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现代给药系统的理论和实践  第2版
现代给药系统的理论和实践  第2版

现代给药系统的理论和实践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德)Rainer H.Muller,(德)Gesine E Hildebrand著;胡晋红主译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1943139
  • 页数:3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旨在对现代给药系统的理论与实践进行阐述和分析,介绍国际上的最新成就和发展;全书分两部分介绍了药物新型给药系统。首先介绍了现代口服制剂、疫苗制剂和医学造影剂等新剂型。然后介绍了纳米粒、亚微乳等研究和开发中的药物新剂型。涉及药剂学中新型制剂的设计、制备工艺、成型机制、体内外特性等多个研究领域,对已上市产品及研发中的药物新剂型的制剂工艺理论进行探讨,阐明体内、外作用的途径及机制等。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描述形象生动,为药物新剂型的设计和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因此,本书不仅适合于从事药物新剂型开发研究以及其他相关的生命科学工作人员,也可供医药院校的学生和从事新药推广的医药人员参考。
《现代给药系统的理论和实践 第2版》目录

目录 1

第1章 现代口服固体剂型 1

1.1 提高药物释放速率的制剂 1

1.2 延缓药物释放的制剂 3

第2章 环糊精——一类药物新辅料 9

2.1 环糊精的性质 9

2.2 CD包合物的制备 10

2.3 CD包合物在药剂学上的应用 10

2.4 CD的安全性 11

2.5 已上市的含有CD的部分产品介绍 11

第3章 现代口腔生物黏附给药系统 13

3.1 口腔给药的吸收部位及口腔黏膜的通透性 14

3.2 口腔给药系统的优缺点 15

3.3 生物黏附片 15

3.4 生物黏附聚合物膜 17

3.5 开发及临床试验中的口腔生物黏附装置 19

第4章 生物黏附与生物黏附剂型 23

4.1 定义与目的 23

4.2 黏膜黏附聚合物 25

4.3 前景展望:第二代生物黏附剂——外源凝集素(1ectin) 28

第5章 干粉吸入剂 33

5.1 定义 33

5.2 干粉吸入器的构造原理 33

5.3 干粉吸入剂的优点和缺点 38

第6章 不含氟氯烷的气雾剂给药系统 40

6.1 以氢氟烷类(hydrofluorocarbones,HFC)为抛射剂的定量吸入气雾剂 40

6.2 Omron U1?低频超声喷雾器 41

6.3 Respimat? 42

6.4 AERX?技术 43

6.5 Spiros? 44

7.3 贴片的工作模式 46

7.2 离子导入给药的优点 46

第7章 离子导入透皮给药贴片 46

7.1 引言 46

7.4 选用药物的要求 47

7.5 离子导入渗透的基本情况 48

7.6 首度应用 48

7.7 应用前景 49

第8章 眼部新型给药系统 52

8.1 前言 52

8.2 眼部给药存在的问题 52

8.3 降低全身不良反应 53

8.4 眼部给药的优化 54

8.5 总结与展望 66

第9章 植物药、其制剂及其产品的试验程序和接受标准 71

9.1 法律背景 71

9.3 改善质量、安全性及天然植物药制剂控制的新进展 72

9.2 销售植物药的法律依据 72

9.4 害虫控制新进展 74

9.5 新配方 74

9.6 生产方面的新趋势 74

第10章 植物药的可比性评价 77

10.1 定义 77

10.2 植物药的特殊性质 77

10.3 植物药评价 80

第11章 药物的液晶 83

11.1 液晶的定义和形成 83

11.2 局部应用的液晶 84

11.3 药物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液晶 86

11.4 以液晶为部分微观结构的外用制剂 87

11.6 化妆品中的液晶 88

11.5 液晶药物 88

12.1 产品设计及药物传递的控制 91

第12章 经皮给药系统 91

12.2 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工艺 98

12.3 皮肤渗透和透皮促进剂 100

12.4 经皮给药系统的应用 101

12.5 经皮给药系统的优势、不足和发展 108

第13章 治疗用的指甲油和指甲贴片 118

13.1 人体指甲被认为是扩散屏障 118

13.2 指甲油给药系统 118

13.3 指甲油用于治疗指甲盖疾病 119

13.4 用于治疗指甲疾病的指甲贴片 119

13.5 全身作用 119

14.1 什么是微乳? 121

14.2 历史背景 121

第14章 一种新型的皮肤给药系统——微乳 121

14.3 性质 122

14.4 药物转运的控释机制 123

14.5 上市的微乳产品 124

第15章 口服环孢素A微乳制剂:新山地明 126

15.1 为什么要用口服微乳? 126

15.2 环孢素A口服处方的优化原理 126

15.3 环孢素微乳制剂新山地明的体内性状 129

15.4 小结 131

第16章 肠胃外营养乳剂 132

16.1 引言 132

16.2 肠胃外营养 132

16.3 肠胃外全营养方案的组成 133

16.4 乳剂的物理稳定性 135

16.5 生物学稳定性和机体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136

16.6 TPN混合物的工业化生产 137

第17章 作为药物给药系统的肠外脂肪乳 140

17.1 O/W型乳剂作为药物载体的适应性 140

17.2 肠外脂肪乳应用的优势 140

17.3 脂肪乳中的麻醉药 140

17.4 含药脂肪乳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141

17.5 小结及展望 142

第18章 化妆品中的W/O/W型复乳 144

18.1 复乳的定义 144

18.2 制作方法 144

18.3 稳定性问题和直接提高W/O/W复乳稳定性的方法 145

18.4 规则 149

18.5 化妆品制剂中的复乳技术的优势 149

