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基础化学  上
基础化学  上

基础化学 上PDF电子书下载

数理化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戴桦根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6434148
  • 页数:30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全国纺织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的一本。本书适合作纺织类、化工类及相关专业的高职高专教学用书。全书整合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及物理化学的主要内容,深入浅出,叙词简练,既注重大专阶段与高中阶段内容的相互衔接,又能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今后的进一步深造打下了一定的化学基础。
《基础化学 上》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物质结构 1

第一节 物质结构理论概述 1

第二节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

一、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2

二、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描述——薛定谔方程 2

三、概率密度与电子云 4

四、四个量子数 5

第三节 元素的基本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

一、有效核电荷数(Z*) 7

二、原子半径 8

三、电离能 9

四、电子亲和能(Y) 10

五、电负性 11

一、共价键 12

第四节 化学键理论概述 12

七、元素的氧化值 12

六、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2

二、离子键 13

三、金属键 14

四、分子间力与氢键 14

五、晶体结构 14

思考题与习题 15

一、常用浓度 17

第一节 溶液的浓度 17

第二章 溶液 17

二、计算举例 18

第二节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19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19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 21

三、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23

第三节 乳浊液与高分子溶液 24

一、表面活性剂 24

二、乳浊液 25

思考题与习题 26

三、高分子溶液 26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 28

第一节 几个基本概念 28

一、体系和环境 28

二、状态和状态函数 28

三、过程与途径 29

第二节 热化学基础 29

一、热和功 29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30

三、焓和热化学方程式   31

第三节 熵的含义 33

一、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33

二、混乱度和熵 34

第四节 吉布斯自由能 35

一、自由能 36

二、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 36

思考题与习题  37

一、反应速率的定义 39

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率 39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级数 39

二、反应速率曲线 40

三、反应速率的测定 41

四、反应级数 42

第二节 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43

一、阿仑尼乌斯经验公式 43

二、活化能 44

一、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 46

第三节 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46

二、质量作用定律 47

三、零级反应和一级反应的特征 48

第四节 催化作用 51

思考题与习题 52

第五章 化学平衡 55

第一节 化学平衡的概念 55

一、化学平衡 55

二、平衡常数 56

一、浓度或分压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0

第二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60

二、总压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1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 63

第三节 平衡常数与吉布斯自由能 63

思考题与习题 65

第六章 酸碱平衡 67

第一节 强、弱电解质溶液 67

一、强电解质 68

二、弱电解质 68

第二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68

一、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68

二、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 71

第三节 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值 72

一、水的电离 72

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 73

第四节 缓冲溶液 74

二、缓冲作用原理 75

一、缓冲溶液的组成 75

三、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76

四、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77

五、缓冲溶液的应用 78

思考题与习题  78

第七章 化学分析 81

第一节 化学分析概述 81

一、分析方法的分类 81

二、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82

三、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83

第二节 误差及实验数据处理 86

一、计量或测定中的误差 86

二、误差的表征与表示 88

三、误差的减免 90

四、有效数字及其应用 91

五、有限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93

六、分析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99

第三节 滴定分析法 100

一、滴定分析法概述 100

二、滴定分析的主要方法和特点 101

三、滴定方式和滴定分析法要求 102

四、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103

五、滴定分析的计算 104

思考题与习题  108

第八章 酸碱滴定法 110

第一节 酸碱平衡 110

一、基本概念 110

二、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110

四、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111

三、酸碱的强度、共轭酸碱对的Ka和Kb的关系 111

五、酸碱指示剂 113

第二节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115

一、强碱滴定强酸或强酸滴定强碱 115

二、强碱滴定一元弱酸或强酸滴定一元弱碱 118

三、多元酸、混酸的滴定 120

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121

一、常用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21

二、混合碱的分析 122

四、某些有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126

三、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 126

五、极弱酸(碱)的滴定 127

六、某些无机物含量的测定 127

思考题与习题 128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与沉淀平衡 130

二、溶度积定义 130

第一节 溶度积的概念 130

第九章 沉淀溶解平衡 130

第二节 沉淀的溶解和生成 131

一、溶度积规则 131

二、分步沉淀及沉淀的转化 132

第三节 沉淀滴定法概述 133

一、沉淀滴定法的条件和银量法 133

二、莫尔法 133

三、佛尔哈德法 136

思考题与习题 138

一、配合物的定义 140

二、配合物的组成 140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140

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 140

三、配合物的命名 142

四、螯合物 143

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 144

一、配位平衡和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144

二、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 146

一、配位滴定法 151

第三节 配位滴定法的概述 151

二、配位滴定法的方式 152

三、金属指示剂 153

四、EDTA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156

五、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160

第四节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162

一、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63

二、EDTA标准溶液的配位滴定 163

思考题与习题 164

二、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168

一、氧化还原反应 168

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168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及方程式的配平 168

