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赤脚医生复训教材
赤脚医生复训教材

赤脚医生复训教材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昌潍地区革命委员会卫生局等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7
  • ISBN:14099·57
  • 页数:917 页
图书介绍:
《赤脚医生复训教材》目录

第一篇 农村卫生 1

第一章 爱国卫生运动 1

磺胺噻唑(ST) 2

磺胺二甲嘧啶(SM 2

第二章 消灭“四害” 3

第二节 灭臭虫 3

第一节 灭鼠 3

第三节 灭蝇 4

第四节 灭蚊 5

第三章 “两管”、“五改” 6

第一节 搞好“两管”、“五改”的重要意义 6

第二节 管理饮水 7

第三节 管理粪便 9

第四节 “五改” 14

第四章 饮食卫生 18

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 18

第二节 食品卫生 19

第一节 五小工业卫生 20

第五章 劳动卫生 20

第二节 农田基本建设工地安全卫生 22

第二节 教室的卫生要求 24

第六章 学校卫生 24

第一节 搞好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 24

第三节 卫生教育和卫生习惯的训练 25

第四节 作好学生视力的保护 26

第七章 常用卫生统计方法 29

第一节 常用统计方法 29

第二节 常用卫生统计指标 30

第三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制法 31

第二篇 计划生育与妇幼卫生 33

第一章 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 33

第二章 提倡晚婚 35

磺胺甲氧嗪(SMP) 36

磺胺甲基异恶唑(SMZ) 36

磺胺嘧啶(SD) 36

磺胺异恶唑(SIZ) 36

4—磺胺—6—甲氧嘧啶(SMM、DS— 36

二、常用避孕工具 36

一、避孕的原理 36

第一节 避孕 36

第三章 节育方法 36

三、常用口服避孕药 37

第二节 人工流产 39

一、早期人工流产 39

二、晚期人工流产 40

第三节 绝育手术 40

一、输卵管结扎术 40

二、输精管结扎术 42

第四章 妇女“五期”卫生 44

第一节 经期卫生 44

第二节 孕期卫生 44

第三节 产褥期卫生 45

第四节 哺乳期卫生 45

第五节 更年期卫生 46

第五章 学龄前儿童卫生 47

第一节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7

第二节 育红班和托幼组织卫生要求 47

一、祖国医学基础知识 49

第二节 人和自然的关系 49

第一节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49

第一章 整体观念 49

第三篇 医学基础知识 49

第一节 阴阳学说 50

第二章 阴阳五行 50

第二节 五行学说 51

第三节 正确对待阴阳五行学说 52

第三章 脏腑气血津液 53

第一节 脏腑 53

第二节 气血津液 58

第三节 脏腑与气血的相互关系 59

第二节 经络的功能和应用 61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内容 61

第四章 经络 61

第三节 经脉的循行及主要病症 62

第五章 四诊 70

第一节 望诊 70

第二节 问诊 72

第四节 切诊 74

第三节 闻诊 74

第一节 八纲辨症 77

第六章 辨证施治 77

第二节 脏腑症治 79

第三节 气血症治 86

第四节 病因症治 87

第五节 热性病症治 93

第七章 治疗原则与常用治法 97

第一节 治疗原则 97

第二节 常用治法 99

二、现代医学基础知识 103

第一章 人体结构 103

第一节 人体结构概述 103

人体分部和解剖学方位术语 103

人体基本结构 104

运动系统 109

第二节 人体系统结构 109

消化系统 123

呼吸系统 130

泌尿系统 134

生殖系统 136

循环系统 141

内分泌系统 152

感觉器官 154

神经系统 158

第二章 人体机能 171

第一节 消化 171

第二节 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172

第三节 血液 175

第四节 循环 177

第五节 呼吸 181

第六节 泌尿 183

第七节 体液 184

第八节 生殖 189

第三章 病原与病理 192

第一节 病原生物 192

第二节 传染与免疫 195

第三节 变态反应 200

第四节 血液循环障碍 203

第五节 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207

第六节 炎症 212

第七节 发热 216

第一节 问诊 218

第四章 物理诊断 218

第二节 体格检查 219

第三节 诊断步骤及病历书写 244

附一:常用化验基本知识 246

附二:X线检查基本知识 252

附三:超声波检查与心电图检查一般常识 258

第四篇 针灸、新医疗法与推拿 261

第一章 针灸 261

第一节 针灸的基本知识 261

第二节 常用穴位 266

第三节 针灸治疗原则 286

