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趋势和分布
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趋势和分布

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趋势和分布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功焕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10726595
  • 页数:35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析了中国人群1950~2000的50年间死亡及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趋势和分布。
《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趋势和分布》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5

第一节 研究背景 5

一、研究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和变动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的重要性 5

第一篇 概论 5

二、在中国进行该项研究的可能性 7

第二节 研究目的、范围和意义 8

一、本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8

二、本研究的公共卫生意义 9

一、人口资料来源和质量评价 11

第二章 研究方法 11

第一节 资料来源和质量评价 11

二、死因资料及其质量评价 14

三、人群行为危险因素资料 17

第二节 资料调整和分析 20

一、分析指标 20

二、死因资料的校正和调整 21

四、对早期未单独列出的死因的估计 22

三、死因分类标准 22

五、资料分析方法 23

六、地区划分的原则 24

第二篇 研究结果 33

研究结果之一:中国人群的死亡 33

第一章 中国人群的总死亡水平、趋势和分布 33

第一节 中国人口模式转变 33

一、中国人口模式转变的基本特点 33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35

三、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36

第二节 中国人群总死亡水平、趋势和分布特点 38

一、人群总死亡水平的变化趋势 38

二、儿童死亡水平和变化趋势 41

三、成人死亡水平和变化趋势 46

四、总结 47

第三节 死亡水平变化的因素分解 47

第一节 结核 49

一、结核死亡水平的变化趋势 49

第二章 感染性疾病和母婴疾病 49

二、结核死亡的年龄性别特点 50

三、结核死亡水平的地区差异 51

第二节 传染性疾病 53

一、传染病死亡的变化趋势 53

二、传染病死亡的年龄性别特点 54

第三节 肺炎 55

一、肺炎死亡的变化趋势 55

三、传染病死亡水平的地区差异 55

二、肺炎死亡的年龄和性别特点 57

三、肺炎死亡水平的地区差异 58

第四节 围生期疾病 60

一、围生期疾病死亡的变化趋势 60

二、围生期疾病死亡的性别特点 61

三、围生期疾病死亡的地区分布 62

第五节 产科疾病 64

一、产科疾病死亡的变化趋势和流行水平 64

二、产科疾病死亡的年龄特点 65

三、产科疾病死亡的地区分布 66

第六节 感染性疾病和母婴疾病的死亡特点和影响因素 67

一、感染性疾病和母婴疾病的死亡特点 67

二、感染性疾病和母婴疾病死亡率下降及其地区差异的因素分解 69

第三章 肿瘤 71

第一节 肿瘤的死亡水平和变化趋势 71

一、肿瘤死亡的变化趋势 71

三、肿瘤死亡谱的变化 73

二、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的肿瘤死亡水平 73

第二节 支气管肺癌 75

一、支气管肺癌死亡的变化趋势 75

二、肺癌死亡的性别和年龄特点 75

三、城市和农村地区肺癌死亡变化 76

四、肺癌死亡水平的地理分布 77

第三节 肝癌 79

一、肝癌死亡的变化趋势 79

二、肝癌死亡的性别和年龄特点 80

三、城市和农村肝癌死亡的差异 81

四、肝癌死亡水平的地理分布 82

第四节 胃癌和食管癌 83

一、胃癌和食管癌的流行水平和变化趋势 83

二、胃癌和食管癌死亡的性别和年龄特点 84

三、胃癌和食管癌死亡的城市和农村差异 85

四、胃癌和食管癌死亡的地理分布 86

第五节 结肠直肠癌 88

一、结肠直肠癌的流行水平和变化趋势 88

二、结肠直肠癌死亡的性别和年龄特点 88

三、结肠直肠癌死亡的城乡差异 89

四、结肠直肠癌死亡的地理分布 90

第六节 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 92

一、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死亡的变化趋势 92

