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社会事务管理
社会事务管理

社会事务管理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明亮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8729732
  • 页数:3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历史角度出发,全方位地介绍了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在新中国建设史上的特点与作用,以及为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做出的贡献。
《社会事务管理》目录

第一章 婚姻管理概述 1

第一节 婚姻管理的历史和现状 1

一、婚姻和婚姻管理 1

二、新中国成立前的婚姻制度 1

三、社会主义婚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3

四、婚姻管理的现状 7

第二节 婚姻登记管理任务 11

一、依法婚姻登记 11

二、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 11

三、加强法制宣传,普及婚姻法律法规 12

四、倡导文明婚姻习俗 12

五、建立婚姻登记档案 12

第三节 婚姻管理机构 13

一、苏区婚姻登记机关 13

二、新中国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及其变迁 13

第四节 婚姻管理队伍 14

一、婚姻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15

二、婚姻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15

三、婚姻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 16

四、婚姻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 16

五、婚姻管理人员思想修养 16

六、婚姻管理人员的培训 17

七、婚姻管理人员的考核 17

第二章 婚姻登记 19

第一节 婚姻登记概述 19

一、婚姻登记 19

二、婚姻登记的意义 19

三、婚姻登记制度沿革 20

第二节 结婚登记 24

一、1949—1979年的结婚登记 24

二、1978—2001年的结婚登记 26

三、2001—2009年的结婚登记 29

第三节 离婚登记 31

一、1949—1979年的离婚登记 32

二、1980—2001年的离婚登记 33

三、2001—2009年的离婚登记 34

第四节 特殊人员和少数民族的婚姻登记 35

一、军人婚姻 35

二、大学生、运动员的结婚登记 37

三、劳教服刑人员的结婚登记 38

四、民族婚姻 38

第三章 涉外婚姻登记 41

第一节 涉外婚姻 41

一、什么是涉外婚姻 41

二、历史上的涉外婚姻 41

三、涉外婚姻的发展趋势 42

第二节 中国的涉外、涉华侨、涉港澳台婚姻 43

一、涉外、涉华侨、涉港澳台婚姻历史 43

二、禁锢的年代 44

三、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45

四、涉外、涉华侨、涉港澳婚姻登记的变化 46

五、观念的转变,法律的支持 51

六、甜蜜的事业带来甜蜜的果实 53

第三节 涉外婚姻登记 55

一、什么是涉外婚姻登记 55

二、涉外婚姻登记所须证件 55

三、婚姻登记机关 56

第四节 涉华侨、涉港澳居民婚姻登记 57

一、什么是涉华侨、涉港澳居民婚姻登记 57

二、涉华侨、涉港澳居民婚姻登记所须证件、材料 57

第五节 涉台婚姻登记 59

一、什么是涉台婚姻登记 59

二、涉台婚姻情况 59

三、涉台婚姻登记所须证件、材料 59

第四章 违法婚姻的处理 61

第一节 违法婚姻行为概述 61

第二节 婚姻法意义上的违法的婚姻行为 63

一、1950年《婚姻法》关于违法婚姻的规定 63

二、1980年《婚姻法》关于违法婚姻的规定 64

三、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关于违法婚姻的规定 66

第三节 登记过程中违法婚姻行为的类型及处理原则 66

一、违反结婚条件的行为类型及处理原则 66

二、未办理登记的违法婚姻行为的类型和处理原则 69

三、违反离婚条件的行为类型及处理原则 70

四、违反婚姻登记程序行为的类型和处理原则 70

第四节 治理违法的婚姻行为 71

一、对违法婚姻现象的治理 71

二、对违法婚姻行为的处理 72

三、对违法婚姻当事人的处理 73

四、对受害婚姻当事人救济 73

第五章 新时期的婚姻工作 75

第一节 新时期的婚姻工作面临的任务 75

一、婚姻登记工作的重大变革 75

二、婚姻登记工作的主要任务 78

三、婚姻登记工作的基本原则 79

第二节 新时期婚姻工作的规划和措施 80

一、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活动的指导思想 81

二、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85

三、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取得的成果 90

第三节 新时期婚姻工作的展望 92

一、“以人为本”是核心,着力实现群众不断增长的利益需求 93

二、以依法行政为保障,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94

三、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宗旨,实现婚姻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96

