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新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田园城市思想的世纪演绎
新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田园城市思想的世纪演绎

新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田园城市思想的世纪演绎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捷,赵民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12070635
  • 页数:30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基于多年的理论学习、规划实践以及对在国外的专题考察的基础上编写的。书中详细阐述了自“田园城市”到“新城”的理念演变与实践发展,总结了国内外新城建设的经验,介绍了若干国内的新城规划案例。本书对我国21世纪的大都市空间发展及新城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性意义。
《新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田园城市思想的世纪演绎》目录

绪言 1

目录 1

上篇 新城思想和新城运动的早期发展 4

第一章 新城思想的历史追溯 4

第一节 乌托邦设想 4

一、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 5

二、托马斯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5

三、乌托邦小说 6

一、公社 7

第二节 空想社会主义 7

二、工作社区和新协和村 8

三、工业村/公司城 10

第三节 田园城市 13

一、田园城市的诠释 14

二、城乡一体化原则 16

三、田园城市的影响和实践 17

二、卫星城的发展阶段 20

一、卫星城的概念 20

第四节 卫星城 20

第五节 其他相关的城市设想 22

一、线型城市 22

二、现代城市 24

三、广亩城市 25

第六节 相关的理论发展 26

一、“有机疏散”理论 26

二、盖迪斯的区域学说 29

三、城市—区域规划理论和实践 31

第二章 早期的相关规划实践 33

第一节 一战前后的英国城市建设 34

一、城市建设的概况 35

二、城市规划的立法 36

三、区域规划的进步 37

四、住宅建设的发展 39

第二节 二战中的英国城市规划动态 39

一、二战结束前的3份国家研究报告 39

三、大伦敦规划 41

二、城市规划机构的改革 41

第三节 二战前的美国新城发展 43

一、地区规划协会及规划理论 43

二、雷德朋体系 44

三、绿带城 46

中篇 战后新城理论和新城规划的发展 52

第三章 战后的城市发展趋势 52

第一节 规划观念的演变 52

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融入 52

二、城市结构的新认识 53

三、城市环境保护的新内容 53

四、城市规划性质与方法论的演变 53

第二节 大城市地区的城镇化和新城发展趋势 54

一、集聚和分散 55

二、双向城市化的“中和”现象 55

三、新城和城镇郊区化 55

一、战后发展的谋划 57

第一节 新城建设的背景和推进 57

第四章 英国的新城建设 57

二、战后的城市规划立法 58

三、战后新城建设的阶段性特征 59

第二节 新城建设的政策目标 61

一、主要目标 61

第三节 新城开发的运作机制 62

一、中央政府的管辖 62

三、建设规模 62

二、主要原则 62

二、新城开发公司 63

三、新城委员会 64

四、建设资金 64

第四节 新城的住房和就业 65

一、住房供应 65

二、就业安排 66

二、教育设施 67

一、服务设施 67

第五节 新城的公共设施和社会生活 67

三、产业发展 67

三、环境保护 68

四、医疗保健 68

五、社会活动 68

第六节 新城的交通规划和管理 69

一、私人交通 69

二、公共交通 70

三、步行交通 70

四、用地布局和交通的关系 71

第七节 新城的城市设计 72

一、住区设计 72

二、城市中心 72

三、景观设计 73

第八节 新城规划思想的演进 75

一、第一代新城 75

二、第二代新城 77

三、第三代新城 78

四、新城建设的发展趋势 79

五、新城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80

第九节 英国新城的发展和未来 82

一、新城发展的重点 82

二、斯蒂文乃奇新城的开发建设及其未来发展 83

附:斯蒂文乃奇新城中心区更新计划 87

三、哈尔顿(包括伦康新城)的开发建设及其未来发展 98

附:哈尔顿中心区复兴战略规划 100

四、密尔顿·凯恩斯的开发建设及其未来发展 106

附:密尔顿·凯恩斯地方规划 110

第五章 法国巴黎地区的新城建设 116

第一节 新城建设计划的形成 116

一、新城建设的背景 116

二、新城建设计划的提出 117

三、新城选址和建设的原则 121

第二节 新城的规划布局 122

一、总体规划结构 122

二、中心区布局 123

三、道路交通系统 124

四、居住用地 125

五、绿化景观 126

第三节 新城建设的政策 126

一、国家五年计划 126

二、城市发展引导规划 126

三、新城建设的机构 127

四、新城建设的得失 127

五、当前的“中心多极化”规划 129

第四节 法国与英国的新城建设比较 130

第六章 美国的新城建设 132

第一节 大都市区结构演变与郊区化 133

一、大都市区空间结构演变 133

二、城市郊区化发展 134

三、郊区化过度发展带来的问题 138

第二节 新城建设 140

一、新城政策的产生 140

三、新城建设的看法 142

二、新城的发展阶段 142

第三节 “新城市主义” 143

一、基本概念和原则 143

二、设计理念 143

三、公共交通导向的邻里区开发(TOD) 144

四、传统的邻里区开发(TND) 145

五、实践中的困难 145

第四节 新城建设的案例 146

一、哥伦比亚新城 146

二、威灵顿新镇 148

第七章 日本的新镇建设 152

第一节 国土综合开发规划 152

第二节 新镇建设 153