18.9 总结 150

18.8 运用W/O/W-乳剂技术(PPSI-技术)的产品 150

18.7 药学应用中的复乳 150

18.6 食品中的复乳 150

第19章 药物脂质体 152

19.1 脂质体类型 152

19.2 脂质体的应用 153

19.3 脂质体制备用脂质的选择标准 156

19.4 制备方法 156

19.5 与药物贮存有关的稳定性等问题 158

19.6 DaunoXome? 158

19.7 AmBisome? 159

19.8 两性霉素B脂肪乳剂 160

19.9 其他含有两性霉素B脂肪乳剂:Abelcet?und Amphocil? 160

19.10 Alveofact? 160

19.11 Pevaryl?-Lipogel 161

19.12 HeparinPur? 161

20.1 为什么要注射微粒 167

20.2 基于聚合物的制剂 167

第20章 微粒和植入剂:胃肠外应用的控释贮库给药系统 167

20.3 微囊化 168

20.4 微囊化过程 168

20.5 聚合物基质 169

20.6 灭菌消毒 170

20.7 药物的释放过程 172

20.8 微粒的特征 174

20.9 给药的形式 174

20.10 总结与展望 175

第21章 医学影像造影剂 177

21.1 前言 177

21.2 X射线技术所用造影剂 178

21.3 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 183

21.4 超声造影剂 185

21.5 放射诊断学 187

21.6 光学技术造影剂 193

第22章 人疫苗制剂 196

22.1 引言 196

22.2 活疫苗 197

22.3 灭活病原体 199

22.4 联合疫苗 200

22.5 重组抗原 201

22.6 多糖轭合物 201

22.7 DNA疫苗 202

22.8 佐剂 203

22.9 脂质体 204

22.10 微粒和纳米粒 204

22.11 脉冲释放 204

22.12 黏膜佐剂 205

22.13 趋势和前景 206

23.1 作用部位,阴道和子宫吸收 207

第23章 阴道和子宫生物黏附给药系统 207

23.2 阴道和子宫装置的优缺点 209

23.3 阴道给药系统 209

23.4 宫内节育器(IUD) 212

23.5 局部作用的阴道片和凝胶 214

第24章 药用小丸 218

24.1 定义 218

24.2 单一给药剂型与复合给药剂型 218

24.3 小丸的制备 221

24.4 小丸产品 223

第25章 结肠定位给药系统 228

25.1 药物为何要转运至结肠? 228

25.2 结肠给药系统 228

25.3 存在问题与展望 231

26.2 制备方法 233

26.1 定义 233

第26章 纳米粒 233

26.3 纳米粒的潜在应用 238

26.4 纳米粒的性质 240

26.5 总结和展望 243

第27章 固态脂质纳米粒(SLN) 246

27.1 定义 246

27.2 SLN与其他胶体药物载体的比较 246

27.3 从蜡制丸剂到SLN的发展历史 247

27.4 SLN的制备 248

27.5 SLN中的药物释放 249

27.6 SLN作为药物载体的优势 250

27.7 SLN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 251

27.8 纳米结构的脂质载体:新一代优化的脂质微粒载体给药系统 252

第28章 磷脂前体药物和药质体 256

28.1 什么是药质体? 256

28.2 制备:从药物到磷脂前体药物和药质体 257

28.3 磷脂前体药物的优点 262

28.4 磷脂前体药物的缺点 262

28.5 生物特性 262

28.6 总结 263

第29章 水不溶性药物注射给药的新方法——水溶胶 265

29.1 胶态性质 265

29.2 沉淀法制备水溶胶 266

29.3 水溶胶溶液稳定性的测定 267

29.4 结果 269

29.5 生物药剂学结果 269

第30章 纳米混悬剂:难溶性药物的一种新剂型 272

30.1 难溶药物存在的问题 272

30.2 纳米混悬剂的定义和生产 272

30.4 纳米混悬剂的剂型 274

30.3 纳米混悬剂的性质 274

30.5 纳米混悬剂的体内性能 276

第31章 稳定的多聚体亚微乳给药载体 278

31.1 定义和引言 278

31.2 多聚体乳化剂 278

31.3 乳剂的聚合稳定性 280

31.4 制备与特性 281

31.5 应用前景 283

第32章 血脑屏障处的药物传递 285

32.1 介绍 285

32.2 血脑屏障的解剖学和生理学 285

32.3 血脑屏障处药物传递途径 287

32.4 血脑屏障处药物传递的载体系统 288

第33章 肺——生物大分子药物的局部和系统转运位点 290

33.1 大分子的肺部应用 290

33.2 解剖学和细胞生物学基础 290

33.3 肽和蛋白质的肺部转运 293

33.4 肺部药物转运脂质体 294

33.5 肺部基因转运 294

第34章 结肠靶向给药 301

34.1 概述 301

34.2 结肠靶向给药的生理学条件 302

34.3 以活性形式转移到结肠的前体药物 303

34.4 结肠内容物的生物降解能力测试 303

34.5 应用于结肠靶向制剂的新型辅料 304

34.6 关于结肠释放特殊剂型的研究 306

34.7 展望 306

第35章 计算机控释给药系统 308

35.1 简介 308

35.2 计算机控释剂型的构建原理 308

35.3 电解控制药物释放 309

35.5 电泳控释药物 311

35.4 透皮给药系统 311

第36章 药物释放的生物调控 314

36.1 前言 314

36.2 以生物学方式调控的剂型 314

36.3 葡萄糖控制的胰岛素给药系统 315

36.4 结论 317

第37章 免疫刺激复合物——亚单位疫苗的载体 318

37.1 概述 318

37.2 ISCOMs的形态、组成和制备 318

37.3 ISCOM引起的免疫反应 321

第38章 基因转运载体 325

38.1 背景 325

38.2 DNA转运中使用载体的必要性 325

38.3 病毒载体 327

38.4 非病毒基因转运载体 328

索引 33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