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志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3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呈奎等主编;《中国海洋志》编纂委员会编著
- 出 版 社:郑州:大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34727162
- 页数:1320 页
目录序言 1
第一篇 中国海洋地理 1
第一章 疆域及分区 1
第一节 中国海分区 1
第二节 大陆架 3
第三节 大陆斜坡 5
第四节 海槽 5
第五节 深海盆地 6
第六节 内水、内海 6
第七节 领海及毗连区、专属经济区 7
第二章 邻海及周边国家 9
第一节 邻海 9
第二节 周边国家 11
第三章 海岸及河口 12
第一节 海岸 12
第二节 河口 16
第三节 海湾 20
第四章 海峡及岛屿 28
第一节 海峡 28
第二节 海岛 30
第五章 沿海省、市、区 37
第一节 行政区划与区位优势 37
第二节 人口状况和经济特征 38
第三节 沿海开放地带 41
第一章 海底地形地貌 45
第一节 海底地形 45
第二篇 中国海洋地质 45
第二节 海底地貌 53
第二章 海底沉积物 64
第一节 沉积物来源和输运过程 64
第二节 沉积物类型及分布 68
第三节 沉积物的矿物组合 79
第四节 沉积物地球化学 86
第三章 地球物理场与海底构造 96
第一节 地球物理场 96
第二节 海底构造 105
第四章 第四纪地质与古海洋演变 116
第一节 地层 116
第二节 海平面变化 126
第三节 古海洋演变 133
第一章 渤海和黄海的水文与环流 145
第一节 水团 145
第三篇 中国海洋水文气象 145
第二节 温跃层现象 147
第三节 黄海的海洋锋 150
第四节 黄海环流 154
第五节 渤海环流 158
第二章 东海的水文和环流 161
第一节 陆架水文要素和水团分布的基本特征 161
第二节 长江冲淡水 163
第三节 东海黑潮 167
东海渔业及其沿海资源的管理和开发 (1 169
第四节 对马暖流 174
第五节 台湾暖流 176
第六节 涡旋与沿岸上升流 179
第三章 南海的水文和环流 181
第一节 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及其变化 181
第二节 水团 183
第三节 南海流系 184
第四节 南海涡旋和南海上升流 186
第五节 南海深层流 187
第四章 潮汐与潮流 188
第一节 中国海的潮汐与潮流 188
第二节 渤、黄、东海的潮汐和潮流 189
第三节 南海的潮汐和潮流 192
第五章 海浪 196
第一节 中国海波浪概况 196
第二节 海浪特征 197
第三节 波高 198
第四节 波浪周期 199
第六章 海冰 200
第一节 海冰形成 200
第二节 海冰类型 201
第三节 海冰物理性质和力学特征 201
第四节 中国海的冰情 203
第七章 海气相互作用 207
第一节 东亚大气环流及其季节变化 207
第二节 季风气候 208
第三节 中国近海气候要素 209
第四节 温室效应 218
第五节 海气相互作用 219
第四篇 中国海洋声学、光学、电磁学 223
第一章 海洋声学 223
第一节 中国邻近海域的声传播条件 224
第二节 浅海声传播 230
第三节 深海声传播 234
第四节 海洋中的噪声和混响 238
第二章 海洋光学 242
第一节 水下辐照度 242
第二节 海水光束衰减系数 243
第三节 海水的散射、吸收和荧光 245
第四节 海面水色谱 246
第三章 海洋电磁学 248
第一节 海水的电磁参数 248
第二节 海洋中的自然电磁场 249
第三节 电磁波在海洋环境下的传播 249
第四节 工程应用 250
第五篇 中国海洋化学 251
第一章 海水中的主要组分 251
第一节 概述 251
第二节 海水中的主要组分 251
第三节 海水中主要组分的存在形式 253
第二章 海水中的痕量金属和溶解气体 254
第一节 海水中的痕量金属 254
第二节 海水中的溶解气体 259
第三章 海水中的营养成分 263
第一节 渤海的营养成分 263
第二节 黄海的营养成分 265
第三节 东海的营养成分 266
第四节 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的营养成分 270
第五节 南海的营养成分 275
第四章 海水中的有机物质 279
第一节 胶州湾 279
第二节 渤海湾 282
第三节 黄河口 283
第四节 东海与长江口海域 285
第五节 浙江沿海 288
第六节 福建厦门港 288
第七节 珠江口海域 289
第八节 大亚湾 289
第五章 海水中的放射性核素 291
第一节 海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291
第二节 海水中的人工放射性核素 297
第六章 海水颗粒物化学 300
第一节 概述 300
第二节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悬浮颗粒物中的重金属 300
第三节 鸭绿江口、滦河口、珠江口、悬浮颗粒物化学 301
第四节 台湾海峡悬浮颗粒物化学 305
第五节 东海沉降颗粒物化学 306
第六节 南海沉降颗粒物中的氨基酸 308
