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基础与临床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培增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117072415
- 页数:938 页
第一节 细胞体外培养的准备工作 3
一、细胞培养室的设计和要求 3
目录 3
第一篇 眼科学相关基础 3
第一章 眼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郑健樑) 3
三、培养用品的洗涤与消毒 4
二、细胞培养的各类仪器 4
第二节 眼组织细胞的体外培养 5
一、角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6
二、角膜内皮细胞的培养 7
三、小梁细胞的体外培养 8
四、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10
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13
六、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体外培养 14
七、结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16
八、Tenon囊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 18
九、视神经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 19
十、泪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21
一、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体外培养及单克隆 23
第三节 眼内常见恶性肿瘤细胞的体外培养 23
二、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的细胞培养 26
第一节 蛋白质组学概述 31
第二章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眼科的应用(吴开力 马璇) 31
一、二维凝胶电泳 32
第二节 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技术 32
二、凝胶图像分析 34
三、质谱分析 35
四、生物信息学 36
五、蛋白质芯片 37
第三节 眼蛋白质组学 38
三、视网膜 39
二、晶状体 39
一、角膜 39
五、泪液 40
四、青光眼病变组织 40
第四节 问题与展望 41
第一节 流行性角结膜炎 44
第三章 眼部常见病毒感染(吴开力 张艳莉) 44
第二节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45
一、HSV感染 46
第三节 单纯疱疹病毒与眼病 46
三、HSV-1和HSV-2感染 47
二、HSV流行病学资料 47
五、眼HSV感染的临床表现 48
四、病毒检测 48
第四节 HTLV及其相关的眼病 49
七、HSV眼感染的治疗 49
六、HSV感染的复发 49
二、HTLV致病的分子机制 50
一、HTLV感染的流行病学 50
三、HTLV相关的眼病 51
第五节 巨细胞病毒与眼部疾病 52
二、眼部新生血管的形成机制 55
一、眼部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 55
第四章 眼部新生血管发生的病理机制与对策(张平) 55
第一节 眼部新生血管形成机制 55
一、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病因 58
第二节 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58
二、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病机制 59
四、角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 60
三、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 60
二、虹膜新生血管形成机制 62
一、虹膜新生血管形成原因 62
第三节 虹膜新生血管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62
四、虹膜新生血管的治疗 63
三、虹膜新生血管的病理改变 63
一、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原因 64
第四节 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64
五、虹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 64
四、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65
三、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治疗 65
二、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机制 65
一、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病因 66
第五节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66
四、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 67
三、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机制 67
