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  199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  199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 1990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辑
  • 出 版 社:北京:地震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02804226
  • 页数:453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 1990》目录

目录 1

计算地球物理 1

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确定速度分布和界面位置 李松林 樊计昌等 1

时域上波动方程系数反演的G-L方法及差分计算 刘继军 郑家茂 2

资料噪音对波动方程反演求解影响的定量分析 张剑锋 孙焕纯等 3

离散病态方程正则解的外推方法 唐隆基 4

电阻率测井微分方程反演 匡正 刘家琦 5

应用最大熵的波动方程反演的层析成像方法研究 尹峰 顾立本等 6

井间衍射CT技术——向实用化迈进 顾本立 季颖 7

跨孔地震层析成像的级联算法 杜剑渊 杨文采 8

Cellular Automata及其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 许云 乌达巴拉等 9

区域性瑞利面波衰减系数的一种计算方法 杨冬梅 曾燕青等 10

利用地震记录进行S波分裂研究的初步探讨 高原 冯德益 11

求解弹性波传播问题的变节点有限元法 姚曙光 张剑峰等 12

充满流体的钻孔中的漏波模式 张海澜 13

关于弹性体内充流体圆形钻孔的简正模 张海澜 14

可渗性地层钻孔中P波的共振与渐近展开分析 王克协 罗朝盛等 15

关于声波测井中共振模式的讨论 董庆德 王克协 16

各向异性地层探井中全波声场的理论求解与数值计算 王克协 袁野 17

双相介质地层探井中多极源声辐射场 张碧星 王克协 18

井中震源SVSP的频域快速算法 王彦春 19

用希尔伯特变换估计地球介质阻抗 李文录 周应清等 20

层状双相介质的合成地震图及在岩性勘探中的应用 李清河 周民都等 21

线性反演的一种新方法 王西文 22

含薄互双相介质层半空间中垂直点力激发的地震波场 23

的理论推导与计算 伍先运 罗朝盛等 23

基岩凹陷地形对SH波入射时地面运动的影响 蒋维强 24

用声波全波测井研究低密度水泥固井质量 黄文新 章成广等 25

BPT算法的分辨力与应用前景 刘立振 26

速度变化地区正演记录的速度分析 黄延祜 张二华等 27

从历史的观点试论地震勘探中的层析研究 吴律 张兆田 28

震源函数变换法 赵振峰 刘迎曦 29

层状地球模型中波动方程系数反问题 郑家茂 30

地震勘探理论研究展望 楼锡吉 31

CT技术中“压缩恢复法”重建数字图象 郭平 陈立成 32

粘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有限元计算 郭亚曦 王妙月等 33

密度和压缩系数的散射波层析成像法 袁晓晖 郭亚曦等 34

频率域弹性波克希霍夫积分偏移 陈静 王妙月 35

数据不全的Radon变换的反演问题 李世雄 李嘉禹等 36

傅立叶理论二维声波地震模拟 曹景忠 石志国 37

二维层状模型的快速三分量地震记录合成 赵改善 38

共炮点地震记录波场逆时外推与广义成像 张剑秋 39

多层不规则空间曲面的立体显示 郑良春 40

采用Snell定律进行快速时深转换 印炳伟 41

地层划分、岩性识别和油气评价方法 陈溧 魏嘉等 42

地球物理数字图象处理中的特征提取 李春华 申宁华 43

地震-重力联合反演 冯锐 陶裕录 44

地震学中的最大熵成像 殷军 李潜生等 45

浑沌理论在地学中的应用 刘式达 46

深部构造 47

介质各向异性对横波速度和衰减测量的影响 袁健 方家福等 47

华北板块东北缘地壳与上地幔结构特征 卢造勋 孟朴在等 48

东北地区地壳厚度及深部构造特征 董宝忠 49

