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国乡村医生实用手册
中国乡村医生实用手册

中国乡村医生实用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陶意传等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42808648
  • 页数:764 页
图书介绍:
《中国乡村医生实用手册》目录

第一节 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概念 3

一、初级卫生保健的含义 3

第一篇 初级卫生保健 3

第一章 初级卫生保健基本知识 3

二、初级卫生保健的要素 4

三、初级卫生保健的特点 5

一、初级卫生保健产生的经过 6

第二节 初级卫生保健的由来 6

二、初级卫生保健的发展 7

一、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9

第三节 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与政策 9

三、我国开展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要求 10

二、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政策 10

一、四十年来的巨大成就 12

第四节 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发展 12

二、我国农村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 13

三、实施“规划目标”的基本要领 14

四、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试点情况 15

二、初级卫生保健评价的主要特征 17

一、初级卫生保健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17

第二章 初级卫生保健的评价 17

第一节 初级卫生保健评价的目的、意义和特征 17

一、卫生政策指标 18

第二节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进度检查指标 18

三、卫生保健指标 19

二、社会经济指标 19

四、营养与健康状况指标 21

一、我国农村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指标 23

第三节 我国农村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指标及实现步骤 23

二、实现规划目标的步骤与阶段 27

一、基本特征 29

第一节 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29

第三章 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 29

一、现状 30

第二节 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的现状与趋势 30

二、合作医疗在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 30

二、趋势 31

一、医疗保健的对象 32

第三节 合作医疗保健基金的筹集、分配与使用 32

四、基金管理 33

三、补偿比例 33

二、基金筹集 33

一、建立管理组织 34

第四节 合作医疗保健的管理 34

三、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35

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35

四、定期考核评价 36

一、形成和发展 38

第一节 概述 38

第四章 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38

三、地位作用 39

二、管理体系 39

四、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建设的指导原则 40

二、功能和任务 41

一、地位和性质 41

第二节 县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41

一、性质和地位 42

第三节 乡(镇)卫生院 42

四、功能和任务 43

三、管理体制 43

二、分类 43

三、任务 44

二、性质 44

第四节 村级卫生组织 44

一、地位 44

四、建设 45

二、管理体制 47

一、隶属关系 47

第五章 村卫生室组织管理 47

第一节 村卫生室的行政管理体制 47

二、业务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48

一、业务上受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指导 48

三、正确处理好与有关部门的关系 48

第二节 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体制 48

一、乡村医生的职责及任务 50

第四节 村级卫生人员的职责及任务 50

第三节 村级卫生人员配备与任职条件 50

一、人员配备 50

二、任职条件 50

三、任免程序 50

一、工作用房 52

第五节 基本设施 52

二、卫生员的职责 52

三、接生员的职责 52

一、规章制度是搞好村卫生室管理的客观要求 53

第六节 村卫生室的基本管理制度 53

二、基本设施建设原则 53

四、村卫生室的基本制度 54

三、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54

二、规章制度的基本类型 54

二、社会医学的基本观点 57

一、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 57

第二篇 社区卫生 57

第六章 社会医学与社区卫生 57

第一节 社会医学的概念 57

二、社区卫生的特点 58

一、社区卫生的定义 58

第二节 社区卫生概述 58

二、现代健康观 59

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59

第三节 医学模式与现代健康观 59

三、社会因素与身心健康 60

一、社区卫生组织 61

第四节 社区卫生组织与工作内容 61

二、社区卫生的工作内容 62

一、目的 63

第一节 健康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63

第七章 健康教育 63

二、主要内容 64

一、主要任务 64

二、意义 64

第二节 健康教育的任务与内容 64

二、常用方法(方式) 67

一、基本原则 67

第三节 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与常用方法 67

二、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68

一、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 68

三、方法(方式)选择 68

第四节 健康教育管理与评价 68

三、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70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70

