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方剂学
方剂学

方剂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谢鸣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117048646
  • 页数:542 页
图书介绍:《方剂学(供中医类专业用)》是研究和阐明中医制方原理、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学科。方剂学不仅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实现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经验紧密结合,集中体现中医证、法、方、药有机统一的一门重要的中医应用基础课程。
《方剂学》目录

上篇 方剂总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1

第二节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2

第三节 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

一、联系基础与临床 4

二、沟通中医与中药 5

三、与现代多学科互渗 5

第四节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6

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6

二、明确方剂学的学科特点 6

三、以章(法)为纲,以节(方)为目,纲目联系 6

四、注意重点内容和基本功训练 6

五、举一反三,拓展提高 6

第五节 方剂学的研究范围 6

第六节 方剂学的研究方法 7

一、临床试验 7

二、文献整理 8

三、逻辑分析 9

四、实验研究 10

五、多学科研究 11

第二章 方剂与辨证论治 12

第一节 方剂与病证 12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 13

第三节 方剂与中药 17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18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20

第一节 药物配伍 20

一、配伍的概念 20

二、常见的药物配伍形式 20

(一)同类相须 20

(二)异类相使 20

(三)相反相成 21

(四)制毒纠偏 22

(五)引经报使 22

第二节 方剂的组成 23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 23

二、君臣佐使的方剂结构 23

三、病证症结合的组方思路 24

(一)因病选药 24

(二)因证配伍 25

(三)因症用药 25

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 26

一、药味的增损 26

二、药量的加减 26

三、剂型的变化 28

第五章 方剂的使用方法 30

第一节 常用剂型 30

一、汤剂 30

二、散剂 30

三、丸剂 30

四、膏剂 31

五、酒剂 31

六、丹剂 31

七、茶剂 31

八、露剂 32

九、锭剂 32

十、条剂 32

十一、线剂 32

十二、搽剂 32

十三、栓剂 32

十四、冲剂 32

十五、片剂 32

十六、胶囊剂 32

十七、糖浆剂 33

十八、口服液 33

十九、注射剂 33

第二节 汤剂制备 33

一、煎药用具 33

二、煎药用水 33

三、煎药火候 33

四、煎药方法 34

第三节 服药方法 34

一、服药时间 34

二、服用方法 35

三、药后调护 35

四、服药食忌 35

附:影响方剂疗效因素的现代认识 36

中篇 方剂各论 39

第六章 解表剂 39

第一节 辛温解表 40

麻黄汤(附方: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大青龙汤;三拗汤;华盖散) 40

桂枝汤(附方: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43

九味羌活汤(附方:大羌活汤) 46

香苏散 48

小青龙汤(附方:射干麻黄汤) 49

第二节 辛凉解表 51

桑菊饮 51

银翘散 53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附方:越婢汤) 54

柴葛解肌汤(附方:柴葛解肌汤) 56

升麻葛根汤(附方:宣毒发表汤;竹叶柳蒡汤) 58

第三节 扶正解表 60

败毒散(附方:荆防败毒散;参苏饮) 60