二、乳腺癌和宫颈癌死亡的年龄特点 93

三、乳腺癌死亡的城市和农村差异 93

四、乳腺癌和宫颈癌死亡的地理分布 94

二、白血病 98

一、鼻咽癌 98

第七节 其他肿瘤 98

第八节 人群肿瘤死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100

一、肿瘤死亡的特点 100

二、肿瘤死亡水平变化和地区差异的因素分解 100

三、非人口因素在肿瘤死亡中的含义 103

第四章 心脑血管疾病 105

第一节 脑血管病 105

一、脑血管病死亡的变化趋势 105

二、脑血管病死亡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107

三、脑血管病死亡的城市和农村差异 108

四、脑血管病死亡的地理分布 109

第二节 冠心病 109

一、冠心病死亡的变化趋势 109

二、冠心病死亡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112

三、冠心病死亡的地区分布 114

第三节 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 115

一、风湿热和风心病死亡的变化趋势 115

三、风湿热和风心病死亡的地区分布 117

二、风湿热和风心病死亡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117

第四节 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119

第五节 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121

一、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特点 121

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水平变化和地区差异的因素分解 122

三、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上升的重要非人口因素 123

第五章 其他慢性病 125

第一节 糖尿病 125

一、糖尿病死亡的变化趋势 125

二、糖尿病死亡的年龄性别特点 127

三、糖尿病死亡的地区分布 127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 129

一、COPD死亡的变化趋势 129

二、COPD死亡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130

三、COPD死亡的地区分布 132

一、慢性肝病和肝硬化 133

二、胆石症和胆囊炎 133

第三节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133

第四节 其他慢性病的死亡水平变化和地区差异的因素分解 136

一、1991~2000年死亡变化的因素分析 136

二、城市和农村死亡水平差异的因素分解 136

第六章 伤害 139

第一节 伤害的死亡水平和变化趋势 139

一、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 139

二、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的伤害死亡水平和变化趋势 141

一、伤害死亡谱的构成及其变化 142

第二节 伤害死亡谱 142

三、伤害死亡的地区分布 142

二、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伤害死亡原因构成 144

三、城市和农村人群的伤害死亡原因 145

第三节 交通事故 146

一、交通事故死亡的变化趋势 146

二、交通事故死亡的性别和年龄特点 148

三、交通事故死亡的地理分布 150

第四节 自杀 151

一、人群自杀死亡的变化趋势 151

三、自杀死亡的地区差异 153

二、自杀死亡的性别和年龄特点 153

第五节 其他伤害 155

一、溺水 155

二、意外中毒 157

三、意外跌落 160

四、失火和火焰引起的事故 161

第六节 伤害死亡特点和影响因素分析 165

一、和其他国家比较及全球趋势 165

二、伤害死亡的特点 166

三、伤害死亡变化和地区差异的因素分解 167

第七章 中国人群死因模式的变化和疾病负担 169

第一节 死因构成的变化 169

一、不同年代人群的死因构成 169

二、不同地区人群死因构成的差异 171

第二节 三大类疾病死亡率变化的因素分解 173

一、不同类别疾病死亡变化的因素分析 173

二、城市和农村不同类别疾病死亡水平差异的因素分解 174

三、“非人口因素”的含义 175

第三节 疾病负担的测量 175

一、潜在寿命损失年和工作寿命损失年 176

二、感染性及母婴疾病的潜在寿命损失和工作年限损失 176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潜在寿命损失和工作年限损失 177