第八章 传染病管理 70

第一节 传染病的基本概念 70

一、传染病的概念 70

五、传染病的分类 71

四、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71

二、防治结合的原则 72

一、法制管理的原则 72

第二节 传染病管理的基本原则 72

二、规定报告的时限、方式和程序 73

一、规定报告的病种 73

第三节 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登记 73

一、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 75

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75

三、村卫生室应建立疫情登记簿 75

二、认真进行疫区处理 76

二、免疫分类 78

一、预防接种的概念 78

第九章 预防接种与计划免疫 78

第一节 计划免疫工作中乡村医生的职责 78

第二节 预防接种 78

三、内容 79

二、任务 79

第三节 计划免疫 79

一、意义 79

二、注意事项 80

一、1985年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 80

第四节 计划免疫程序 80

一、制定接种计划 81

第五节 计划免疫的实施 81

三、免疫接种时的工作 82

二、免疫接种的准备工作 82

四、免疫接种后的工作 84

六、疫苗接种禁忌证 85

五、疫苗接种的反应及其处理 85

二、领取疫苗 86

一、冷藏包的装载与保养 86

第六节 计划免疫冷链系统中应注意的问题 86

七、冷藏包运转完好情况 87

六、疾病漏报率 87

第七节 村计划免疫工作的主要评价指标 87

一、建卡率 87

二、接种率 87

三、四苗覆盖率 87

四、疫苗使用率 87

五、卡介苗疤痕率 87

三、卫生害虫的防制方法 88

二、卫生害虫对人类的危害 88

第十章 杀虫、消毒和灭鼠 88

第一节 杀虫 88

一、杀虫的意义和作用 88

二、常用的消毒方法 90

一、消毒的概念及其意义 90

第二节 消毒 90

三、环境及医疗器材的消毒 92

四、医疗过程中的消毒 93

五、几种常用消毒剂简介 94

一、概述 95

第三节 灭鼠 95

三、灭鼠效果的检验 96

二、灭鼠的方法 96

二、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素 98

一、营养素的概念与功能 98

第十一章 营养与食品卫生 98

第一节 营养素与合理营养 98

四、合理营养 101

三、合理烹调 101

一、食品污染的概念与分类 102

第二节 食品污染与食物中毒 102

三、食物中毒的特点及分类 103

二、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预防措施 103

四、预防食物中毒的主要措施 104

二、食品生产经营行业卫生管理的主要环节 105

一、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 105

第三节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105

四、我国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分级要求 106

三、我国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106

第十二章 饮水卫生 106

第一节 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106

一、安全卫生水的概念 106

二、判定饮用水是否安全卫生的基本原则 106

二、饮用水源的选择 109

一、水源的类别及其卫生特征 109

第二节 饮用水水源的选择、防护及管理 109

三、饮用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110

四、水源的卫生防护 111

一、水质净化 112

第三节 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 112

二、饮用水的消毒 114

三、水质的特殊处理 115

一、集中式给水 116

第四节 常见的给水方式 116

二、分散式给水 117

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 120

一、搞好粪便卫生管理的要求 120

第十三章 环境卫生与粪便垃圾管理 120

第一节 粪便垃圾的卫生管理和无害化处理 120

三、厕所的卫生要求 122

四、家畜家禽棚圈卫生要求 123

二、农村院落和村镇居民区布局的卫生要求 124

一、居民区用地选择的卫生要求 124

五、垃圾卫生管理的要求 124

第二节 居民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 124

三、住宅的卫生要求 125

二、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督管理的要求 126