再造散(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62

加减葳蕤汤 63

葱白七味饮 64

第七章 泻下剂 67

第一节 寒下 67

大承气汤(附方: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67

大陷胸汤(附方:大陷胸丸) 70

第二节 温下 72

大黄附子汤 72

温脾汤(附方:温脾汤) 73

三物备急丸 75

第三节 润下 76

麻子仁丸 77

五仁丸(附方:润肠丸) 78

济川煎 79

第四节 逐水 80

十枣汤(附方:控涎丹) 81

舟车丸 82

第五节 攻补兼施 83

黄龙汤(附方:新加黄龙汤) 84

增液承气汤(附方:承气养营汤) 85

第八章 和解剂 88

第一节 和解少阳 88

小柴胡汤(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枳桔汤) 89

蒿芩清胆汤 92

达原饮(附方:柴胡达原饮) 93

第二节 调和肝脾 95

四逆散(附方:枳实芍药散) 95

逍遥散(附方:加味逍遥散;黑逍遥散) 97

当归芍药散 100

痛泻要方 101

第三节 调和肠胃 103

半夏泻心汤(附方: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 103

第九章 清热剂 107

第一节 清气分热 107

栀子豉汤 108

白虎汤(附方: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白虎加苍术汤) 109

竹叶石膏汤 111

第二节 清营凉血 112

清营汤 112

犀角地黄汤 114

第三节 清热解毒 115

黄连解毒汤(附方:泻心汤) 116

凉膈散 117

普济消毒饮(附方:青盂汤) 119

第四节 气血两清 120

清瘟败毒饮(附方:神犀丹;化斑汤) 120

第五节 清脏腑热 122

导赤散(附方:清心莲子饮) 123

龙胆泻肝汤(附方:泻青丸;当归龙荟丸) 124

左金丸(附方:戊己丸) 126

泻白散 127

清胃散 128

泻黄散 130

玉女煎 131

芍药汤(附方:黄芩汤;香连丸) 132

白头翁汤(附方: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134

第六节 清虚热 136

青蒿鳖甲汤(附方:秦艽鳖甲散) 136

清骨散 137

当归六黄汤 139

第十章 祛暑剂 142

第一节 祛暑解表 142

香薷散(附方:新加香薷饮) 142

第二节 祛暑利湿 144

六一散(附方:益元散;碧玉散;鸡苏散) 144

桂苓甘露饮 145

第三节 祛暑清热 146

清络饮 147

第四节 清暑益气 148

清暑益气汤(附方:清暑益气汤) 148

第十一章 温里剂 150

第一节 温中祛寒 150

理中丸(附方:附子理中丸;理中化痰丸;桂枝人参汤) 151

吴茱萸汤 153

小建中汤(附方:黄芪建中汤;内补当归建中汤) 155

大建中汤 157

第二节 回阳救逆 158

四逆汤(附方:四逆加人参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 159

参附汤 161

回阳救急汤(附方:回阳救急汤) 162

第三节 温经散寒 164

当归四逆汤(附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164

黄芪桂枝五物汤 165

乌附麻辛桂姜汤 167

第十二章 表里双解剂 169

第一节 解表清里 169

葛根黄芩黄连汤 170

石膏汤 171

第二节 解表温里 173

五积散 173

第三节 解表攻里 175

大柴胡汤(附方:厚朴七物汤) 175

防风通圣散 178

第十三章 补益剂 181

第一节 补气 182

四君子汤(附方: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保元汤) 182

参苓白术散(附方:七味白术散;资生丸) 185

补中益气汤(附方:举元煎;升陷汤;升阳益胃汤) 187

玉屏风散 191

生脉散 193

人参蛤蚧散(附方:人参胡桃汤) 195

第二节 补血 196

四物汤(附方:胶艾汤;圣愈汤;桃红四物汤;补肝汤;养心汤) 196

当归补血汤(附方:当归生姜羊肉汤) 199

归脾汤 201

第三节 气血双补 202

八珍汤(附方: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 202

炙甘草汤(附方:加减复脉汤) 204

泰山磐石散(附方:保产无忧散) 206

第四节 补阴 208

六味地黄丸(附方: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都气丸;麦味地黄丸;耳聋左慈丸) 208

