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五运六气临床应用大观  天人合一诊疗法
五运六气临床应用大观  天人合一诊疗法

五运六气临床应用大观 天人合一诊疗法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田合禄等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7723125
  • 页数:543 页
图书介绍:五运六气不但是外感病之源,也是杂病之源,本书分上、中、下三编,分别阐述了五运六气是外感杂病之源、伤寒直源、运气治验医案,作者运用天人合一诊疗法,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五运六气临床应用大观 天人合一诊疗法》目录

目录 1

上编 五运六气是外感杂病之源 1

一、五运证候 1

(一)中运 1

(二)主运 2

(三)客运 2

二、六气证候 5

(一)主气证候 5

(二)客气证候 5

三、证候分类 15

(一)外感类 15

(二)杂病类 15

五、五运六气天纲图 16

四、慎察病机 16

六、五运六气的临床应用 20

七、五运六气的不同治则 21

八、五运六气方剂 30

九、运气外邪客身伤害五脏系 41

(一)肺系病 42

(二)心系病 51

(三)肝系病 57

(四)脾系病 58

(五)肾系病 60

中编 伤寒真原 64

一、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64

(一)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64

(二)《伤寒论》的渊源 68

(三)伤寒的涵义 80

二、论阴阳 82

(一)阴阳定性 86

(二)阴阳顺序 87

(三)阴阳定量 87

(四)阴阳升降 88

(五)阴阳层次 88

(六)阴阳方向 88

三、三部六经病的源流 89

(一)《内经》三部说 89

(二)陶华三部六经病说 90

(三)柯韵伯三部六经病说 90

(四)俞根初三部六经病说 90

(五)恽铁樵、陈逊斋三部六经病说 90

(八)刘绍武三部六病说 91

(六)黄竹斋三部六经病说 91

(七)《伤寒论译释》三部六经病说 91

(九)吴鞠通三焦三部六经病说 92

(十)章虚谷三焦三部六经说 92

(十一)秦伯未三焦三部六经说 93

(十二)吴师机三部说 93

四、三部六经说的确立 93

(一)三阴三阳和六经的含义 93

(二)三部六经说的确立 95

1.太极阴阳说 96

2.四时阴阳说 96

(1)五脏应四时阴阳(阴阳定性) 96

(2)五脏的功能特性(阴阳升降) 97

(4)六经分天地人三部(阴阳层次) 99

(3)五脏的阴阳多少(阴阳定量) 99

(5)六经在躯干的分部理论 105

3.三焦三部六经说 105

4.切脉部位 110

5.养生学中的三部六经说 112

(三)三部六经基本概念 112

1.三部六经与脏腑的关系 112

2.三部六经气血的多少 113

3.三部六经阴阳开枢合的关系 114

4.三部六经六气本标中气关系 114

5.三部六经的表里关系 116

6.三部六经一、二、三含义析 117

(四)三部六经说与《周易》太极八卦的关系 117

五、三部六经的生理功能 122

(一)表部 123

1.厥阴 124

2.太阳 126

(二)里部 128

1.阳明 129

2.少阴 131

(三)半表半里部——表里合部 133

1.少阳 136

2.太阴 137

(四)上焦部 138

(五)中焦部 141

(六)下焦部 141

六、三部六经的病理变化 143

(一)六气发病及归类 146

(二)体分三部,病发三途,治有三则 148

(三)督脉统阳,任脉统阴 152

(四)辨阳病阴病 153

(五)辨阳病阴病指导作用举例 157

(六)《伤寒论》辨发于阳、发于阴 159

(七)并病合病 161

(八)辨太阳三纲、阳明三纲 162

(九)明少阳、太阴篇幅 164

(十)逐邪第一,辨证求因 164

(十一)《伤寒论》阴阳总述 165

(十二)人体五脏阴阳病理变化与时、日、气交法则相应 173

(十三)五运六气干支与五脏六经干支相应 174

