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植物化学成分
植物化学成分

植物化学成分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业高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255291X
  • 页数:28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植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意义、方法。
上一篇:蛋白质理论与技术下一篇:生物化学
《植物化学成分》目录

第一章 植物化学概论 1

第一节 植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意义和目的 1

一、植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1

二、植物化学的研究意义 1

三、植物化学的研究目的 4

第二节 植物化学的发展、研究概况及趋势 9

一、植物化学的发展 9

二、中国植物化学的研究概况 11

三、天然药物研究开发的形势 13

四、植物化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14

第三节 植物中的各类化学成分 20

第四节 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20

第五节 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学说 22

第六节 提高植物活性成分收率的途径 23

参考文献 24

思考题 25

第二章 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程序 26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确定 26

第二节 文献资料查阅和信息收集 27

一、主要专著与教科书 28

二、主要工具书和检索工具 29

三、期刊杂志 29

四、网上查阅文献资料 31

第三节 植物化学成分的预试验 33

第四节 植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35

第五节 植物化学成分的结构改造与构效关系 38

参考文献 40

思考题 40

一、溶剂提取法 41

第三章 植物化学成分的提取 41

第一节 传统提取方法 41

二、水蒸气蒸馏法 44

三、升华法 44

第二节 植物成分提取的新技术 44

一、超临界流体萃取 44

二、微波提取 45

三、超声波提取 49

四、酶法提取 50

五、半仿生提取法 50

六、破碎提取法 50

七、空气爆破法 51

参考文献 51

思考题 51

一、溶剂处理 52

二、两相溶剂萃取 52

第四章 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纯化 52

第一节 植物化学成分的初步分离方法 52

三、沉淀法 55

四、盐析法 56

五、透析法 56

六、分馏 57

七、结晶和重结晶 57

第二节 色谱分离法 58

一、色谱法概述 59

二、柱色谱 60

三、薄层色谱 71

四、干柱色谱 75

五、纸色谱 77

六、真空液相色谱 79

七、气相色谱 80

八、加压液相柱色谱 81

九、制备性分离一般流程 83

第三节 植物化学成分分离的新技术 83

一、高速逆流色谱 83

二、大孔吸附树脂色谱 84

三、离心液相色谱 84

四、高效毛细管电泳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85

五、微柱液相色谱 85

六、反复循环高效液相色谱 86

七、超临界流体色谱 86

八、分子识别分离有效成分 86

九、双水相萃取技术 87

十、分子蒸馏 87

十一、其他 88

参考文献 89

思考题 89

第五章 植物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 91

第一节 结构研究的程序 91

一、化合物纯度的测定和判断 91

二、化合物类型的初步判断 91

三、已知化合物的结构推断 91

四、未知的植物化学成分的结构分析 92

第二节 结构研究的主要方法 92

一、紫外-可见光谱 93

二、红外光谱 94

三、质谱 97

四、核磁共振谱 103

五、旋光光谱 111

思考题 114

参考文献 114

第一节 概述 115

第六章 糖和苷 115

第二节 糖和苷的结构与分类 116

一、单糖的分类和结构 116

二、单糖的立体结构 117

三、低聚糖和多糖 119

四、苷类的结构与分类 121

第三节 糖和苷的性质 123

一、糖的化学性质 123

二、苷键的裂解 127

第四节 糖和苷的提取分离 130

一、金属盐沉淀法 130

二、柱色谱法 130

第五节 糖和苷的光谱性质 131

一、红外光谱 131

三、季铵氢氧化物沉淀法 131

五、制备性区域电泳 131

四、分级沉淀或分级溶解法 131

二、质谱 132

三、核磁共振谱 132

第六节 糖和苷结构的研究 134

一、糖链结构研究的基本方法 134

二、结构研究实例 136

参考文献 141

思考题 141

第七章 萜类化合物 142

第一节 概述 142

二、重要的单萜化合物 143

一、单萜概述 143

第二节 单萜类 143

第三节 倍半萜类 148

一、倍半萜概述 148

二、重要的倍半萜化合物 148

三、倍半萜类化合物的性质 152

四、倍半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154

五、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应用 155

第四节 挥发油 158

一、概述 158

二、挥发油的组成 158

三、挥发油的性质 159

四、挥发油的提取 159

五、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160

六、挥发油的生物活性和应用 161

第五节 二萜类 162

一、概述 162

二、二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与重要化合物 162

三、二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应用 164

第六节 三萜及其苷类 168

一、概述 168

二、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与分类 168

三、三萜类化合物的性质 173

四、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175

五、三萜皂苷元的谱学特征 177

六、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应用 179

第七节 四萜和多萜 181

一、四萜类化合物 181

参考文献 182

二、多萜 182

思考题 183

第八章 甾体化合物 184

第一节 概述 184

一、基本结构与分类 184

二、甾体化合物的显色反应 184

第二节 C21甾类化合物 185

第三节 甾体皂苷 186

一、甾体皂苷的分类及其重要化合物 186

二、甾体皂苷的性质 188

三、甾体皂苷的提取与分离 189

四、甾体皂苷的结构鉴定 190

五、甾体皂苷的生物活性和应用 193

一、强心苷的结构、分类及重要化合物 194

第四节 强心苷类 194

二、强心苷的性质 197

三、强心苷的提取分离 198

四、强心苷的检测及结构鉴定 200

五、强心苷的生物活性及应用 204

参考文献 205

思考题 206

第九章 芳香族化合物 207

第一节 简单芳环及酚类 207

第二节 C6-C1酚酸及有关化合物 208

第三节 C6-C2苯乙酮类 208

第四节 C6-C3苯丙基化合物类 208

一、丙基芳烃及丙基酚类 208

二、丙基醇酚类 209

三、丙基醛、酸类 209

四、香豆素类 210

五、木脂素类 215

七、C6-C3类化合物的生源 221

六、木质素类 221

第五节 C6-C1-C6山酮和C6-C2-C6芪类 222

第六节 C6-C3-C6黄酮类化合物 223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结构类型 223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和检识 229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232

四、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34

五、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240

第七节 鞣质 240

一、鞣质的结构类型 241

二、鞣质的性质和检识 243

四、鞣质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44

五、鞣质的生物活性 244

三、鞣质的提取和分离 244

第八节 醌 245

一、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245

二、醌类化合物的性质和检识 249

三、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 250

四、醌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51

五、醌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251

参考文献 252

思考题 252

第十章 生物碱 254

第一节 生物碱的结构类型 255

一、有机胺类 255

二、吡咯及双稠吡咯衍生物类 255

三、吡啶衍生物类 256

四、喹啉衍生物类 257

五、异喹啉衍生物类 259

六、吲哚衍生物类 263

七、吖啶酮衍生物类 266

八、咪唑衍生物类 267

九、喹唑酮衍生物类 267

十、嘌呤衍生物类 267

十一、莨菪烷衍生物类 268

十二、甾体生物碱类 269

十三、萜类生物碱类 270

十四、大环生物碱 271

第二节 生物碱的性质和检识 272

一、物理性质 272

二、化学性质 273

一、提取方法 276

二、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276

第三节 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 276

第四节 生物碱的结构鉴定 277

一、紫外光谱 278

二、红外光谱 278

三、质谱 279

四、核磁共振谱 280

第五节 生物碱的生物学活性 280

一、心血管系统方面的活性 280

二、抗肿瘤活性 280

三、杀虫和抗寄生虫活性 280

四、抗菌、抗病毒活性 281

五、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及解痉挛活性 281

六、对消化排泄系统的作用 282

参考文献 282

思考题 28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