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实用生死学
实用生死学

实用生死学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兆雄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海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2765778
  • 页数:57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生命与死亡进行了剖析,对广大民众、医生、护士、病人等进行唯物、达观、健康的死亡教育。
《实用生死学》目录
标签:编著 生死

一、死亡哲学 1

第一章 死亡是永恒的课题 1

(一)生命与死亡的意义 2

(二)生命与死亡的四论 2

(三)文明的生活与文明的死亡 4

(四)红事或白事 4

(五)肯定与否定 5

(六)死亡是个悖论 7

(七)人类毕竟憎恨死亡 11

二、死亡历史学 11

(一)战争死亡 11

(二)政治迫害 16

(三)灾荒死亡 17

(四)瘟疫死亡 19

(五)自然死亡与意外死亡、自杀 20

(一)价值一体化与表现的多元化 21

三、死亡伦理学 21

(二)死亡价值观的时代差异 25

(三)死亡价值观的宗教差异 26

(四)死亡价值观的哲学差异 30

四、死亡心理学 31

(一)亲者痛仇者快 31

(二)革命者的态度 32

(三)科学家的态度 33

(四)哲学家的态度 33

(五)病人心态 34

(六)医生心态 37

五、死亡社会学 40

(一)寿命谱 40

(二)死因谱 43

(三)中国死亡率与自杀死亡率 51

(四)自杀 54

(一)内容 69

六、死亡文艺 69

(二)形式 71

第二章 自来生死两茫茫 79

一、生命与死亡的定义 80

(一)生命定义 80

(二)死亡定义 81

二、生命与死亡的标准 86

(一)生命标准 86

(二)死亡标准 88

三、死亡标准的差异性 98

(一)地区差异 98

(二)理论差异 99

四、脑死亡的理论与实际 107

(一)脑死亡标准的社会意义 107

(二)危险人口 108

(三)脑损伤后的逝世时间 110

(四)脑死亡的转归 111

(五)EEG对脑死亡的诊断价值 113

(六)死亡概念的内涵 116

五、死亡诊断的历史进展 118

(一)先生后死(孔子规律) 118

(二)方生未死(历史局限) 121

(三)虽死犹生(假死) 124

(四)虽生犹死(植物状态) 127

(一)死亡诊断的原则 134

六、死亡诊断 134

(二)社区诊断 135

(三)正规医院诊断 139

七、临终诊断与沟通 145

(一)目的 146

(二)临床诊断 147

(三)护理诊断 148

(四)临终心理 149

(一)鬼神论 158

(二)无神论 158

八、鬼魂之谜 158

(三)信鬼但不怕鬼 160

(四)新有鬼论——生命之后的生命 161

(五)鬼魂观念的形成 164

(六)医门鬼影 168

(七)死亡与鬼魂无关 169

第三章 濒死体验——不是灵魂 174

一、濒死体验的研究历史 174

(二)灵学阶段 177

(一)科学—灵学阶段 177

(三)灵学—科学阶段 178

二、关于濒死体验研究的书刊 183

(一)专著 183

(二)杂志 184

(三)重要文献 185

(四)人类学研究 186

三、濒死体验的个体差异 187

(一)地区差异 188

(二)文化差异 189

四、病因学 192

(一)人格解体说 192

(二)感觉剥夺说 194

(三)人格分离说 197

(四)记忆复苏说 200

(五)超感官知觉说 200

(六)光线出现与重遇故人 201

(八)驳心理研究成果 202

(七)生命回顾或全景回忆 202

(九)心理动力学研究的临床应用 203

五、临近死亡与濒死体验 203

(一)临近死亡不一定是濒死 203

(二)濒死体验患者可区分为四个范畴 205

六、濒死体验的诊断 207

(一)诊断理论 207

(四)初步问卷 208

(二)濒死体验的类型 208

(三)筛查的初步问卷 208

(五)最后量表 210

七、濒死体验的鉴别诊断 212

(一)鉴别诊断的有关问题 212

(二)外国案例 213

八、预后及治疗 218

(一)预后 218

(二)治疗 219

(三)濒死体验理论的挑战 221

第四章天不能死地难埋 224

一、求生在人,免死在天 225

(一)贫穷是疾病和死亡的盟友 225

(二)降低风险促进健康是当务之急 228

(三)最大的风险是不安全性事 230

(四)体重不足 233

(五)体重超重 233

(六)食物配餐的风险 235

(七)环境风险 236

(八)运动缺如 238

(九)不良嗜好 239

(十)不充足避孕 241

(十一)低投入高产出 241

(十二)风险未有穷时 243

二、父权主义,病人奈何 244

(一)什么是父权主义 244

(二)父权主义与生死关头 249

(三)父权主义有硬有软 258

(四)父权主义与讲真话 261

(五)父权主义与拒绝治疗 265

(六)父权主义与知情同意 267