二、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态结构 67
一、肿瘤新生血管的结构特征 69
第六节 肿瘤新生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形成机制 69
五、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 69
第七节 眼部新生血管形成抑制剂 70
二、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机制 70
二、内皮抑制素 71
一、血管抑制素 71
五、催乳素 72
四、软骨源抑制因子 72
三、色素上皮起源因子 72
九、Tranilast 73
八、thalidomide及其衍生物 73
六、VEGF抑制剂 73
七、血栓反应素-1 73
十二、αvβ3和αvβ5的拮抗剂cyclic peptide 74
十一、核因子kappaB抑制剂 74
十、抗体片段L19 74
一、致病机制 77
第一节 概述 77
第五章 感染性眼病的病理与临床(钟秀风) 77
三、临床病理特点 78
二、基本特征 78
四、感染性眼病的病理诊断方法 79
一、概述 80
第二节 病毒感染性眼病 80
二、单疱病毒感染 81
四、寻常疣 84
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84
七、流行性角结膜炎 85
六、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85
五、传染性软疣 85
九、艾滋病在眼部的表现 86
八、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86
一、概述 88
第三节 衣原体感染性眼病 88
二、沙眼 89
三、包涵体性结膜炎 90
一、概述 91
第四节 细菌感染性眼病 91
三、葡萄球菌感染 93
二、淋菌性结膜炎 93
四、链球菌感染 96
五、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97
六、结核分枝杆菌眼病 98
七、麻风性眼病 100
一、概述 102
第五节 真菌性眼病 102
八、其他细菌引起的眼内炎 102
二、真菌性角膜溃疡 104
三、真菌性眼内炎 107
四、眼眶真菌病 109
一、概述 110
第六节 寄生虫性眼病 110
三、棘阿米巴角膜炎 112
二、结膜吸吮线虫 112
四、眼绦虫病 113
五、眼弓形虫病 116
二、梅毒性角膜基质炎 117
一、概述 117
第七节 梅毒螺旋体眼病 117
四、梅毒性视神经炎 118
三、梅毒性葡萄膜视网膜炎 118
一、端粒及端粒酶的概念及历史 120
第六章 端粒及端粒酶与眼部疾病的关系(程浩 吴中耀) 120
二、端粒酶与眼部疾病 121
三、端粒酶抑制剂治疗眼科肿瘤的研究及前景 124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29
第一节 眼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131
第七章 分子遗传学技术在眼遗传病基因克隆、诊断与治疗的应用(张清炯 郭向明) 131
一、定位克隆 132
三、已知的眼病基因位点及其致病基因 133
二、功能克隆 133
第二节 眼遗传病基因诊断 135
一、基因诊断方法 136
二、遗传性眼病的基因诊断 137
第三节 基因治疗 139
一、青光眼 143
第一章 计算机视野的临床应用(吴德正) 143
第二篇 辅助检查 143
二、视路病变 157
三、视网膜和脉络膜病变 177
一、前言 183
第二章 计算机视野的基本技术及其新进展(龙时先 吴德正) 183
二、计算机视野检查的影响因素 186
三、计算机视野的检查策略 190
四、计算机视野的检查程序 198
五、计算机视野的结果分析 202
六、非常规视野检查法 216
七、计算机视野与多焦视诱发电位 223
一、眼电图 229
第一节 常规临床视觉电生理 229
第三章 临床视觉电生理原理(罗光伟) 229
二、视网膜电图 233
三、视觉诱发电位 240
一、多焦视网膜电图 245
第二节 多焦视觉电生理 245
二、多焦视诱发电位 252
一、如何测定黄斑功能 255
第三节 临床视觉电生理应用几点事项 255
二、屈光间质混浊时应用 256
三、联合应用全面评价视觉系统功能 258
第二节 色光混合 259
第一节 彩色的特性 259
第四章 色觉研究及其临床应用(黄时洲 吴乐正) 259
二、对立机制理论 260
一、三原色学说 260
第三节 色觉学说 260
一、正常色觉者的基因特点 261
第四节 色觉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261
三、阶段学说 261
四、Land理论 261
二、红绿色觉异常者的基因特点 262
第五节 色觉测定 263
四、蓝锥细胞单色视 263
三、蓝色觉异常的基因特点 263
二、排列试验 264
一、假同色图试验 264
三、色觉镜检查 266
三、一些特殊的匹配 267
二、颜色匹配试验 267
第六节 正常色觉 267
一、比色的定义 267
一、先天性色觉异常 268
第七节 色觉异常 268
二、后天性色觉异常 269
吲哚青绿的生物学特性 271
第一节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基础知识 271
第五章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及其临床应用(黄时洲 文峰 吴德正) 271
一、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步骤 272
第二节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方法 272
三、同步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技术 273