第六章 收养管理工作概述 99

第一节 收养制度的历史沿革 99

第二节 国内收养管理工作 100

一、国内收养概况 101

二、国内收养的发展历程 101

三、工作成就 105

第三节 涉外收养管理工作 106

一、发展概况 106

二、发展历程 107

三、工作成就 110

第七章 收养管理的法制建设 112

第一节 我国收养法律法规的分类 112

第二节 收养法的主要内容 113

第三节 收养法的修改 114

一、放宽收养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的条件 115

二、降低收养人的年龄下限 115

三、收养关系统一由民政部门登记成立 115

四、完善了涉外收养的规定 116

五、增加和补充了有关保护收养关系当事人的内容 116

第四节 收养制度的完善 117

第八章 收养登记管理 118

第一节 国内收养登记管理 118

一、收养登记机关和收养登记管辖 119

二、收养登记的程序 120

三、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 121

第二节 国内公民私自收养的管理 122

一、出台《关于解决国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问题的通知》 123

二、《关于解决国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问题的通知》主要内容 123

第九章 外国人在华收养子女的管理 125

第一节 《海牙公约》与我国涉外收养 125

一、《海牙公约》 125

二、我国加入《海牙公约》后的工作调整 126

第二节 外国人在华收养子女的程序 127

一、外国收养人提出收养申请 127

二、我国送养人提出送养申请及其审批 127

三、涉外收养的批准与通知 129

四、涉外收养登记 129

五、涉外收养公证 130

六、儿童安置后的跟踪 130

第三节 规范管理涉外收养工作 130

一、加强对民政系统自身工作的规范管理 132

二、优化涉外收养工作的外部环境 135

第十章 殡葬改革与发展 138

第一节 殡葬改革概述 138

一、殡葬改革的含义和特点 138

二、殡葬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原则 140

第二节 殡葬改革的发展历程 142

一、殡葬改革的倡导与实践(1949—1979年) 142

二、殡葬改革在曲折中发展(1979—1985年) 145

三、殡葬改革向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1985—1997年) 148

四、殡葬改革的全面深化(1997年至今) 151

第三节 殡葬改革的主要成就 153

一、坚持方向,狠抓火化工作,火化量和火化率逐年提高 153

二、科学发展,坚持城乡统筹改革,土葬改革扎实推进 155

三、以民为本,殡仪服务体系日益形成,管理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155

四、以人为本,丧俗改革不断深化,平安和文明祭扫成为主旋律 158

五、关注环境,倡导“绿色殡葬”,公墓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进展 160

六、依法行政,加强殡葬法制建设,殡葬工作基本实现规范化 162

七、关注人才,教育培训形成体系,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164

八、注重宣传,殡葬科技工作得以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 166

九、注重文化,重视殡葬设备用品研发,文化和理论研究硕果累累 167

十、面向世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 168

第四节 殡葬改革的基本经验 169

一、只有自觉的服务、服从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殡葬工作才能够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和配合,进而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 169

二、只有领导重视,加强领导,齐抓共管,一抓到底,常抓不懈,殡葬改革工作才能开创新局面 170

三、只有深入宣传发动群众,用典型教育引导群众,才能提高人民群众对实行殡葬改革的认识,促进殡葬改革的深入发展 170

四、只有依法强化管理,加强殡葬法制建设,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才能使殡葬改革沿着健康的道路顺利推进 171

