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产融型企业集团  国外的实践与中国的发展
产融型企业集团  国外的实践与中国的发展

产融型企业集团 国外的实践与中国的发展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庆亮,杨莲娜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493707X
  • 页数:37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对产融结合理论及国内外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产融型企业集团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总结了中国产融结合与产融型企业集团发展值得借鉴的启示和经验。
《产融型企业集团 国外的实践与中国的发展》目录

目录 1

导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方法 7

研究结构和主要内容 8

1 产融结合的理论分析 13

1.1 产融结合的概念 13

1.1.1 金融资本概念的回顾 13

1.1.2 产融结合的概念 17

1.2 产融结合的经济效应分析 20

1.2.1 产融结合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1.2.2 产融结合的经济效应分析 23

1.3 产融分离——分工和专业化的结果 28

1.3.1 分工和专业化及其经济性 29

1.3.2 交易与交换 32

1.3.3 交换的专业化与产融分离 33

1.4 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从债权关系到股权关系 35

1.4.1 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36

1.4.2 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从债权关系到股权关系 38

1.5 产融结合的产生与发展 43

1.5.1 产融结合的产生 43

1.5.2 产融结合的发展 45

1.5.3 金融业分业经营后的产融结合 46

1.5.4 产融结合的最新发展 47

2 基于产融结合的企业集团——产融型企业集团分析 49

2.1 企业集团概述 49

2.1.1 企业集团的概念 50

2.1.2 企业集团的分类 53

2.2 产融型企业集团及其特征 57

2.2.1 产融型企业集团概念的提出 57

2.2.2 产融型企业集团的特征 62

2.3 产融型企业集团的作用及形成原因 65

2.3.1 产融型企业集团的作用 66

2.3.2 产融型企业集团形成的原因分析 70

2.4 产融型企业集团形成的方式 73

2.4.1 从产融结合的路径划分 73

2.4.2 从涉足的金融领域划分 74

2.4.3 从产融结合的方式划分 75

2.5 产融型企业集团的内部化理论分析 78

2.5.1 关于交易费用理论及其应用的概述 78

2.5.2 企业内部化理论最新发展及其应用的拓展 79

2.5.3 产融型企业集团形成的内部化理论分析 80

2.6.1 垄断与产融结合 82

2.6 产融结合与垄断合理性 82

2.6.2 产融型企业集团与相对垄断优势 85

3 美国的产融结合与企业集团 87

3.1 美国的企业制度与产权结构 87

3.2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 91

3.2.1 产业资本的发展 91

3.2.2 金融资本的发展 93

3.3 产融结合的发展及其特点 94

3.3.1 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化 94

3.3.2 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 97

3.3.3 产融结合的特点 102

3.4 产融型企业集团的发展及其特点 109

3.4.1 产融型企业集团的产生和发展 110

3.4.2 产融型企业集团的特点 115

3.5 产融型企业集团发展的实证分析 120

3.5.1 GE集团金融业务的形成与发展 120

3.5.2 产融结合推动GE集团的发展 123

4 日本的产融结合与企业集团 128

4.1 企业制度和产权结构 128

4.2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 131

4.2.1 产业资本的发展 131

4.2.2 金融资本的发展 132

4.3 产融结合的发展及其特点 133

4.3.1 产融结合的发展 133

4.3.2 产融结合的特点 139

4.4 产融型企业集团的发展及其特点 143

4.4.1 产融型企业集团的产生与发展 144

4.4.2 产融型企业集团的特点 149

4.5 产融型企业集团发展的实证分析 154

4.5.1 三菱集团概况 154

4.5.2 三菱集团工商企业的形成与发展 158

4.5.3 三菱集团金融企业的形成与发展 159

5 德国的产融结合与企业集团 162

5.1 企业制度与产权制度 162

5.2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 164

5.2.1 产融结合的产生 164

5.2.2 产业资本的发展 165

5.2.3 金融资本的发展 168

5.3 产融结合的发展及其特点 169

5.3.1 产融结合的发展 169

5.3.2 产融结合的特点 172

5.4.1 产融型企业集团的产生和发展 179

5.4 产融型企业集团的发展及其特征 179

5.4.2 产融型企业集团的特点 183

5.5 产融型企业集团发展的实证分析 187

5.5.1 德意志银行财团 188

5.5.2 蒂森财团 190

6 国外产融结合与产融型企业集团发展的比较分析 191