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的意义 126

第三节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 126

一、职业危害因素 127

第二节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127

第十四章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预防 127

第一节 劳动卫生的基本概念和乡村医生的任务 127

一、劳动卫生的基本概念 127

二、乡村医生在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中的任务 127

二、职业病 128

一、化学毒物 130

第三节 乡镇工农业生产中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 130

三、职业危害因素评价 130

二、生产性粉尘 131

四、农业生产劳动中的有害因素 132

三、物理性有害因素 132

二、劳动卫生监测 133

一、劳动卫生调查 133

第四节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133

五、预防性卫生监督 134

四、经常性卫生监督 134

三、职业病诊断与管理 134

一、注意卫生,预防感染 135

第二节 月经期保健 135

第十五章 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 135

第一节 妇女保健工作的任务 135

三、婚姻卫生 136

二、婚前检查 136

二、加强劳动保护 136

三、心理保健 136

四、饮食与生活安排 136

五、防治疾病 136

第三节 婚姻保健 136

一、合适的婚育年龄 136

一、合理安排孕期生活 137

第四节 孕期保健 137

四、避免不良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138

三、孕期检查 138

二、饮食和营养 138

五、高危妊娠及其处理 139

四、产后出血的处理及预防 140

三、分娩过程中的保健 140

第五节 分娩期保健 140

一、提倡住院分娩,实行科学接生 140

二、分娩三大先兆 140

一、保护乳房 141

第七节 哺乳期保健 141

第六节 产褥期保健 141

一、产后访视 141

二、产褥期卫生 141

第八节 更年期保健 142

五、断奶 142

二、注意营养 142

三、慎重用药 142

四、哺乳期乳房常见病症的处理 142

三、输卵管结扎术 143

二、人工流产 143

第九节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143

一、避孕 143

第一节 概述 145

第十六章 儿童保健 145

一、生长发育 146

第二节 儿童生长发育、年龄分期与保健 146

二、年龄分期与保健重点 148

三、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149

一、婴儿喂养 150

第三节 婴幼儿喂养 150

四、托幼儿童的卫生管理 150

二、幼儿喂养 151

二、老年人生理特点 152

一、老年人年龄划分 152

第十七章 老年保健 152

第一节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152

一、合理营养 154

第二节 饮食与营养 154

二、体育运动的方法和强度 155

一、体力劳动与锻炼对人体的影响 155

二、饮食与衰老 155

第三节 体力劳动与锻炼 155

一、居室与环境 156

第四节 合理的生活方式 156

七、进行常见病防治教育 157

六、精神心理卫生 157

二、生活要规律 157

三、良好的卫生习惯 157

四、衣着 157

五、正确对待吸烟、饮酒、喝茶 157

一、婴幼儿期的心理卫生 158

第二节 不同年龄时期的精神卫生 158

第十八章 社区精神卫生 158

第一节 概述 158

三、学龄期儿童的心理卫生 159

二、学龄前期儿童的心理卫生 159

四、青少年期的心理卫生 160

六、老年期心理卫生 161

五、成年期心理卫生 161

二、学校心理卫生 162

一、家庭心理卫生 162

第三节 不同群体的心理卫生 162

一、精神疾病的预防 163

第四节 精神疾病的预防和防治网 163

三、工作单位心理卫生 163

二、精神病防治网 164

二、康复 165

一、残疾 165

第十九章 社区康复 165

第一节 概述 165

三、社区康复 166

一、社会康复 168

第三节 社区康复治疗 168

第二节 康复的诊断与评价 168

一、评价目的 168

二、评价内容 168

三、职业与作业疗法 169

二、心理康复 169

五、中医康复常用方法 170

四、物理疗法 170

一、脑卒中 171

第四节 常见残疾的社区康复 171

三、周围神经损伤 172

二、截瘫 172

