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骨伤科实验研究
骨伤科实验研究

骨伤科实验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一同,王和鸣总主编;沈霖,林燕萍,王拥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0431757
  • 页数:5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骨伤科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之一,全稿共12章。
《骨伤科实验研究》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骨伤科实验研究的发展概况 1

目录 1

第二节 骨伤科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第三节 骨伤科实验研究的方法特点 3

第二章 骨伤科实验研究设计的基本知识 5

第一节 骨伤科实验研究选题的方向和要点 5

一、骨伤科实验研究选题的基本方向 5

三、骨伤科实验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6

二、骨伤科实验研究设计的要点 6

第二节 实验骨伤科研究选题的程序 7

一、形成初始意念 7

二、文献检索 7

三、建立工作假说 7

四、确定选题名称 8

五、研究课题的设计 8

一、大体解剖学技术 12

二、软组织、软骨及骨组织切片技术和常用设备 12

第一节 软组织、软骨及骨组织形态学研究技术和常用设备 12

第三章 骨伤科实验研究的常用技术和设备 12

第二节 软组织、软骨及骨超微结构研究常用设备 17

一、透射电镜 17

二、扫描电镜 24

三、高压电镜 27

四、分析电镜 27

第三节 软骨及骨细胞培养常用设备 27

一、基本设备和试剂 27

一、X线骨密度估计法 34

第四节 骨密度法及骨密度仪 34

二、光子诊断技术 35

三、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 35

四、定量超声骨质测量技术 36

五、定量CT检查技术 37

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技术和设备 37

一、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和设备 37

二、其他放射性核素测定技术和设备 39

第六节 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及设备 41

一、图像分析技术 41

二、显微图像分析系统简介 41

三、图像分析仪工作程序 42

第七节 骨组织形态计量法研究方法 43

四、图像分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43

一、骨组织形态半自动测量技术 44

二、全自动图像分析 47

第八节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规仪器设备 50

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基础准备工作 50

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基本器具 51

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精密分析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52