第七节 南沙珊瑚礁潟湖中沉降颗粒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308
第七章 海洋金属腐蚀与防护 315
第一节 海洋环境中金属腐蚀规律 315
第二节 海洋腐蚀控制技术 323
第六篇 中国海洋生物 331
第一章 海洋生物的生态类群 331
第一节 浮游生物 331
第二节 底栖生物 333
第三节 游泳动物 334
第二章 海洋生物的分类类群 339
第一节 海洋微生物 339
第二节 海洋植物 341
第三节 海洋无脊椎动物 355
第四节 海洋脊椎动物 408
第三章 海洋初级生产力 422
第一节 海湾初级生产力 422
第二节 沿岸和近海初级生产力 423
第三节 河口区初级生产力 424
第四节 上升流区初级生产力 424
第五节 中国四大海域初级生产力 424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现状 426
第四章 海洋生物多样性 426
第二节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一般特点 427
第三节 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428
第七篇 中国海洋资源 431
第一章 海洋石油与天然气 431
第一节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历程 431
第二节 主要含油气盆地 433
第三节 油气成因与成藏地质条件 438
第四节 油气资源量预测 439
第五节 勘探开发前景 440
第一节 铁锰结核与结壳 441
第二章 海洋沉积矿产 441
第二节 热水热液多金属矿 444
第三节 砂矿 446
第三章 海水化学资源 449
第一节 概述 449
第二节 海水淡化与食盐 449
第三节 钾、溴、镁 452
第四章 海洋能资源 454
第一节 海洋能概述 454
第二节 海洋能资源储量和分布 455
第三节 潮汐能开发利用前期工作 460
第四节 潮汐能开发利用的演进和现状 461
第五节 海洋能开发利用计划和前景规划 464
第五章 海洋渔业资源 466
第一节 海洋渔业资源的组成和分布 466
第二节 海洋渔业资源特点及现状 471
第三节 海洋渔业资源综合评估 473
第六章 海洋药用资源 476
第一节 无机物质类 476
第二节 海藻类 477
第三节 动物类 478
第七章 海洋旅游资源 488
第一节 城市海滨 488
第二节 海岛 490
第三节 临海名山 494
第四节 奇特的海岸景观 495
第五节 滨海奇观 495
第八篇 中国海洋产业(上) 497
第一章 海洋捕捞业 497
第一节 概述 497
第二节 渔民 渔工 498
第三节 渔船 渔机 500
第四节 渔具 渔法 504
第五节 渔场 渔期 505
第六节 渔港 508
第七节 远洋渔业 510
第八节 渔业管理 511
第二章 海水养殖增殖业 519
第一节 概述 519
第二节 藻类养殖 520
第三节 贝类养殖 523
第四节 对虾养殖 527
第五节 鱼类养殖 530
第六节 增殖业 531
第三章 海产品保鲜加工业 534
第一节 概述 534
第二节 海产品冷藏保鲜 537
第三节 海产食品加工 539
第四节 海产品综合利用 542
第九篇 中国海洋产业(中) 547
第一章 航运业 547
第一节 上古先民及秦汉时期的航运业 547
第二节 唐宋时期的航运业 551
第三节 元代海运漕粮 555
第四节 郑和下西洋 557
第五节 明代中后期及清初的航运业 562
第六节 中国近代航运业 565
第七节 新中国的航运业 580
第八节 香港、台湾地区航运概况 590
第二章 海港 594
第一节 古代海港 594
第二节 近代海港 598
第三节 现代海港 603
第三章 造船业 616
第一节 从筏、独木舟到木板船 616
第二节 汉代的船 617
第三节 由唐宋海船到郑和宝船 618
第四节 机动船 622
第五节 现代船舶工业 625
第十篇 中国海洋产业(下) 633
第一章 海洋盐业及海洋化工 633
第一节 海盐生产 633
第二节 主要海盐产区与盐场 638
第三节 海洋化工 645
第四节 海洋药业 652
第二章 海洋矿业 664
第一节 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 664
第二节 大洋锰结核的开采 670
第三节 滨海砂矿开采 672
第四节 其他海底矿产的开采 673
第三章 海洋旅游业 674
第一节 海洋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674
第二节 海洋旅游分区及布局 676
第三节 滨海旅游业 678
第四节 海岛旅游业 681
第十一篇 中国海洋调查与观测 685
第一章 海洋调查 685
第一节 概述 685
第二节 综合调查 686
第三节 专业调查 693
第四节 太平洋调查 701
第五节 极地考察 709
第二章 海洋调查船 716
第一节 海洋调查船的发展历程 716
第二节 综合调查船 718
第三节 专业调查船 720
第四节 特种调查船 724
第三章 海洋观测浮标 725
第一节 海洋观测浮标的发展 725
第二节 海洋资料浮标 725
第三节 专用海洋浮标 731
第四节 测流潜标 733
第五节 漂流浮标 734
第四章 海洋观测站 735
第一节 海洋观测站的发展历史 735
