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共产党镇江史  第1卷  1919-1949
中国共产党镇江史  第1卷  1919-1949

中国共产党镇江史 第1卷 1919-1949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振,俞祖泉主编;俞祖泉,戴午林,莫仲钧撰稿;镇江市史志办公室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1404939
  • 页数:5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翔实的史料介绍中共镇江地方组织的成长、发展史,是进行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中国共产党镇江史 第1卷 1919-1949》目录

第一编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1919.5~1927.7) 17

第一章 五四运动在镇江 17

第一节 五四运动前的社会状况 17

一、军阀混战,政局动荡 17

二、农民破产,农业衰退 19

三、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20

四、交通运输格局变化对商贸业的影响 21

五、封建传统教育的一统天下被打破 21

第二节 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 22

一、通电、集会、游行 23

二、罢工、罢市、罢课 24

第三节 宣传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7

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27

二、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传播 30

第二章 大革命时期镇江工农运动的发展 32

第一节 国民党、共产党镇江地方组织的建立 32

一、国民党地方组织的建立 33

二、共产主义青年团镇江特别支部诞生 35

三、中共丹阳支部的建立 36

第二节 隆重悼念孙中山逝世 37

第三节 支援五卅运动,掀起反帝斗争高潮 39

一、成立外交后援会,重建镇江学生联合会 39

二、空前规模的游行示威和租界斗争 40

三、支援上海人民“三罢”斗争 42

四、抵制洋货,建五卅演讲厅 43

五、爱国青年王宗培投江,警醒国人 44

一、丹阳农民的斗争 45

第四节 工农运动的发展 45

二、镇江城区工人的斗争 47

第五节 欢迎、支持北伐军 54

第六节 收回镇江英租界 58

第三章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共产党组织转入地下斗争 60

第一节 国民党右派的“清党” 60

第二节 中共丹阳县委的建立 64

第二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7~1937.7) 69

第四章 白色恐怖下的艰苦斗争 69

第一节 贯彻八七会议精神,组织农民暴动 70

一、中共镇江县委的诞生及主要斗争 73

第二节 中共镇江、句容县委和扬中县党组织的建立 73

二、中共句容县委的建立及主要斗争 77

三、扬中县第一个中共支部的建立和农民运动的发展 77

第三节 中共丹阳县委的改组与整顿 82

第四节 “立三路线”指导下的“镇江暴动” 85

第五节 中共镇江地方组织遭严重破坏 89

第六节 共产党人在狱中的英勇斗争 92

第五章 蓬勃发展的抗日救亡运动 97

一、声势浩大的抗日宣传活动 98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救亡斗争 98

二、查禁日货,惩办奸商 101

三、爱国青年以身许国 102

四、从抗日救亡到反蒋斗争 103

第二节 支援一二八上海抗战 107

一、节衣缩食,支援前线 108

二、成立国难救济会 108

三、痛打日军登岸士兵 109

四、反帝大同盟小组 109

第三节 刘煜生事件 110

第四节 一二九运动后的抗日救亡斗争 111

第六章 镇江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 117

第一节 七七事变后镇江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117

一、开展广泛深入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17

第三编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9) 117

二、投入紧张火热的备战行动 119

三、严惩为虎作伥的汉奸 121

四、热血青年从戎报国 122

一、抗击空袭镇江的日机之战 124

二、南郊抗击战 124

第二节 镇江沦陷前后抗击日军的战斗 124

三、象山、焦山守卫战 126

四、圌山关阻击战 127

第三节 日军侵犯镇江的暴行 128

一、狂轰滥炸 128

二、纵火焚城 130

三、滥杀无辜 132

四、奸淫妇女 134

五、劫掠财物 136

一、殖民统治下的镇江社会 137

第四节 镇江人民抗日斗争的兴起 137

二、救国保家,抗暴自卫 140

