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伦理学史  插图本
中国伦理学史  插图本

中国伦理学史 插图本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元培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2540731
  • 页数:131 页
图书介绍: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辛亥革命的元老、著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大学者。早在清代晚期他就认为吾国夙重伦理学,而至今尚无伦理学史,迩及伦理界怀疑时代之托始,异方学说之分道而输入者,如风如烛,几有互相衡突之势,苟不得吾民族固有之思想体系以相为衡准,则益将彷徨于歧路,盖此事之亟如此。然而又深知当代宏达似皆未遑暇及,于是他“用不自量,于学课之隙,缀述是篇”,这样就诞生了我国近代的第一部伦理学史专著--《中国伦理学史》。全书分绪论、先秦创史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时代四大部分三十三章,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伦理学界重要的流派及主要代表人物,并阐述了各家学说的要点、源流及发展,为我国研究中国伦理学史的第一本专著。此次出版,还根据该书内容配以插图约180幅,使得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大师的作品。
《中国伦理学史 插图本》目录
标签:伦理学 伦理

绪论 1

伦理学与修身书之别 1

伦理学史与伦理学根本观念之别 1

我国之伦理学 1

我国伦理学说之沿革 2

我国之伦理学史 2

第一期 先秦创始时代 5

第一章 总论 5

伦理学说之起源 6

各家学说之消长 6

第二章 唐虞三代伦理思想之萌芽 6

伦理思想之基本 6

天之观念 6

天之公理 6

天之信仰 6

天之权威 7

天道之秩序 7

家长制度 8

古先圣王之言动 8

尧 8

舜 8

禹 9

皋陶 9

商周之革命 12

三代之教育 12

(一)儒家 12

第三章 孔子 12

小传 12

孔子之道德 12

性 12

仁 12

孝 13

忠恕 13

学问 14

涵养 14

君子 14

政治与道德 15

第四章 子思 16

小传 16

中庸 16

率性 16

诚 16

结论 17

第五章 孟子 18

小传 18

创见 18

性善说 18

欲 19

义 19

浩然之气 20

求放心 20

孝弟 20

大丈夫 20

自暴自弃 21

政治论 21

结论 21

第六章 荀子 22

小传 22

学说 22

人道之原 22

性恶说 22

性论之矛盾 23

修为之方法 23

礼 24

礼之本始 24

礼之用 24

礼乐相济 25

刑罚 25

理想之君道 25

结论 26

(二)道家 27

第七章 老子 27

小传 27

学说之渊源 27

学说之趋向 27

道 27

德 28

道德论之缺点 29

因果之倒置 29

齐善恶 29

无为之政治 30

法术之起源 30

结论 31

第八章 庄子 32

小传 32

学派 32

世界观及人生观 33

理想之人格 33

修为之法 34

内省 34

北方思想之驳论 35

排仁义 36

道德之推移 36

道德之价值 37

道德之利害 37

结论 38

(三)农家 39

第九章 许行 39

小传 39

义务权利之平等 39

齐物价 39

结论 40

(四)墨家 41

第十章 墨子 41

小传 41

学说之渊源 41

弟子 41

有神论 41

法天 42

天之爱人利人 43

道德之法则 43

兼爱 43

兼爱与别爱之利害 44

行兼爱之道 44

利与爱 44

兼爱之调摄 45

勤俭 45

非攻 46

结论 46

(五)法家 47

第十一章 管子 47

小传 47

著书 47

学说之起源 47

理想之国家 48

道德与生计之关系 48

上下之义务 49

结论 49

管子以后之中部思潮 49

第十二章 商君 51

小传 51

革新主义 51

旧道德之排斥 51

重刑 52

尚信 52

结论 52

第十三章 韩非子 53

小传 53

学说之大纲 53

性恶论 53

威势 54

法律 54

变通主义 55

重刑罚 55

君主以外无自由 56

以法律统一名誉 56

排慈惠 57

结论 57

第一期结论 59

第二期 汉唐继承时代 63

第一章 总说 63

汉唐间之学风 63

儒教之托始 63

道教之托始 63

佛教之流入 63

三教并存而儒教终为伦理学之正宗 64

第二章 淮南子 65

小传 65

著书 65

南北思想之调和 65

道 66

性 67

性与道合 67

修为之法 68

善即无为 69

理想之世界 69

性论之矛盾 70

结论 70

第三章 董仲舒 71

小传 71

著书 71

纯粹之动机论 71

天人之关系 71

性 72

性论之范围 72

教 72

仁义 73

结论 73

第四章 扬雄 74

小传 74

著书 74

玄 74

性 75

性与为 75

修为之法 75

模范 75

结论 76

第五章 王充 77

小传 77

革新之思想 77

无意志之宇宙论 77

万物生于自然 77

气与形形与气 78

骨相 78

性 78

恶 78

结论 79

第六章 清谈家之人生观 80

起源 80

要素 81

人生之无常 81

从欲 82

排圣哲 83

旧道德之放弃 84

不为恶 84

排自杀 85

不侵人之维我论 85

反对派之意见 85

结论 86

第七章 韩愈 87

小传 87

儒教论 87

排老庄 88

排佛教 88

性 88

情 89

结论 89

第八章 李翱 90

小传 90

学说之大要 90

性 90

性情之关系 90

情之起源 90

至静 91

结论 91

第二期结论 92

第三期 宋明理学时代 93

第一章 总说 93

有宋理学之起源 93

朱陆之异同 93

动机论之成立 93

功利论之别出 94

儒教之凝成 94

思想之限制 95

第二章 王荆公 96

小传 96

性情之均一 96

善恶 96

情非恶之证明 97

礼论 97

结论 98

第三章 邵康节 99

小传 99

宇宙论 99

动静二力 99

物人凡圣之别 99

学 100

慎独 100

神 101

性情 101

结论 101

第四章 周濂溪 102

小传 102

太极论 102

性与诚 103

善恶 103

几与神 103

仁义中正 103

修为之法 103

结论 104

第五章 张横渠 105

小传 105

太虚 105

理一分殊 105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105

心性之别 106

虚心 106

变化气质 106

礼 107

结论 107

第六章 程明道 108

小传 108

性善论之原理 108

善恶 109

仁 109

敬 110

忘内外 110

诚 111

结论 111

第七章 程伊川 112

小传 112

伊川与明道之异同 112

理气与性才之关系 112

心 112

养气寡欲 113

敬与义 113

穷理 114

知与行 114

结论 114

第八章 程门大弟子 115

程门弟子 115

上蔡小传 115

其学说 115

龟山小传 115

其学说 116

结论 116

第九章 朱晦庵 117

小传 117

理气 117

性 118

心情欲 118

人心道心 119

穷理 119

养心 119

结论 120

第十章 陆象山 121

小传 121

朱陆之论争 122

心即理 122

纯粹之惟心论 122

气质与私欲 123

思 123

先立其大 123

诚 123

结论 124

第十一章 杨慈湖 125

小传 125

己易 125

结论 126

第十二章 王阳明 127

小传 127

心即理 127

知行合一 128

致良知 128

仁 129

结论 130

第三期结论 1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