左归丸(附方:左归饮) 211

大补阴丸(附方:虎潜丸;二至丸) 213

一贯煎 215

石斛夜光丸 216

补肺阿胶汤(附方:月华丸) 218

第五节 补阳 219

肾气丸(附方:加味肾气丸;十补丸) 220

右归丸(附方:右归饮) 222

第六节 阴阳并补 224

地黄饮子 224

龟鹿二仙胶 226

七宝美髯丹 227

第十四章 固涩剂 231

第一节 固表止汗 231

牡蛎散(附方:牡蛎散) 231

第二节 敛肺止咳 233

九仙散 233

第三节 涩肠固脱 234

真人养脏汤 235

四神丸 236

桃花汤 238

第四节 涩精止遗 239

金锁固精丸(附方:水陆二仙丹) 239

桑螵蛸散 240

缩泉丸 242

第五节 固崩止带 243

固冲汤 243

固经丸 244

震灵丹 245

完带汤 247

易黄汤(附方:清带汤;收涩止带汤) 248

第十五章 安神剂 251

第一节 重镇安神 251

朱砂安神丸(附方:生铁落饮) 251

磁朱丸 253

珍珠母丸 254

第二节 补养安神 255

天王补心丹(附方:柏子养心丸;孔圣枕中丹;安神定志丸) 256

酸枣仁汤 258

甘麦大枣汤 259

第三节 交通心肾 260

交泰丸(附方:朱雀丸) 260

黄连阿胶汤 262

第十六章 开窍剂 265

第一节 凉开 265

安宫牛黄丸(附方:牛黄清心丸) 265

紫雪 267

至宝丹(附方:犀珀至宝丹) 269

行军散 270

第二节 温开 271

苏合香丸(附方:冠心苏合丸) 272

紫金锭 273

第十七章 理气剂 276

第一节 行气 276

越鞠丸 277

柴胡疏肝散 278

金铃子散(附方:延胡索散) 279

瓜蒌薤白白酒汤(附方: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 280

枳实消痞丸 282

半夏厚朴汤 283

厚朴温中汤(附方:良附丸;匀气散) 285

天台乌药散(附方:导气汤) 287

橘核丸 288

暖肝煎 289

加味乌药汤(附方:乌药汤;正气天香散) 291

第二节 降气 292

苏子降气汤 292

定喘汤(附方:葶苈大枣泻肺汤) 294

四磨汤(附方:五磨饮子) 296

旋覆代赭汤 297

橘皮竹茹汤(附方:橘皮竹茹汤;新制橘皮竹茹汤) 299

丁香柿蒂汤(附方:丁香柿蒂散) 300

第十八章 理血剂 303

第一节 活血祛瘀 303

桃核承气汤(附方:抵当汤;抵当丸;下瘀血汤) 304

血府逐瘀汤(附方: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 306

补阳还五汤 308

复元活血汤 309

七厘散 311

温经汤(附方:温经汤;艾附暖宫丸) 312

生化汤 314

失笑散(附方:手拈散) 315

丹参饮 316

活络效灵丹(附方:宫外孕方) 317

大黄?虫丸 319

第二节 止血 320

十灰散 321

四生丸 322

柏叶汤(附方:补络补管汤;溃疡丸) 323

咳血方 324

小蓟饮子 325

槐花散(附方:槐角丸) 327

黄土汤 328

第十九章 治风剂 331

第一节 疏散外风 331

川芎茶调散(附方:菊花茶调散;苍耳子散) 332

大秦艽汤(附方:小续命汤) 333

消风散(附方:消风散;当归饮子) 335

牵正散 337

小活络丹(附方:大活络丹) 338

玉真散 340

第二节 平熄内风 341

羚角钩藤汤(附方:钩藤饮) 342

镇肝熄风汤(附方:建瓴汤) 343

天麻钩藤饮 346

大定风珠(附方:小定风珠;三甲复脉汤;救逆汤) 347

阿胶鸡子黄汤 349

第二十章 治燥剂 352

第一节 轻宣外燥 352

杏苏散 352

桑杏汤(附方:翘荷汤) 354

清燥救肺汤(附方:沙参麦冬汤) 355

第二节 滋润内燥 357

养阴清肺汤 357

麦门冬汤 358

百合固金汤 359

玉液汤 361

琼玉膏 362

增液汤(附方:五汁饮) 363

第二十一章 祛湿剂 366

第一节 化湿和胃 366

平胃散(附方:不换金正气散;柴平汤) 367

藿香正气散(附方:加减正气散;六和汤) 368

第二节 清热祛湿 370

三仁汤(附方:藿朴夏苓汤;黄芩滑石汤) 371

茵陈蒿汤(附方:栀子柏皮汤;茵陈四逆汤) 372

甘露消毒丹 374

连朴饮(附方:蚕矢汤) 376

二妙散(附方:三妙丸;四妙丸) 377

八正散(附方:五淋散;石苇散) 378

牛角散 380

当归拈痛汤(附方:宣痹汤) 381

第三节 利水渗湿 382

五苓散(附方:四苓散;茵陈五苓散;胃苓汤) 383

猪苓汤 384

防己黄芪汤(附方:防己茯苓汤) 386

五皮散(附方:白术汤) 388

第四节 温化水湿 389

苓桂术甘汤(附方: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389

真武汤(附方:附子汤) 391

实脾散 393

鸡鸣散 394

萆薢分清饮(附方:萆薢分清饮) 395

第五节 祛风胜湿 396

羌活胜湿汤 397

独活寄生汤(附方:三痹汤) 398

第二十二章 祛痰剂 402

第一节 燥湿化痰 402