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技术 273
一、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正常荧光形态 274
第三节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图像的解释 274
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异常荧光形态 275
一、老年黄斑变性 276
第四节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276
三、脉络膜肿瘤 279
二、其他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病变 279
四、脉络膜炎 283
五、视网膜大动脉瘤 286
一、动物正常视网膜的OCT图像 290
第一节 OCT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刘杏 黄晶晶 骆荣江 李加青 钟兴武) 290
第六章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在实验研究及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290
二、动物视网膜变性模型的OCT图像 291
三、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OCT图像 293
四、罗猴激光视网膜损伤的OCT图像 294
五、OCT在兔眼视网膜厚度测量中的应用 295
六、OCT在猴试验性视网膜裂孔中的应用 297
七、OCT在动物实验性近视眼研究中的应用 298
第二节 OC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刘杏 凌运兰 黄晶晶) 300
一、OCT测量正常人视网膜厚度 301
二、OCT测量正常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302
三、OCT在黄斑裂孔形成及诊断中的应用 305
四、OCT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诊断中的应用 309
五、OCT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313
二、内镜在眼科使用的操作技术和方法 322
一、眼内镜的工作原理 322
第七章 内镜手术在眼科的应用(余敏斌 黄圣松) 322
三、眼内镜手术的应用 323
五、鼻内镜在眼眶疾病的应用 326
四、泪道内镜的应用 326
六、展望 327
第一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329
第八章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眼科的应用(高前应 葛坚) 329
一、细胞内离子分析 331
第二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眼科的应用 331
二、细胞间通讯研究 333
三、免疫荧光定位、定量测量 334
四、角膜疾病研究 335
二、药物作用的机制 339
一、药物作用 339
第三篇 眼科药理 339
第一章 眼科药物学基础(邓新国 唐细兰) 339
第一节 前言 339
第二节 眼科药效学 339
三、眼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340
三、药物在眼组织内吸收 341
二、药物跨膜转运 341
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341
一、概述 341
四、药物在眼组织内的分布、代谢和排出 343
五、房室概念及房室模型 344
六、药代动力学的一些参数和概念 345
第四节 影响药物对眼作用的因素 346
七、滴眼液在眼组织的药代动力学 346
三、病人生理因素 347
二、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 347
一、给药途径 347
一、眼科药物常用剂型 348
第五节 眼科药物常用剂型及给药方式 348
四、病理状态 348
二、眼科药物常用给药方式 349
第六节 眼科新药研究及发展方向 350
二、制剂的发展方向 351
一、目前正在开发或已上市的眼用新药 351
一、抗微生物药的作用机制 354
第一节 抗微生物药 354
第二章 眼科常用的药物(唐细兰) 354
二、常用抗生素及其在眼科的应用 355
三、化学合成的抗菌药 360
四、抗病毒药 361
五、抗真菌药 362
三、托品酰胺 363
二、后马托品 363
第二节 散瞳药与睫状肌麻痹药 363
一、阿托品 363
一、降眼压药 364
第三节 青光眼用药 364
四、去氧肾上腺素 364
五、复方托品酰胺 364
三、药物性小梁切除术及青光眼手术中药物的应用 366
二、视神经保护药 366
一、抗氧化剂 367
第四节 防治白内障的药 367
三、治疗白内障的中成药 368
二、营养类药 368
一、糖皮质激素 369
第五节 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抗炎药 369
二、非甾体抗炎药 371
二、H1受体阻滞剂 372
一、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 372
第六节 抗变态反应药 372
一、人工泪液 373
第七节 人工泪液及保护角膜与促进上皮生长药 373
二、保护角膜与促进上皮生长药 374
一、表面麻醉剂 375
第八节 局部麻醉药 375
一、防治近视药及抗视疲劳药 376
第九节 眼科其他用药 376
二、浸润麻醉和传导麻醉剂 376
二、血管收缩剂和减充血剂 377
三、影响免疫功能药 378
四、促进角膜吸收和脱水剂及其他药 379