七、聋哑 173

六、肩关节周围炎 173

四、腰痛 173

五、颈椎病 173

一、问诊 177

第一节 物理诊断 177

第三篇 诊断治疗技术 177

第二十章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177

二、体格检查 178

第二节 实验室诊断 187

一、血液检查 188

二、尿液检查 190

三、粪便检查 192

一、X线检查 193

第三节 特殊检查 193

二、心电图检查 194

三、超声波检查 196

一、体温的观察及测量 198

第一节 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测量 198

第二十一章 临床基本操作技术 198

二、脉搏的观察及测量 199

三、呼吸的观察及测量 200

四、血压的观察及测量 201

二、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202

一、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02

第二节 无菌技术 202

二、拔甲 204

一、清创缝合 204

第三节 外科基本操作技术 204

三、脓肿切开 205

五、伤口换药 206

四、局部麻醉 206

二、常用各种注射法 209

一、注射原则 209

第二十二章 护理技术与方法 209

第一节 各种注射法 209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 212

第二节 常用药物过敏试验 212

二、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及脱敏注射 213

一、静脉输液法 214

第三节 护理方法 214

三、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214

二、鼻饲法 215

三、导尿术 216

四、灌肠法 217

六、吸氧法 219

五、肛管排气法 219

七、吸痰法 221

四、隔离的种类 222

三、隔离原则 222

第四节 传染病隔离技术 222

一、清洁区与污染区的划分 222

二、隔离单位 222

五、隔离技术 223

一、口腔护理 224

第五节 特殊护理 224

二、褥疮护理 225

四、昏迷病人护理 226

三、高热病人护理 226

五、酒精擦浴 227

三、望目色 231

二、望面色 231

第四篇 中医诊疗技术 231

第二十三章 常用中医诊断技术 231

第一节 望诊 231

一、望神色 231

四、望耳郭 232

八、望舌 234

七、望齿 234

五、望鼻 234

六、望口唇 234

九、望手 236

二、问汗 237

一、问寒热 237

十、望头发 237

十一、望眉毛 237

第二节 问诊 237

四、问二便 238

三、问头身 238

九、问渴 239

八、问睡眠 239

五、问饮食和口味 239

六、问胸腹 239

七、问耳目 239

二、嗅气味 240

一、听声音 240

十、问妇儿 240

第三节 闻诊 240

二、按诊 241

一、脉诊 241

第四节 切诊 241

二、针刺操作法 242

一、腧穴定位法 242

第二十四章 针灸、推拿 242

三、针刺意外处理 243

四、常用穴位 244

第一节 针灸取穴法和常用穴位 244

一、推法 250

第二节 推拿手法 250

二、一指禅推法 252

三、拿法 253

四、按法 254

五、摩法 255

六、?法 256

八、击法 257

七、振法 257

十、拔法 259

九、扳法 259

十一、摇法 261

二、清热类 262

一、解表类 262

第二十五章 常用中草药和方剂 262

第一节 草药 262

四、祛风湿、利尿类 264

三、消食、驱虫、泻下类 264

六、理气、活血类 265

五、化痰类 265

七、安神镇痉类 267

一、解表类 268

第二节 中药 268

八、补益类 268

二、清热类 269

五、平喘、止咳、化痰类 270

四、温里、祛风湿、祛湿类 270

三、消导、泻下类 270

七、熄风、开窍、安神类 271

六、理气、活血类 271

八、补益类 272

九、固涩、杀虫类 273

三、消导、泻下类 274

二、清热类 274

十、外用类 274

第三节 方剂 274

一、解表类 274

七、熄风、开窍、安神类 275

六、理气、活血类 275

四、温里、祛风湿、祛湿类 275

五、化痰类 275

九、固涩、杀虫类 276

八、补益类 276

十、外用类 277

二、清热类 278

一、解表类 278

第二十六章 食品保健和中草药防病 278

第一节 食品保健 278

五、润肠类 280

四、驱虫类 280

三、消食类 280

七、化湿类 281

六、温里类 281

八、化痰类 282

九、理气类 283

十一、补气类 284

十、活血类 284

十三、滋阴类 287

十二、养血类 287

一、除害 289

第二节 中草药防病 289

十四、温阳类 289

二、预防传染病 291

三、内科 292

四、其他 294