第四章 骨伤科实验研究常用实验动物 60

第一节 实验动物分级标准 60

一、按遗传学控制方法分类 60

一、大鼠 61

二、按微生物学控制方法分类 61

第二节 常用实验动物的特点、品种、饲养管理 61

二、家兔 62

三、犬 62

四、小鼠 63

五、豚鼠 63

六、猪 63

七、猫 64

第三节 动物实验基本技术操作方法 64

一、实验动物的抓取和固定方法 64

二、实验动物的编号标记方法 68

三、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 69

四、实验动物的脱毛方法 70

五、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71

六、实验动物的取血方法 75

七、实验动物的骨髓穿刺方法 76

八、实验动物的各种体液采集方法 77

九、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 79

第五章 光镜结缔组织、肌组织实验研究 80

第一节 结缔组织、骨骼肌的组织形态学 80

一、结缔组织 80

二、骨骼肌组织 85

第二节 光镜组织切片技术 87

一、石蜡切片的基本程序 87

二、火棉胶切片的基本程序 99

三、冷冻切片的基本程序 101

第三节 结缔组织常用的染色 103

一、苏木精-伊红(HE)染色 103

二、胶原纤维染色 104

三、弹性纤维染色 108

四、网状纤维染色 111

二、磷钨酸苏木精快染法 115

第四节 肌组织常用染色 115

一、Gomori三色染色一步法 115

三、磷钨酸苏木精慢染法 116

四、Ralis等(1977)肌纤维染色 116

五、Retterer法显示横纹肌 117

六、Schaffler肌原纤维、网状纤维及胶原纤维同时显示法 117

七、骨骼肌组织活检的酶组化法 118

八、其他染色 120

第五节 结缔组织、骨骼肌的常用光镜组织化学方法及原理 120

一、概述 120

二、组织的固定和制片 121

三、组织切片 122

四、核酸的显示法 124

五、糖类的显示法 127

六、弹性蛋白的显示法 131

七、脂类的显示法 132

八、酶类的显示法 136

第六章 光镜软骨和骨组织实验研究 154

第一节 软骨和骨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154

一、软骨 154

二、骨 156

三、骨的发生 160

一、透明软骨茜素红-美蓝染色法 161

二、透明软骨的临界电解质浓度法 161

第二节 软骨切片制作 161

三、PAS法 162

四、弹性软骨染色法 162

五、纤维软骨染色法 162

第三节 脱钙骨切片制作 162

一、脱钙过程 162

二、脱钙法及脱钙液配制 163

五、电解脱钙法 164

六、骨组织化学常用的脱钙法 164

四、脱钙兼脱水方法 164

三、脱钙兼固定方法 164

第四节 脱钙骨切片常用的染色法 165

一、钙质染色法-Kossa法 165

二、Schmorl硫堇-苦味酸法 165

三、Lillie硝酸银沉淀法 166

四、Romeis美蓝染色法 166

五、Von Kossa法显示钙盐 167

六、不溶性钙盐显示法 167

八、骨碱性磷酸酶与磷酸盐显示法(Lorch) 168

七、电镜超微结构骨组织标本制备法 168

十、破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显示 169

十一、破骨细胞碳酸酐酶的显示 169

九、骨组织采用铅法或钙钴法显示碱性磷酸酶 169

十二、成骨细胞葡萄糖-6-磷酸酶(G6P)的显示 170

第五节 不脱钙骨标本的制作 170

一、标本取材 170

二、固定、脱水与透明 170

三、渗透及包埋 170

四、制片 171

六、染色 172

五、贴片 172

七、骨标本保藏法 174

第七章 骨的代谢与重建 176

第一节 骨代谢 176

一、骨代谢生物化标志物 176

第二节 全身激素与骨代谢的关系 182

一、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 182

二、甲状腺激素 184

三、降钙素 185

第三节 影响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局部调节因子及其测定 186

一、骨形态发生蛋白 187

二、转化生长因子 188

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89

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189

五、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190

六、骨保护素 190

七、软骨钙素 191

八、白细胞介素 191

九、肿瘤坏死因子 191

一、钙 192

十、前列腺素 192

第四节 骨矿物质 192

二、磷 194

三、镁 196

四、微量元素 196

第五节 骨重建 199

一、骨重建的生理意义 199

二、骨重建的生理过程 199

三、骨重建异常与骨丢失 201

第一节 组织培养的概念 202

第二节 基本原理和方法 202

第八章 组织培养 202

第三节 常用的培养方法 204

第四节 骨与软骨组织培养技术 206

一、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 206

二、破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 210

三、软骨细胞培养 212

四、骨髓基质细胞的培养 214

五、软骨器官培养 216

一、细胞凋亡的概念 217

第五节 骨细胞凋亡 217

六、骨组织器官培养 217

二、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218

三、细胞凋亡调控蛋白 218

四、caspases引起细胞凋亡的机制 218

五、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及检测方法 219

六、细胞凋亡在骨伤科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223

第九章 骨及软骨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 227

第一节 概述 227

第二节 重组DNA技术 227

一、质粒DNA的提取、纯化、酶切与鉴定 228

二、质粒DNA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琼脂糖浆凝胶电泳分离、鉴定 229

三、DNA片段的回收与纯化 231

四、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反应 231

五、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和重组质粒DNA的转化 233

六、含重组质粒的细菌菌落的鉴定 234

第三节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236

一、DNA探针的制备 239

二、Southern印迹 240

三、Northern印迹法 242

四、斑点杂交和狭线印迹 244

五、原位杂交 246

第四节 蛋白质检测方法 249

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 249

第五节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 252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外扩增DNA 254