五、中成药滴眼液及眼膏 380
七、眼科专科全身用药 381
六、眼科诊断用药 381
八、眼科术中用药 382
第三章 药源性眼病(唐细兰) 385
第一节 概述 393
第一章 脱细胞真皮在眼睑原位重建中的应用(陈家祺) 393
第四篇 眼睑及泪器病 393
二、脱细胞真皮材料分析 394
一、脱细胞真皮的制备 394
第二节 脱细胞真皮的制备和组织形态学研究 394
第三节 脱细胞真皮组织相容性和愈合机制的研究 395
一、病例选择 398
第四节 脱细胞真皮植入联合游离植皮进行眼睑缺损原位重建 398
三、术后随访及效果评价 399
二、手术方式的设计 399
第二节 泪道的应用解剖 402
第一节 泪道的胚胎发育 402
第二章 泪道疾病(王智崇 王凌华) 402
一、膜性泪道 403
四、泪道的神经支配 404
三、泪道的血液供应及淋巴回流 404
二、骨性泪道 404
四、鼻泪管 405
三、泪囊 405
第三节 泪道的组织学 405
一、泪小点 405
二、泪小管 405
二、泪液排泄的生理机制 406
一、泪液排泄的过程 406
第四节 泪液的排泄生理 406
三、泪道冲洗术 411
二、味觉试验 411
第五节 泪道功能检查 411
一、染料消失试验 411
四、泪道探通术 412
八、CT扫描 413
七、数字减影泪道造影术 413
五、泪道X线检查 413
六、核素泪道造影术 413
一、器质性病变所致泪溢 414
第六节 泪溢的发病机制 414
九、MRI检查 414
一、泪小点和泪小管先天性异常 415
第七节 泪道系统先天性异常 415
二、泪道功能不全 415
三、先天性鼻泪管阻塞 416
二、先天性泪道瘘管 416
一、泪小管炎 417
第八节 泪道系统炎症 417
二、泪囊炎 418
第九节 泪道系统狭窄或阻塞 421
三、阻塞或狭窄的部位判断 422
二、检查方法 422
一、原因 422
四、临床表现 423
五、治疗 424
六、先天性泪道阻塞 425
三、泪道系统异物 426
二、泪小管断裂 426
第十节 泪道系统外伤 426
一、泪小点移位或转向 426
二、泪小管的恶性肿瘤 427
一、泪小管良性肿瘤 427
四、面中部骨折所致的泪道挤压畸形 427
第十一节 泪道系统肿瘤 427
三、泪囊肿瘤 428
一、泪小点手术 429
第十二节 常规泪道手术 429
二、泪小管手术 430
三、泪囊手术 431
第十三节 微创性泪道手术 432
四、高频泪道浚通术 433
三、术前准备 433
一、手术的主要特点 433
二、手术指征 433
五、激光泪道成形术 434
六、鼻内镜激光泪囊鼻腔吻合术 435
第十四节 介入性泪道手术 436
七、泪道内镜辅助下泪道手术 436
一、鼻泪道支架植入术 437
一、眼用内镜 438
第十五节 泪道内镜 438
二、泪道球囊成形术 438
二、泪道内镜 439
一、FK506的理化性质 447
第二节 FK506的免疫抑制机制 447
第五篇 眼表、眼表疾病和角膜 447
第一章 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FK506在眼科的应用研究(陈家祺) 447
第一节 概述 447
二、FK506眼用剂型的研制 448
一、FK506全身用药特点 448
二、FK506的作用机制 448
第三节 FK506的常用剂型和药动学 448
一、FK506治疗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451
第四节 FK506治疗免疫相关性眼病 451
二、FK506治疗免疫性眼表疾病 453
五、FK506在视网膜移植和视神经保护中的作用 454
四、FK506治疗葡萄膜炎 454
三、FK506治疗蚕食性角膜溃疡 454
二、角膜缘上皮 457
一、角膜上皮 457
第二章 眼表上皮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黄丹平 葛坚) 457
第一节 眼表面上皮的组织结构 457
一、角膜上皮的基因表达 458
第二节 眼表面上皮的基因表达 458
三、结膜上皮 458
第三节 细胞因子与眼表面上皮 459
三、结膜上皮的基因表达 459
二、角膜缘上皮的基因表达 459
二、转化生长因子β 460
一、表皮生长因子、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 460
一、羊膜移植 461
第四节 眼表上皮重建 461
三、与角膜伤口愈合有关的炎性细胞因子 461
四、凋亡 461
三、培养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462
二、角膜缘移植术 462
四、展望 463
一、羊膜的组织解剖和生物学特性 465
第一节 羊膜及羊膜移植的临床基础研究 465
第三章 羊膜移植(周世有 陈家祺) 465
三、羊膜移植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 466
二、羊膜的取材、制备和保存 466
一、羊膜移植在结膜眼表重建中的应用 467
第二节 羊膜移植重建眼表的临床研究 467
二、羊膜重建角膜表面的应用概况 468
三、手术方法和步骤 469
四、羊膜移植重建眼表的手术技巧 470
二、解剖结构 473
一、角膜上皮的胚胎发育 473
第四章 角膜上皮细胞(王智崇 刘敬波) 473
三、角膜上皮细胞的生理特性 475
四、角膜上皮生物化学特性 476
五、角膜上皮的损伤修复 477
六、角膜上皮细胞的培养技术及研究进展 478
七、角膜上皮细胞的鉴定 479
八、角膜上皮细胞系的建立及其意义 480
一、蚕食性角膜溃疡的组织病理观察 484
第二节 蚕食性角膜溃疡发病机制的研究 484
第五章 蚕食性角膜溃疡的免疫学研究与治疗(陈家祺) 484
第一节 概述 484
二、相关免疫学的研究 485
三、蚕食性角膜溃疡患者角膜基质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抗原的研究 489
四、蚕食性角膜溃疡发病机制 490
第三节 蚕食性角膜溃疡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491
