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的现在与未来
中医的现在与未来

中医的现在与未来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维耀编著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0840487
  • 页数:62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分析传统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和中医学经典著作的精华及不足,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马克思主义、西方哲学、科学学评估了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构架,提出了中医学未来发展的模式,创立了中医学系统五假说。
上一篇:瘟疫明辨 松峰说疫下一篇:忧郁症
《中医的现在与未来》目录
标签:编著 中医

目录 1

绪论 1

第一章 命运攸关的抉择 5

第一节 热流漩涡中的静思 5

一、中医学走向世界 5

二、中医“热”的成因 9

第二节 令人困惑的现状 14

一、中医学半个世纪的发展 15

二、发展背后的困扰 18

三、难以平衡的差距 21

第三节 固化的发展模式 27

一、中医继承工作的盲目性 27

二、由认识论方法论引起理论抽象的倒错 32

三、周而复始的理论探讨 38

四、21世纪伊始的低谷与徘徊 50

一、《内经》的成书及王冰的贡献 57

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及学术特点 57

第二章 试评中医经典著作 57

二、《内经》朴素的整体观 61

三、《内经》的精髓思想 64

四、对发病原理的阐述 69

五、《内经》对中医发展的消极影响 74

第二节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及意义 82

一、《伤寒杂病论》的学术特点 83

二、《伤寒杂病论》的深远影响 92

三、《伤寒杂病论》的局限性 98

第三节 《本草纲目》的成书及历史意义 105

一、对《神农本草经》尊为经典的质疑 106

二、《本草纲目》的贡献 108

三、《本草纲目》遗留问题 111

第三章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116

第一节 缓慢的量的积累 117

一、基本概念的确立和古代自然哲学的交融 117

二、理论核心和框架决定了积累 121

三、发展缓慢的历史原因 128

第二节 假说与理论 137

一、假说对理论发展的作用 137

二、建立假说的程序与基本观念的构思 146

三、科学理论的特征与结构 152

第三节 经典中医理论的双重性 161

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假说性 161

二、揭示客观真理的必然性与或然性 172

三、伏气与新感假说的意义与退化 179

第四章 理论核心的演变 189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学的融合 189

一、难以撼动的阴阳学说 189

二、五行学说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93

第二节 阴阳五行学说是经典中医学的核心 203

一、对中医基本概念的解释作用 204

二、中医理论发展的逻辑体系 209

三、各家学派论争的基本工具 210

第三节 现代理论核心新假说 211

一、阴阳五行学说的不合理成分 212

二、阴阳对应假说 223

三、制化相关假说 234

四、阴阳五行替代假说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 244

第五章 脏象学说的实质 252

第一节 脏象学说的现状 252

一、五脏 254

二、六腑 258

三、奇恒之腑 262

四、与脏腑有关的精微物质 263

第二节 中医真气学说 265

一、气的哲学概念 267

二、中医学“气”的概念 278

三、中医真气学说实质 283

第三节 脏象学说的流派 289

一、肾元学说 290

二、脾胃学说 297

一、希望与不希望的演变 307

第四节 脏象学说的难题 307

二、三焦论争可以休止 312

第六章 中医系统论假说 316

第一节 系统集合与显现原理 316

一、中医六郁与西医冠心病 317

二、用系统集合与显现原理认识冠心病 321

三、系统集合与运动显现原理的反证 326

一、概念的建立 332

第二节 中医系统有序与无序交替原理 332

二、中医系统有序与无序交替原理核心 335

三、有序与无序交替原理中医学的证明 339

第三节 中医正邪调节与逆转原理 342

一、正邪调节与逆转 342

二、正邪调节与逆转原理核心 348

三、正邪调节与逆转原理意义 352

第四节 中医系统论假说应用 355

一、脏象学说的新理论基础 356

二、中医本质联系的基本规定 359

三、新假说的系列效应 363

四、写在中医系统论假说之后 365

第七章 中西医结合是里程碑 368

第一节 中医现代化的序幕 368

一、中西对照性的评估阶段 369

二、历史性的贡献 370

三、战略性的姑息 377

四、一次闪光的论争 382

一、里程碑上的又一颗明珠 389

第二节 脏象实质研究的深化 389

二、难以收敛的离散 399

三、脏象研究的出路 410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的误区 421

一、中西医机理的断层 422

二、单向研究的深化 427

三、生脉散实验研究结论的冲突 433

四、中西医结合发展方向的迷惘 440

第一节 经典中医学的“土壤改良” 451

第八章 中医现代化方向 451

一、基本概念规范化 452

二、中西医术语的汇通 467

三、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 482

第二节 技术移植一步到位 487

一、经典中医脉学的问题 488

二、脉图学研究的现状 498

三、脉象数据处理技术 507

一、中药材质量研究 513

第三节 中药学是现代化自身基础 513

二、实验研究是建立新范式的前奏 519

三、中药炮制的工业化、现代化 523

四、中药学现代化研究的思路问题 527

第四节 建立现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模式 530

一、集成板块模式方法 531

二、交叉学科互联方法 532

三、单一学科先行驶入快速通道 535

第一节 人的能动性的重要作用 541

第九章 人才决定现代化的成败 541

一、科学家与科学中心转移 542

二、人才素质观念更新 547

三、科学研究活动的竞争与合作机制 553

第二节 优化中医劳动群体结构 555

一、优秀劳动群体是科学时代的源动力 556

二、中医劳动结构新形式 557

三、中医科学劳动结构的活力 561

四、杰出科学家是劳动群体的龙头 566

第三节 中医教育面向未来 570

一、现代研究定位在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 570

二、必须重视对中医提高教育 572

三、从教育发展总趋势看中医教育 577

四、终身教育是阻断萎缩循环的关键 582

主要参考书目 587

结束语 589

附:著名学者背景简介 59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