泰岭东段地壳动力过程与深部构造变迁 战传富 王浙辉 50

复杂构造地区基底折射波地震勘探初探 张国臣 张金余等 51

用数字地震台网的面波资料研究中国大陆的地壳 52

上地幔结构 陈国英 何正勤等 52

华南大陆边缘地壳低速层特征 廖其林 邱陶兴等 53

华北鄂尔多斯块体以东地壳结构与地震 马宝林 刘若新 54

用转换波资料确定界面的倾斜状态 吴忠良 臧绍先 55

“存否”法在鲁豫地区地磁测深中的应用 江钊 秦国卿等 56

福建省漳州地热区的地震波速及QP异常 孙克忠 金东敏等 57

纵波和横波超临界反射的相位移问题 李秋生 58

大别山构造活动带区域重磁场的地质分析 邵世德 郑文武 59

长江三峡地区的均衡状态——试验均衡方法 陈步云 60

鄂中地区的深部电性结构特征 张胜业 王家映 61

湖南锡矿山锑矿田深部构造地球物理背景 饶家荣 62

山西临汾震区地壳上地幔构造的最新研究 祝治平 张建师等 63

吉林省鸭绿江沿岸火山岩分布区航磁资料解释 王启章 王光杰 64

中国地学断面的进展 黄立言 65

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 吴功建 肖序常等 66

亚东-格尔木重力测量及岩石圈构造 孟令顺 高锐等 67

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地体划分与磁场 余钦范 楼海等 68

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的地壳结构模型 崔作舟 69

台湾-黑水地学断面 袁学诚 宋宝春等 70

可可托海-阿克塞地壳结构主要特征 徐新忠 蒋亚明等 71

响水-满都拉地学断面 马杏垣 刘昌铨等 72

白云鄂博-东胜断面的深部构造特征 胡宝全 常忠跃等 73

奉贤-阿拉善左旗地学断面综合解释 杨主恩 孙武城等 74

奉贤-阿拉善左旗地学断面的地质构造特征 徐杰 孙武城等 75

随县-常熟断面的上地幔结构 郑晔 滕吉文 76

山东聊城-潍坊-荣成地区深部构造 苏宏 孙克忠等 77

中国山东聊城-潍坊-荣成地区地壳构造 魏计春 滕吉文等 78

东沟-东乌珠穆沁旗地学断面的地质特征 夏怀宽 卢造勋等 79

门源-宁德地学断面 林中洋 陈学波等 80

门源-宁德地学断面地质解释简介 蔡文伯 陈学波等 81

云南地学断面 阚荣举 韩源 82

广州-巴拉望地学断面 曾维军 83

东海地学断面 许薇龄 黄兆熊等 84

东沟-东乌珠穆沁旗地学断面 卢造勋 夏怀宽 85

中国大陆Pn波速度分布特征 陈学波 林中洋等 86

人工地震测深解释结果的二维速度分布等值线表示法 彭文涛 87

中国东部地区地壳及上地幔结构层析图象 周虎顺 徐果明 88

我国大陆地壳结构的新图象 朱介寿 89

天水地震区深部地壳结构 李清河 闵祥仪等 90

四川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图象 孙若昧 刘福田等 91

台湾澎湖列岛上地幔变形分析 金振民 金淑燕等 92

试以深部地球物理资料探讨山西板内构造 邢集善 93

山西深部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初探 陈昌武 94

略论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的分界 曹一中 95

用ST探讨华南深部地质问题 华九如 刘建华等 96

东海西侧大陆地壳结构的研究 吴健生 97

台湾海峡浅层地质和油气资源的层析成像研究 蔡晋安 李强等 98

台湾地壳厚度的研究 刘光夏 赵文俊等 99

对郯庐断裂带成生与总体特征的新认识 齐文凯 严晓红等 100

我国部分地区岩石圈的深部磁性 刘庆生 高山等 101

林县深浅构造与小震活动的关系 李清林 栗文山等 102

喀斯特地区浅层地震勘探方法研究 计汉刚 刘建达等 103

日本海7.7级深震的有感区特征 高山泰 104

开封至灵壁大地电磁测深研究 罗志琼 王家映 105

由地震、重力和航磁数据推断华南的深部构造 王懋基 106

人工地震野外工作信息管理系统 潘卫平 107

一致有效的计及横向不均匀性的一阶长周期理论地震图 方明 方俊 108

中国大陆的碰撞带和伸张构造 曾融生 109

