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学
中医学

中医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宜强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1941985
  • 页数:4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21世纪乡村医生培训教材之一。本书内容分三大部分,一是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病因、诊法、辨证、预防、治则、中药、方剂;二是针灸、推拿、拔火罐等;三是常见病证,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绪论中介绍了中医学的发展概况及基本特点。最后附有常见病证治方剂索引,培养学员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中医学》目录

第1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医学发展概况 1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

二、中医学术的现代研究 7

三、中医学术的对外交流 8

第二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9

一、整体观念 9

二、辨证论治 10

第2章 阴阳五行学说 11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1

一、主要内容 11

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4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7

一、主要内容 18

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0

第三节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关系及正确运用 24

第3章 脏象 26

第一节 脏腑 26

一、五脏 27

二、六腑 36

三、奇恒之府 39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39

第二节 气、血、津液 43

一、气 43

二、血 46

三、津液 47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9

第4章 病因 51

第一节 六淫 51

一、风 52

二、寒 52

四、湿 53

三、暑 53

六、火(热) 54

五、燥 54

第二节 疠气 55

一、致病特点 55

二、疫疠发生与流行的有关因素 55

第三节 七情 56

一、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56

二、致病特点 56

第四节 饮食与劳逸 57

一、饮食致病 57

二、劳逸致病 58

第五节 寄生虫与外伤 58

一、寄生虫 58

第六节 痰饮与瘀血 59

一、痰饮 59

二、外伤 59

二、瘀血 60

第5章 诊法 62

第一节 望诊 62

一、望神 62

二、望色 63

三、望形态 64

四、望头与发 65

五、望五官 65

六、望皮肤 66

七、望舌 67

八、望排泄物与分泌物 70

九、望小儿指纹 70

第二节 闻诊 71

一、听声音 71

二、嗅气味 72

一、问诊的方法 73

第三节 问诊 73

二、问诊的内容 74

附:十问歌 79

第四节 切诊 80

一、脉诊 80

二、按诊 84

第6章 辨证 86

第一节 八纲辨证 86

一、表里 87

二、寒热 88

三、虚实 90

四、阴阳 91

五、八纲的相互关系 92

第二节 脏腑辨证 92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93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94

三、脾与胃病辨证 96

四、肝与胆病辨证 98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100

六、脏腑兼病辨证 102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105

一、卫分证 105

二、气分证 105

三、营分证 106

四、血分证 106

第四节 六经辨证 107

一、太阳病证 107

二、阳明病证 108

三、少阳病证 108

四、太阴病证 108

五、少阴病证 108

六、厥阴病证 109

一、未病先防 110

第7章 预防与治则治法 110

第一节 预防 110

二、既病防变 111

第二节 治则 111

一、治病求本 111

二、扶正祛邪 113

三、调整阴阳 114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15

第三节 治法 116

一、汗法 116

二、吐法 116

三、下法 116

四、和法 116

七、消法 117

八、补法 117

六、清法 117

五、温法 117

第8章 中药 119

第一节 基本知识 119

一、中药的炮制 119

二、中药的性能 121

三、中药的应用 124

一、解表药 127

第二节 常用中药 127

二、清热药 131

三、泻下药 138

四、祛风湿药 140

五、芳香化湿药 143

六、利水渗湿药 144

七、温里药 146

八、理气药 147

九、消食药 149

十、活血祛瘀药 150

十一、止血药 154

十二、补益药 156

十三、止咳平喘化痰药 164

十四、安神药 168

十五、平肝熄风药 170

十六、开窍药 173

十七、固涩药 174

十八、驱虫药 177

十九、外用药 178

第三节 常用中成药 180

第9章 方剂 189

第一节 概述 189

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189

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89

三、方剂的剂型 190

第二节 常用方剂 191

一、解表剂 191

二、泻下剂 193

三、和解剂 195

四、清热剂 196

五、温里剂 200

六、补益剂 202

七、安神剂 205

八、开窍剂 206

九、理气剂 207

十、理血剂 209

十一、治风剂 210

十二、祛湿剂 212

十三、祛痰剂 214

第10章 经络 217

第一节 概述 217

一、经络的概念 217

一、名称与分布规律 218

第二节 十二经脉 218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 218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218

二、走向与交接规律 219

三、表里关系 219

四、流注次序 220

第三节 奇经八脉 220

第四节 经络学说的临床运用 221

一、说明病理变化 221

二、指导诊断 221

三、指导治疗 222

四、指导预防 222

第11章 针灸 223

第一节 腧穴概论 223

一、腧穴与经络的关系 223

二、腧穴的分类 223

三、腧穴的治疗作用 223

四、腧穴的定位方法 224

第二节 十四经循行及常用腧穴 227

一、手太阴肺经穴 227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 228

三、足阳明胃经穴 230

四、足太阴脾经穴 232

五、手少阴心经穴 233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 234

七、足太阳膀胱经穴 235

八、足少阴肾经穴 238

九、手厥阴心包经穴 239

十、手少阳三焦经穴 240

十一、足少阳胆经穴 242

十二、足厥阴肝经穴 244

十三、任脉穴 245

十四、督脉穴 246

十五、经外奇穴 248

第三节 针灸方法 249

一、针法 249

二、灸法 254

第四节 针灸治疗 256

一、选穴原则 256

二、选穴方法 256

附:拔火罐 257

第12章 推拿 260

第一节 概述 260

第二节 推拿方法 261

一、推拿手法 261

二、推拿介质 264

附1:捏脊 264

附2:刮痧 266

一、感冒 269

第一节 内科病证 269

第13章 常见病证治 269

二、咳嗽 272

三、喘证 275

四、胃痛 279

五、呕吐 283

六、痢疾 286

七、泄泻 289

八、黄疸 292

九、胁痛 295

十、水肿 297

十一、淋证 301

十二、痹证 304

十三、心悸 307

十四、胸痹 310

十五、头痛 314

十六、眩晕 317

十七、中风 319

十八、消渴 324

十九、内伤发热 327

二十、郁证 330

第二节 外科病证 334

一、湿疹 334

二、瘾疹 336

三、乳痈 338

四、肠痈 341

五、烧伤 343

第三节 妇科病证 345

一、痛经 345

二、闭经 348

三、崩漏 351

四、绝经前后诸证 353

五、带下病 355

六、妊娠恶阻 357

七、滑胎 359

八、产后发热 360

九、缺乳 362

十、不孕症 363

第四节 儿科病证 365

一、麻疹 365

二、惊风 368

三、疳证 374

四、痄腮 377

五、顿咳 379

六、厌食 381

七、遗尿 383

八、虫证 385

九、小儿夏季热 389

十、小儿泄泻 390

常见病证治方剂索引 39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