第二节 海洋观测站的观测工作及变革 735
第三节 海洋观测站现状 738
第四节 重点海洋观测站 740
第五章 海洋遥感 745
第一节 海洋遥感技术发展概况 745
第二节 海洋遥感应用研究 747
第三节 遥感器的研制 750
第四节 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 751
第六章 海洋调查监测仪器研制 753
第一节 概况 753
第二节 海洋水文测量仪器 754
第三节 海洋气象观测仪器 761
第四节 海洋物理、化学要素测量仪器 761
第五节 海洋生物调查仪器 763
第六节 海洋地质地貌、地球物理调查仪器 764
第七节 海洋环境监测仪器 766
第八节 海洋仪器的标准计量检定及机构 767
第十二篇 中国海洋灾害 769
第一章 海洋地震 769
第一节 海洋地震构造 769
第二节 海洋地震灾害 770
第三节 海洋地震的观测与研究 776
第二章 风暴潮 780
第一节 引言 780
第二节 风暴潮及其危害 781
第二节 海浪毁损和翻沉船舶的灾害 796
第一节 概述 796
第三章 海浪灾害 796
第三节 海浪破坏防波防潮坝的灾害 797
第四节 海浪破坏岸滩的灾害 797
第五节 海浪对港口造成的灾害 798
第六节 减灾和防灾 798
第四章 海冰和海啸 799
第一节 冰情及其灾害 799
第二节 海啸 799
第五章 赤潮灾害 802
第一节 概论 802
第二节 中国沿海的赤潮生物 807
第三节 中国赤潮发生及危害状况 815
第四节 赤潮灾害形成机理 819
第五节 赤潮灾害的防治 823
第十三篇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 827
第一章 海洋环境质量保护 827
第一节 海洋污染源及干扰因素 827
第二节 中国近海环境质量状况 833
第三节 海洋环境质量评估 851
第四节 海洋环境自净和环境容量 861
第一节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866
第二章 海洋生物资源保护 866
第二节 海洋渔业资源保护 872
第三节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875
第四节 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 879
第三章 海洋环境质量管 881
第一节 海洋环境质量监测 881
第二节 海洋环境功能区划及规划 888
第三节 海洋环境质量标准 890
第四节 海洋环境保护法 891
第一章 古代海军与海防 893
第一节 海军兴衰与海防 893
第十四篇 中国海洋防务 893
第二节 古代的江河湖海之战 896
第三节 戚继光和郑成功 897
第二章 近代中国海军 900
第一节 近代中国海军的建立 900
第二节 中法甲申海战、中日甲午海战和甲午战后海军的重建 913
第三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海军 922
第四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海军 931
第三章 当代中国海军 942
第一节 人民海军的发展历程 942
第二节 人民海军的全面建设 945
第三节 人民海军迈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949
第四节 写在碧海蓝天间的辉煌业绩 952
第五节 台湾地区海军 962
第十五篇 中国海洋教育 965
第一章 高等教育 968
第一节 概述 968
第二节 理科高等教育 969
第三节 工科高等教育 974
第四节 水产高等教育 978
第二节 教育部研究生教育 982
第一节 概况 982
第二章 研究生教育 982
第三节 中科院研究生教育 986
第四节 国家海洋局研究生教育 989
第五节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及交通部研究生教育 991
第三章 海军军事教育 992
第一节 清末海军军事教育 992
第二节 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的海军军事教育 994
第三节 人民海军军事教育的初创 996
第四节 人民海军军事教育的全民发展与挫折 998
第五节 新时期人民海军军事教育 1000
第二节 船舶中专教育 1003
第四章 其他海洋教育 1003
第一节 海洋中专教育 1003
第三节 航运中等教育 1004
第四节 水产中等教育 1004
第五节 成人教育 1006
第十六篇 中国海洋科学研究 1009
第一章 海洋生物研究 1009
第一节 海洋生物调查 1010
第二节 分类区系研究 1010
第三节 生态研究 1021
第四节 实验生物研究 1030
第五节 海洋初级生产力研究 1036
第六节 生物技术研究 1039
第一节 海洋声学研究 1041
第二章 海洋声学、光学、电磁学研究 1041
第二节 海洋光学研究 1044
第三节 海洋电磁学研究 1047
第一节 海浪研究 1048
第三章 海洋水文气象研究 1048
第二节 海流研究 1053
第三节 海洋潮汐研究 1056
第四节 海雾研究 1060
第五节 海上大风研究与预报 1062
第六节 中国海的温跃层、锋面和水团研究 1063
第七节 海冰研究 1066
第八节 风暴潮研究、预报与预报技术 1068