第二章 新医疗法 288

第一节 点穴疗法 288

第二节 耳针疗法 296

第三节 头针疗法 301

第四节 赤医针疗法 303

第六节 穴位注射疗法 305

第五节 挑治疗法 305

第七节 埋线疗法 307

第八节 拔罐疗法 308

第三章 推拿 311

第一节 成人推拿常用手法 311

第二节 小儿推拿 319

第一章 急症 333

第一节 高热 333

第五篇 疾病防治 333

第二节 小儿惊厥 336

第三节 昏迷 338

第四节 休克 341

第五节 呼吸困难 345

第六节 咯血 348

第七节 呕血与黑便 350

第八节 急腹症 353

急性腹膜炎 353

急性阑尾炎 354

急性肠梗阻 357

嵌顿性外疝 360

肠套迭 360

溃疡病急性穿孔 360

蛔虫性肠梗阻 360

粘连性肠梗阻 360

肠扭转 360

胆道蛔虫病 361

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石症 363

急性胰腺炎 365

子宫外孕 366

第九节 急性中毒 370

急性中毒的处理原则 370

食物中毒 371

有机磷农药中毒 373

有机氯农药中毒 375

磷化锌中毒 375

盐卤中毒 376

一氧化碳中毒 376

砷中毒 377

苦杏仁中毒 378

第十节 中暑 378

第十一节 触电 379

第十二节 溺水 379

第一节 传染病管理 381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规律 381

第二章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381

流行病学调查 382

防疫基本措施 383

附1: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及检疫期表 385

附2:预防接种表 386

第二节 传染病 387

流行性感冒 387

麻疹 388

水痘 390

流行性腮腺炎 39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93

猩红热 396

百日咳 397

白喉 399

细菌性痢疾 401

伤寒(附:副伤寒) 404

传染性肝炎 406

脊髓灰质炎 409

霍乱与副霍乱 411

流行性乙型脑炎 413

流行性出血热 415

流行性斑疹伤寒 418

钩端螺旋体病 419

波状热 421

炭疽病 423

第三节 寄生虫病 424

疟疾 424

丝虫病 427

蛔虫病 429

钩虫病 430

蛲虫病 431

绦虫病和囊虫病 432

华枝睾吸虫病 434

第一节 概述 436

第三章 肿瘤 436

第二节 良性肿瘤 442

神经纤维瘤 445

子宫肌瘤 445

卵巢囊肿 445

第三节 恶性肿瘤 445

色痣血管瘤 445

脂肪瘤 445

纤维瘤 445

乳房纤维腺瘤 445

皮脂腺囊肿 445

乳癌 451

肺癌 451

白血病 451

子宫颈癌 451

第四章 内科疾病 451

第一节 上呼吸道感染 451

鼻咽癌 451

食道癌 451

胃癌 451

肝癌 451

直肠癌 451

第二节 支气管炎 453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456

第四节 大叶性肺炎 458

第五节 肺脓肿 460

第六节 肺结核 462

第七节 结核性胸膜炎 466

第八节 胸痛 468

第九节 溃疡病 470

第十节 慢性胃炎 473

第十一节 门静脉性肝硬变 475

第十二节 结核性腹膜炎 478

第十三节 慢性上腹痛 479

第十四节 风湿病 481

第十五节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483

第十六节 高血压病 486

第十七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489

第十八节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492

第十九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 495

第二十节 心律失常 498

窦性心律失常 499

过早搏动 499

阵发性心动过速 500

心房纤颤 501

房室传导阻滞 501

第二十一节 肾盂肾炎 502

第二十二节 慢性肾炎 504

第二十三节 糖尿病 506

第二十四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 508

第二十五节 脑血管意外 509

脑溢血 509

蛛网膜下腔出血 512

脑血栓形成 513

脑栓塞 51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515

第二十六节 癫痫 516

第二十七节 急性脊髓炎 519

第二十八节 头痛 520

第二十九节 神经官能症 523

第三十节 精神病一般知识 526

第五章 儿科疾病 531

第一节 儿科基础知识 531

第二节 新生儿几种特殊状态 535

新生儿颅内出血 536

第三节 新生儿疾病 536

新生儿脐炎 537

新生儿败血症 538

第四节 常见儿科疾病 539

小儿哭闹 539

佝偻病 540

营养不良 542

手足搐搦症 542

小儿肺炎 544

小儿呕吐 547