辽西朝阳地震区深部构造与地震 夏怀宽 卢造勋等 110

辽宁居里面计算及其基本特征 谢文彦 曾阳 111

用射线方法和计算机图象技术交互解释深部地质构造 王学颖 高锐 112

元氏-济南剖面的二维速度结构 赵静娴 李金森等 113

三维密度结构反演及应用 张若水 冯锐 114

地磁测深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张贵宾 申宁华 115

华北地区的岩石圈与深部过程 冯锐 王均等 116

非块状模型的三维重力反演 王政 冯锐等 117

地球动力学 118

青藏高原造山带的岩石圈演化 黄怀曾 吴功建等 118

青藏高原地体的划分及其演化 唐哲明 119

青藏高原及邻区岩石圈结构与动力学解释 周兵 朱介寿 120

青藏高原岩石圈的变形与陆壳运动 高锐 121

地幔深部物质热运动及青藏高原动力学 傅容珊 黄建华 122

青藏高原岩石层动力学与地热构造、热演化关系的研究 石耀霖 朱元清等 123

青藏高原热演化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因素 朱元清 石耀霖等 124

从岩石圈的应力-应变状态看青藏高原的现代动力学特征 崔军文 邓宗策等 125

青藏高原构造及变形机制的有限元分析 邓宗策 崔军文等 126

印度与欧亚板块会聚形式的转换及周围应力场 臧绍先 吴忠良等 127

河西走廊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地球动力学分析 向光中 吕德徽 128

我国西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的有限单元法模拟 蔡永恩 潘懋等 129

地球近周日自由摄动及其检测 周华 许厚泽 130

利用地震纵波速度推断华北地区上地幔低速层中部分 131

熔融比例和热状态 金振民 H.W.GreenⅡ等 131

剪切产热不稳定性及深源地震机理 叶正仁 腾春凯等 132

地表可观测量和地幔动力学 白武明 C.Froidevaux等 133

地震活动与地壳应力场演变的关系 郑文卿 王慧玉 134

后撤的俯冲带与弧后扩张 石耀霖 135

砂岩各向异性的研究 席道英 陈琳等 136

中国大陆构造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模式 费琪 137

青藏高原的电性结构及其岩石圈动力学特征 潘渝 138

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地貌演化的宏观数学模拟 石耀霖 林秋雁 139

构造活动迁移的动力机制 钱生华 140

板内地震孕育的深部电性构造环境与其动力学过程研究 毛桐恩 141

地形变及地应力 142

脆体破裂过程中应力场的边界元计算 刘斌 郭自强 142

四维整体大地测量的动力学系统 晁定波 冯延明 143

地球引力引起的地壳应力 王连捷 武红岑等 144

地球电磁场 145

地磁场水平梯度的计算和分析 安振昌 145

中国地区MAGSAT卫星标量和矢量磁异常图 安振昌 徐元芳等 146

中国东部地区地磁场模式 阚济生 147

东亚非偶极子磁场及其长期变化 蒋邦本 段德欣 148

地磁场长期变化的谱分析方法 蒋邦本 杨谦等 149

1950—1990年中国地区的地磁长期变化 徐元芳 安振昌等 150

地磁场长期变化值的计算 王月华 151

京津唐地区地磁场变化特征及长期变拟合 于爱勤 152

北京西部地磁总强度的初步分析 高金田 詹志佳等 153

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两种比值视电阻率曲线的联合反演 林长佑 武玉霞 154

MMSO2E大地电磁测深仪资料处理解释软件系统 林长佑 武玉霞 155

河西走廊重点区的大地电磁剖面监测 张云琳 钱家栋等 156

广州地磁台转换函数的长期变化和季节变化 林美 龚绍京 157

Sq的逐日变化 徐文耀 158

佘山台地磁场的太阴日变化 康国发 159

轴压下岩石破裂过程中的剩余磁化强度变化 郝锦绮 黄平章等 160

地磁场演变事件与事件地层学 丛友滋 李培英 161

热剩磁偏离古磁场的校正及其应用 胡守云 阎桂林 162

