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种子生物学
种子生物学

种子生物学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晋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040195046
  • 页数:361 页
图书介绍:《种子生物学》吸收了国内外种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种子科技实践编写而成;内容包括绪论、种子的形态构造和分类、种子的化学成分、种子的形成发育和成熟、种子休眠及其调控、种子萌发、种子活力、种子寿命、种子加工处理生物学基础、种子贮藏生物学基础、顽拗型种子生物学、种子新技术及其研究进展。本教材是一本内容系统、理论完整、资料新颖、技术先进的新教材。 《种子生物学》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植物生产类以及种子科学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种子科技工作者及农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种子生物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种子的概念 1

第二节 种子生物学的内容和任务 3

第三节 种子生物学的发展 4

第四节 种子生物学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6

思考题 7

主要参考文献 7

第二章 种子的形态构造和分类 10

第一节 种子的一般形态构造 10

一、种子的外表性状 10

二、种子的基本构造 15

第二节 主要作物种子的形态结构 20

一、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构造 20

二、主要蔬菜作物种子的形态构造 30

三、果树、林木、牧草、花卉等种子的形态构造 37

第三节 种子的植物学分类 45

一、根据胚乳有无分类 45

二、根据植物形态学分类 45

思考题 47

主要参考文献 47

第三章 种子的化学成分 49

第一节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布 49

一、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 49

二、农作物种子主要化学成分 51

三、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 53

第二节 种子水分 56

一、种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 56

二、种子的临界水分和安全水分 57

三、种子的平衡水分 58

一、糖类 64

第三节 种子的营养成分 64

二、脂质 67

三、蛋白质 69

第四节 种子的生理活性物质 72

一、酶 72

二、维生素 73

三、植物激素 74

第五节 种子的其他化学成分 77

一、矿物质 77

二、色素 78

三、种子毒物和特殊化学成分 78

思考题 81

主要参考文献 81

一、受精作用 83

第一节 种子形成发育的一般过程 83

第四章 种子的形成发育和成熟 83

二、种子的形成发育 91

第二节 几种主要作物种子的形成和发育 96

一、小麦种子的形成和发育 96

二、水稻种子的形成和发育 98

三、棉花种子的形成和发育 98

四、油菜种子的形成和发育 99

五、蚕豆种子的形成和发育 99

第三节 种子发育的异常现象 101

一、多胚现象 101

二、无胚现象 102

三、无融合生殖和无性种子 102

第四节 种子的成熟及其调控 104

一、种子的成熟阶段 104

二、种子成熟过程中的变化 106

三、种子成熟的调控 117

四、环境条件对种子成熟的影响 121

思考题 124

主要参考文献 124

第五章 种子休眠及其调控 126

第一节 种子休眠的原因和机制 126

一、种子休眠的意义 126

二、种子休眠的原因 127

三、种子休眠的机制 133

四、种子休眠基因的分子水平研究 136

第二节 禾谷类种子的休眠 138

一、休眠原因及休眠的起始 138

二、休眠期及其影响因素 139

二、硬实发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 140

一、硬实的生物学意义及分布 140

第三节 豆类种子的休眠 140

第四节 其他种子的休眠 142

一、棉花 142

二、油菜 143

三、向日葵 143

四、甜菜 143

五、蔬菜类 143

六、观赏植物类 144

七、药用植物类 145

第五节 种子休眠的调控 147

一、延长种子休眠期 147

二、缩短和解除种子休眠 147

思考题 150

主要参考文献 151

一、吸胀 154

第六章 种子萌发 154

第一节 种子萌发的过程 154

二、萌动 155

三、发芽 156

四、成苗 156

第二节 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变化 158

一、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代谢特点 158

二、种子萌发过程中主要贮藏物质的转化利用 160

三、呼吸作用和能量代谢 165

第三节 种子萌发的生态条件 169

一、水分 169

二、温度 170

三、氧气 172

四、光 173

五、其他生态因素 174

