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哲学社会科学系列  心理学思想史  中国卷
哲学社会科学系列  心理学思想史  中国卷

哲学社会科学系列 心理学思想史 中国卷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车文博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35541747
  • 页数:717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教育下一篇:心理学教程
《哲学社会科学系列 心理学思想史 中国卷》目录

第一编 先秦的心理学思想 3

绪论 3

第一节 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的基本涵义 3

第二节 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的基本框架 6

第三节 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的研究意义 10

第四节 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的主要特点 13

第五节 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17

第一章 中国心理学思想的起源 25

第一节 理论心理学思想的起源 26

第二节 基础心理学思想的起源 35

第三节 应用心理学思想的起源 45

第二章 先秦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 58

第一节 从“形与知处”到“形具神生” 58

第二节 从“貌物论物”到“精合感应” 64

第三节 从孔子人的发现到荀子心理阶梯论 69

第四节 天人合一观与天人相分观 76

第三章 先秦的知虑心理思想 81

第一节 “学思结合”论与“大体小体”论 81

第二节 “知接?明”论与“名辞”论 85

第三节 “观明玄览”论与“接知谟知”论 91

第四节 “天君天官”论与错觉论 95

第五节 “天聪天明天智”论与反对“前识” 101

第四章 先秦的情欲心理思想 104

第一节 “悬于欲”说与“无说而惧”说 104

第二节 “四端”说与“性质情应”说 110

第三节 情欲层次论与情感作用转化论 115

第四节 调控情欲的几种主要观点 119

第五章 先秦的志意心理思想 126

第一节 “立志”“尚志”与志气互动论 126

第二节 “志为”“志敢”与志功统一论 130

第三节 “志意”论与“心为主宰”论 133

第六章 先秦的智能心理思想 137

第一节 “上知下愚不移”说与“良知良能说” 137

第二节 “心知为智”论与“绝圣弃智”论 142

第三节 智能相对独立论 145

第七章 先秦的性习心理思想 149

第一节 生性论与习性论 149

第二节 性善论 151

第三节 性恶论 154

第四节 “性无善无不善”论与“素丝”说 159

第五节 “朴真”论与“自为”论 161

结束语 中国心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65

第二编 汉魏六朝的心理学思想 183

第一章 汉魏六朝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 183

第一节 从形、气、神三位一体说到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说 183

第二节 从“镜水之与形接”说到“如无闻见,则无所状”说 200

第三节 从“烦气为虫,精气为人”说到“人之为物,贵性最灵”说 202

第四节 “人可自取天地”说与天人感应论 207

第二章 汉魏六朝的知虑心理思想 211

第一节 从“人有四用”说到“知浅虑深”说 211

第二节 从“志忘”说到“专心”说 227

第三节 错觉论与幻觉论 231

第三章 汉魏六朝的情欲心理思想 240

第一节 情欲发生论 240

第二节 情性关系论 245

第三节 情欲关系论 248

第四节 情感外现论 252

第五节 情欲调节论 257

第六节 其他几种情欲观点 263

第四章 汉魏六朝的志意心理思想 268

第一节 “平意”说与“志心”说 268

第二节 王充的志意观 270

第三节 诸葛亮的志意论 272

第四节 固志说 274

第五章 汉魏六朝的智能心理思想 277

第一节 从独智说到贵速说 277

第二节 从三材说到十二材说 287

第三节 从智圆能多说到智能结合论 292

第四节 智仁关系论与英雄说 294

第五节 智能大小说与智能早成晚就说 298

第六节 从学知说到众智说 301

第六章 汉魏六朝的性习心理思想 306

第一节 循天返朴说 307

第二节 性待教为善说 310

第三节 修善则善修恶则恶说 313

第四节 性有善恶教可异化说 314

第五节 其他几种性习心理思想观点 321

第七章 汉魏六朝的言意心理思想 326

第一节 言意心理思想的起源 327

第二节 言不尽意论 330

第三节 言尽意论 331

第四节 得意忘言论 335

第一节 从形气神说到人为物说 340

第一章 唐宋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 340

第三编 唐宋的心理学思想 340

第二节 从心物道说到心之虚灵何尝有物说 347

第三节 从动物之尤说到人得其气而最灵说 360

第四节 从天人不相预说到万物一体说 364

第二章 唐宋的知虑心理思想 372

第一节 知二元论 372

第二节 知一元论 380

第三节 天人结合的知虑论 382

第四节 知觉说与思虑论 384

第五节 意识思统一说 390

第三章 唐宋的情欲心理思想 396

第一节 性情三品论与性善情恶说 396

第二节 圣众同欲说 403

第三节 情波说 406

第四节 情流欲澜说 408

第五节 天理人欲之辨 411

第四章 唐宋的志意心理思想 421

第一节 明志天爵论 421

第二节 朱熹论志意 424

第三节 二程论志意 428

第四节 陈淳论志意 431

第五章 唐宋的智能心理思想 434

第一节 天人结合的智能观 434

第二节 致知则智明,智明然后能择论 436

第三节 朱熹的才能心理观点 438

第四节 陈淳陆九渊论才智 441

第六章 唐宋的性习心理思想 443

第一节 性之品三而人之类五说 443

第二节 性五品说 447

第三节 性二元论 448

第四节 性情统一说 459

第七章 唐宋佛教的心理思想 464

第一节 佛教心理思想的心物论 465

第二节 佛教心理思想的自我论 484

第三节 佛教对心理现象的分析 492

第八章 唐宋道教的心理思想 519

第一节 道教心理思想的形神观 520

第二节 道教关于人的论述 525

第三节 道教对大脑及其功能的认识 537

第四编 明清的心理学思想 548

第一章 明清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 548

第一节 从神必籍形气而有说到一本论 549

第二节 从动者缘外而起说到物至迎受说 553

第三节 从人用物论到人能知物驭物论 558

第二章 明清的知虑心理思想 562

第一节 见闻之知与良知说 563

第二节 天性之知与人道之知 570

第三节 内外知觉说 573

第四节 形神物说、识思虑说与识存念说 575

第五节 “符节”说、“光照”观与“君臣”论 578

第三章 明清的情意心理思想 582

第一节 物我统一说与景象定位说 582

第二节 情性合离说与情之分化说 585

第三节 育欲说与理欲合性说 587

第四节 絜情说、同欲说与节欲说 593

第五节 王夫之论志意 596

第四章 明清的智能心理思想 601

第一节 智能先天基础论 601

第二节 智能后天发展论 604

第三节 智能相对独立论 609

第四节 智能天人结合论 612

第五节 智力与非智力相互制约论 614

第一节 性无定体说与有生则有性说 618

第五章 明清的性习心理思想 618

第二节 无私即无心说与物情不齐说 623

第三节 性一元论 628

第四节 气禀论与性习论 633

第五节 王夫之的性习心理思想 641

第六章 脑髓说的创立与形成 648

第一节 主心说的发展与衰落 648

第二节 脑髓说的渊源 652

第三节 脑髓说的创立 656

第四节 脑髓说的形成 659

第一章 中国近代心理学思想 667

第五编 中国近现代心理学思想 667

第一节 早期传入的西方心理学思想 668

第二节 继承与衍变的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672

第三节 初步传播和吸收的西方心理学思想 677

第四节 郑复光色觉论 681

第二章 中国现代心理学思想 685

第一节 早期接受的西方主要流派的心理学思想 686

第二节 早期接受的苏俄心理学思想 690

第三节 心理学三次论战反映的现代心理学思想 693

第四节 中国现代心理学家的心理学思想 69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