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久红主编(东南大学电气人文学院)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10894226
  • 页数:24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涉及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等六大流派、较专门地阐述了其中14位代表性人物的政治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 1

第一节 卢卡奇的政治革命理论 2

一、“革命辩证法”的总体性重构 2

二、物化、物化意识与阶级意识理论 5

三、社会主义国家论与社会主义的民主化 13

第二节 葛兰西的政治哲学 17

一、“实践哲学”的重建 17

二、市民社会、政治社会与国家 18

三、领导权理论及其影响 24

第二章 法兰克福学派的政治哲学 30

第一节 批判的政治哲学的构建 31

一、“批判理论”的哲学旨趣 31

二、对启蒙精神的社会政治批判 32

三、对苏联模式的批判 34

第二节 马尔库塞的政治哲学 36

一、马尔库塞政治理论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原则 36

二、以“单向度”为核心的社会政治批判理论 41

三、政治意识形态新形式分析 46

四、“爱欲解放”论导引下的革命新理论 57

第三节 哈贝马斯的政治哲学 62

一、公共领域的发展机制与结构转型 63

二、合法化理论与晚期资本主义合法化危机 68

三、生活世界殖民化与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建构 73

四、程序民主与政治正义 80

五、全球化与后民族结构 85

第三章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 95

第一节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 96

一、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96

二、存在、自由与“积极介入”的政治哲学 98

三、“历史人学”视野下的异化、阶级和国家 102

第二节 列斐伏尔的国家理论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111

一、国家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111

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日常生活革命 122

三、对资本主义的“经济主义”与当代工人阶级革命的分析 127

第四章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 132

第一节 阿尔都塞对人道主义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抵制 133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化和教条主义化 133

二、对人道主义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137

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139

一、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反思 141

第二节 阿尔都塞的国家理论 141

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 143

第三节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在生产关系再生产中的作用 145

一、意识形态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145

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在生产关系再生产中的作用 147

第四节 意识形态和阶级统治之间的关系 150

一、意识形态和统治阶级之间的相互塑造关系 150

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 152

一、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批评 154

第五节 普兰查斯的政治哲学 154

二、政治是生产方式的一个部门 155

三、结构主义的国家理论 157

四、阶级理论与革命战略论 161

第五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 169

第一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 170

第二节 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 172

一、政治生态学的奠基 172

二、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一种政治生态学分析 174

三、技术、生态与社会 178

四、社会主义和生态问题 180

第三节 罗默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 187

一、市场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 188

二、社会主义与机会平等 189

三、以息票市场为核心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型 190

四、市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干预、计划和民主 193

五、市场社会主义的现实可能性 195

第六章 后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政治哲学 197

第一节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及其后马克思主义 198

一、德里达:解构就是颠覆 198

二、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的辩护 200

三、驳福山“新福音”—— 对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 205

第二节 詹姆逊的后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学” 208

一、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 209

二、资本主义历史分期及其文化表征 210

三、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政治阐释学 212

第三节 拉克劳和墨菲“激进民主”的政治哲学 222

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规划的解构 222

二、阶级意识、领导权和社会理论的“终结论”阐释 223

三、新自由主义批判与后马克思主义的自由理念 230

四、“激进民主”政治的构建 235

参考文献 245

后记 24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