(十四)三部六经病与八纲和营卫气血的关系 175

(十五)三部六经病发全身证候 177

(十六)辨表里 177

(十七)表部病 178

1.太阳病 183

附:对《内经》中论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探析 215

2.厥阴病 227

(十八)里部病 251

1.阳明病 252

2.少阴病 279

(十九)半表半里部病 294

1.少阳病 296

2.太阴病 313

(二十)上焦部病 336

(二十一)中焦部病 340

(二十二)下焦部病 340

(二十三)内伤的病理变化 340

(二十四)传经与不传经的机理 341

(二十五)解释开、枢、阖 344

(二十七)说明生理 347

(二十六)解释人体阳气失常的病变 347

七、《伤寒》“伤寒”条文辨析 348

(一)阳明篇 349

(二)少阳篇 350

(三)太阴篇 351

(四)厥阴篇 351

(五)太阳篇 351

八、《伤寒论》三部六经病辨证论治 353

(一)仲景辨证法 353

(二)外感八纲辨证 355

2.真假寒热 356

3.传经与不传经 356

1.阳病阴病 356

(三)辨证总纲 356

(四)以小便辨表里寒热 359

(五)辨表里治法 359

(六)三部病辨证论治 361

1.表部 362

(1)表虚 362

(2)辨表部阳气损伤程度 363

(3)并病 364

2.里部 367

(1)里虚 367

(2)以小便与汗之多少辨津液损伤程度 368

(3)辨大小承气汤使用法 369

(4)并病 371

3.半表半里部 373

(2)虚寒证 374

(1)气血虚证 374

(3)风寒证 375

(4)温热证 376

(5)柴胡汤证 377

(6)湿热证 381

(7)寒湿证 384

4.上焦部 384

(1)中风 385

(2)伤寒 386

(3)温病 387

(4)热病 387

(5)湿温病 388

(6)燥病 390

(7)太阳阳明合病 391

(8)太阳阳明并病 400

(9)结胸和痞证总纲 402

(10)结胸和脏结 403

(11)火郁证 409

5.中焦部 417

6.下焦部 417

(1)下焦部病机 418

(2)阴盛格阳证 419

(3)阴盛戴阳证 421

(4)阴阳两虚证 423

(5)阴阳病愈的机转 423

(6)下焦不固下利证 423

(7)热入血室证 424

(8)蓄血证 426

(1)桂枝汤证 429

(七)六经病辨证论治 429

1.太阳病 429

(2)桂枝汤禁忌证 434

(3)桂枝汤类方证 435

(4)麻黄汤证 437

(5)麻黄汤禁忌证 440

(6)心阳虚证 443

(7)水证 446

2.厥阴病 449

(1)厥之意义 450

(2)厥之病机 450

(3)辨厥热胜复证(寒厥) 451

(4)辨厥阴病顺逆 452

(6)厥逆证治疗禁忌 459

(5)辨热深厥深、热微厥微证(热厥) 459

(7)寒厥证治(包括寒证) 460

(8)水湿证治 465

(9)脏结证 466

(10)上热下寒证治 467

(11)热厥证治 468

(12)寒证便脓血证治 468

(13)湿热便脓血证治 469

(14)寒邪火郁证 469

3.阳明病 470

(1)辨阳明病的病因病机 471

(2)辨阳明病寒热 473

(3)脾约证 475

(4)蜜煎导证 475

4.少阴病 476

(1)温热证 478

(2)湿热证 481

(3)水湿证 481

(4)阴寒证 482

(5)阳邪火攻必伤阴 482

(6)阴竭危重证 483

(7)燥邪火郁证 484

5.少阳病 485

(1)辨少阳寒病热病 486

(2)小建中汤证 489

(3)茵陈蒿汤证 489

6.太阴病 489

(2)湿热证 491

(1)寒湿证 491

(3)桂枝汤证 492

(4)五苓散证 493

(5)茯苓甘草汤证 494

(6)理中丸证 494

九、精气神 494

下编 运气治验医案 498

一、辰戌类 499

二、卯酉类 506

三、寅申类 511

四、丑未类 518

五、子午类 523

六、巳亥类 529

附1:谈中医防治非典型肺炎 531

附2:禽流感 54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