二、球结膜切除 492
一、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 492
第四节 蚕食性角膜溃疡的治疗 492
四、角膜移植 493
三、全身性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493
第二节 流行病学 498
第一节 概述 498
第六章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诊断、治疗及研究概况(邓新国) 498
一、临床特点 499
第四节 诊断 499
第三节 病原学 499
二、实验室检查 500
一、药物治疗 503
第五节 治疗 503
三、共聚焦显微镜直接检查 503
二、外科治疗 505
一、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的发展背景、历史、命名和分类 508
第一节 概述 508
第七章 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的临床基础与临床研究(陈家祺) 508
三、手术使用的主要设备 509
二、手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 509
一、微型角膜刀的切割效果 511
第二节 手术的临床基础研究 511
二、术后板层界面的愈合过程和特点 512
三、术后角膜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513
四、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 514
二、手术后散光 516
一、手术后的视力 516
第三节 手术的临床研究 516
三、手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 517
四、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的改变 518
七、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519
六、术后并发症 519
五、术后角膜的共焦显微镜检查 519
一、原因 525
第一节 角膜水肿和失代偿 525
第六篇 晶状体及白内障 525
第一章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及病理形态学基础(石海红 李永平) 525
三、处理 526
二、形态学改变 526
二、纤维蛋白渗出 527
一、虹膜炎症反应 527
第二节 术后炎症反应 527
二、病理形态学改变 528
一、原因 528
三、眼内炎 528
四、术后炎症反应的防治原则 528
第三节 上皮内生和前房上皮细胞植入 528
一、后囊膜混浊 529
第四节 囊膜混浊和后发障 529
三、处理 529
三、囊袋收缩综合征 531
二、前囊膜混浊 531
三、恶性青光眼 532
二、瞳孔阻滞性青光眼 532
四、人工晶状体间的混浊 532
第五节 继发性青光眼 532
一、一过性眼压升高 532
第六节 人工晶状体位置改变 533
六、色素性青光眼 533
四、血影细胞性青光眼 533
五、囊袋阻滞综合征 533
一、发病机制 534
第八节 视网膜脱离 534
第七节 黄斑囊样水肿 534
一、发病机制 534
二、病理形态学改变 534
三、防治 534
三、防治 535
二、病理形态学改变 535
一、白内障手术新技术 537
第二章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新技术(钱益勇 张振平) 537
二、新型人工晶状体 539
一、晶状体再生的过程和体外培养 547
第三章 晶状体再生的机制和进展(刘奕志) 547
二、主要的因子和基因 548
三、兔眼晶状体再生的研究 549
四、展望 550
一、青光眼的临床研究范畴和现状 555
第一章 青光眼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葛坚 范志刚) 555
第七篇 青光眼 555
二、中国的青光眼基础研究现状 558
三、我国青光眼研究的挑战和发展趋向 561
一、青光眼致病基因筛查 564
(葛坚 段山 高前应 魏雁涛) 564
第二章 GZ.1家族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基因突变筛查及其功能研究 564
二、青光眼致病基因功能研究 567
二、纤溶剂 571
一、抗炎药物 571
第三章 青光眼滤过手术瘢痕化调控研究(葛坚 王继兵) 571
三、影响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剂或药物 572
四、影响成纤维细胞的药物 574
七、光动力学疗法 576
六、导致细胞凋亡的药物 576
五、抑制血管生成的药物 576
八、基因治疗 577
一、循证医学概述 581
第四章 循证医学与青光眼(余敏斌 杨扬帆) 581
二、循证思维在青光眼临床科研中的必要性 582
三、循证眼科学对青光眼临床的评估进展 583
四、结束语和展望 585
一、青光眼视神经保护治疗的方法和现状 587
第五章 银杏提取物(GBE)在青光眼视神经保护治疗中的应用(余敏斌 李劲嵘) 587
三、银杏叶提取物(GBE)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589
二、银杏叶提取物(GBE)的成分 589
五、GBE的青光眼视神经保护作用 590
四、BE在眼科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590
六、小结 591
一、实验性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的研究 595
第一章 葡萄膜炎研究现状(李兵 杨培增) 595
第八篇 葡萄膜炎 595
二、葡萄膜炎发生的分子及细胞学基础 597
三、葡萄膜炎与免疫遗传学 598