婴幼儿腹泻 549

急性肾小球肾炎 552

肾病综合征 554

贫血 556

紫癜 560

缺铁性贫血 560

巨幼细胞性贫血 560

再生障碍性贫血 560

克山病 561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61

过敏性紫癜 561

先天性心脏病 563

概述 565

第六章 外科疾病 565

第一节 外科感染 565

疖 567

痈 568

急性蜂窝组织炎 569

急性淋巴管(结)炎 570

手部感染 570

急性乳腺炎 572

脓性指头炎(瘭疽) 572

甲沟炎 572

手掌筋膜间隙感染 572

急性脓胸 574

化脓性骨髓炎 574

全身化脓性感染 575

颈淋巴结结核 577

破伤风 577

软组织损伤 579

第二节 损伤 579

大腿内收肌扭伤 581

烧伤 581

小儿上肢不能抬举 581

第一腕掌关节挫伤 581

落枕 581

小儿髋关节扭伤 581

踝关节扭伤 581

颅脑损伤 584

胸部损伤 585

肋骨骨折 587

气胸与血胸 587

腹部损伤 587

骨折与脱位 587

锁骨骨折 598

股骨颈骨折 598

股骨干骨折 598

髌骨骨折 598

胫、腓骨骨折 598

脊柱骨折 598

下颌关节脱位 598

肩关节脱位 598

肘关节脱位 598

桡骨头半脱位 598

髋关节脱位 598

手外伤与断肢的处理 598

肱骨干骨折 598

肱骨髁上 598

骨折 598

尺、桡骨干双骨折 598

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 598

第三节 腰腿痛 599

类风湿性关节炎 601

骨与关节结核 602

第四节 泌尿系统疾病 603

血尿 603

急性尿潴留 605

第五节 肛门直肠疾病 606

痔 606

肛裂 608

肛门周围脓肿 608

肛瘘 608

直肠脱垂 609

直肠息肉 610

第六节 周围血管疾病 610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610

下肢静脉曲张 611

农村简易手术室 612

第七节 鞘膜积液 612

第八节 手术治疗 612

灭菌与消毒 613

手术基本操作 617

麻醉 623

几种小手术 626

鸡眼切除术 628

第九节 常见皮肤病 628

多指(趾)切除术 628

嵌顿包茎手法复位 628

包皮背侧切开术 628

清创术 628

体表良性肿瘤摘除术 628

脓疱疮 630

癣 630

头癣 632

体癣、手足癣、甲癣 632

带状泡疹 632

湿疹 633

神经性皮炎 634

荨麻疹 634

银屑病 635

昆虫咬、螫伤 636

接触性皮炎 636

药物性皮炎 636

脂溢性皮炎 637

稻田皮炎 638

冻疮 639

麻风病 640

附:皮肤外用药常用处方 640

第一节 妊娠生理及诊断 642

第七章 生理产科及妇产科疾病 642

第二节 产前检查 643

第三节 家庭接生 645

第四节 妊娠中毒症 648

早期妊娠中毒症(妊娠剧吐) 648

晚期妊娠中毒症 650

妊娠早期出血 653

妊娠高血压 653

先兆子痫 653

子痫 653

第五节 妊娠期出血 653

妊娠水肿 653

流产 656

葡萄胎 656

妊娠晚期出血 656

第七节 难产的诊断与防治 658

子宫收缩无力 658

前置胎盘 658

胎盘早期剥离 658

第六节 妊娠合并心脏病 658

骨盆异常 659

胎位异常 660

臀位 663

横位 663

第八节 多胎妊娠 663

子宫颈裂伤 664

会阴及阴道裂伤 664

第九节 产科损伤 664

子宫破裂 665

第十节 产后出血 666

第十一节 产褥感染 668

第十二节 月经病 669

月经不调 669

痛经 671

闭经 672

功能性子宫出血 674

更年期综合征 676

第十三节 女性生殖器官炎症 677

外阴炎 678

滴虫性阴道炎 678

霉菌性阴道炎 679

老年性阴道炎 680

子宫颈炎 680

盆腔炎 682

第十四节 子宫脱垂 684

急性盆腔炎 684

慢性盆腔炎 684

第十五节 不孕症 685

附:妇科检查方法 687

第八章 五官科疾病 689

眼科疾病 689

第一节 概述 689

第二节 眼的检查 689

第三节 常见眼病 691

溢泪症 691

红眼 692

急性充血性青光眼 697

沙眼 697

急性结合膜炎 697

角膜溃疡 697

角膜炎 697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697

树枝状 697

视力下降 699

老年性白内障 701

屈光不正 701

眼底疾病 701

眼外伤 702

中心性视网膜炎 702

玻璃体浑浊 702

眼球穿通伤及眼内异物 704

电光性眼炎 704

第四节 眼科常用操作及眼药 704

结合膜、角膜异物 704

角膜上皮撩伤 704

前房积血 704

化学性烧伤 704

毒物损伤 704

耳鼻喉科疾病 708

第一节 常见耳病 708

外耳道异物 708

盯眝栓塞 708

外耳道疖 709

急性渗出性中耳炎 709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710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711