第一节 海洋化学研究 1071
第四章 海洋化学研究 1071
第二节 海洋生物体化学成分的研究与应用 1085
第三节 其他化学资源利用研究 1092
第四节 金属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与防护研究 1099
第一节 海岸地貌与海底地形地貌研究 1104
第五章 海洋地质研究 1104
第二节 海洋沉积研究 1109
第三节 海底矿物研究 1113
第四节 海底地球化学研究 1116
第五节 海洋地球物理研究 1119
第六节 海底构造研究 1124
第七节 海洋第四纪地质研究 1127
第六章 海洋环境保护研究 1131
第二节 海洋污染物的形态、分布及迁移研究 1132
第一节 海洋环境自净及其应用的研究 1132
第一节 船舶技术研究 1134
第七章 海洋工程技术研究 1134
第二节 海洋能开发技术研究 1138
第三节 中国海底电缆发展 1144
第四节 潜水技术 1147
第五节 救捞技术研究 1150
第十七篇 国际合作与交流 115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154
第一章 我国参加的主要国际海洋组织活动 1154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1154
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筹备委员会 1155
执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协定 1155
国际海洋法法庭 1156
国际海底管理局 1156
伦敦倾废公约 1157
国际海事组织 1157
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 1157
世界数据中心-D海洋学科中心 1158
海洋气象学委员会 1158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1159
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 1159
世界大洋环流试验(WOCE) 1160
第二章 主要国际海洋计划 1160
全球大气试验(FGGE) 1160
全球联合海洋通量研究计划(JGOFS) 1160
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研究计划(TOGA) 1161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 1161
全球海平面观测计划(GLOSS) 1161
中美海洋和渔业科技合作与交流 1162
第三章 双边科技合作与交流 1162
中法海洋科技合作与交流 1163
中德海洋科技合作与交流 1163
中朝海洋科技合作与交流 1164
中日海洋科技合作与交流 1164
中韩海洋科技合作与交流 1164
中俄海洋科技合作与交流 1165
中加海洋科技合作与交流 1165
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海洋科技合作与交流 1166
中西海洋科技合作与交流 1166
海洋渔业合作 1167
第四章 经济合作与交流 1167
东亚海域海洋污染预防和管理项目 1168
海洋油气合作 1168
海洋交通国际合作与交流 1168
黄海大海洋生态系持续利用与保护 1169
南中国海北部海岸带综合管理和能力建设 1169
中美长江口及邻近陆架海洋沉积作用过程联合研究 1170
中越北部湾海洋综合调查研究 1170
第五章 重大海洋科技合作项目 1170
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合作研究 1171
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 1172
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耦合响应试验合作 1172
中日东海物质通量联合研究 1173
中日东海特定海区河流入海环境负荷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的影响项目合作调查研究 1173
中日副热带环流合作调查研究 1173
中韩海洋科学共同研究中心 1174
中日南海北部海区合作综合考察 1174
中德南海地球科学联合研究 1175
中德南海深海沉积过程和地球化学研究 1175
中法南海地质地球物理合作调查研究 1176
中加海洋生态系围隔实验技术合作研究 1176
中法长江口及毗连水域污染物和营养盐生物地球化学合作研究 1177
人民海军 1179
第一章 海洋报 1179
第十八篇 中国海洋报刊 1179
中国海洋报 1180
中国船舶报 1181
中国海洋石油报 1182
第一节 期刊 1183
第二章 海洋刊物 1183
第二节 不定期连续出版物 1190
第一节 国家海洋局 1191
第一章 政府机构 1191
第十九篇 中国海洋机构与海洋法规 1191
第二节 沿海省、市、区海洋局(厅) 1192
第一节 国家海洋局所属海洋科研单位 1195
第二章 海洋科研单位 1195
第二节 中国科学院所属海洋科研单位 1199
第三节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1200