一、疏通气道 297

第一节 人工呼吸 297

第五篇 急救 297

第二十七章 急救技术 297

二、建立呼吸 298

第二节 心脏按压 299

二、加压包扎止血法 300

一、压迫止血法 300

第三节 外伤止血法 300

一、绷带包扎法 301

第四节 包扎法 301

三、止血带止血法 301

二、三角巾包扎法 302

第五节 洗胃法 308

第六节 搬运法 309

第一节 休克 310

第二十八章 常见急症的处理 310

第二节 急性左心衰竭 312

第三节 心绞痛 313

第四节 急性心肌梗塞 314

第五节 中风 315

第六节 脱水 316

第七节 心脏骤停 318

第八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319

二、颅脑损伤 321

一、颅骨骨折 321

第二十九章 外伤急救 321

第一节 头颅骨和颅脑外伤 321

一、多根肋骨骨折 323

第二节 胸部外伤 323

二、损伤性气胸 324

第三节 腹部外伤 325

三、损伤性血胸 325

第四节 骨折 326

第五节 手部开放性损伤 328

第一节 触电与雷击 329

第三十章 意外伤害 329

第二节 溺水 330

第三节 交通事故伤害 331

第四节 塌方致伤 332

第六节 其他窒息 333

第五节 颈部伤害 333

第一节 急性中毒的处理原则 335

第三十一章 中毒急救 335

一、有机磷农药中毒 336

第二节 农药中毒 336

二、有机氯农药中毒 338

四、薰蒸剂农药中毒 339

三、有机硫农药中毒 339

五、有机氟农药中毒 340

六、植物杀虫剂中毒 341

一、镇静、安眠和抗惊厥药中毒 342

第三节 化学药物中毒 342

二、水杨酸盐类中毒 343

一、概述 344

第四节 食物中毒 344

三、洋地黄类中毒 344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345

三、毒蕈中毒 349

四、含氰植物木薯、苦杏仁中毒 351

五、棉子中毒 352

六、亚硝酸盐中毒 353

七、发芽马铃薯中毒 354

八、浜藜(灰菜)等中毒 355

十、河豚鱼中毒 356

九、霉变甘蔗中毒 356

十一、蟾蜍中毒 357

二、沥青中毒 358

一、急性苯中毒 358

第五节 其他中毒 358

三、汽油中毒 359

五、急性酒精中毒 360

四、甲醇中毒 360

六、一氧化碳中毒 361

七、盐卤中毒 362

一、中暑 364

第一节 中暑、烧伤、冻伤的急救 364

第三十二章 其他急救 364

三、冻伤 366

二、烧伤 366

一、毒蛇咬伤 367

第二节 动物咬刺伤 367

三、蝎子蜇伤 369

二、蜂类蜇伤 369

四、狗咬伤 370

一、发热 373

第三十三章 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与处理原则 373

第六篇 农村常见病防治 373

二、头痛 375

三、眩晕 376

四、水肿 377

五、心悸 379

六、昏迷 380

七、惊厥 381

八、咯血 382

九、腹痛 383

十、腹泻 384

十一、呕血与黑粪 386

十二、便血 387

十三、黄疸 388

十四、血尿 389

十五、关节酸痛 390

二、麻疹 391

一、流行性感冒 391

第三十四章 传染病 391

第一节 呼吸道传染病 391

四、水痘 393

三、风疹 393

五、猩红热 394

六、白喉 395

七、百日咳 396

八、流行性腮腺炎 397

九、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398

一、伤寒及副伤寒 399

第二节 肠道传染病 399

二、细菌性痢疾 401

三、病毒性肝炎 402

四、霍乱 404

五、阿米巴病 405

七、蛔虫病 406

六、脊髓灰质炎 406

九、姜片虫病 407

八、蛲虫病 407

十一、包虫病 408

十、绦虫病与囊虫病 408

十三、贾第虫病 409

十二、华支睾吸虫病 409

十五、旋毛虫病 410

十四、肺吸虫病 410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 411

第三节 节肢动物媒介的传染病 411

二、森林脑炎 412

三、流行性出血热 413

四、流行性斑疹伤寒 414

六、恙虫病 415

五、地方性斑疹伤寒 415

七、口蹄疫 416

八、鼠疫 417

十、疟疾 418

九、回归热 418

十一、黑热病 419

十二、丝虫病 420

一、狂犬病 421

第四节 透皮传染病 421

二、炭疽 422

三、钩端螺旋体病 423

四、钩虫病 424

一、肺结核 425

第五节 结核病 425

二、小儿结核病 426

三、结核性脑膜炎 427

五、结核性腹膜炎 428

四、结核性胸膜炎 428

六、肠结核 429

一、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430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 430