聋哑症 712

第二节 常见鼻病 713

鼻腔异物 713

鼻出血 714

鼻骨骨折 714

急性鼻炎 715

慢性鼻炎 716

萎缩性鼻炎 717

鼻窦炎 717

急性鼻窦炎 719

第三节 常见咽病 719

急性咽炎 719

慢性咽炎 719

慢性鼻窦炎 719

急性扁桃体炎 720

扁桃体周围脓肿 721

慢性扁桃体炎 722

第四节 常见喉病 722

急性喉炎 722

慢性喉炎 723

喉外伤 724

喉阻塞 724

第五节 耳鼻咽喉局部常用药 725

耳部用药 725

鼻部用药 725

喉部用药 726

咽部用药 726

第一节 龋齿 727

口腔科疾病 727

第二节 急性牙髓炎 728

第四节 牙齿感觉过敏症 729

第三节 急性根尖周围炎 729

第六节 智齿冠周炎 730

第五节 牙周病 730

第七节 疱疹性口炎 731

第九节 复发性口疮 732

第八节 雪口病 732

第十节 坏死性龈口炎 733

第十一节 拔牙术 734

第十二节 口腔常用治疗药物 735

第一章 常用中草药知识 737

第一节 中草药基本知识 737

一、栽培中草药 737

第六篇 常用药物 737

二、采集中草药 740

三、泡制中草药 741

四、运用中草药 744

附:中草药化学成分简介 747

第二节 常用中草药 748

一、除害灭病药 748

猫眼草 749

二、解表药 749

(一)辛温解表药 749

桃叶 749

蓖麻叶 749

苦楝叶 749

紫穗槐 749

蓼子草 749

麻黄 751

(二)辛凉解表药 751

桂枝 751

紫苏(附:苏叶、苏梗) 751

荆芥 751

防风 751

葱白(附:葱子、葱叶) 751

薄荷 755

细辛 755

白芷 755

辛夷 755

生姜 755

芫荽 755

牛蒡子 755

蔓荆子 755

升麻 755

浮萍 755

柽柳 755

豆豉 755

三、清热药 755

(一)清热泻火药 755

桑叶 755

菊花(附:野菊花) 755

柴胡 755

葛根(附:葛花) 755

蝉蜕 755

石膏 757

知母 757

天花粉 757

芦根 757

决明子(附:决明叶) 757

(二)清热凉血药 757

生地黄(附:鲜地黄) 758

玄参 758

牡丹皮 758

赤芍 758

白茅根(附:白茅花) 758

(三)清热燥湿药 758

黄芩 760

苦参 760

唐松草 760

牛筋草 760

(四)清热解毒药 760

连翘 763

败酱草 763

马齿苋 763

鱼腥草 763

白头翁 763

(五)其它清热药物 763

蒲公英 763

紫花地丁(附:甜地丁) 763

大青叶(附:青黛) 763

板蓝根 763

金银花(附:忍冬藤) 763

夏枯草 765

紫草 765

犀角 765

黄连 765

黄柏 765

三棵针 765

龙胆草 765

白鲜皮 765

土大黄 765

白蔹 765

蛤蟆草 765

酢浆草 765

鬼针草 765

穿心莲 765

紫参 765

射干 765

漏芦 765

山豆根 765

铁苋菜 765

水红子 765

葎草 765

四、祛暑药 765

栀子 765

地骨皮 765

白薇 765

青蒿 765

银柴胡 765

香薷 767

绿豆 767

绿豆衣 767

白扁豆 767

五、祛寒药 767

藿香 767

佩兰 767

荷叶 767

荷花 767

西瓜 767

吴茱萸 768

附子 768

丁香 768

八角茴香 768

草果 768

草豆蔻 768

六、化痰止咳药 768

小茴香 768

花椒 768

高良姜 768

肉桂 768

干姜(附:炮姜) 768

(一)温化寒痰药 769

半夏 769

旋复花(附:金沸草) 769

(二)清化热痰药 769

栝楼(瓜蒌) 770

前胡 770

(三)止咳平喘药 770

桔梗 770

桑白皮 772

(四)其它化痰止咳药物 772

葶苈子 772

百部 772

杏仁(附:甜杏仁) 772

苏子 772

洋金花 772

天南星 773

竹茹 773

泡桐果 773

紫菀 773

款冬花 773

马兜铃 773

七、祛风湿药 773

白芥子 773

白前 773

川贝母 773

浙贝母 773

瓦楞子 773

羌活 777

穿山龙 777

虎杖 777

豨莶草 777

臭梧桐 777

接骨木 777

芝麻叶 777

柳芽 777

照山白 777

蚕砂 777

苍耳子 777

苍耳草 777

桑枝 777

络石藤 777

木瓜 777

五加皮 777

丝瓜络 777

川乌 777

钻地风 777

千年健 777

秦艽 777

八、渗湿利水药 777

独活 777

苍术 777

威灵仙 777

徐长卿 777

老鹳草 777

茯苓(附:茯苓皮、赤茯苓)车前子(附:车前草)滑石萹蓄瞿麦茵陈蒿金钱草防己薏苡仁(附:薏苡根)冬瓜皮猪苓泽泻木通灯心草淡竹叶地肤子石苇赤小豆冬葵子玉米须向日葵九、泻下药 781