东秦岭淅川地区晚元古代至古生代古地磁特征 阎桂林 张鸣等 163

闽北政和地区几种岩体古地磁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阎桂林 张鸣等 164

吉泰盆地白垩系古地磁结果的大地构造含义 顾心如 165

地球核幔界面横向不均匀性与地球磁场古长期变 马石庄 魏青云 166

地磁急变、Chandler颤动与核幔电磁耦合的参量共振机制 马石庄 王月华等 167

核幔界面附近地核流体的双扩散MHD对流 马石庄 史美光等 168

古磁标本测量数据库 卢军 169

东亚地磁台链的建设 刘长发 王居易等 170

地磁场起源机理的探讨 喻光明 171

载荷恒定时及卸载后岩石的剩余磁化强度 郝锦绮 黄平章等 172

地球重力场及地球潮汐 173

南极地壳均衡补偿的研究 高金耀 173

板块、大地水准面、下地幔及地幔热对流模型 傅容珊 黄建华 174

大地水准面高度图的外部校正方法 吕梓龄 庄真 175

全球卫星大地水准面高度图的解释 吕梓龄 176

板块运动对大地水准面的影响 李金文 177

根据月球轨道变化估算引力吸收系数 申文斌 178

动态大地测量边值问题及其球面解 夏哲仁 许厚泽 179

大尺度残差重力场与地表地形的相关性 方明 李西林 180

滞弹地球对内部负荷的脉冲响应 周华 181

高塔重力法测量第五种力效应 杨新社 周文虎等 182

重力层析成像及其在中国大陆的应用 王谦身 杨新社等 183

中国陆海及邻域的空间重力异常及其分布特征 武传真 江为为等 184

重力场的高频和超高频谱性质 华仲春 185

重力场快速计算及先验信息约束下的界面反演 潘作枢 李庆春 186

渭河盆地的区域和剩余力场及其地质意义 许炳如 187

陵北地区高精度重磁油气勘探研究 蒋福珍 张赤军等 188

微重力测量及其应用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微重力研究课题组 189

重力异常、地震及地质资料初探板块构造划分 刘元龙 焦灵秀等 190

频率域二维重力位场归一化总梯度法初探 焦灵秀 刘元龙等 191

利用LAGEOS卫星激光测距资料解算海潮参数 彭碧波 夏炯煜等 192

自转、微椭、侧向非均匀地球的潮汐理论 李国营 许厚泽 193

中国武昌重力潮汐基准 许厚泽 陶国祥等 194

空间技术在地潮研究中的作用 许厚泽 195

重力异常预报地震的指标 陈益惠 吴雪芳等 196

地下水水位固体潮的扩散方程及其解 骆鸣津 杨毅等 197

地球潮汐与深井水位的潮汐 张昭栋 张广城 198

摆式倾斜仪的频率响应与潮汐因子 杨军 199

海洋潮对中国VLBI站基线测定的影响 毛爱林 杨志根等 200

消除气压影响的固体潮调和分析 胡新康 徐树心 201

探讨提高GS—15型重力仪潮汐观测精度的途径 杨又陵 蔚晓利 202

检测重力仪格值灵敏度的新方法 陈益惠 朱涵云等 203

江苏茅山地区重力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倪春成 徐礼怀等 204

微重力测量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刘成恕 张赤军 205

辽宁地区重力复测成果的综合清理与研究 杨均珍 石作亭等 206

重力场的时间场 贾继承 207

京津文霸重力复测成果的地形变地下水校正 李天生 范文等 208

京津文霸地区重力复测网的拟稳平差 范文 石琳珂 209

1989年9月20日嵩明5.1级地震的预报和重力变化 吴国华 刘兆俊等 210

北京地区重力复测异常的研究 王彧 211

宁夏中强地震前重力变化原因探讨 陈素改 李根起等 212

1984—1989年小华北地区的重力场变化特征 王志敏 213

我国大面积地球重力场长期变化研究 郭有光 李德禧等 214

航空重力测量系统的研制 周东明 215

航空重力仪测量研究报告 张善言 周栋明等 216

应用双弦航空重力仪进行航空重力测量 张善言 217

重力仪第三次国际比对及绝对重力测量新进展 郭有光 李德禧等 218

中国地热场 219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分布及岩石圈热结构 汪集旸 黄少鹏等 219

