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病理学
病理学

病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继锋主编(安徽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117073659
  • 页数:3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全国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教材。与一版相比,调整了结构,反映了医学新进展,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加强实用性。
《病理学》目录

一、病理学及其任务 1

二、病理学的内容 1

三、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

绪论 1

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2

五、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与方法 3

第一章 疾病概论 5

第一节 健康、疾病和亚健康状态的概念 5

一、健康 5

二、疾病 5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6

三、亚健康状态 6

第二节 疾病的原因和条件 6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7

第三节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8

一、损伤与抗损伤 8

二、因果交替 8

三、局部与整体 9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9

一、潜伏期 9

三、症状明显期 10

四、转归期 10

二、前驱期 10

第二章 应激 12

第一节 概述 12

第二节 应激的基本表现 13

一、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13

二、应激时的细胞体液反应 14

三、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16

第三节 应激与疾病 17

一、应激性溃疡 17

二、免疫功能障碍 17

三、心血管疾病 17

第四节 应激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18

四、心理、精神障碍 18

第三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19

第一节 细胞、组织的适应 19

一、肥大 19

二、增生 19

三、萎缩 20

四、化生 20

第二节 细胞、组织的损伤 21

一、可逆性损伤 21

二、不可逆性损伤 23

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条件 26

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26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 26

一、概述 26

四、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28

五、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29

第四节 损伤的修复 29

一、再生 29

二、纤维性修复 30

三、创伤愈合 32

第五节 损伤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36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 37

一、充血 37

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7

二、淤血 38

第二节 出血 40

一、类型 41

二、病变和后果 41

三、防治和护理原则 42

第三节 血栓形成 42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42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 43

三、血栓的结局 44

四、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 45

一、栓子运行途径 46

二、栓塞的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46

第四节 栓塞 46

第五节 梗死 48

一、梗死的原因 48

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 49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49

第五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51

第一节 人体体液的含量、分布和组成 51

一、体液的含量和分布 51

二、体液的电解质组成 51

三、体液的交换 52

第二节 水和电解质平衡 52

一、水平衡 52

二、电解质平衡 53

三、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54

第三节 水、钠代谢紊乱 55

一、脱水 55

二、水中毒 58

第四节 钾代谢紊乱 59

一、低钾血症 59

二、高钾血症 61

第六章 水肿 63

第一节 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 63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导致组织间液增多 63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导致钠、水潴留 64

二、肝性水肿 66

三、肾性水肿 66

第二节 常见类型的水肿 66

一、心性水肿 66

四、肺水肿 67

五、脑水肿 67

第三节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68

第四节 水肿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68

第七章 酸碱平衡紊乱 69

第一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69

一、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 69

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69

三、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71

一、代谢性酸中毒 73

第二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73

二、呼吸性酸中毒 76

三、代谢性碱中毒 77

四、呼吸性碱中毒 79

第三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80

第八章 炎症 82

第一节 炎症的概念和原因 82

一、炎症的概念 82

二、炎症的原因 82

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83

一、变质 83

二、渗出 83

三、增生 87

一、细胞源性炎症介质 88

第三节 炎症介质 88

二、血浆源性炎症介质 89

第四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90

一、炎症的局部表现 90

二、炎症的全身反应 90

第五节 炎症的类型 91

一、炎症的临床类型 91

二、炎症的病理类型 91

二、迁延不愈 95

三、蔓延扩散 95

一、痊愈 95

第六节 炎症的结局 95

第九章 发热 97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97

一、致热原和发热激活物 97

二、内生致热原及其致热机制 98

第二节 发热的分期和热型 99

一、分期 99

二、热型 101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101

一、代谢变化 101

二、功能变化 101

第四节 发热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102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 104

第十章 缺氧 104

一、乏氧性缺氧 105

二、血液性缺氧 105

第二节 缺氧的原因和类型 105

三、循环性缺氧 106

四、组织性缺氧 106

第三节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107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107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108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108

四、血液系统的变化 109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 109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 110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110

一、机体的代谢耗氧率 110

第五节 缺氧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111

一、去除引起机体缺氧的原因 111

二、氧疗 111

三、氧中毒 112

第十一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13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113

一、组织严重损伤 113

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 114

第二节 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 114

四、其他促凝物质入血 114

二、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伤 114

三、血细胞大量破坏 114

二、肝功能障碍 115

三、血液的高凝状态 115

四、其他 115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展过程及分型 115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展过程 116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型 116

二、休克 117

三、器官功能障碍 117

一、出血 117

第四节 机体的代谢功能变化与临床表现 117

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118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118