6.1 美、日、德三国产融结合模式的类型与比较 191

6.1.1 市场主导型产融结合模式 192

6.1.2 银行主导型产融结合模式 195

6.1.3 形成不同产融结合模式的原因分析 198

6.2.1 在产融型企业集团发展中的作用 202

6.2 美、日、德三国产融结合模式的运行绩效比较 202

6.2.2 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3

6.2.3 在所有权结构中的作用 205

6.2.4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207

6.3 美、日、德产融结合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211

6.3.1 中国产融结合模式的特殊性 211

6.3.2 产融结合模式选择的依据 215

6.3.3 产融结合模式确立的前提和基础 216

6.3.4 产融结合模式有效运行的保证 216

6.4.1 美、日、德三国产融型企业集团的比较分析 217

6.4 美、日、德产融型企业集团的比较与启示 217

6.4.2 美、日、德产融型企业集团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220

7 中国历史上的产融结合与企业集团 228

7.1 早期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出现 228

7.1.1 早期产业资本的出现 228

7.1.2 早期金融资本的出现 231

7.1.3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关系 234

7.2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发展 236

7.2.1 产业资本的发展 236

7.2.2 金融资本的发展 241

7.2.3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关系的发展 248

7.3 产融结合的产生 249

7.3.1 产融结合的雏形 249

7.3.2 产融结合的出现 250

7.4 产融结合的发展 252

7.4.1 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化 252

7.4.2 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 254

7.5 产融型企业集团发展的实证分析 260

7.5.1 胡光墉商号 260

7.5.2 荣氏企业集团 262

7.5.3 周学熙企业集团 267

7.5.4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集团 273

8 经济转轨以来中国产融结合的发展 280

8.1 产融结合的产生与发展 280

81.1 产融结合的产生 281

8.1.2 产融结合的发展 283

8.2 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化 285

8.2.1 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化成为一种潮流 286

8.2.2 产融结合的产物——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87

8.2.3 红塔集团投资金融业 291

8.3.1 上海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 293

8.3 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 293

8.3.2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 295

8.3.3 葛洲坝股份有限公司 297

8.3.4 青岛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 298

8.3.5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299

8.4 产融结合发展的思考 300

8.4.1 产融结合发展的必然性 300

8.4.2 产融结合的效应分析 303

8.4.3 产融结合的目标模式和方式选择 308

8.4.4 产融结合发展的建议 312

9.1.1 中国企业集团的发展 319

9.1 产融型企业集团发展的必然性 319

9 中国产融型企业集团的发展 319

9.1.2 产融型企业集团发展的必然性 323

9.2 产融型企业集团发展的原因探析 326

9.2.1 资本的增值性是产融型企业集团发展的根本原因 326

9.2.2 金融体制改革为产融型企业集团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327

9.2.3 金融调控和监管水平提高为产融型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328

9.3 产融型企业集团发展的保障措施 329

9.3.1 调整国家的产业政策 329

9.3.2 实行金融业的混业经营 334

9.3.3 发展金融控股公司 337

9.3.4 建立和完善企业产权制度 341

9.3.5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 345

9.3.6 加强对产融型企业集团经营行为的监管 346

9.4 产融型企业集团发展的实证分析 349

9.4.1 山东泛海集团公司 350

9.4.2 东方集团 353

9.4.3 新疆德隆集团 356

9.4.4 新希望集团 359

主要参考资料 362

后记 37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