中国的间歇喷泉 佟伟 220

大陆岩石圈早前寒武纪构造演化与地热状态的讨论 钱祥麟 221

中国地热场特征及其地质背景 康文华 222

从地热水分布论中国地温场特征 姚足金 223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分布与地壳厚度的变化 黄少鹏、汪集旸 224

中国温泉动态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黄尚瑶 李宣瑚等 225

中国估算热流值的研究及其意义 王钧 226

示范性地热资源数据库 熊亮萍 林锦镟等 227

利用气象地温资料计算大地热流 魏东平 石耀霖等 228

平均土壤热流与大地热流场关系的初步分析 董文杰 汤懋苍等 229

关于中国东部古生代岩石圈地热状态的探讨 曹荣龙 朱寿华 230

秦皇岛地区地热场 康文华 李德禄 231

河间地区的地热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周家平 王钧 232

洛阳、新绛、夏县地热异常区的地球物理与深部构造特征 李清林 王夫运等 233

下扬子江苏地区岩石圈热结构和热演化 王良书 李成等 234

安徽省居里面的计算与地质分析 林威 邵世德 235

浙江省地热及温泉成因 欧阳珽 邹勇 236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岩石圈热结构 汪屹华 237

广东省岩石放射性生热率的初步研究 赵平 238

东南沿海地区裂隙对流型水热系统模拟研究 胡圣标 239

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区地热特征及热演化史 李雨粱 黄忠明 240

临汾盆地及其邻区地热特征 吴乾蕃 廉雨方等 241

青藏高原构造热演化的模型研究 沈显杰 朱元清 242

滇藏地热活动带 廖志杰 243

三江地区逆冲推覆断层的热效应 徐青 244

四川盆地地温场与构造关系 于汇津 王绪本等 245

河西走廊地温场的初步探讨 董治平 246

门源-阳新地学断面大地热流 粱恕信 孙彤彰等 247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轮台地区地温场模拟 魏大卫 史金松等 248

西南极菲岛和纳岛北部的地温和岩石热物性特征 杨淑贞 张文仁等 249

模糊分维及其在强震孕育过程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冯德益 刘喜兰等 250

震源物理学 250

非均匀断裂系扩展过程的研究及震例 张之立 田华 251

震前断层蠕动对唐山地震发生的作用 李兴才 252

论震源的频谱特征与近距离谱震级的测定 郭履灿 吴建平 253

唐山强震的时空变化与震源过程 吕政 254

扩容岩石的本构关系 石耀霖 255

用修改的二维理论地震图确定深震震源参数 臧绍先 吴军等 256

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动态监测 游永雄 257

中国大陆地震能量释放的时空分布 王继存 续春荣 258

板内孕震系统自组织演化问题 周硕愚 吴云等 259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震源参数的研究 郑斯华 赵里 260