一、概况 153

二、新镇的立法 154

三、新镇的开发机构 154

四、新镇开发的推进 154

五、新镇建设的特点 155

第三节 东京都的发展及新镇开发 157

一、东京都的城市发展 157

六、私营铁路与新镇开发 157

二、多摩新镇开发实例 160

第八章 中国香港地区的新市镇建设 168

第一节 新市镇发展的背景 169

一、城市功能 169

二、城市发展的沿革 170

三、新市镇建设 172

第二节 新市镇的发展阶段 173

一、第一代新市镇 173

二、第二代新市镇 174

三、第三代新市镇 174

附:香港新市镇开发简介 175

附:香港市区大型新拓展区简介 180

一、对人口的吸纳作用 181

二、为市民提供住房 181

第三节 新市镇的建设成就及面临的问题 181

三、推动经济发展 182

四、改变城市空间格局 182

五、新市镇发展面临的问题 183

六、小结 183

第四节 新市镇建设的经验 184

一、新市镇开发运作的特点 184

二、新市镇成功开发的条件 185

一、英国 190

二、法国 190

第九章 新城建设实践的国际比较 190

第一节 新城建设的缘起 190

三、美国 191

四、日本 191

五、中国香港 192

第二节 新城的规模 192

四、日本 194

三、美国 194

二、法国 194

一、英国 194

第三节 新城的住宅建设 194

五、中国香港 195

第四节 新城的投融资 195

一、英国 195

二、法国 195

三、美国 195

四、日本 196

五、中国香港 196

六、小结 197

第五节 新城的开发管理机制 197

一、伦敦模式——政府主导,开发公司独立运作 197

二、东京模式——以民间开发为主,政府给予政策支持 197

三、香港模式——政府主导,公私合作投资建设 198

第六节 新城建设的经验归纳 198

一、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建设新城,优化大城市区域的空间结构 198

三、新城建设有法律保障和政策指引 199

二、确定新城合理的开发规模 199

四、公共建设先行,提升新城品质 200

五、以大容量轨道为支撑架构区域交通网络,提倡公共交通优先 200

六、创新理念,注重设计的人性化 201

下篇 我国的新城规划和建设 204

第十章 从卫星城建设到新城建设 204

第一节 国内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204

一、社会经济转型 204

二、城市发展 205

第二节 北京的实践——从卫星城建设到新城规划 206

一、规划沿革 206

二、建设概况 207

三、发展原因 208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09

五、发展趋势 210

六、新城规划 211

第三节 上海的实践——从卫星城到新城建设 213

一、发展过程 213

二、历史经验的总结 215

三、小结 218

四、新一轮的新城建设 219

第四节 广州郊区“居住城”的开发 223

一、居住郊区化与新都市主义 223

二、开发模式 224

三、促成原因 230

四、存在问题 232

五、处理好政府、开发商和市民之间的关系 234

第十一章 现阶段新城建设的总结与评价 235

第一节 新城建设的动因和类型 236

一、内城改造和城市发展战略升级相互联动形成的“新城” 236

二、城市结构调整中形成的组团级“新城” 238

三、城市向郊区拓展形成的郊区“新城” 240

四、以一大型项目为中心的特定“新城” 241

五、以传统小城镇为基础发展而成的“新城” 242

一、我国新城建设的阶段特征 244

二、中外新城建设的差异 244

第二节 国内外新城建设的比较 244

第三节 未来最有可能影响我国大城市空间及新城建设的若干因素 245

一、社会性的影响因素 245

二、交通条件的变化 246

三、控制城市蔓延的措施和作用 252

第十二章 我国新城建设的对策 253

第一节 新城的定义和分类 253

一、新城的定义 253

二、新城的分类 253

三、不同新城类型的比较 254

第二节 国际大都市新城建设经验的借鉴 256

一、新城开发是大城市整体结构调整的有机组成部分 256

二、新城开发要有合适的规模 257

三、保持新城建设区外围的生态缓冲地带 257

四、营造优美而富有特色的人居环境和新城形象 257

五、新城是规划创新的试验田 258

第三节 我国新城建设的若干原则 258

一、强化中心城市,完善城镇体系 258

四、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 259

二、促进城市化,统筹和协调区域发展 259

三、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59

五、择优选址,交通工程先行 260

六、合理控制建设指标,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261

七、均衡社会结构,保持社会健全 261

八、尊重历史,弘扬和充实文化内涵 262

案例1:厦门城市发展战略——新市镇空间拓展模式的研究 263

一、城市发展概况 263

二、新市镇发展社会经济背景 263

三、影响城市空间拓展的动因分析 264

四、未来城市空间拓展的趋势分析 270

五、未来城市空间拓展的对策建议 271

六、未来城市空间拓展的总体格局 274

七、海湾新市镇开发的策略 275

案例2:广州新城概念规划 277

一、新城的功能定位 277

二、新城的城市性质 279

三、新城开发模式及策略 281

四、新城人口规模 282

五、新城中心区规划 283

案例3:上海临港新城概念规划——配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临港新城 288

一、规划背景 288

二、地理位置和现状 290

三、规划分析 290

四、规划定位和功能 291

五、规划特征 292

六、规划和管理 293

七、交通规划 294

八、信息化发展 295

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临港新城规划方案 296

一、德国GMP HPC方案 296

二、上海地方方案 300

参考文献 304

网站资源 307

后记 30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