第十二章 休克 120

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120

一、休克的病因 120

二、休克的分类 121

第二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其发生机制 122

一、休克Ⅰ期(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 122

二、休克Ⅱ期(微循环淤血性缺氧期) 124

三、休克Ⅲ期(微循环衰竭期) 126

第三节 休克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126

一、机体代谢变化及细胞损伤 126

二、休克时器官功能障碍 128

第四节 休克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129

一、休克的防治原则 129

二、休克的护理原则 130

第十三章 肿瘤 131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131

第二节 肿瘤的特性 131

一、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 131

二、肿瘤的异型性 133

三、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134

五、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136

四、肿瘤的复发 136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37

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37

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37

第四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138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138

一、肿瘤的命名 138

二、肿瘤的分类 139

第六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 141

一、癌前病变 141

二、非典型增生 141

第七节 常见肿瘤举例 142

一、上皮组织肿瘤 142

三、原位癌 142

二、间叶组织肿瘤 143

三、淋巴造血组织肿瘤 145

四、其他肿瘤 147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47

一、肿瘤的病因 148

二、肿瘤的发病机制 150

第九节 肿瘤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151

一、肿瘤的防治原则 151

二、肿瘤的护理原则 151

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疾病 153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153

第二节 肺气肿 155

第三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57

第四节 肺炎 158

一、细菌性肺炎 158

二、病毒性肺炎 161

三、支原体肺炎 162

四、肺炎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163

第五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163

一、鼻咽癌 163

二、肺癌 164

三、呼吸系统肿瘤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165

第六节 呼吸衰竭 166

一、呼吸衰竭的原因与发生机制 166

二、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169

三、呼吸衰竭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171

第十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172

第一节 风湿病 17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72

二、基本病理变化 173

三、主要器官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174

四、防治和护理原则 175

第二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176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76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76

一、二尖瓣狭窄 177

三、防治和护理原则 177

第三节 心瓣膜病 177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178

三、主动脉瓣狭窄 178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78

五、防治和护理原则 178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 178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79

二、基本病理变化 180

三、重要器官的病理变化及后果 181

四、防治和护理原则 184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85

第五节 高血压病 185

二、类型与病理变化 186

三、防治和护理原则 189

第六节 心力衰竭 189

一、心力衰竭的原因、诱因和分类 190

二、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机体的代偿功能 191

三、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193

四、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196

五、心力衰竭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198

一、急性胃炎 200

二、慢性胃炎 200

第一节 胃炎 200

第十六章 消化系统疾病 200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20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02

二、病理变化 202

三、结局及合并症 203

四、临床病理联系 203

五、防治和护理原则 204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 204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04

二、基本病理变化 205

三、临床病理类型 206

四、防治和护理原则 207

第四节 肝硬化 207

一、门脉性肝硬化 208

三、胆汁性肝硬化 211

二、坏死后性肝硬化 211

四、防治和护理原则 212

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212

一、食管癌 212

二、胃癌 213

三、大肠癌 215

四、原发性肝癌 216

第六节 肝性脑病 218

一、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219

三、肝性脑病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224

二、肝性脑病的诱因 224

第十七章 泌尿系统疾病 225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22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25

二、肾小球肾炎的分类 226

三、常见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 227

四、防治和护理原则 231

第二节 肾盂肾炎 23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31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 232

三、防治和护理原则 233

一、肾细胞癌 234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234

二、膀胱癌 235

三、防治和护理原则 236

第四节 肾功能衰竭 236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 236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 240

三、尿毒症 244

第十八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246

第一节 子宫颈疾病 246

一、慢性子宫颈炎 246

二、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247

三、子宫颈癌 248

第二节 滋养层细胞疾病 249

一、葡萄胎 249

二、侵蚀性葡萄胎 250

三、绒毛膜癌 250

第三节 乳腺癌 251

第十九章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255

第一节 结核病 25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55

二、结核病的基本病变 256

三、结核病基本病变的转化规律 257

四、肺结核病 258

五、肺外结核病 26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64

第二节 伤寒 264

二、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265

三、临床病理联系 266

四、防治和护理原则 267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26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67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67

三、防治和护理原则 269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69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69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69

三、结局及并发症 270

四、防治和护理原则 271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27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71

二、病理变化 271

三、临床病理联系 272

四、防治和护理原则 273

第六节 性传播性疾病 273

一、梅毒 273

二、淋病 275

三、尖锐湿疣 275

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76

第七节 阿米巴病 277

五、防治和护理原则 277

一、肠阿米巴病 278

二、肠外阿米巴病 279

第八节 血吸虫病 280

一、病因及感染途径 280

二、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 280

三、主要器官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281

病理学实验指导 283

前言 283

实验一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284

实验二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85

实验三 实验性肺水肿 286

实验四 炎症 288

实验五 缺氧 289

实验六 失血性休克 291

实验七 肿瘤 292

实验八 呼吸系统疾病 294

实验九 心血管系统疾病 295

实验十 急性右心衰竭 296

实验十一 消化系统疾病 298

实验十二 泌尿系统疾病 300

实验十三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301

实验十四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302

主要参考文献 305

中英文名词对照 3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