

8.湿热 37

9.肝阳上亢(火旺) 38

10.心肾不交 38

11.脾阴虚 38

附录1 内伤病证候方剂索引 39

附录2脏腑用药索引 58

附录3 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参考资料索引 66

(一)气虚 81

四、基本病证与应激反应系统研究综述 81

1.心气虚 82

2.肺气虚 82

3.脾气虚 83

4.肾气虚 84

5.肝气虚 84

(二)血虚 85

(三)阴虚 86

1.内分泌 87

(四)阳虚 87

2.神经系统 88

3.免疫系统 89

(五)血瘀 89

1.免疫功能 89

2.内分泌 90

(六)气滞 90

(七)热证 91

1.植物神经功能 91

2.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91

(八)湿证 92

1.植物神经 92

2.内分泌 92

五、应激反应中医研究现状 93

六、中医基本证候(应激综合征)存在的广泛性 95

(一)中医病种 96

(二)西医病种 97

七、外感病中医分阶段与应激反应的关系 99

(一)初期(表证期) 100

(二)中期(入里化热期) 101

(三)后期(伤阳伤阴期) 101

八、从应激反应的角度探讨经络学的原理 102

(一)经络的实质 102

(二)经络与应激反应的关系 103

九、中医基本证候之病生基础与应激反应的关系 105

十、从中医证候与应激反应的关系探讨中西医理论结合的展望 108

临床编 110

一、应激初期(警戒期) 110

(一)肝胆不宁 110

(二)肝郁气滞 112

(三)从应激反应的病理探讨肝郁气滞 114

二、应激反应第二阶段(抵抗期) 116

(一)肝郁气滞进一步衍化 116

(二)脾气虚及有关证候 123

三、应激反应第三阶段(衰竭期) 127

(三)肾虚 127

四、心理治疗概论 128

(一)心理医学对精神应激的认识 128

(二)临床上常用的心理疗法 132

(三)中医心理治疗分析 133

(四)经验案例 148

(一)神经系统疾病 153

1.焦虑症 153

五、临床与应激反应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及其中医治疗 153

2.抑郁性神经症 155

3.神经衰弱 155

4.反应性精神障碍 157

5.适应性障碍 158

6.癔症 159

(二)消化系统疾病 161

1.胃及食管反流病 162

2.消化性溃疡 162

4.溃疡性结肠炎 164

3.急慢性胃炎 164

5.功能性胃肠病 166

6.肠易激综合征 167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 168

1.原发性高血压 168

2.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70

3.心绞痛 172

(四)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 173

1.系统性红斑狼疮 174

2.类风湿性关节炎 176

3.白塞氏病 179

4.特异性炎症性肌病 180

5.干燥综合征 181

(五)过敏性疾病 182

1.支气管哮喘 182

2.湿疹 185

参考文献 18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