主要参考文献 175

思考题 175

第七章 种子活力 177

第一节 种子活力的概念和意义 177

一、种子活力问题的提出及发展过程 177

二、种子活力的概念 180

三、种子活力的重要意义 181

第二节 种子活力的生物学基础 183

一、影响种子活力的因素 183

二、种子活力与种子劣变的关系 187

第三节 种子活力测定原理及方法 189

一、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分类和选用 189

二、发芽试验测定 190

三、逆境试验测定 192

四、生理生化测定 198

五、种子活力测定技术的发展趋向 202

主要参考文献 203

思考题 203

第八章 种子寿命 206

第一节 种子寿命及其差异性 206

一、种子寿命的概念 206

二、种子寿命的差异 209

第二节 种子寿命的影响因素 210

一、影响种子寿命的内在因素 210

二、影响种子寿命的环境条件 212

第三节 种子衰老及其机制 215

一、种子衰老概念 215

二、种子衰老的形态特征 216

三、种子衰老的生理生化变化 216

一、陈种子利用的现实意义 221

第四节 陈种子的利用 221

二、陈种子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22

第五节 种子寿命的预测 222

一、利用对数直线回归方程式及其列线图预测种子寿命 222

二、修正后的种子寿命预测方程及其列线图 226

思考题 231

主要参考文献 231

第九章 种子加工处理生物学基础 234

第一节 种子的吸附性和吸湿性 234

一、吸附性 234

二、吸湿性 235

第二节 种子清选原理 236

一、种子清选的含义和目的意义 236

二、种子清选的原理 237

一、种子干燥特性 245

第三节 种子干燥原理 245

二、种子干燥原理和过程 249

三、种子干燥方法 250

第四节 种子处理 257

一、吸湿-回干 257

二、有机溶剂渗透 258

三、生长调节剂处理 258

四、物理因素处理 260

五、药剂处理 261

六、种子包衣 268

思考题 272

主要参考文献 273

第十章 种子贮藏生物学基础 276

第一节 种子的呼吸作用 276

一、种子呼吸概念和部位 276

二、种子呼吸的性质 277

三、种子的呼吸强度和呼吸系数 278

四、影响种子呼吸强度的因素 278

五、呼吸与种子贮藏的关系 283

第二节 种子的后熟作用 284

一、种子的后熟 284

二、种子后熟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 285

三、影响后熟的因素 285

四、后熟与种子贮藏的关系 286

第三节 种子贮藏期间的变化 287

一、种子温度和水分变化 287

二、种子的结露 289

三、种子的发热 292

第四节 种子贮藏期间的通风 294

一、通风的目的 294

一、加速老化方法 295

二、通风的方式和原则 295

第五节 种子耐藏性的预测 295

二、预测效果 296

思考题 296

主要参考文献 296

第十一章 顽拗型种子生物学 299

第一节 顽拗型种子研究意义和鉴定 299

一、顽拗型种子的含义 299

二、顽拗型种子研究的意义 299

三、顽拗型种子的鉴定 300

第二节 顽拗型种子的生物学特性 300

一、干燥脱水易损伤 300

三、寿命短,不耐贮藏 302

四、属大型和大粒种子 302

二、易遭冷害和冻害 302

五、多属于热带植物 303

第三节 顽拗型种子的贮藏特性和方法 303

一、顽拗型种子的贮藏特性 303

二、贮藏顽拗型种子的关键措施 304

三、顽拗型种子的贮藏方法 305

四、重要作物顽拗型种子的贮藏 308

第四节 顽拗型种子的种类 313

一、低度顽拗型种子 313

二、中度顽拗型种子 314

三、高度顽拗型种子 314

思考题 315

主要参考文献 315

一、种子引发概念 316

二、种子引发的机制和效应 316

第一节 种子引发及其研究进展 316

第十二章 种子新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316

三、种子引发方法及技术 317

第二节 种子超干贮藏研究进展 320

一、种子超干贮藏概念和意义 320

二、种子超干贮藏的研究概况 321

三、种子超干贮藏理论基础和原理 322

四、种子超干贮藏的技术关键 322

第三节 种子超低温贮藏研究进展 322

一、种子超低温贮藏的概念和意义 322

二、不同种类种子对液氮低温反应的差异 323

三、种子超低温贮藏的技术关键 325

第四节 植物人工种子研究进展 326

一、植物人工种子的概念和优点 326

二、植物人工种子的制备方法与技术要求 327

三、植物人工种子技术存在的问题 330

四、植物人工种子的应用前景 331

第五节 种子生活力和活力非破坏性测定研究 331

一、非破坏性测定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的意义 331

二、非破坏性测定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的方法 331

第六节 顽拗型种子研究进展 333

一、种子顽拗性的评价 333

二、种子脱水敏感性/耐性的机制 333

三、顽拗型种子的贮藏 338

第七节 种子认证历史和发展 338

一、种子认证概述 338

二、种子认证方案 340

三、种子认证程序 343

思考题 345

主要参考文献 345

汉英拉专业词汇对照及索引 3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