三、抗日自卫武装风起云涌 141

第七章 新四军挺进茅山创建抗日根据地 145

第一节 新四军深入镇江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45

一、新四军先遣支队及其韦岗战斗 145

二、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开辟抗日游击基地 149

三、从东湾战斗到延陵大捷 153

一、扶助发展地方抗日武装 157

第二节 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57

二、团结争取地方各界人士共同抗日 161

三、镇句金丹四县抗敌总会的诞生 165

四、苏南首起反共磨擦事件——镇江惨案 167

第三节 开辟和拓展新四军向北发展的“长江走廊 169

一、建立江南“桥头堡” 169

二、架设新老洲渡江跳板 171

三、控制江北“桥头堡” 171

四、攻取扬中,拓展“长江走廊” 173

一、中共苏南特委的建立 176

第四节 重建中共地方组织 176

二、中共句容县委的建立 178

三、中共丹南县委的建立 179

四、中共镇丹县委的建立 179

五、中共丹北县委的建立 180

第五节 发展壮大根据地的抗日进步力量 182

一、建立中共丹北、丹南和江当溧句中心县委 182

二、开展反汪宣传运动,掀起参军抗日热潮 185

三、抗敌总会代行抗日民主政权职能 186

四、苏南新四军主力渡江北上 189

五、开展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 192

六、中共(京沪)路北特委的成立 194

第八章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建设 198

第一节 抗日根据地在敌顽夹击中艰苦坚持 198

一、日伪对镇江敌后地区的驻扎扫荡 198

二、抗日军民在敌顽夹击中顽强奋战 200

三、新四军回师茅山 203

第二节 发展中共地方组织和抗日民主政权 205

一、根据地党政组织机构的调整与发展 205

二、加强党和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工作 210

三、巫恒通壮烈殉国 212

四、中共长江工委、江镇县委和铁道工委的建立 215

第三节 普遍发动和组织农村广大群众 220

一、整顿和发展各界抗日群众团体 220

二、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221

三、掀起新的拥军扩军热潮 227

第四节 创造性地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 228

一、开展帮会工作,争取地方实力派 228

二、运用“一二一”政策团结争取两面派 233

三、团结争取宗教界人士支持抗日 237

第五节 开展隐蔽战线的斗争 242

一、打入日伪内部开展内线工作 242

二、构建秘密交通网 244

第六节 发展根据地的经济文教事业 247

一、加强财税、金融工作 247

二、兴办抗日文化教育事业 251

第一节 清乡与反清乡的准备 255

一、日伪清乡的方针和步骤 255

第九章 开展反清乡斗争 保卫抗日根据地 255

二、日伪清乡的部署 256

三、积极部署开展反清乡斗争 258

四、建立单线党组织,精简隐蔽干部 262

五、果断铲除刘洪奎投敌武装 265

第二节 反清剿、反封锁的军事斗争 266

一、日伪对清乡区的军事清剿和严密封锁 266

二、挫败日伪的军事清剿 268

三、摧毁日军竹篱笆封锁线 271

四、保障“长江走廓”的安全畅通 273

第三节 反伪化、反投降的政治斗争 275

一、依靠群众开展各种隐蔽斗争 275

二、大力开展锄奸斗争 277

三、坚决打击包建华叛徒集团 280

四、改造、控制大多数伪基层政权 282

五、发挥伪军工作和内线工作的重要作用 283

第四节 抗捐税、反掠夺的经济斗争 285

一、发动群众抗捐抗税 285

二、依靠群众武装夺粮 287

一、以整风为中心加强党的建设 289

第十章 夺取镇江敌后抗战的最后胜利 289

第一节 全面加强根据地的建设 289

二、推进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294

三、广泛深入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支持抗战 297

四、普遍开展大生产运动 299

五、持续开展春荒借粮和减租减息工作 303

六、进一步发展根据地的文教事业 304

第二节 主动出击,向交通沿线敌据点进攻 306

一、茅山地区的攻势作战 306

三、营救丁锡山的劫狱斗争 308

二、丹北地区的攻势作战 308

第三节 接应新四军第一师主力南进苏浙皖边区 310

一、党政军民合力做好接应新四军第一师南下的准备工作 310

二、接应新四军第一师首批南下部队过境 313

三、接应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批南下部队过境 315

第四节 夺取镇江敌后抗日斗争的胜利 317

一、支援天目山自卫反顽战役 317

二、调整党政组织领导机构 319

三、加强和发展地方抗日武装 321

四、对日反攻,夺取抗战最后胜利 324

第四编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9~1949.9) 333