(一)攻下药 781

大黄 782

芒硝 782

(二)润下药 782

郁李仁 783

芫花 783

甘遂 783

十、消导药 783

蜂蜜 783

牵牛子 783

(三)其它泻下药物 783

大戟 783

火麻仁 783

莱菔子(附:白莱菔、莱菔英、地骷髅)山楂(附:山楂核)陈曲麦芽鸡内金十一、理气药 784

香附 786

橘皮(陈皮)(附:橘叶、橘核)薤白木香乌药青皮枳实枳壳厚朴大腹皮川楝子柿蒂十二、理血药 786

(一)活血化瘀药 786

桃仁(附:桃花、桃枝、桃奴) 788

(二)止血药 788

益母草(附:茺蔚子) 788

红花(附:藏红花) 788

延胡索 788

川芎 788

丹参 788

仙鹤草 790

(三)其它理血药物 790

血余炭 790

小蓟(附:大蓟) 790

侧柏叶 790

地榆 790

槐角(附:槐花、槐米) 790

郁金 792

牛膝 792

鸡血藤 792

五灵脂 792

皂角刺 792

泽兰 792

?虫 792

王不留行 792

月季花 792

苏木 792

蒲黄 792

茜草 792

艾叶 792

白芨 792

灶心土 792

土三七 792

十三、安神药 792

姜黄 792

三棱 792

莪术 792

乳香 792

没药 792

龙骨(附:龙齿) 794

琥珀 794

磁石 794

珍珠母 794

合欢花 794

榆钱 794

十四、平肝熄风药 794

牡蛎 794

酸枣仁(附:酸枣根) 794

柏子仁 794

远志 794

朱砂 794

钩藤 795

蜈蚣 795

猪毛菜 795

罗布麻 795

天麻 795

白蒺藜 795

十五、芳香开窍药 795

地龙 795

石决明 795

代赭石 795

全蝎 795

僵蚕 795

麝香 796

牛黄 796

冰片 796

菖蒲 796

鹅不食草 796

十六、固涩药 796

莲子(附:莲须、莲房) 798

乌梅 798

麻黄根 798

浮小麦 798

桑螵蛸 798

白果 798

赤石脂 798

十七、补益药 798

(一)补气药 798

石榴皮 798

樗白皮(附:凤眼草) 798

乌贼骨(海螵蛸) 798

山茱萸 798

五味子 798

党参 799

黄芪 799

白术 799

甘草 799

(二)补血药 799

何首乌 801

麦门冬 801

石斛 801

(四)补阳药 801

当归 801

白芍 801

(三)补阴药 801

沙参 801

熟地黄 801

补骨脂 802

菟丝子 802

(五)其它补益药物 802

棉花根 804

龙眼肉 804

桑椹子 804

胎盘 804

皂矾 804

天冬 804

百合 804

枸杞子 804

女贞子 804

龟板 804

鳖甲 804

巴戟天 804

淫羊藿 804

肉苁蓉 804

骨碎补 804

蛇床子 804

韭菜子 804

益智仁 804

胡桃 804

狗脊 804

杜仲 804

川断 804

十八、驱虫药 804

大枣 804

阿胶 804

山药 804

人参 804

太子参 804

南瓜子 806

十九、外用药 806

使君子 806

苦楝根皮 806

槟榔 806

雷丸 806

大蒜 806

硼砂 807

蓖麻子 807

木槿皮 807

二十、抗癌药 807

雄黄 807

硫黄 807

白矾 807

青黛 807

血竭 807

农吉利 810

白花蛇舌草 810

半枝莲 810

夏枯草 810

蒲公英 810

板蓝根 810

鱼腥草 810