四、伤害潜在寿命损失和工作年限损失 178

一、样本的年龄性别分布 183

第一节 调查对象的人口特点 183

第八章 调查对象的特征 183

研究结果之二:与死亡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 183

二、教育水平 184

三、职业特点 185

第二节 调查对象的身体和精神状况 185

一、自我报告的身体状况 186

二、影响健康状况的疾病 188

三、精神卫生问题 192

四、疾病导致的负担 193

一、不同类别人群的医疗保险 195

第三节 医疗保险与健康体检 195

二、健康体检 196

三、接受健康体检和享受医疗保健制度的关系 198

第九章 饮食、饮酒、体力活动与体质指数 199

第一节 饮食行为 199

一、食用不同类别食品的频度 199

二、烹调油的使用 202

三、快餐食品的普及性 202

四、城市和农村人群的饮食行为 203

五、不同地区人群的饮食行为 205

第二节 饮酒 217

一、过去30天不同类别人群的饮酒频度 217

二、过去30天人群的饮酒量 219

三、酒的消耗量 222

第三节 体力活动及体育锻炼 222

一、工作中的体力劳动强度 223

二、人们参与家务活动的比例 225

三、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 226

四、静坐生活方式 228

第四节 体质指数(BMI)的分布 229

一、BMI的分布 229

二、不同人群中BMI分布的特点 230

三、BMI分布的地区差异 231

第五节 体重评价和体重控制 233

一、对自己体重的评价 233

二、体重控制 235

第一节 中国人群的吸烟流行水平 237

第十章 烟草使用与烟草控制 237

一、年龄别吸烟率 238

二、不同教育人群的吸烟率 238

三、不同职业人群的吸烟率 239

四、不同地区人群吸烟率 240

五、吸烟量 244

六、吸烟花费 245

七、人群戒烟情况 247

八、吸烟者的现状 248

一、被动吸烟暴露 249

第二节 被动吸烟 249

二、被动吸烟的暴露地点 250

第三节 烟草控制活动的执行和效果 252

一、人们对烟草危害健康知识的变化 252

二、人们对烟草控制措施态度的变化 256

三、目前控烟措施的执行情况 259

第一节 与肝炎防治有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263

一、对肝炎的了解和流行严重性的判断 263

第十一章 与感染性疾病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263

二、对甲型和乙型肝炎传播途径和控制措施的了解 265

第二节 有关性病/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265

一、对艾滋病流行形势的了解 265

二、对性病/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了解 267

三、安全套的使用 269

四、性病及其求医行为 270

五、献血 272

六、有关预防艾滋病信息的获得 272

第一节 交通违章行为 275

第十二章 与伤害有关的行为 275

一、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违章行为 276

二、交通安全带的佩戴 278

三、摩托车头盔的佩戴 280

第二节 农药和鼠药保管 281

一、农药保管 281

二、鼠药保管 284

第十三章 二级预防措施与健康保健服务 287

第一节 高血压、高血脂意识 287

一、人们对高血压和高血脂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287

二、高危人群 292

第二节 血糖检查和高血糖及糖尿病的检出 294

一、概况 294

二、高血糖和糖尿病检出的人群特点 295

三、高血糖和糖尿病检出的地区差异 297

第三节 肿瘤筛查 299

一、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 299

三、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的地区差异 300

二、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的人群特点 300

第四节 二级预防措施实施与医疗保健制度的关系 301

一、接受筛查实验的频度 301

二、不同人群的医疗保险、健康体检和筛查实验 301

第十四章 中国人群与健康有关的行为特点 303

第一节 五类不健康行为的流行特点 304

一、烟草使用 304

二、不良饮食、体力活动过少及肥胖 305

三、与伤害死亡有关的高风险行为 306

四、与感染性疾病有关的行为 307

五、二级预防和医疗保险 307

第二节 影响健康行为形成的因素 308

一、教育水平和不健康行为的关系 308

二、不同地区人群的不健康行为的特点 310

第三篇 结论与建议 317

第一章 该研究的主要结论 317

一、感染性及母婴疾病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服务 319

二、肿瘤死亡率增长与相关危险因素 319

三、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死亡率均会显著上升 322

四、交通伤害和自杀的特点和预防 323

五、教育水平与健康 325

六、面对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的双重挑战 325

第二章 研究方法的创新 327

一、行为与死亡的联系研究 327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指标的选择 328

三、地理分布图谱作为工具引入该研究 328

一、确定疾病控制重点和策略 329

第三章 对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系统建设的意义 329

二、对公共卫生系统建设的意义 330

第四章 本研究的局限 331

一、死因估计的正确性 331

二、死因登记覆盖的人群范围、观察的时间跨度和分析方法的一致性 331

三、自我报告行为的效度 331

四、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的样本量 331

附录一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333

附录二 行为危险因素调查问卷 335

附录三 中英文病名以及国际死因分类第9版和第10版对照表 35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