第三十五章 内科疾病 430

二、慢性支气管炎 431

三、支气管哮喘 432

四、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433

五、肺炎 434

六、支气管扩张症 436

七、肺脓肿 437

八、支气管肺癌 438

九、胸膜炎和胸腔积液 439

一、急性胃炎 440

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 440

三、消化性溃疡 441

二、慢性胃炎 441

四、溃疡性结肠炎 444

五、肝硬化 445

六、急性胰腺炎 446

七、原发性肝癌 447

八、胃癌 448

一、风湿热 449

第三节 循环系统疾病 449

二、风湿性心脏病 450

三、高血压病 451

五、心包炎 453

四、肺原性心脏病 453

六、感染性心内膜炎 455

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456

八、病毒性心肌炎 458

九、充血性心力衰竭 459

十、心律失常 460

一、慢性肾小球肾炎 464

第四节 泌尿系统疾病 464

二、肾病综合征 465

三、慢性肾功能不全 466

四、肾盂肾炎 468

一、贫血 469

第五节 造血系统疾病 469

二、白血病 472

四、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74

三、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474

一、糖尿病 475

第六节 内分泌和代谢障碍性疾病 475

五、过敏性紫癜 475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477

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479

四、产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480

二、三叉神经痛 481

一、面神经炎 481

第七节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481

三、多发性神经炎 482

五、急性脊髓炎 483

四、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483

六、脑血管意外 484

七、癫痫 488

八、震颤麻痹 491

十、精神疾患 492

九、老年性痴呆 492

一、烧伤 496

第一节 损伤 496

第三十六章 外科疾病 496

二、冻伤 497

三、颅脑损伤 498

四、手外伤 499

五、胸部损伤 500

七、急性腰扭伤 501

六、腹部损伤 501

一、疖与痈 502

第二节 感染 502

八、尿道损伤 502

三、脓肿 503

二、急性蜂窝织炎 503

六、急性乳腺炎 504

五、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504

四、丹毒 504

七、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505

九、颈淋巴结结核 507

八、破伤风 507

十一、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508

十、脊柱结核 508

二、乳癌 509

一、甲状腺肿瘤 509

第三节 肿瘤 509

三、食管癌 510

四、结肠、直肠癌 511

五、骨肿瘤 512

六、膀胱肿瘤 512

一、急性腹膜炎 513

第四节 急腹症 513

七、肾肿瘤 513

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514

三、急性胆囊炎和胆石症 515

四、胆道蛔虫症 516

六、急性肠梗阻 517

五、急性阑尾炎 517

一、锁骨骨折 520

第五节 骨折和脱位 520

三、桡骨下端骨折 521

二、肱骨髁上骨折 521

五、髌骨骨折 522

四、股骨颈骨折 522

七、骨盆骨折 523

六、脊柱骨折 523

九、桡骨头半脱位 524

八、肩关节脱位 524

十、颞颌关节脱位 525

二、肾结石 526

一、膀胱结石 526

第六节 泌尿外科疾病 526

四、包茎和包皮过长 527

三、肾结核 527

五、睾丸鞘膜积液 528

六、前列腺肥大症 529

二、痔 530

一、腹外疝 530

第七节 其他 530

三、肛瘘 531

五、下肢静脉曲张 532

四、肛裂 532

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533

七、乳房囊性增生病 534

九、肩关节周围炎 535

八、慢性腰肌劳损 535

十、类风湿性关节炎 536

一、第一产程 538

第一节 正常分娩 538

第三十七章 正常分娩与妇产科疾病 538

二、第二产程 539

三、第三产程 540

一、流产 541

第二节 产科疾病 541

二、异位妊娠 543

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544

四、前置胎盘 545

五、胎盘早期剥离 546

六、双胎妊娠 547

七、羊水过多 548

八、骨盆异常 549

九、胎位异常 550

十一、产后出血 552

十、子宫破裂 552

十二、产褥感染 554

十三、新生儿窒息 555

一、外阴白色病变 556

第三节 妇科疾病 556

三、阴道炎症 557

二、外阴瘙痒 557

四、宫颈炎 559

五、盆腔炎 560

六、生殖器结核 562

七、女性生殖器肿瘤 563

九、子宫内膜异位症 567

八、葡萄胎 567

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568

十一、子宫脱垂 570

十二、不育症 571

二、新生儿肺炎 573

一、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573

第三十八章 儿科疾病 573

第一节 新生儿常见疾病 573

三、新生儿败血症 574

五、新生儿颅内出血 575

四、新生儿硬肿症 575

六、新生儿黄疸 576

七、新生儿破伤风 577

一、营养不良 578

第二节 婴幼儿常见疾病 578

二、佝偻病 579

三、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581

四、小儿腹泻病 582

五、急性坏死性肠炎 583

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585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586

