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句法·语用·认知
句法·语用·认知

句法·语用·认知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文旭,陈治安著
  • 出 版 社: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62433836
  • 页数:27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三篇。上篇句法研究针对句法中的某些语言现象如英语副词、英语分词、英汉复合词以及词缀法等作了详尽的分析、归纳和研究。中篇语用研究主要论述了语用学思想史、英汉对比语用学、语境、回声话语、反讽刺语等,对语用学的历史、现状和热点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下篇认知研究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探讨了词序、语序和语言符号的距离拟象性,并从认知角度分析了词汇空缺和左移位句式现象。本书适合高等院校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学生以及其他语言研究工作者。
《句法·语用·认知》目录

上篇 句法研究 3

第一章 英语副词性小品词 3

1.1 副词性小品词的来源 3

1.2 副词性小品词的构成 5

1.3 副词性小品词的语义功能 6

1.4 副词性小品词的句法功能 9

1.5 含副词性小品词的短语动词 11

第二章 英语连接副词 14

2.1 连接副词的语义分类 14

2.2 连接副词的句法功能 18

2.3 连接副词与并列连词 19

第三章 英语句子副词 23

3.1 句子副词的形态结构 23

3.2 句子副词的语义分类 23

3.3 句子副词的句法特征 28

第四章 英语分词形容词 32

4.1 分词形容词的由来 32

4.2 复合分词形容词 33

4.3 由短语动词的分词转化而来的分词形容词 34

4.4 分词形容词&分词 35

第五章 带主语的-ING分词子句 43

5.1 带主语的-ING分词子句的句法功能 43

5.2 带主语的-ING分词子句的主语形式 46

5.3 带主语的-ING分词子句 49

第六章 英语关系型名词从句 52

6.1 关系型名词从句的广泛应用 52

6.2 关系型名词从句的性质 54

6.3 关系型名词从句&疑问型名词从句 55

第七章 英语短语动词类型浅析 58

7.1 “不及物动词+副词” 59

7.2 “不及物动词+介词” 60

7.3 “不及物动词+副词+介词” 61

7.4 “及物动词+副词” 62

7.5 “及物动词(+名词)+介词” 64

7.6 “及物动词(+名词)+副词+介词” 66

第八章 英汉复合词比较 68

8.1 英语复合词的形态分析 68

8.2 英汉复合词的音位分析 70

8.3 英语复合词的语义分析 71

8.4 英汉复合词的句法分析 72

第九章 英汉词缀法构词比较 79

9.1 英汉派生词的结构类型比较 79

9.2 英汉前缀比较 81

9.3 英汉后缀比较 85

第十章 中国语用学20年 93

中篇 语用研究 93

10.1 语用学理论的引进 94

10.2 语用学理论的运用 96

10.3 语用学理论的修正与重建 97

10.4 中国语用学的发展趋势 99

第十一章 追溯语用学的思想——语用学思想史探索之一 102

11.1 怎样追溯语用学的思想 103

11.2 中国古代的语用学思想 104

11.3 欧洲的原始语用学 108

11.4 美国的实用主义 112

第十二章 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对语用学的贡献——语用学思想史探索之二 117

12.1 语言转向的滥觞 117

12.2 语言转向的成因 121

12.3 语言哲学对语用学的贡献 123

13.1 英汉对比语用学建构的理论基础 127

第十三章 英汉对比语用学论纲 127

13.2 英汉对比语用学的学科性质 128

13.3 语用对比的原则与方法 129

13.4 英汉对比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13.5 英汉对比语用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134

第十四章 试论语境的特征与功能 135

14.1 语境的特征 135

14.2 语境的分类 136

14.3 语境的功能 138

14.4 语境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140

第十五章 论言语交际中的回声话语 143

15.1 回声话语的结构特征 143

15.2 回声话语的语用功能 147

15.3 回声话语的关联理论分析 151

16.1 反讽研究的传统观及其局限性 154

第十六章 反讽话语的关联理论阐释 154

16.2 反讽话语的关联理论解释 157

16.3 对回声解释理论的讨论 159

第十七章 反讽话语的语境暗示与限制 164

17.1 反讽话语的语境暗示 165

17.2 反讽话语的语境限制 169

第十八章 搭桥参照:一种问题解决方法 173

18.1 搭桥参照的类型和特点 174

18.2 搭桥参照的问题解决方法 177

下篇 认知研究 183

第十九章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及方法 183

19.1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183

19.2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 185

19.3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187

19.4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意义 194

20.1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和工作假设 196

第二十章 认知语言学:诠释与思考 196

20.2 认知语言学在认知科学中的特殊地位及与生成语法的关系 200

20.3 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语用维度 204

第二十一章 词序的拟象性探索 207

21.1 图象序列原则 207

21.2 与说话人接近原则 209

21.3 邻近拟象原则 211

21.4 文化规约拟象原则 214

第二十二章 论语言符号的距离拟象性 218

22.1 拟象性研究 218

22.2 句法结构中的距离拟象性 219

22.3 形态结构中的距离拟象性 223

第二十三章 认知语言学中的顺序拟象原则 226

23.2 顺承关系 228

23.1 并列关系 228

23.3 连动式与动补式 230

23.4 表“希望”意义动词后的分句 230

23.5 表示“结果”与“理由”的关系复句 230

23.6 原因分句与条件分句 231

第二十四章 词汇空缺的发现程序和认知理据 234

24.1 词汇空缺的发现程序和语言表征 234

24.2 词汇空缺的认知理据 242

24.3 词汇空缺与语言演变 244

第二十五章 左移位句式的认知解释 248

25.1 左移位句式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249

25.2 左移位句式的功能 254

25.3 左移位句式的认知分析 256

参考文献 2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