四、前房相关免疫偏离与葡萄膜炎 599
一、葡萄膜炎的概念 603
第二章 葡萄膜炎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杨培增) 603
二、葡萄膜炎是一类非常复杂的疾病 604
三、抗炎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在葡萄膜炎治疗中作用的异质性 606
四、如何实现葡萄膜炎的个体化治疗 611
第一节 概述 614
第三章 新型免疫抑制剂在葡萄膜炎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高杨 杨培增) 614
一、环孢素 615
第二节 淋巴细胞内信号阻断剂 615
二、他克莫司 616
三、西罗莫司 617
一、来氟米特 618
第三节 抗代谢类免疫抑制剂 618
四、FTY720 618
二、霉酚酸酯 619
第四节 生物制剂类免疫抑制剂 620
二、达克珠单抗 621
一、α-干扰素2a和α-干扰素2b 621
三、依那西普 622
四、英夫利昔单抗 623
五、阿那白滞素 624
七、魔弹 625
六、抗T细胞药物 625
第五节 问题与展望 626
八、免疫耐受诱导剂 626
三、临床特征 630
二、流行病学特征 630
第四章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王红 杨培增) 63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630
六、诊断 631
五、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631
四、临床分期 631
七、治疗 632
一、脉络膜血管瘤 637
第一节 脉络膜良性肿瘤 637
第九篇 脉络膜肿瘤及血管性疾病 637
第一章 脉络膜肿瘤的FFA与ICGA图像特征(闫宏) 637
二、脉络膜骨瘤 639
三、脉络膜痣 642
一、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 643
第二节 脉络膜恶性肿瘤 643
二、脉络膜转移癌 646
一、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651
第一节 脉络膜血管瘤(孙祖华 文峰) 651
第二章 脉络膜视网膜血管病变研究进展(文峰等) 651
二、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 654
一、PCV的流行病学特征 656
第二节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文峰 吴德正) 656
三、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特征 657
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 657
四、中国人PCV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 659
五、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分类 662
六、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与湿性型老年黄斑变性的区别与联系 663
七、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治疗 665
一、视网膜动脉阻塞 666
第三节 眼循环障碍性疾病(陈艳丽 文峰) 666
二、视网膜静脉阻塞 668
三、视网膜中央动脉慢性供血不足 670
第一节 概念 675
第一章 全玻璃体切除术(刘文) 675
第十篇 视网膜及视神经 675
一、材料和方法 676
第二节 巩膜穿刺孔脱出物活检的临床意义 676
二、组织病理学特征 677
三、临床意义 678
一、患者与方法 679
第三节 玻璃体基底部撕脱新分类 679
二、玻璃体基底部撕脱发生机制 680
三、临床意义 682
第四节 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是玻璃体手术失败的首要原因 683
二、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分级 684
一、巩膜穿刺孔内口的探查 684
三、临床资料 686
五、临床意义 687
四、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的临床表现 687
一、基本手术设计 689
第五节 全玻璃体切除术 689
二、全玻璃体切除术要点 690
三、全玻璃体切除术并发症 691
一、在眼外伤手术中的应用 693
第六节 全玻璃体切除术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693
二、在前段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696
三、在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699
第七节 小结 700
一、急性术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 703
第一节 眼内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703
第二章 外源性眼内炎(林晓峰 李青) 703
二、滤泡相关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 704
三、外伤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 705
一、临床表现 706
第二节 外源性眼内炎的诊断及治疗 706
二、外源性眼内炎常见致病菌及其耐药性 707
三、诊断 708
四、治疗措施 709