分维用于前兆时间序列分析的尝试 白超英 杨马陵 261

对余震序列时间特征的初步解释 周蕙兰 262

单自由度弹性摩擦系统中的倍周期分岔和混沌现象 牛志仁 陈觉民 263

岩石断面分形的测量及其分维的计算 施行觉 牛志仁等 264

大尺度岩石力学试验模拟孕震过程的新方法 陆阳泉 265

新疆及邻近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区域特征 王盛泽 高国英 266

地震活动的自组织和演化 顾浩鼎 孙文福 267

曲面破裂震源模型 徐文耀 钟时杰等 268

红外线遥感图片预报地震的物理机制 闵祥仪 269

1989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地震的震源机制和发震构造 王鸣 王培德 270

新丰江水库地震震源机制解及构造应力场 魏柏林 陈庞龙等 271

地震活动容量维及信息维的探索 朱令人 龚宇清等 272

山西运城震群机制解分析 于利民 273

大震震源区及前兆敏感区的浅层地壳速度结构特征 敖雪明 周仕勇 274

岩石样品破裂面上的电荷与光反射 王丽华 孙正江等 275

流变介质中亚临界扩展前地震孕育过程的能量积累 腾春凯 白武明等 276

地球物理灾害与减灾 277

大地震前后S波分裂延迟时间的变化 郑治真 277

地电阻率的分数维及其前兆特征 赵和云 梁子斌 278

区域断裂构造应力场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研究 朱元清 何正檀等 279

地震活动动态场的变化与强震中期预测 丁鉴海 黄雪香 280

地震活动性的一种计算方法 魏富胜 谷继成 281

震磁前兆研究与地震预报探索 詹志佳 282

中国地震空间分布的某些特征 陈锦标 李全林 283

地震前微测前兆可听地声的发现 胡祚春 沈萍 284

从强干扰背景中提取微弱地震信息的研究 沈萍 285

大地震发生时间和震级的预报研究 胡劲波 286

波在非线性固体介质中传播的观测研究 刘万琴 郑治真 287

畸变信号的恢复 周晓惕 郑治真 288

地震学在矿山冲击(矿震)监测与预测中的应用 张少泉 郭建明等 289

综合地震迁移、气象异常和宏观前兆预测地震 姚国干 秦馨菱等 290

中国大陆主要强震区(带)地震危险性的灰色预测 李炳乾 牛志仁等 291

激电前期衰减与地震预报研究 王华俊等 292

地温地震前兆的物理机制 张永仙 张国民等 293

对蛟河煤矿的矿震分析与减灾对策 陈长龄 郑太洙等 294

厄尔尼诺的天文成因与预测 周万福 295

不同震例孕震区的应力降数值特征 肖蔚文 黄琦等 296

论怀来—北京地区地震系列与危险性 邦履灿 和景昊等 297

1989-1990年世界地震灾情特征 郭履灿 和景昊等 298

西安地裂 耿大玉 299

地震前兆普适特性的研究 周硕愚 张荣富 300

远东地区的地震系列与减轻灾害的研究 蒋明先 301

地震电磁辐射异常特征及持续时间与震级之关系 刘新春 302

岩石与水晶摩擦发光规律探索 杨文英 金效奇等 303

海洋地球物理 304

南海热流与地壳年龄 钱翼鹏 304

南海礼乐滩海域反射地震特征 姜绍仁 叶秀开等 305

礼乐滩及其邻域的重力场特征及解释 苏达权 刘祖惠等 306

南海中央海盆格莱尼重力异常 陈邦彦 307

南海及其邻区的大地水准面异常特征与构造应力场 林进峰 陈雪等 308

珠江口盆地区域工程地质调查的声波地震勘查 李振五 309

综合物探方法在研究东海盆地和辽东湾基底结构中的应用 王家林 310

太平洋区域卫星重力与差距异常的综合解释 王公念 311

CHZ海洋重力仪的若干特点 张善言 312

CHZ海洋重力仪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的改进 张贤林 313

南海中央海盆的岩石圈厚度和地壳年代的分析 陈雪 林进峰 314

东黄海的深部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冯锐 周海南等 315

电离层 316

空间物理扰动及其地球物理效应 肖佐 316

低电离层低频反射特性的日变化与季变化 田育庶 317

高层大气两日行星波的电离层效应 周立群 陈培仁 318

应用广播电视卫星信号进行电离层闪烁研究 雷源汉 林伟民等 319

低纬Pc3地磁脉动的多台研究 杨少峰 320

哨声数字化检识与色散值等自动连续测算 彭丰林 彭宇林等 321