二陈汤(附方:导痰汤;金水六君煎;茯苓丸) 403

温胆汤(附方:温胆汤;十味温胆汤) 404

第二节 清热化痰 406

清气化痰丸(附方:清金降火汤) 406

小陷胸汤(附方:柴胡陷胸汤) 408

滚痰丸(附方:竹沥达痰丸) 409

第三节 润燥化痰 411

贝母瓜蒌散 411

消瘰丸 412

第四节 温化寒痰 413

苓甘五味姜辛汤(附方:冷哮丸) 413

三子养亲汤 415

第五节 治风化痰 416

止嗽散(附方:金沸草散) 416

半夏白术天麻汤(附方:半夏白术天麻汤) 418

定痫丸(附方:五痫神应丸;白金丸) 419

神仙解语丹(附方:涤痰汤) 421

第二十三章 消导化积剂 423

第一节 消食导滞 423

保和丸(附方:大安丸) 424

枳实导滞丸(附方:木香导滞丸) 425

木香槟榔丸 426

健脾丸(附方:枳术丸) 428

第二节 消癥化积 429

桂枝茯苓丸 429

鳖甲煎丸(附方:化癥回生丹) 431

海藻玉壶汤(附方:消瘿五海饮) 433

内消瘰疬丸(附方:消瘰丸) 434

第二十四章 驱虫剂 436

乌梅丸(附方:理中安蛔汤;连梅安蛔汤) 436

化虫丸(附方:苦楝杀虫丸;南瓜子粉槟榔煎) 438

布袋丸 439

肥儿丸 440

伐木丸 441

第二十五章 涌吐剂 444

瓜蒂散(附:三圣散) 445

救急稀涎散 446

盐汤探吐方 447

参芦饮 448

第二十六章 治疡剂 450

第一节 散结消痈 451

仙方活命饮(附方:连翘败毒散) 451

五味消毒饮 453

四妙勇安汤(附方:五神汤) 454

犀黄丸(附方:醒消丸;蟾酥丸) 456

牛蒡解肌汤 457

阳和汤(附方:中和汤) 458

小金丹 460

苇茎汤 461

大黄牡丹汤(附方:清肠饮) 463

薏苡附子败酱散 465

第二节 托里透脓 466

透脓散(附方:透脓散;托里透脓汤) 466

托里消毒散 468

第三节 补虚敛疮 469

内补黄芪汤 469

保元大成汤 470

下篇 方剂应用 473

第二十七章 临床处方的规范 473

第一节 处方类型与格式 473

第二节 处方书写要求 474

第二十八章 临证处方的基础及技术 476

第一节 临证处方的基础 476

一、治则与治法对临证组方的意义 476

二、临证中的成方化裁与直接组方 477

三、临证选方的逻缉背景 477

第二节 临证处方的技术 478

一、成方变化运用的基本思路 478

二、把握病证的病机 478

三、辨病与辨证结合 479

四、讲究药物配伍 480

(一)重视君药的选定 480

(二)巧施反佐配伍 480

(三)讲究药物用量 481

(四)利用一药多能 481

(五)重视药对配伍 482

五、合方运用 483

第三节 临证古方新用 483

一、扩展古方适应证 484

二、演绎方证病机 484

三、发掘古方新功效 484

四、创新病机理论 485

五、汲取现代研究成果 486

第二十九章 辨证论治案例精选 487

第一节 方证相对—直接用方 487

第二节 随证加减—变化成方 488

第三节 病证演变—序贯选方 490

第四节 审机识变—先病用药 493

第五节 病杂证繁—数方合用 496

第六节 辨病分型—依型定方 499

第七节 专病专方—随证加减 500

第八节 病机探幽—引申用方 504

第九节 依药析效—扩展方用 507

第十节 调剂活法—巧施妙用 509

第十一节 疑难病证—守方徐图 511

第十二节 中西结合—配伍新法 513

第三十章 方剂与中药新药开发 515

第一节 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 515

一、中药新药研制开发的概况和现状 515

二、新药的概念及中药新药的分类 516

(一)新药及中药新药的概念 516

(二)中药新药的分类 516

第二节 中药新药研制的技术要点 517

一、制备工艺研究的技术要点 517

二、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点 517

三、质量稳定性研究的技术要点 517

四、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中使用对照品的技术要点 518

五、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要点 518

六、临床研究的技术要点 519

第三节 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的基本思路 520

一、选题 520

二、处方来源 520

三、选方要求 521

四、复方新药的研制思路 522

(一)中药复方的特点 522

(二)复方新药研制的技术要点 522

第四节 古验方的现代中药新药开发实例 523

一、化裁古方、优化配伍 523

二、开发古方新剂型 524

三、改变古方给药途径 524

附篇 525

附录1 古今药量参考 525

附录2 方名拼音索引 527

附录3 方名英文索引 53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