第二节 PVR的基本概念 714
第一节 概述 714
第三章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高前应 惠延年 葛坚) 714
第四节 BRB在PVR形成中的作用 715
第三节 PVR的基本病理过程和分期 715
一、细胞因素 716
第五节 PVR形成的细胞和体液因素 716
二、体液因素 717
二、药物治疗 719
一、手术治疗原则 719
第六节 PVR的治疗方法 719
三、基因治疗 722
一、视网膜脱离手术策略的现代理念 725
第四章 视网膜脱离的现代手术治疗(张少冲 刘恬) 725
二、玻璃体手术的完善改良 731
第五章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吴乐正 盛艳娟) 736
一、流行病学研究 737
二、发病机制研究 740
三、视功能研究 746
四、中西药治疗和低视力康复 752
五、展望 754
第二节 视循环和感光细胞的光传导 758
第一节 概述 758
第六章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分子生物学和治疗研究进展(邓新国) 758
二、感光细胞的光传导机制 759
一、视循环 759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 760
第三节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遗传学 760
二、常染色体隐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762
三、X-连锁遗传型 766
一、概念 767
第四节 视网膜色素变性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 767
四、ROM1基因和双基因型RP 767
二、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 768
三、RP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768
一、基因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 769
第五节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治疗现状 769
二、药物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现状 770
三、移植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 773
四、人工视网膜植入 774
第七章 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底镜下的特征性变化及形态学基础(李永平) 776
二、Homer-Wright菊花团 777
一、F-W菊花团 777
第一节 RB瘤组织中菊花团的意义 777
第二节 检眼镜下RB肿瘤性结节的形态特点 778
三、菊花团的意义 778
一、瘤组织表面的新生血管 779
第三节 视网膜母细胞瘤血管变化与临床诊断的关系 779
三、血管瘤型 780
二、粗大的滋养血管易误诊为视网膜血管瘤 780
第四节 苔藓状病灶:RB临床诊断的特征性病变 781
一、视网膜母细胞瘤伴发视网膜脱离 783
第五节 视网膜脱离与肿瘤前膜的形成给诊断带来的困惑 783
第六节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眼球萎缩 784
二、肿瘤组织前膜的形成给诊断带来了不确定性 784
第七节 视网膜下蛋白样渗出与Coats反应 787
一、视乳头血液供应 790
第八章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于强) 790
二、危险因素和相关疾病 791
三、病理机制 794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796
四、临床表现 796
七、治疗 797
六、视力预后 797
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800
第九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李双农 唐仕波) 800
二、血-视网膜屏障破坏 801
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现状 803
三、糖尿病早期视网膜光感受器异常机制的探讨 803
第一节 IMH发病机制 807
第十章 特发性黄斑裂孔研究与临床治疗新进展(赖铭莹 唐仕波 李加青) 807
一、临床分期与自然病程 808
第二节 分期、自然病程及临床特征 808
二、临床特征 809
一、手术治疗时机 811
第三节 IMH的手术治疗 811
二、手术方法 812
三、手术并发症 814
五、手术预后 815
四、IMH的愈合的过程 815
六、IMH手术将来的研究方向 816
一、黄斑水肿的病因和流行病学 818
第十一章 黄斑水肿的手术治疗(梁小玲 陈浩宇) 818
二、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 819
三、黄斑水肿的治疗概况 820
一、发病率 824
第十二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梁小玲 陈浩宇 黄永盛) 824
三、发病机制 825
二、危险因素 825
四、国际分类标准 826
五、并发症 827
七、鉴别诊断 828
六、诊断 828
九、筛查 829
八、治疗 829
十、预后 831
一、近视眼动物模型的建立 835
第一节 近视眼发病机制研究 835
第十一篇 视光学及小儿眼科 835
第一章 近视眼发病机制研究与非手术防治(钟兴武 葛坚 聂昊辉) 835