第五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1202
第四节 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 1202
第三章 海洋教育单位 1203
第一节 海洋石油企业 1204
第四章 海洋企业 1204
第二节 海洋交通运输企业 1205
第三节 海洋水产企业 1207
第五节 海洋造船企业 1208
第四节 海洋盐业企业 1208
第七节 其他海洋企业 1209
第六节 海洋药物企业 1209
四、中国航海学会 1210
三、中国水产学会 1210
第五章 海洋群众团体 1210
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1210
二、中国海洋学会 1210
五、中国太平洋学会 1212
七、中国海洋法学会 1215
六、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1215
第二节 中国海洋法规的立法程序 1216
第一节 中国海洋法规的立法历史 1216
第六章 海洋法规 1216
第三节 中国海洋法规的体系 1217
宋春舫 1223
屠本畯 1223
第二十篇中国海洋科学家 1223
窦叔蒙 1223
燕肃 1223
李四光 1224
秉志 1224
伍献文 1225
马廷英 1225
张玺 1225
赫崇本 1226
赵九章 1226
童第周 1226
汪德昭 1226
郑重 1227
张文佑 1227
朱祖佑 1227
曾呈奎 1227
叶连俊 1228
严恺 1228
方宗熙 1228
业治铮 1229
刘东生 1229
任美锷 1229
武衡 1229
杨槱 1229
陶诗言 1230
蒋丽金 1230
吴传钧 1230
毛汉礼 1230
文圣常 1231
陈吉余 1231
陈述彭 1231
谢鉴衡 1232
许学彦 1232
李德生 1232
刘瑞玉 1232
刘光鼎 1233
刘筠 1233
刘济舟 1233
张福绥 1233
陆建勋 1233
马在田 1234
沈闻孙 1234
潘镜芙 1234
邱大洪 1234
杨士莪 1235
郑守仪 1235
何友声 1235
巢纪平 1236
周秀骥 1236
梁栋材 1236
金庆焕 1237
秦蕴珊 1237
窦国仁 1237
汪顺亭 1238
金翔龙 1238
徐洵 1238
张炳炎 1238
苏纪兰 1239
赵法箴 1239
曾庆存 1239
王颖 1239
张仁和 1240
侯朝焕 1240
顾心怿 1241
胡敦欣 1241
汪品先 1241
李启虎 1242
袁业立 1242
冯士笮 1242
黄荣辉 1243
吴中如 1243
管华诗 1243
曾恒一 1243
潘德炉 1244
唐启升 1244
高从堦 1244
古代海洋大事年表 1245
第二十一篇 中国海洋大事记 1245
近现代海洋大事年表 1247
主要参考文献 1307
- 《海洋文明小史》倪谦谦责编;王存苗译;(法)雅克·阿塔利 2020
- 《海洋功能食品》王卉 2019
- 《海洋油气计算流体力学》朱红钧编 2016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 供护理、助产、临床医学专业用 生物化学 本科》张又良,郭桂平主编 2016
- 《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里的捕捞学》方舟,汪洁 2020
- 《中国海洋生态红线区划理论与方法》黄伟,陈全震 2019
- 《卫星海洋学》(美)G.A.莫尔著;刘汾汾译 2018
- 《海洋石油生产设施节能措施案例汇编》阎洪涛 2019
- 《海洋生物学专业英语 第2版》王桂忠 2017
- 《2019中国海洋法年刊》唐仲江责任编辑;(中国)中国海洋法学会 2019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国学经典诵读》(中国)严琼燕 2019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思维导图 超好用英语单词书》(中国)王若琳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黄遵宪集 4》陈铮主编 2019
- 《孙诒让集 1》丁进主编 2016
- 《考古郑州》任伟,刘彦锋著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大象席地而坐》胡迁著 2019
-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云化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熊华平 2019
- 《新闻出版博物馆 总第33期》新闻出版博物馆 2018
- 《哈佛出版史》董唯责编;李广良,张琛译者;(美)马克斯·豪尔 2019
- 《新时代期刊编辑出版的理论与实践》吴厚庆 2019
- 《上海市订购苏联情报出版物联合目录与索引 1983》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983
- 《中国骨干旅游高职院校教材编写出版项目 中国饮食文化》邵万宽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