第二节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169

一、原电池 169

二、电极电势 171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 172

一、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分类特点 172

二、氧化还原滴定的指示剂 173

三、高锰酸钾法 174

四、碘量法 176

第四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举例 179

一、双氧水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179

二、保险粉含量的测定(直接碘量法) 179

三、次氯酸钠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间接碘量法) 180

思考题与习题 181

第二节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182

一、光的基本性质 182

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概述 182

第十二章 吸光光度法 182

二、物质的颜色及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83

三、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184

四、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 187

第三节 显色反应与显色条件选择 188

一、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188

二、显色条件的选择 188

三、显色剂 190

第四节 分光光度计及测量条件的选择 191

一、分光光度计 191

二、测量条件的选择 192

第五节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193

一、目视比色法 193

二、分光光度法 193

思考题与习题 195

一、色谱法及其分类 196

二、色谱法的特点 196

第一节 气相色谱法 196

第十三章 现代分析仪器简介* 196

三、气相色谱的分析流程 197

四、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197

五、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199

六、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 199

七、气相色谱法定性分析 200

八、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 202

第二节 核磁共振波谱法 204

一、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204

二、核磁共振仪简介 205

三、化学位移 206

四、核磁共振的应用 208

第三节 质谱法 210

一、质谱法的基本原理 210

二、质谱仪 210

三、质谱法的应用 211

第四节 荧光分析法 212

一、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12

二、荧光光谱仪 213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214

三、荧光光谱法的应用 214

第五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 214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17

三、定量分析方法 218

第六节 其他仪器分析法简介 219

一、红外光谱法 219

二、热分析法 221

思考题与习题   221

一、卤素简介 224

二、卤素的单质 224

第一节 卤素及其化合物 224

第十四章 非金属元素简述 224

三、氯的含氧酸及其盐 226

第二节 氧硫及其化合物 227

一、氧 227

二、硫及其化合物 229

第三节 氮磷及其化合物 233

一、氮 234

二、磷及其化合物 237

一、碳及其化合物 238

第四节 碳硅及其化合物 238

二、硅及硅的化合物 240

思考题与习题 241

第十五章 金属元素选述 244

第一节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244

一、碱金属 244

二、碱土金属 245

一、过渡元素的通性 247

第二节 过渡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247

二、铜与银 248

三、锌与汞 250

四、铬与锰 251

五、铁和钴 252

第三节 稀土元素 255

一、镧系元素的通性 255

二、稀土元素的资源 256

三、稀土元素的应用 256

思考题与习题 257

第一节 绿色化学的定义 259

第十六章 绿色化学简述* 259

第二节 绿色化学的基本思路 260

一、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 260

二、绿色化学的实现途径 261

第三节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261

一、绿色化学的特点 261

二、绿色化学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62

一、新材料中的绿色化学 263

三、绿色化才能现代化 263

第四节 绿色化学的应用方向 263

二、石油中的绿色化学   264

三、造纸工业中的绿色化学 264

四、制革工业中的绿色化学 265

五、染整工业中的绿色化学 265

六、生产铅的绿色化学 265

七、洁净煤技术 266

实验一 一级反应——蔗糖转化速率常数的测定 267

第十七章 实验部分 267

实验二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270

实验三 电解质溶液 274

实验四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277

实验五 0.1mol/L盐酸的标定 279

实验六 工业用水总硬度的测定 280

实验七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282

实验八 工业废水中微量挥发酚的测定 284

实验九 金属元素的性质 286

附录一 常见物质的△fH?、△fG?和S?值(298.15K,100kPa) 293

附录 293

附录二 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sp(298K) 297

附录三 常用缓冲溶液配制方法(298K) 298

附录四 标准电极电势表(298.15K) 298

附录五 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Ka/Kb(298K) 302

附录六 配离子的稳定常数K?(298K) 302

附录七 EDTA螯合物的lgK?(298K) 303

元素周期表 304

主要参考文献 3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