山豆根 810

祁州漏芦 810

菝葜 810

七叶一枝花 810

半边莲 810

鬼针草 810

蛇蜕 810

木鳖子 810

虎杖 810

薏苡仁 810

泽漆 810

全蝎 810

蜈蚣 810

昆布 810

海藻 810

枸橘 810

莪术 810

穿山甲 810

水蛭 810

地鳖虫 810

胡桃树枝 810

天门冬 810

鳖甲 810

花椒树枝 810

樗树根 810

天葵子 810

卤碱 810

急性子 810

蟾蜍 810

蜂房 810

硇砂 810

羊蹄根 810

黄药子 810

藤梨根 810

白英 810

龙葵 810

蛇莓 810

石竹根 810

垂盆草 810

水红花子 810

天花粉 810

附:中草药抗菌药物表 810

长春花 810

喜树 810

山慈菇 810

乌骨藤 810

蟾蜍皮 810

第二章 常用中药方剂 815

第一节 方剂基本知识 815

第二节 常用方剂 815

一、解表剂 815

桑菊饮 817

九味羌活汤 817

二、清热剂 817

银翘散 817

荆防汤 817

麻黄附子细辛汤 817

麻黄汤 817

桂枝汤 817

石膏知母汤(原名白虎汤) 818

黄连解毒汤 818

养阴清胃汤(原名玉女煎) 818

流脑汤 818

乙脑汤 818

导赤散 818

白头翁汤 818

清胃散 818

香连丸 818

泻白散 818

芍药汤 818

清骨散 818

香薷饮 818

六一散 818

三、温里剂 818

犀角地黄汤 818

普济消毒饮 818

龙胆泻肝汤 818

清营汤 818

清瘟败毒饮 818

理中汤(附:附子理中汤) 819

四、泻下剂 819

大承气汤 819

十枣汤 819

麻子仁丸 819

增液承气汤 819

五、表里双解剂 819

四逆汤 819

小建中汤 819

厚朴温中汤 819

真武汤 819

参附汤 819

大柴胡汤 820

葛根黄连黄芩汤 820

六、和解剂 820

柴胡 821

七、祛湿剂 821

疏肝散 821

痛泻要方 821

小柴胡汤 821

消遥散 821

四逆散 821

藿香正气散 822

二妙散 822

五皮饮 822

蓖薢分清饮 822

苓桂术甘汤 822

八、祛风湿剂 822

平胃散(附:平陈汤、胃苓汤) 822

茵陈蒿汤 822

八正散 822

五苓散 822

三仁汤 822

独活寄生汤(附:三痹汤) 823

九、润燥剂 823

消风散 823

羌活胜湿汤 823

蠲痹汤 823

桑络汤 823

乌豆汤 823

养阴清肺汤 824

沙参麦冬汤 824

清燥救肺汤 824

增液汤 824

桑杏汤 824

十、祛痰剂 824

二陈汤(附:温胆汤、涤痰汤)麻杏石甘汤解表逐饮汤(原名小青龙汤)止嗽散百合固金汤消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礞石滚痰丸白金丸定喘汤苏子降气汤杏苏散十一、消导剂 825

保和丸 826

木香槟榔丸 826

枳实导滞丸 826

健脾丸 826

十二、理气剂 826

栝楼薤白白酒汤 827

木香顺气丸 827

半夏厚朴汤 827

十三、理血剂 827

旋复代赭汤 827

金铃子散 827

良附丸 827

橘核丸 827

乌药汤 827

复元活血汤 828

血府逐瘀汤(附:少腹逐瘀汤、膈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小蓟饮子桃红四物汤生化汤失笑散宫外孕方十灰散黄土汤十四、安神剂 828

