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岩石圈物理学
岩石圈物理学

岩石圈物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2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滕吉文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030094069
  • 页数:990 页
图书介绍:
《岩石圈物理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格局和地质-地球物理分析概论 1

第一节 中国地壳构造格局 2

第二节 我国大地构造单元与分区特征 18

第三节 我国大地构造的交替发展与断裂构造和演化特点 24

第四节 地球的径向运动和横向运动 27

第二章 岩石圈物理学研究导论 34

第一节 岩石圈物理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4

第二节 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科学内涵与研究途径 41

第三节 地球物理学研究的意义 48

第四节 岩石圈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成就与制约 55

第五节 地球内部的研究必须向纵深发展 71

第三章 地壳与地幔结构和构造与类型 76

第一节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77

第二节 大陆的地壳结构和构造 86

第三节 海洋地壳的结构与分层特征 104

第四节 地幔结构与地幔低速层及其不均匀性 113

第五节 地壳模型 122

第一节 壳-幔过渡带的结构类型 134

第四章 地壳与上地幔的过渡带——Moho“界带”的介质结构和性质 134

第二节 地震宽角反射实际观测资料所提供的地壳-地幔过渡带性质与信息 139

第三节 近垂直反射波场的记录特征 151

第四节 壳-幔过渡带不同特征的动力学标志 157

第五节 壳-幔过渡带(Moho“界带”)的性质与岩石学特征 165

第五章 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成和属性 171

第一节 大陆地壳的物质组成 172

第二节 海洋地壳的物质组成 181

第三节 地幔物质组成与间断面 188

第四节 中国东部大陆的上地幔物质组成 201

第六章 地震波在岩石圈复杂介质中的传播 212

第一节 地震波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212

第二节 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 231

第三节 低耗损介质中的一般矢量平面波 250

第四节 双相介质中的地震波 258

第五节 随机非均匀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 264

第六节 非线性介质中的地震波 266

第七章 岩石圈介质的性质、类型和非弹性 274

第一节 地球介质的流变模型及其衰减性质 275

第二节 地震波衰减的物理机制 282

第三节 几个典型地区实测地震波动Q值的分布特征 289

第四节 冰期后的均衡回跳与地幔的黏滞性 302

第八章 高斯波束与理论地震图 305

第一节 高斯波束的基本理论 306

第二节 高斯波束的特性和波束参数的选择 314

第三节 柱面波和球面波的高斯波束展开 318

第四节 高斯射线束体波理论地震图 324

第五节 计算程序框图 337

附录 340

第九章 地壳与上地幔介质结构和构造的人工源地震深部探测方法 342

第一节 利用地震波场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的主要方法概述 342

第二节 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和构造的宽角反射和折射的深部地震探测 355

第三节 近垂直反射波场效应与反射界面的形成 368

第四节 海洋地区岩石圈结构的深部地震探测 387

第十章 岩石圈介质结构的地震体波速度反演 404

第一节 常速介质中地震波速度的概念 404

第二节 地震反射波场的叠加和偏移技术 412

第三节 纵向不均匀分层介质结构中地震波速度的反演 420

第十一章 地震面波和岩石圈结构 444

第一节 均匀弹性半空间介质中的面波——瑞利波 445

第二节 成层介质中的SH型面波——洛夫波 449

第三节 地震面波的频散 454

第四节 地震面波频散与岩石圈结构反演 459

第五节 地球内部的面波与导波 474

第一节 天然地震转换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481

第十二章 天然地震转换波和体波接收函数与岩石圈介质结构 481

第二节 地震转换波资料的分析与结果解释 490

第三节 地震转换波的资料分析和转换界面深度的计算 497

第四节 远震体波接收函数与分辨率 508

第五节 远震体波接收函数及其波形反演与岩石圈结构 515