用锁相环测相仪测定哨声场强和出口点方位 贺长明 彭丰林 322

中纬度大气气辉扰动的初步分析 陈耿雄 彭丰林等 323

远东电离层扩展F、Es的动力学特征 李赞钜 324

行进电离层扰动的非线性理论 黄朝松 李钧 325

我国电离层扰动与青藏高原气象的关系 李钧 李利斌等 326

多功能短波时号自校比对守时钟 宁百齐 李钧 327

与地磁急始同时发生的电离层振荡 李钧 李利斌等 328

武昌地区太阳耀斑事件的地磁脉动效应 赵正予 吴大传 329

MU雷达观测的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 张训诚 阮雪琴 330

地球物理环境 331

地球物理与生存环境 刘伟 吴功健 331

电(电磁)法在盐渍土及次生盐渍化调查中应用的方法研究 黄皓平 王延良等 332

强磁暴与交通事故 梅绍基 龚新 333

我国北方金矿物探工作的某些近展 邹光华 334

贵金属成矿环境及地球物理勘查 334

太湖地区负向同心环状构造及其对找矿的意义 余官娣 335

云南省地壳类型的金属矿产组合及铀成矿系列的关系 胡昌汉 336

中国主要矿产分布规律与地壳类型 管烨 刘伟 337

近场源激电法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蔡其汉 338

重磁方法在找金、银、铜矿中的应用 韦景勤 339

金矿线型构造甚低频电磁法 吕桂玉 李永年 340

江西省茅排金矿岩石物性的研究 吴信民 杨亚新 341

地球物理方法在金矿普查找矿中的作用与效果初探 李宝印 342

偏置频谱激发极化法 王庆乙 蒋彬等 343

燕辽金矿带区域重、磁场特征 李治华 344

福建上杭紫金山铜金矿床遥感地质模型 翁开基 贾学强 345

用卡尔曼滤波估计地震反射波振幅 曹聿明 罗国安等 346

能源地球物理勘探 346

地表一致性校正 焦清涛 周兴元 347

叠前信噪相干分离法及其应用 刘企英 348

二维高斯射线束地震模型 周熙襄 刘学才等 349

旅行时反演方法及其应用 周熙襄 钟本善等 350

PSV转换波的一种处理方法——叠前抽道集法 严寿民 陈静 351

转换波的AVO特征分析 钟本善 刘天猛 352

AVO解释中的陷井 张淑敏 353

廊固凹陷四号块特殊岩体的识别 王琼英 354

综合解释方法 金福锦 355

土地堂地区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 刘良贵 356

物探与化探综合找油方法 赵举孝 刘志义等 357

SIDIS中复地震道技术的应用 王祁峰 358

岩性初步预测 李跃生 张应波 359

任丘油田南部航空伽玛能谱测量找油效果 戴丽君 王平 360

侧向测井的伪几何因子 胡启 刘振华 361

物化探综合解释在找隐伏铀矿中的应用 姜长琪 362

借助天然放射性同位素测定研究铀镭平衡变化机制 谭登科 363

水文工程环境地球物理勘查 364

广义环境地质工作中高分辨地震技术 唐大荣 查恩来 364

海域及江湖覆盖区工程物探方法的新探索 海戴嫒 365

工程物探中电磁异常场的解释与探讨 李文录 366

龙羊峡水库人工地震测深研究 闵祥仪 郭建康等 367

反射法和频率法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 李丕武 368

完整浮承桩瞬态的动测响应 雷林源 369

钻孔彩色电视图象处理系统 曹先玉 370

勘探地球物理方法、理论与新技术 371

应用地震学研究的某些前沿问题 杨文采 371

用人机交互系统初步解释亚东-格尔木重力剖面 李莉 高锐 372

人机交互式重磁联合反演解释系统 楼海 余钦范 373

MGC微机软件包简介 熊光楚 374

三角域法在大足地区高精度重力地改中的应用 钟本善 李明雄 375

波数域中重力异常变密度单界面迭代反演 陈伟 376

随机重力异常的相关分析法及其在解释中的应用 孟昭秦 张工会等 377

重磁异常有界变量线性规划反演 汪汉胜 378

一种重磁反演方法的应用 张小路 379

地震勘探密集区高精度重磁勘探的地质效果 吴蓉元 袁照令等 380

地质填图中的航磁解释方法 王懋基 381

吉林省鸭绿江沿岸火山岩分布区航磁资料解释 王启章 王光杰 382

宜都-红安剖面区域地磁场特征与地壳构造 刘庆生 成湘洲等 383

空间域变深度视磁化强度迭代反演 陈生昌 刘光鼎等 384

低磁纬地区航磁异常的化向磁极及化向磁赤道 申宁华 郭志宏 385

梯度磁异常快速反演方法 管志宁 王君恒等 386