第三节 小儿常见呼吸道疾病 586

二、急性喉炎、气管炎 587

三、急性支气管炎 588

四、支气管肺炎 589

二、室间隔缺损 592

一、房间隔缺损 592

第四节 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592

三、动脉导管未闭 593

一、尿路感染 594

第五节 小儿常见泌尿道疾病 594

四、法洛四联症 594

二、急性肾小球肾炎 596

第六节 小儿腹痛 598

第七节 小儿惊厥 600

三、睑缘炎 603

二、霰粒肿 603

第三十九章 眼科疾病 603

第一节 眼睑病 603

一、麦粒肿 603

七、上睑下垂 604

六、睑外翻 604

四、睑内翻 604

五、倒睫 604

三、急性泪囊炎 605

二、慢性泪囊炎 605

第二节 泪道病 605

一、泪道狭窄或阻塞 605

二、沙眼 606

一、急性结膜炎 606

第三节 结膜病 606

一、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 607

第四节 角膜病 607

三、翼状胬肉 607

三、病毒性角膜炎 608

二、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608

第五节 青光眼 609

第六节 白内障 610

三、散光 611

二、近视 611

第七节 眼的屈光 611

一、远视 611

二、穿孔伤 612

一、结膜角膜异物 612

四、屈光参差 612

第八节 眼外伤 612

三、钝挫伤 613

四、化学伤 614

二、耵聍栓塞 616

一、外耳道异物 616

第四十章 耳鼻咽喉科疾病 616

第一节 耳部疾病 616

五、非化脓性中耳炎 617

四、鼓膜外伤性穿孔 617

三、外耳道炎 617

七、急性乳突炎 618

六、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618

九、美尼尔病 619

八、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619

二、鼻腔异物 620

一、鼻骨骨折 620

十、聋哑症 620

第二节 鼻部疾病 620

五、急性鼻炎 621

四、鼻疖 621

三、鼻前庭炎 621

六、慢性鼻炎 622

八、变态反应性鼻炎 623

七、萎缩性鼻炎 623

九、鼻窦炎 624

十一、鼻出血 625

十、鼻息肉 625

二、慢性扁桃体炎 626

一、急性扁桃体炎 626

第三节 咽部疾病 626

四、慢性咽炎 627

三、急性咽炎 627

六、鼻咽癌 628

五、咽后脓肿 628

二、喉阻塞 629

一、喉炎 629

第四节 喉部疾病 629

四、食管异物 630

三、气道异物 630

二、牙髓炎 632

一、龋齿 632

第四十一章 口腔疾病 632

第一节 牙体疾病 632

三、根尖周围炎 633

二、牙周炎 634

一、牙龈炎 634

第二节 牙周疾病 634

三、牙槽脓肿 635

一、颌面部间隙感染 636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感染 636

二、慢性涎腺炎 636

一、复发性口疮 637

二、疱疹性口炎 637

第四节 口腔粘膜病 637

三、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638

四、扁平苔藓 638

五、口腔粘膜白斑 639

六、口角炎 639

一、带状疱疹 641

二、脓疱疮 641

第一节 病毒、细菌、真菌性皮肤病 641

第四十二章 皮肤疾病 641

三、毛囊炎 642

四、麻风 642

五、手足甲癣 643

六、头癣 644

第二节 变应性皮肤病 645

一、接触皮炎 645

七、孢子丝菌病 645

三、荨麻疹 646

二、湿疹 646

四、药疹 647

第三节 皮脂腺及毛发病 648

一、寻常痤疮 648

五、多形红斑 648

第四节 结缔组织病 649

一、红斑狼疮 649

三、斑秃 649

二、脂溢性皮炎 649

二、硬皮病 650