第十一章 党政军人员北撤和建立留守组织 333

第一节 北撤前的形势 333

一、形势的变化 333

二、王龙牺牲 335

三、国民党杀害抗日民主政府干部 336

四、攻占新老洲 337

第二节 北撤前的准备 338

一、思想发动 339

二、物资转移和收兑抗币 340

三、确定留守人员 341

第三节 北撤路线、次序和过程 342

一、北撤路线 342

二、北撤次序 342

三、北撤过程 343

第四节 留守组织的建立 345

一、组建留守机构 345

三、留守坚持的准备工作 347

二、明确斗争方针和任务 347

第十二章 留守组织坚持原地斗争 349

第一节 坚持开展各种斗争 349

一、白色恐怖笼罩城乡 349

二、进行针锋相对的宣传 352

三、继续开展“两面派”工作 352

四、塘里湾战斗 353

一、传达和平民主新阶段指示 355

第二节 坚持斗争的严峻形势 355

五、返回扬中受挫 355

二、开展锄奸镇反斗争 358

第三节 全面内战爆发后更加艰苦的斗争 360

一、“七一”指示与主动出击 360

二、腥风血雨遍茅山 361

三、半山庙战斗 362

四、再返扬中受阻 364

第四节 中共华中十地委的建立和遭破坏 364

一、中共华中十地委武装渡江南下 364

二、恢复镇句县的坚持斗争 366

三、文段山战斗与十地委东庄村被围 369

四、前坞村战斗 371

五、十地委组织遭破坏 373

第十三章 转变斗争策略 巩固扩大战果 375

第一节 分散转移和开展合法斗争 375

一、抽调干部支持苏浙皖边区 376

二、总结经验教训,改变斗争策略 376

三、开展“三抗”斗争 378

四、恢复茅山工委 380

第二节 “清剿”与反“清剿”斗争 381

一、军事上的反“清剿” 382

二、政治上的反“清剿” 383

三、智破“警员警管制” 384

四、开展锄奸反叛斗争 385

五、筹措斗争经费 386

第三节 地下交通线 387

一、丹北中心县委通讯站 387

二、长江工作组 387

三、长江交通线 388

四、铁路交通线 389

第四节 军民鱼水深情 390

一、留守人员不怕牺牲 390

二、人民群众掩护留守人员 394

第五节 发展新区,开辟第二条战线 397

一、发展新区 398

二、打入敌人内部 398

第六节 学生爱国民主运动 399

二、声讨南京五·二○惨案 400

一、声讨北平沈崇事件 400

三、驻镇高校师生的请愿与反迁校斗争 402

第十四章 夺取最后胜利 迎接镇江解放 404

第一节 加强江南工作 404

一、江南工委成立 404

二、江南工委的指示信 405

第二节 积极恢复开展城市工作 405

一、南京地下党建立中共镇江工委 406

二、镇丹扬工委建立镇江城市工作支部 407

三、南京地下党和茅山工委在句容建立党支部 408

四、茅山工委在丹阳建立党的外围组织——解放社 409

一、培训党员骨干 410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410

第三节 积极准备,策应大军渡江 410

三、筹集粮草 411

四、搜集情报 411

五、收缴敌军武器 412

六、争取国民党军起义投诚 412

七、接送渡江侦察员 413

八、护厂护校护站 414

一、加紧搜捕留守人员 416

第四节 国民党反动派的垂死挣扎 416

二、严密布防 417

三、大肆抓丁 419

四、金圆券骗局 420

五、布置潜伏 420

六、制造丹阳“四·二二”惨案 421

第五节 “紫石英”号军舰事件 422

一、英舰挑衅 422

三、与英方谈判 423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表严正声明 423

四、“紫石英”号舰潜逃 424

第六节 镇江全境解放 426

一、占领江中“跳板” 426

二、扬中解放 427

三、丹阳解放 428

四、丹徒解放 429

五、镇江解放 430

六、句容解放 432

七、群众迎接解放军 433

第十五章 艰苦奋斗 迎接新中国的成立 435

第一节 总前委、华东局移驻丹阳 436

一、总前委、华东局、华东军区机关进驻丹阳 436

二、接管上海的准备工作 438

三、指挥淞沪战役 440

第二节 全面完成军事接管工作 441

一、接管前的准备 441

二、开展接管工作 442

一、恢复发展工商业 444

第三节 恢复发展城市经济 444

二、打击金融投机,稳定市场物价 446

三、战胜洪涝灾害 450

四、拥军支前 453

第四节 剿匪肃特,稳定社会治安 454

一、结合接管警特机关,收缴散失武器 454

二、剿匪肃特 455

三、强化水上、码头管理,维护交通秩序 456

一、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458

第五节 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 458

二、建立和完善新生的人民政权 460

三、做好群团组织的筹建工作 462

四、镇江市及各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462

五、欢庆新中国诞生 464

结语 467

附录 475

大事记 475

中共镇江地方组织沿革表 513

后记 53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