甘麦大枣汤 829

十五、治风剂 829

补心丹(原名天王补心丹) 829

酸枣仁汤 829

磁朱丸 829

柏子养心丸 829

川芎茶调散 830

天麻钩藤饮 830

十六、开窍剂 830

安宫牛黄丸 830

至宝丹 830

紫雪散 830

通关散 830

十七、补益剂 830

镇肝熄风汤 830

牵正散 830

玉真散 830

追风散 830

羚羊钩藤汤 830

益气汤(原名四君子汤、附:陈夏益气汤、健脾和胃汤、参苓白术散)四物汤(附:胶艾四物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附: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肾气丸(附:济生肾气丸)生脉散炙甘草汤八珍汤泰山磐石散一贯煎二至丸大补阴丸五子衍宗丸十八、固涩剂 833

养脏汤 834

十九、驱虫剂 834

乌梅丸(附:驱蛔汤、驱绦汤、治囊虫病方)二十、痈疡剂 834

牡蛎散 834

四神丸 834

玉屏风散 834

固精丸 834

完带汤 834

消疮饮(原名仙方活命饮) 836

第三章 中草药制剂 836

第一节 散剂 836

阳和汤 836

五味消毒饮 836

四妙勇安汤 836

苇茎汤 836

大黄牡丹皮汤 836

第二节 丸剂 837

第三节 片剂 842

第四节 膏药 847

第五节 酊剂 849

第六节 注射剂 851

甲磺丁脲(甲糖宁、D 860

第一节 药物概述 864

一、药物的作用 864

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864

第四章 常用西药 864

第二节 常用药物 866

一、镇静催眠药 866

眠尔通(安宁) 868

巴比妥类 868

利眠宁和安定 868

水合氯醛 868

二、抗癫痫药 868

溴化物 868

苯巴比妥 869

去氧苯比妥(扑痫酮、密苏林) 869

三甲双酮 869

三、安定药 869

苯妥英钠(大仑丁) 869

氯丙嗪(冬眠灵、氯普吗嗪)奋乃静四、解热镇痛抗风湿药 870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醋柳酸)水杨酸钠非那西丁扑热息痛(醋氨酚、退热净)匹拉米洞(氨基比林)安乃近(诺瓦尔精)保泰松(布他酮)氯灭酸(抗风湿灵、抗炎灵)消炎痛附:镇痛药五、中枢兴奋药 872

