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人因工程  修订版
人因工程  修订版

人因工程 修订版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林岩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463798X
  • 页数:3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全书共分四部分:学科概述、人的生理特征、人因工程在工程中的应用、人机系统及环境。
上一篇:数字信号处理下一篇:印刷工艺设计
《人因工程 修订版》目录

目录前言第一章 人因工程学概述  1

第一节 学科概述  1

一、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1

二、人因工程学的历史  3

三、人因工程学的重要性及应用 5

第二节 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6

一、主要研究方法概述  6

二、研究地点、变量以及被测者的选择  7

三、收集和分析数据  10

四、因变量的分类和要求 11

五、人的可靠性  13

第三节 人因工程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其系统  13

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3

二、人-机系统  14

第四节 人因工程研究方法  17

一、基本概念  17

二、实验数据的推断  18

思考与练习1  21

第二章 人体生理特性  22

第一节 神经系统与感觉  22

一、神经系统  22

二、视觉  25

三、听觉、触觉和嗅觉 33

第二节 人体的运动系统  38

一、骨骼  38

二、关节  38

三、肌肉 39

四、大脑  40

五、操作动作与作业姿势  40

第三节 能量代谢  42

一、能量供应  42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  42

三、能量代谢与能量代谢率  43

四、劳动强度  44

五、最大能量消耗界限  46

一、心脏  47

第四节 心血管与呼吸系统  47

二、血压与脉搏  49

三、呼吸  51

第五节 人体的忍耐力  53

一、疲劳的概念  53

二、肌肉疲劳  53

三、精神疲劳  55

四、疲劳的特点 55

五、疲劳的测定方法  57

思考与练习2  61

第三章 人体测量及其应用  62

第一节 人体测量  62

一、人体姿势  62

二、测量基准面  63

三、测量方向  63

四、支承面和衣着  64

五、人体测量的主要仪器  64

六、人体测量数据统计描述  64

一、静态测量  65

第二节 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  65

二、动态测量 68

第三节 人体测量数据的使用  69

一、人体测量设计的标准  69

二、人体测量数据在设计中的使用原则 70

三、依据人体测量设计的流程  71

四、计算机技术在人体测量中的应用 73

五、GB10000—88标准(摘录) 74

思考与练习3  77

一、认知心理学  78

二、人的信息加工模型  78

第四章 认知及其绩效  78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及人的信息加工模型  78

三、信息和信息量  81

第二节 信息的接收与传递  81

一、信号识别机理  81

二、人的信息传递能力 84

三、表象  86

一、记忆  88

第三节 记忆和学习 88

二、遗忘  90

三、学习  91

四、技能培训  93

第四节 思维与决策  96

一、思维 96

二、问题解决  97

三、推理与心理模型  99

四、决策思维过程  100

五、影响信息处理的因素 102

第五节 人的信息输出 103

一、操作运动类型  103

二、操作运动的速度  104

三、操作运动的准确度 107

四、手的运动速度和准确度 109

五、言语的产生和输出  109

第六节 注意和持续警觉  110

一、概念  110

六、眼睛的信息输出 110

二、注意的种类 111

三、注意的基本品质 112

四、持续警觉 114

五、脑力作业的生理变化特征  116

第七节 人的可靠性与人为差错  116

一、人的可靠性  116

二、影响人的可靠性的因素 117

三、人为差错的概念及其分类  119

五、人为差错的预防  120

四、人为差错和事故的关系  120

第八节 群体认知与群体决策  121

一、群体心理  121

二、群体决策性质和优缺点  122

三、群体特征对其决策效果的影响 125

四、改善群体决策的方法  128

五、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130

思考与练习4  131

一、累积损伤病病及其重要性  133

第五章 累积损伤疾病与工具设计  133

第一节 累积损伤疾病及其原因 133

二、产生累积损伤疾病的原因  134

第二节 累积损伤疾病的生理物理原理  135

一、人体肌肉施力 135

二、推—拉力量极限  135

三、静态力量和疲劳 137

第三节 上肢的累积损伤疾病  137

一、上肢系统及其姿势  138

二、上肢肌骨损伤的原因 138

三、手部的累积疲劳损伤 139

四、计算机操作时的肌肉骨骼损伤 140

第四节 颈部与腰部的累积损伤疾病  141

一、后背疼痛和损伤的风险因素  141

二、后背损伤预测模型  142

三、职业性下背痛与腰间盘突出 143

四、后背损伤的预防  143

一、累积损伤疾病的预防  144

第五节 累积损伤疾病的预防与工具设计  144

二、工具设计  146

思考与练习5 147

第六章 显示器与控制器设计  148

第一节 视觉显示器设计的工效学要求  148

一、视觉显示器的分类  148

二、视觉显示器的选择  149

三、视觉显示器的设计原则  150