二、近视眼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 838
一、近视眼的分类 840
第二节 近视眼的预防方法 840
二、近视眼的预防方法 841
二、青少年渐进镜的设计 842
一、青少年渐进多焦点镜片预防近视进展的效果 842
第三节 青少年渐进多焦点镜片 842
三、青少年渐进镜的验配 843
一、RGP材料 845
第四节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845
二、RGP的适应证与非适应证 846
一、角膜矫形镜的适应证与非适应证 849
第五节 角膜塑形镜 849
二、角膜矫形镜的验配 850
第六节 近视眼的药物防治 851
三、其他药物 852
二、哌仑西平 852
一、阿托品 852
二、传统的骨骼肌纤维分类法 854
一、肌肉的组织细胞学 854
第二章 斜视与弱视的研究与临床 854
第一节 眼外肌的解剖和组织细胞学研究进展(余新平 麦光焕) 854
三、眼外肌纤维特点及分类 855
五、眼外肌的本体感受器 857
四、猴眼外肌纤维的发育顺序 857
六、斜视及眼外肌手术对眼外肌的影响 858
七、小结 859
二、生物学和药理学特性 860
一、临床应用的历史回顾 860
第二节 A型肉毒杆菌毒素在眼科的应用现状(陈静嫦 麦光焕) 860
三、A型肉毒杆菌毒素的制备和使用方法 861
六、在眼科的临床应用 862
五、并发症 862
四、治疗机制 862
七、小结与展望 866
第三节 角睑距离法在垂直肌和斜肌运动功能检查中的应用 867
一、上直肌的运动亢进与不足程度的定量检查 868
三、上斜肌功能亢进与不足程度的检查 869
二、下直肌的运动亢进与不足程度的定量检查 869
五、垂直肌与斜肌运动功能检查注意要点 870
四、下斜肌功能亢进与不足程度的检查 870
一、小儿眼科的基本检查方法 872
第一节 小儿眼科的基本检查方法与技巧 872
第三章 小儿眼科(郭向明) 872
二、婴幼儿眼科检查技巧 874
第二节 婴幼儿视功能的快速筛查-数码折射系统的应用 875
一、筛查方法 876
二、影响因素 878
四、理想的盲区 879
三、筛查对象和适应证 879
五、评价与小结 880
二、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处理 882
一、诊断及鉴别诊断 882
第三节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 882
第一节 概述 886
第四章 近视眼的手术治疗(刘泉 王铮 林振德) 886
一、屈光状态 887
第二节 术前检查 887
二、角膜地形图 888
三、波阵面像差 890
四、其他相关检查 891
一、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893
第三节 角膜屈光手术 893
二、PRK或LASIK术后偏中心的处理 897
三、波阵面像差或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方案 898
四、角膜基质环植入术 900
五、传导性角膜成形术 902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903
第四节 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903
后巩膜加固术 910
第五节 巩膜手术 910
第六节 近视眼手术治疗展望 913
一、眼眶炎性假瘤的病因学研究现况 919
第二节 眼眶炎性假瘤的病因学研究 919
第十二篇 眼眶病 919
第一章 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颜建华) 919
第一节 眼眶炎性假瘤的定义 919
二、眼眶炎性假瘤与EB病毒关系的研究 920
四、眼眶炎性假瘤眼眶组织纤维化与肥大细胞关系的研究 921
三、神经内分泌调控因子在眼眶炎性假瘤发病中的作用 921
第三节 眼眶炎性假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923
一、IOIP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 924
二、眼眶炎性假瘤的影像学特点与鉴别诊断 927
三、眼眶炎性假瘤的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 928
四、眼眶炎性假瘤的分子病理学诊断 929
一、皮质激素治疗 934
第四节 眼眶炎性假瘤的治疗现状 934
五、209例患者治疗及效果分析 935
四、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 935
二、放射治疗 935
三、手术治疗 935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零基础学会素描》王金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花时间 我的第一堂花艺课 插花基础技法篇》(日)花时间编辑部编;陈洁责编;冯莹莹译 2020
- 《Photoshop CC 2018基础教程》温培利,付华编著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看视频零基础学英语口语》宋德伟 2019
- 《胃癌基础病理》(日)塚本彻哉编者;宫健,刘石译者 2019
- 《高校转型发展系列教材 素描基础与设计》施猛责任编辑;(中国)魏伏一,徐红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37》路丽明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9》路丽明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24》路丽明编 2019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