第十三章 岩石圈结构的地震层析成像 523

第一节 三维结构与地震层析成像的分类和研究途径与基本原理 523

第二节 地震层析成像的反演方法 532

第三节 衍射地震层析成像 542

第四节 用P波走时反演地壳三维结构 546

第五节 全球岩石圈地震层析成像的几个例子和结果可靠性与分辨率的分析 556

第十四章 地球重力场与岩石圈 567

第一节 地球引力位及重力位 567

第二节 地球重力场 572

第三节 重力资料的几项改正 578

第四节 地下单一密度分界面反问题的解法 585

第五节 重力资料与岩石圈结构和构造 593

第十五章 地磁场模型和卫星磁异常 598

第一节 全球地磁场模型 598

第二节 区域地磁场模型 615

第三节 卫星磁异常 634

第十六章 岩石圈热结构与热演化 652

第一节 岩石圈内的热传递与浅部热状态和热流测量 652

第二节 岩石圈的稳态热结构 660

第三节 岩石圈动态热体制 664

第四节 岩石圈的热演化 670

第十七章 大地电磁测深 673

第一节 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的基本内容 674

第二节 数据采集、分析和解释 680

第三节 大地电磁测深方法的应用 684

第十八章 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的变形 687

第一节 岩石力学基础 687

第二节 流变学基础 695

第三节 岩石变形的机制——晶体中的缺陷与运动 712

第四节 岩石圈介质流变性质的几个例子 726

第十九章 大陆地壳科学深钻井、超深钻井与岩石圈结构和动力学 734

第一节 大陆科学钻探及其在岩石圈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734

第二节 美国大陆科学钻井计划 738

第三节 前苏联的超深钻井计划与结果 744

第四节 德国和其他国家大陆深钻井和超深钻井计划与实施 752

第五节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757

第二十章 中国及邻区的沉积盆地与深层过程 764

第一节 盆地特征与分类 765

第二节 沉积盆地的深部构造背景和地球物理场特征 768

第三节 我国西北沉积盆地地域的三维速度结构 772

第四节 沉积盆地的地球动力学演化模型——一个新的大陆地壳模型 782

第五节 中国及邻区造山带与沉积盆地的研究方向 786

第一节 东亚大陆裂谷的特点与形成机制 788

第二十一章 东亚大陆伸展和裂谷作用的深层过程 788

第二节 大陆裂谷的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和地球物理场特征 790

第三节 裂谷的性质和类型 797

第四节 裂谷构造带的深层过程与大陆动力学 799

第五节 大陆裂谷构造与资源、地震灾害和动力学 807

第六节 东亚大陆裂谷研究的方向与任务 809

第二十二章 地幔热柱与地球内部物质运移的深层过程 813

第一节 地幔热柱概念的提出和它的形成与属性 814

第二节 地幔热柱基本形态的模拟与化学组分 819

第三节 地幔热柱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825

第四节 热点与地幔热柱的分布 832

第五节 超级地幔热柱 838

第六节 热点与地幔热柱的来源 841

第七节 地幔热柱研究的地球科学意义 843

第八节 地幔热柱与板块构造 846

第二十三章 中国岩石圈结构、构造和地球物理场特征与矿产资源 862

第一节 岩石圈结构、构造变异带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分布与大地构造格局 864

第二节 华南及陆缘地带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对资源和能源的控制 868

第三节 康滇构造带岩石圈结构,地球物理场背景,地质构造特征与金属和非金属矿床 871

第四节 青藏高原东部地带的构造格局与矿床分布特征 896

第五节 我国未来找矿应重视的几个方面 910

第二十四章 中国地球物理深部探测揭示的构造格局、各向异性和大陆动力学 912

第一节 中国地球物理探测剖面与地学断面的选择和分布 914

第二节 中国地球物理深部地震探测揭示了地壳和上地幔的横向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917

第三节 地震“孕育”的深部背景和滑脱构造 922

第四节 地球内部速度分布与各向异性 924

第五节 岩石圈形成、演化和动力学研究 927

第一节 地球内部结构的复杂性与各向异性 935

第二十五章 地球深部岩石圈介质结构与构造的复杂性 935

第二节 地球内部结构与物质属性的非均匀性 939

第三节 复杂地球深部结构研究的新动向与问题 943

第二十六章 地球深部圈层结构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思考 946

第一节 对地球内部与深层过程的思考 946

第二节 地球深部圈层与动力学研究的主体内涵 947

结语 950

参考文献 95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