(七)父权主义与生命控制 270

(八)父权主义与行为控制 275

三、病人权利医生奈何 282

(一)病人的权利与义务 282

(二)DNR 284

(三)DNH 285

(四)DNT 286

(五)深度昏迷及植物状态 287

(六)脑死亡 291

(七)出生缺陷 292

(八)早产儿 294

(九)弱智儿 298

(十)宗教信仰 301

(十一)尊重隐私 301

(十二)讲真话 302

第五章 优生难优死也不易 306

一、优生与优死的历史教训 306

(一)优生学 306

(二)优死术 308

二、优生和优育 312

(一)优生的名誉不好 312

(二)出生缺陷严重 313

(一)不仅要控制生育,还要控制死亡 315

三、人口多难,人口少也难 315

(二)中国不是地大物博,却是人口众多 316

(三)生育并非越少越好 317

四、优生要控制性别比例 318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偏离 319

五、安乐死的新概念 320

(一)安乐死的历史根源 320

(二)出生人口性别偏离的后果 320

(二)安乐死的现代议程 321

(三)安乐死的当代争论 322

(四)安乐死的现代概念 325

六、安乐死难得 327

(一)立法缺失 327

(二)未必是病人真心意愿 329

(三)好死不如赖活 331

(四)承认死亡的权利,无异承认自杀的权利 333

(五)实施安乐死必须联系政治环境 334

(六)重病、绝症要求死亡的争论 340

七、好死可求 341

(一)好死定义 341

(二)好死概念的社会背景 342

(三)临终症状 342

(四)好死标准 343

(五)病人体验可变维度 345

(六)撤除或取消生命维持装置后的死亡质量 346

(一)人道与天道 347

八、人道与优生 347

(二)核黄疸新生儿是否治疗 349

(三)核黄疸后遗症患儿能否处死 351

(四)孕妇生病医生为难 352

(五)颅内出血新生儿是否救治 354

(六)晚期引产活婴的处置 355

(七)严重痴呆儿如何处置 356

(八)先天愚型 358

(九)婴儿是不是商品 359

(十)防治新生儿舞蹈病 360

(十一)保胎难题 361

九、人道与优死 362

(一)假死亡与真死亡 362

(二)突然死亡的医生责任 364

(三)能让植物人死吗 366

(四)深昏高龄患者能否放弃治疗 367

(五)晚期肿瘤病人能否安乐死 368

(一)医生与死亡 370

第六章 医生医死 370

一、直面死亡 370

(二)人类对死亡的态度 374

(三)死亡教育补课 377

(四)死亡的分类与性质 379

(五)救死的历史阶段性 384

(六)医生、验尸官、行刑官的角色冲突 389

(一)猝死的发生率 396

二、突然死亡(急死或猝死) 396

(二)病种 398

(三)处理 407

(四)善后 412

三、安详辞世 413

(一)临近辞世的生命质量 413

(二)临终病人心态 415

(三)安详死去 417

(四)决心给予镇静药控制疼痛 425

(五)放弃治疗 426

(六)病人拒绝给水、给营养 431

四、谨防枉死 433

(一)误诊与漏诊 433

(二)谁之过 436

(三)误诊、漏诊是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439

(四)医疗事故存在的七种状态 442

(五)尸体解剖与医疗纠纷 448

(一)术语学 455

五、临终关怀 455

(二)历史回顾 458

(三)模式 461

(四)镇痛治疗 468

(五)宁养宣教 473

六、自杀问题 475

(一)自杀病人 475

(二)病人自杀 482

(三)自杀危机干预难题 487

七、火葬危机 491

(一)火葬危机 491

(二)火葬两难 492

(三)金属残留 494

(四)两次银汞战争 498

(五)火葬场烟囱与汞污染 503

(六)火葬场工作人员的汞感染 507

第七章 护士护生 510

一、临终护理道德 511

(一)让患者安然死去 511

(二)让家属减少悲伤 515

(三)妥善处理善后工作 516

二、临终护理措施 517

(一)护理诊断 517

(二)安排一个善终环境 518

(三)护理管理 518

(四)基础护理 519

(五)安全护理 519

(六)症状护理 521

(七)家庭临终护理 523

三、心理护理 524

(一)心理护理的基础 524

(二)心理护理的前提 525

(三)心理护理的原则与途径 528

(四)心理护理的方法 530

四、癌痛姑息护理 536

(一)疼痛的影响 536

(二)疼痛的表现形式 537

(三)疼痛的流行病学 538

(四)镇痛护理的任务 539

(五)非传统性的疼痛处理措施 543

五、哀伤辅导 544

(一)重要性 544

(二)前瞻性 545

(三)抚慰性 549

(四)善后性 550

六、尸体料理 552

(一)尸体料理的基本观点 552

(二)目的、用物及操作方法 552

(三)善后 554

参考文献 555

后记 57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