第六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骨伤科研究中的应用 255

一、骨伤科致病的相关基因 255

二、骨伤科致病基因的连锁分析 256

三、骨伤科相关疾病的基因治疗 257

四、分子生物学在骨伤科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257

一、免疫功能 273

第一节 免疫学概述 273

第十章 骨伤科免疫学检测基本实验技术 273

二、免疫器官和组织 279

三、免疫细胞 283

四、免疫分子 296

第二节 抗原的纯化和免疫血清制备方法 311

一、抗原的特性 311

二、蛋白质抗原的制备 312

三、免疫血清的制备 315

第三节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319

一、免疫组织化学主要染色方法基本原理 320

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方法概述 324

三、免疫荧光细胞组织化学技术 333

四、免疫酶细胞组织化学技术 335

五、亲和组织化学技术 339

六、光镜免疫金-银细胞组织化学技术 341

第四节 电泳方法 342

一、免疫电泳 343

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48

第五节 固相酶免疫测定方法 351

二、方法类型 352

一、ELISA的基本原理 352

第六节 放射性免疫测定 359

一、放射性核素标记 359

二、免疫放射测定 363

三、放射受体分析(RRA) 365

第七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骨伤科实验中的应用 366

一、软骨组织、骨组织的免疫酶标法染色 367

二、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注意事项 368

三、应用实例 369

第一节 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 379

第十一章 常见骨伤科动物模型的复制及研究方法实例 379

第二节 长骨干骨折动物模型 384

一、开放性桡骨骨折模型 384

二、开放性股骨骨折模型 385

三、闭合性骨折模型 386

第三节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实验模型 387

一、创伤性感染法 387

二、血源性感染法 389

第四节 膝关节骨关节病模型 391

一、关节手术复制法 391

二、关节固定法 392

四、干骺端髓内血运阻断法 393

三、静脉结扎加固定法 393

第五节 骨质疏松症模型 394

一、内分泌代谢类 394

二、药物类 399

三、机械固定法 402

四、营养干预法 402

第六节 脊髓损伤模型 405

一、复制脊髓损伤模型的要求 405

二、复制脊髓损伤模型的方法 406

四、复制脊髓损伤模型的评定标准 418

三、复制脊髓损伤造模术后处理方法 418

五、研究方法实例 422

第七节 股骨头坏死 427

一、激素诱导法 427

二、激素加马血清法 431

三、局部化学灭活法 433

四、液氮即刻冷冻法 434

第八节 肩关节周围炎模型 434

二、复制方法 435

三、研究方法实例 435

一、复制机制 435

第九节 颈椎病动物模型 436

一、颈椎解剖及生理特点 437

二、颈椎病的分型 438

三、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439

四、颈椎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 440

五、研究方法实例 440

第十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动物模型 442

二、复制方法 443

三、研究方法实例 443

一、复制机制 443

第十一节 腰椎管狭窄动物模型 444

一、复制机制 445

二、复制方法 445

三、研究方法实例 445

第十二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 446

一、发病诱因 446

二、病理变化 447

三、致炎因子 448

四、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方式 449

五、血清及细胞学检查 449

一、概述 454

第十三节 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 454

二、痛风模型 457

三、研究方法实例 458

第十四节 骨恶性肿瘤动物模型 458

一、复制机制 459

二、复制方法 459

三、研究方法实例 460

第十二章 骨组织代谢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463

第一节 信号以及细胞传递信号 463

一、作用于细胞的信号 463

三、构成信号转导系统的要素 464

二、信号的归宿 464

第二节 信号转导系统的特征 471

一、信号转导通路的一般特性 471

二、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的分子基础 472

三、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的形成机制 473

四、信号转导专一性的调节 474

第三节 二聚作用是调节信号转导的一个重要机制 474

一、二聚作用的一般功能 474

二、信号转导中的二聚作用 475

三、模拟二聚作用 480

一、信号转导的转录响应 481

第四节 信号转导的生物学效应 481

二、信号转导与细胞增殖 485

三、信号转导的细胞分化响应 486

四、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 487

第五节 骨形成与代谢过程中的信号传递机制 488

一、骨形成过程中的信号传递机制 488

二、骨吸收过程中的信号传导机制 495

第六节 成纤维细胞中的信号转导机制 497

一、PTK在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MAPKs活化中的作用 497

二、染料木黄酮对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PTK的影响 498

二、BMP在神经发育和修复中的作用 500

一、慢突触传递是通过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500

第七节 脊髓、神经修复过程的信号转导机制 500

三、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神经轴突生长信号转导机制 501

四、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脑缺血大鼠突触体游离钙的影响 501

五、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502

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研究进展 503

第八节 信号转导未来研究的发展 504

一、信号转导的机制 505

二、病理状态下的信号转导通路 505

三、转录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507

四、信号转导分子基因剔除带来的新消息 50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