五、只有不断加强殡仪服务组织建设,不断满足人们的殡仪消费需求,才能使殡仪服务之路越走越宽 171

第十一章 殡葬管理 173

第一节 殡葬管理工作的法制建设 174

一、殡葬管理条例方面 175

二、殡葬改革方面 175

三、殡葬事业管理方面 175

四、殡葬习俗改革方面 176

五、公墓管理方面 176

六、尸体运输管理方面 177

第二节 殡葬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177

一、殡葬管理体制的形成及变革 177

二、殡葬事业单位发展状况 178

三、殡葬管理体制发展的趋势 179

第三节 殡葬服务机构管理 180

一、殡葬服务机构发展的现状 180

二、殡仪服务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181

三、公墓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183

第四节 殡葬行业协会的培育和发展 186

第十二章 殡葬服务的传承与发展 188

第一节 殡葬服务综述 188

一、殡葬服务的宗旨和原则 189

二、殡葬服务的社会功能 190

三、殡葬服务的类别 191

第二节 殡葬服务的传承与创新 193

一、殡葬服务的产生 193

二、殡葬服务的传承 195

三、殡葬服务的创新 197

第三节 殡葬服务组织培育与发展 200

一、殡仪馆 201

二、火葬场 201

三、公墓 201

四、红白事理事会 203

第四节 殡葬服务体系构建与规范 203

一、构建科学的殡葬服务体系 204

二、殡葬服务的规范化 205

第十三章 殡葬服务设施建设 209

第一节 殡仪馆建设 209

一、殡仪馆建设的概况 209

二、殡仪馆建设的特点 210

三、殡仪馆建设的发展方向 212

第二节 公墓建设 213

一、公墓的发展历程 213

二、公墓的分类 216

三、公墓的清理整顿 218

四、公墓的发展方向——网上公墓 220

第三节 其他设施建设 222

一、殡葬设备用品的研发 222

二、殡葬设备备案制度的建立 222

第十四章 殡葬人力资源建设 223

第一节 殡葬人力资源概述 223

一、殡葬人力资源的概念 223

二、殡葬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 223

三、殡葬人力资源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224

第二节 殡葬职业能力建设 227

一、研究出台了相关政策,为鉴定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27

二、编制发布了国家职业标准,培训鉴定工作有据可依 229

三、组织开发了系列培训教材和教学光盘,技能培训内容逐步规范 229

四、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为鉴定工作提供了组织依托 229

五、开发建成了国家鉴定题库民政行业分库,保证了鉴定内容的科学公正 229

六、培训认证了一批考评员,为鉴定工作储备了专门人才 230

七、加强基地建设,规范鉴定培训活动 230

八、开展首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殡葬行业正式确立 230

九、殡葬从业人员选拔激励方式日益丰富 230

十、殡葬职业能力建设工作领域不断拓展 231

十一、崇尚技能、关爱人才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231

第三节 殡葬服务职业教育与培训 231

一、殡葬职业教育 232

二、殡葬职业培训 233

第十五章 殡葬科技进步 236

第一节 殡葬科技进步概述 236

第二节 殡葬科技进步的主要成就 238

一、科研工作成果显著 238

二、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239

第三节 殡葬行业标准化建设 244

一、殡葬行业标准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244

二、殡葬行业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 247

第十六章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概述 270

第一节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271

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含义 271

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原则 271

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对象与条件 273

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内容 273

五、救助管理的基本业务流程 274

六、进入救助管理站的注意事项 274

七、救助管理站的内部管理 275

八、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社会功能 275

第二节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历史沿革 276

第三节 流浪乞讨产生的主要原因 277

一、从社会因素角度看 278

二、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 279

三、从自然原因角度看 279

四、从家庭原因看 280

五、从生活方式选择看 280

六、从胁迫他人流浪乞讨而达到牟利目的角度看 281

第四节 国内外处理流浪乞讨问题方式比较 282

一、国外应对流浪乞讨问题的方式 282

二、我国处理流浪乞讨问题的方式 287

第十七章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组织体系 291

第一节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行政管理组织 291

第二节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基层组织 292

一、政府的救助服务机构 292

二、非政府的救助服务机构 296

第三节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管理分工与协作 297

第十八章 救助管理工作程序 298

第一节 接待 298

一、电话咨询接待基本程序 298

二、前台接待基本工作程序 299

第二节 入站 303

第三节 基本服务 304

第四节 特殊服务 305

第五节 离站 307

一、离站的主要方式 307

二、离站的工作程序 308

第十九章 流浪少年儿童的救助和保护 310

第一节 少年儿童流浪的原因 310

一、贫困 311

二、家庭因素 311

三、社区干预缺失 313

四、学校教育失当 314

五、儿童自身因素 314

第二节 流浪未成年人的特征 315

一、流浪儿童的基本特点 315

二、流浪儿童对待流浪生活的态度 317

第三节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原则和目标 318

一、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318

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 319

三、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指导原则 319

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目标 320

第四节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基本做法 321

一、完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服务网络 322

二、积极做好机构内受助流浪未成年人的教育转化工作 322

三、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提高流浪儿童的生存能力 323

四、积极开展“跟踪回访”服务,帮助流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家庭 324

五、积极探索科学的分类救助保护方法 324

六、各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做法和成绩 325

第二十章 救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327

第一节 加强救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327

一、救助管理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初步成效 327

二、救助管理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329

第二节 救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331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331

二、加强学习培训工作 331

三、加快救助管理机构人才结构优化工作 332

四、建立专业技术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33

五、整合社会专业技术资源充实救助工作人员队伍 333

第二十一章 新时期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 334

第一节 新时期救助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334

一、具体操作的难点、难题 334

二、新老政策过渡的衔接问题 334

三、区域间的合作问题 335

四、部门之间的协作问题 335

五、救助管理设施建设和经费保障的问题 335

六、救助管理站自身的建设问题 336

第二节 新时期救助管理工作的举措和创新 336

一、救助服务网络日益完善 337

二、政策法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 337

三、救助管理工作能力不断增强 340

四、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拓展 343

第三节 新时期救助管理工作的展望 344

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作用和影响 344

二、新时期救助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346

三、救助管理工作发展思路 35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