三、皮肌炎 651

一、蕈样肉芽肿 652

二、基底细胞癌 652

第五节 皮肤肿瘤 652

第六节 其他皮肤病 653

一、疥疮 653

三、鳞状细胞癌 653

二、稻田皮炎 654

三、日光皮炎 654

四、银屑病 655

四、智齿冠周炎 655

六、天疱疮 656

五、玫瑰糠疹 656

七、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 657

二、地方病预防和控制 662

一、地方病分类及基本特征 662

第四十三章 地方病 662

第一节 概述 662

一、碘缺乏病 663

第二节 常见地方病防治 663

二、地方性氟中毒 665

三、大骨节病 666

四、克山病 667

六、布氏杆菌病 668

五、血吸虫病 668

一、梅毒 670

第一节 常见性传播疾病 670

第四十四章 性传播疾病与 670

艾滋病 670

二、淋病 672

四、尖锐湿疣 674

三、非淋菌性尿道炎 674

第二节 艾滋病 675

一、药物作用 681

第一节 药物作用及体内过程 681

第七篇 基本药物 681

第四十五章 药物基本知识 681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682

一、影响药效的因素 683

第二节 影响药效的因素和药物相互作用 683

一、给药途径 684

第三节 药物的用法和用量 684

二、药物相互作用 684

二、给药次数与用药量 685

一、用药的选择 686

第四节 村卫生室合理用药 686

一、药物的不良反应 687

第五节 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滥用药物的危害 687

二、用药注意事项 687

二、不良反应的表现 688

三、药物的滥用及危害 689

一、小儿用药 690

第六节 特殊人群用药 690

二、孕、产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691

三、老年人用药 692

二、规定基本药物的意义 694

一、选择基本药物的原则 694

第四十六章 药品管理 694

第一节 村卫生室基本药物 694

二、药品质量管理的几个环节 695

一、与药品质量管理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695

第二节 药品管理基本要求 695

一、影响药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698

第三节 药品的贮存与保管 698

三、药品的经济管理 698

二、药品贮存条件与保管方法 699

第一节 常用西药 701

第四十七章 基本药物介绍 701

一、抗菌药 702

二、抗结核病药 709

三、抗寄生虫病药 710

四、呼吸系统药 712

五、消化系统药 715

六、平滑肌解痉药 720

七、循环系统药 721

八、血液系统药 725

九、利尿药 729

十、中枢神经系统药 730

十一、内分泌系统药 736

十二、抗过敏药及抗晕动药 739

十四、维生素类药 741

十三、局部麻醉药 741

十五、水、电解质调节药 744

十六、外用药及其他药物 746

一、解表剂 749

第二节 常用中成药 749

二、清热剂 750

三、祛痰、止咳、平喘剂 752

四、理气剂 753

七、开窍剂 754

六、泻下剂 754

五、消食剂 754

九、祛风剂 755

八、活血祛瘀剂 755

十、骨伤剂 756

十三、益经剂 757

十二、补益剂 757

十一、安神剂 757

十四、咽喉剂 758

十五、眼科剂 759

三、常用度量衡法定计量单位 760

二、常用生理解剖符号及意义 760

附录 一、常用处方、医嘱缩写符号及意义 760

五、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 761

四、中药旧制、公制重量换算 761

六、常用注射液配伍禁忌表……………………………插页编后语 76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