四、视觉显示器空间特性的设计要求 151

五、视觉编码  154

六、符号标志  156

第二节 听觉显示器设计的工效学要求  157

一、听觉显示器设计的一般原则 157

二、听觉信号响度显示要求  158

三、听觉信号编码 158

四、听觉告警信号 158

第三节 控制器设计的工效学要求  160

一、控制器的分类  160

二、控制器的编码  161

三、控制器的尺寸 162

四、控制器的阻力 162

五、控制器的布局 162

六、控制器的间距 163

第四节 显示与控制组合设计  164

一、控制/显示比  164

二、空间相合性  165

三、运动相合性  166

思考与练习6  167

第七章 计算机界面设计  168

第一节 概述  168

第二节 硬件人-机界面  170

一、键盘  170

二、附件  171

三、鼠标  172

第三节 软件界面设计  173

一、界面设计原则 173

二、界面结构与实现  174

三、交互技术的发展趋势 178

第四节 认识设计简介  179

一、需求定义  180

二、情境任务分析  180

三、可用性目标设置  182

四、用户界面设计 182

五、人-机交互的可用性评价  183

思考与练习7 183

一、近身作业空间  184

二、个体作业场所  184

第八章 作业空间设计  184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184

三、总体作业空间 185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的视觉要求  185

一、视力  185

二、视野  186

三、视距  186

四、视觉疲劳  187

第三节 作业空间设计  188

一、工作空间设计  189

二、工作面设计  191

三、作业空间的布置  196

第四节 座椅设计  198

一、坐姿分析  198

二、座椅设计的一般原则 199

三、特定的设计建议  202

四、特殊用途设计的座椅  203

一、设计评价方法  205

第五节 作业空间设计评价  205

二、评价步骤  206

三、作业空间的设计评价  206

思考与练习8  207

第九章 工作研究  208

第一节 生产率与方法、标准  208

第二节 工作研究概述  209

一、工作研究的含义  209

二、工作研究的内容与作用  210

三、工作研究的步骤  214

四、工作研究中人的因素  219

第三节 方法研究  220

一、方法研究的层次与分析技术  220

二、流程分析  222

三、操作分析  225

四、动作分析  232

一、劳动标准和作业测定  238

第四节 作业测定  238

二、时间研究  240

三、预定时间标准  247

四、工作抽样  255

案例1 为一家医院设计一个工作抽样计划  257

案例2 UPS——运输业中最紧凑的运输  258

思考与练习9  258

第十章 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  259

第一节 人-机系统概述  259

一、人-机关系形式和结合方式  259

二、人-机系统的功能  260

第二节 人-机系统设计  261

三、现代人-机系统的特点  261

一、人-机系统设计分析思路  262

二、人-机系统设计要求和步骤  262

三、人-机任务分配  265

四、人-机匹配  268

第三节 人-机系统综合评价目标体系  269

一、评价的概念  269

五、人-机界面设计  269

二、人-机系统评价内容与原则  270

三、评价目标的建立  271

四、评价目标体系  271

五、评价目标体系的处理  272

第四节 人-机系统分析评价方法  273

一、人-机系统定性评价  273

二、人-机系统连接分析评价法  277

三、操作顺序图分析法  281

四、工作环境指数评价法  282

五、人为差错和可靠性逻辑推演法  283

六、人因工程审查  284

第五节 人-机系统差错分析  285

一、失效树分析法  285

二、人-机系统的错误分析  289

第六节 人-机交互系统设计及其可用性评价  290

一、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方针  291

二、人-机交互系统的认知设计  292

三、人-机交互系统的可用性评价  293

思考与练习10  294

第十一章 作业环境及其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296

第一节 温度  296

一、热交换过程  296

二、环境温度的测量  299

三、热舒适与感觉  301

四、高温  301

五、高温的各项指标  303

六、高温对绩效的影响  304

七、低温  305

八、低温对绩效的影响  307

九、低温的保护措施  308

第二节 照明  309

一、光  309

二、灯和照明器  311

三、照明对绩效的影响 312

四、光的分布  315

五、眩光  316

六、照明系统与老年人  318

七、特别应用:视觉显示终端(VDTs)的照明 319

第三节 噪音  321

一、声级的度量  321

二、心理生理指标  322

三、噪声和听力丧失  323

四、噪声的生理影响  325

五、噪声对绩效的影响  326

六、噪声暴露的限制  327

七、噪声的噪度  329

八、噪音问题的处理  330

第四节 运动  333

一、运动和定向感受  333

二、全身振动  334

三、振动对绩效的影响  335

四、振动的测量  337

五、全身振动暴露的评价标准  337

六、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338

八、加速度的影响  339

七、振动控制  339

九、对加速度影响的保护措施  341

十、减速和撞击  341

十一、失重  341

十二、运动中的错觉 341

十三、运动疾病  343

十四、模拟运动疾病  344

十五、讨论  344

参考文献  34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