咖啡因(咖啡碱) 873

尼可刹米(可拉明) 873

山梗菜碱(洛贝林) 873

戊四氮(卡地阿唑、可拉佐) 873

樟脑 873

美解眠(贝美格) 873

六、平滑肌、骨骼肌兴奋药 873

新斯的明(普鲁斯的明、普鲁色林)加兰他敏(强肌片、尼瓦林)七、作用于心脏药 874

(一)强心甙类 874

洋地黄、洋地黄毒甙、地高辛、西地兰、毒毛旋花素K、黄夹甙(二)心得安类 877

心得安、心得宁 877

(三)硝酸酯类 877

亚硝酸异戊酯、硝酸甘油、硝酸戊四醇酯八、升血压药 878

麻黄碱(麻黄素) 880

去甲肾上腺素 880

间羟胺(阿拉明) 880

甲氧胺(美速克新命)与苯肾上腺素(新福林)恢压敏(甲苯丁胺)九、抗高血压药 880

肾上腺素(副肾素) 880

双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 882

肼苯哒嗪与双肼苯哒嗪 882

硫酸镁地巴唑 882

十、利尿药和脱水药 882

利血平(血安平)与降压灵 882

胍乙啶优降宁 882

(一)利尿药 882

双氢氯噻嗪 883

氨苯喋啶(三氨喋呤) 883

利尿酸与速尿(呋喃苯氨酸)(二)脱水药 883

甘露醇与山梨醇 883

葡萄糖 883

十一、抗贫血药 883

叶酸 884

维生素B12(氰钴胺) 884

肝精(肝浸膏) 884

氯化钴 884

附:维生素B4(6-氨基嘌呤) 884

十二、止血药 884

硫酸亚铁 884

(一)体内止血药 885

维生素K 886

凝血质 886

止血敏(止血定) 886

6—氨基己酸(EACA)与对羧基苄胺(PAMBA、抗血纤溶芳酸)安特诺新(安络血)垂体后叶素仙鹤草素(二)局部止血药 886

氧化纤维素 887

十三、祛痰、镇咳、平喘药 887

淀粉海绵 887

明胶海绵 887

氨茶碱 888

异丙肾上腺素 888

氯化铵 888

咳必清 888

附:可待因 888

肾上腺素 888

十四、作用于消化系统药 888

胃蛋白酶与稀盐酸 892

碳酸钙 892

氧化镁 892

三硅酸镁 892

碳酸氢钠(小苏打、重曹) 892

维生素U 892

阿托品 892

山莨菪碱(654—2)普鲁本辛 892

双醋酚丁(一轻松)片 892

酚酞(酚酜)片 892

蓖麻油 892

开塞露 892

硫酸镁(硫苦、泻盐)与硫酸钠 892

白色合剂(硫酸镁和轻质碳酸镁等)鞣酸蛋白次碳酸铋片药用炭(活性炭)复方樟脑酊肝泰乐(葡萄糖醛酸内酯、葡醛酯)肝乐肝宁维丙肝(维丙胺、双异丙基胺抗坏血酸)肌甙(691、次黄嘌呤核甙)十五、抗过敏药 892

(一)抗组织胺药 892

胰酶 892

乳酶生(表飞鸣) 892

食母生(干酵母) 892

健胃片(龙胆苏打片) 892

大黄苏打片 892

氢氧化铝 892

(二)钙剂 893

十六、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893

醋酸氢化可的松混悬剂 896

射剂 896

强的松片 896

强的松龙片 896

强的松龙注射剂 896

地塞米松(氟美松)片 896

地塞米松(氟美松磷酸钠)注射剂醋酸氟氢可的松软膏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十七、作用于子宫药 896

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注 896

醋酸可的松片 896

醋酸可的松注射剂 896

氢化可的松片 896

氢化可的松注射剂 896

氢化可的松软膏剂 896

催产素 897

脑垂体后叶素 897

麦角新碱 897

十八、性激素类药 897

(一)女性激素 898

(二)男性激素 898

十九、降糖药及抗甲状腺药 899

苯乙双胍(降糖灵) 900

胰岛素 900

丙基硫氧嘧啶与甲基硫氧嘧啶 900

他巴唑 900

二十、维生素类药 900

维生素D 901

维生素E(生育酚) 901

二十一、调节体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药 901

维生素B1(盐酸硫胺) 901

维生素B2(核黄素) 901

维生素B6(盐酸吡多辛) 901

维生素C(抗坏血酸) 901

维生素A 901

葡萄糖注射液 902

等渗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 902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盐水)碳酸氢钠注射液乳酸钠注射液氯化钾二十二、抗菌药 902

(一)磺胺类 902

呋喃西林 904

(三)抗菌素类 904

磺胺—5—甲氧嘧啶(SMD) 904

4—磺胺—5、6二甲氧嘧啶(SDM′、周效磺胺)磺胺脒(SG)酞磺胺噻唑(PST)羟喹酞磺胺噻唑(OQPST、克泻痢宁)磺胺醋酰(SA)磺胺嘧啶银盐(SD—Ag)附:甲氧苄氨嘧啶(磺胺增效剂、抗菌增效剂、TMP)(二)呋喃类 904

呋喃坦啶(呋喃妥因)片 904

呋喃唑酮(痢特灵)片 904

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氯霉素与合霉素(四)抗真菌抗菌素类 908

卡那霉素 908

青霉素G(苄基青霉素) 908

红霉素 908

链霉素与双氢链霉素 908

庆大霉素 908

(五)抗结核药 909

制霉菌素 909

灰黄霉素 909

(一)驱肠虫药 910

二十三、抗寄生虫药 910

异烟肼(雷米封) 910

链霉素 910

对氨水杨酸钠(PAS) 910

(二)抗疟药 911

扑蛲灵(扑蛲宁) 911

山道年 911

驱蛔灵(枸橼酸哌嗪) 911

灭虫宁(酚乙铵) 911

驱虫净(四咪唑) 911

(三)抗阿米巴病药 913

奎宁 913

氯喹 913

伯氨喹啉 913

乙氨嘧啶 913

(四)抗丝虫药 914

阿的平 914

吐根碱(依米丁) 914

卡巴胂 914

喹碘方(药特灵、安痢生) 914

安痢平 914

二十四、抗肿瘤药 915

海群生 91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