燕山水库磁性地层学研究 阎桂林 李永涛等 387

WWS—1数字双无定向磁力仪 丁鸿佳 388

用大功率复电阻率法探测油气藏 吴之训 崔益旺等 389

起伏二维地电断面电测深法的正、反演研究 李貅 方文藻 390

点源三维问题薄层近似解 梁子斌 钱家栋 391

由视谱直接反演真谱参数的实用方法 张桂表 罗延钟等 392

谱激电法中视频率相关系数的应用 罗延钟 吴之训 393

激发极化非线性谱特征及判别异常源性质的实验研究 吕新友 傅良魁 394

垂直偶极电磁测深的全波视电阻率响应 黄皓平 朴化荣 395

脉冲瞬变电磁测深法探测能力的研究 海戴媛 396

探地雷达在我国的新应用 王惠濂 李大心等 397

大地电磁二维解析延拓与近似反演 王家映 吴向红 398

压电法及其应用 姜枚 王寅生等 399

泥饼对电磁波传播测井仪影响的理论研究 吴信宝 杨荫祖 400

不同应力条件下岩石激发极化效应的实验研究 陆阳泉 钱家栋等 401

不同供电方式对离子迁移富集的影响 应晓健 董浩斌等 402

用地震资料预测岩性 胡中平 孙爱平等 403

应用模式识别技术的地震相分析系统 李新德 404

薄层振幅和频率调谐效应及其解释意义 赵改善 孙晶梅 405

小凹陷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存在的问题及解释意见 王慎中 406

利用地震信息预测圈闭含油气性 林清良 407

Monte Carlo地球物理非线性反演目标函数的初步探讨 顾汉明 姚姚 408

折射波初至时间的自动拾取 顾汉明 周鸿秋 409

深地壳测深中S波常规处理的计算方法和程序设计 嘉世旭 刘昌铨 410

人工地震空腔谐振法及其应用 敦振国 411

航放信息数字图象处理在某区的应用 刘德长 孙茂荣等 412

新一代金属矿物探的兴起 熊光楚 413

闽浙大陆裂谷的地球物理特征 许绳铭 414

岩性和煤质最优化变尺度法分析 潘和平 黄智辉 415

金伯利岩物性参数数据库 潘玉玲 张昌达等 416

含油盆地二维古地温场的数值模拟及其在辽河油田的应用 张志敏 唐仲华 417

五台山地区地物波谱特征研究 李中生 张士珍 418

地球物理模型及仪器 419

攀西构造的模拟研究 周大为 赵鸿儒等 419

不停产无损检测高炉壁厚 王铁男 汪鹏程等 420

水的临界温度与震源过程关系的模拟试验研究 荣代潞 421

地震模型的理论分析与模糊评定 冯德益 吴国有等 422

岩石的形状和体积对Q值的影响 施行觉 周常羲等 423

用地震反射特征定量解释地质体边界的物理模型研究 程增庆 吴奕峰等 424

物理模型实验数据采集系统 汪鹏程 425

亚洲地区磁偏角分布特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 魏青云 徐元芳 426

改进局部地区地球磁场模型的一种方法 徐元芳 427

全球和中国地区地磁参考场模型 王月华 徐元芳等 428

一种新型感应式高灵敏度磁场传感器及其在观测地磁场变化方面的应用 史美光 仇艾夫等 429

GJY—1工程检测仪的研制及其应用 王鹤龄 杨治元等 430

KDY—1型煤厚探测仪应用效果 何荣良 丁占山 431

岩体声波探测技术的应用 卢和金 432

Rayleigh面波勘探方法及其应用 严寿民 433

边界对电火花震源压力波的影响 左公宁 434

BC4—2型信号采集分析仪简介 杨燕军 刘克等 435

日本CF-350信号分析仪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 严寿民 臧有恒 436

消除电磁频率测深“静态效应”的有效方法 周晋国 寇绳武等 437

天然电磁辐射测深技术及其装置的研究 岳棋柱 438

高精度地面磁测在探测金矿中的应用 安振昌 王居易等 439

在偏心偶极子模式下计算地磁坐标和共轭点 汤克云 440

磁场处理对玉米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刘祖滨 史美光等 441

其他论文题录 44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91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448

The Geophysical Research in China Gu Gongxu 44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