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浙江通史  第5卷  宋代卷
浙江通史  第5卷  宋代卷

浙江通史 第5卷 宋代卷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冬梅,范立舟著(杭州师范大学)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13027875
  • 页数:541 页
图书介绍:本卷记述浙江地区明代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
《浙江通史 第5卷 宋代卷》目录

导论 1

第一章 北宋两浙的社会发展环境 8

一、北宋建立与吴越归宋 8

(一)北宋初年吴越维护割据地位的努力 8

(二)吴越纳土归宋的意义及其遗留的社会问题 11

二、两浙行政区划与行政体制 15

(一)两浙路的设立与路界疆域 15

(二)行政体制 17

(三)乡里制度 20

三、司法诉讼制度 21

(一)司法机构及其职权 21

(二)诉讼制度 22

四、土地、户籍与赋役制度 25

(一)土地制度 25

(二)主客户制和五等户制 26

(三)赋役制度 27

第二章 北宋两浙经济的发展与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32

一、自然环境、自然灾害与水利建设 32

(一)自然环境概述 32

(二)自然灾害 35

(三)钱塘江海塘及各地水利设施的兴建 37

二、农业 41

(一)粮食生产 41

(二)经济作物与多种经营之利 43

三、手工业 45

(一)丝绸纺织业 45

(二)制盐业 46

(三)造船业 48

(四)酿酒业 49

(五)图书印刷业 49

(六)造纸业 51

(七)湖州制镜业 52

(八)制瓷业 54

四、城市与市镇经济的发展 55

(一)杭州成为“东南第一州” 55

(二)市镇经济的发展 59

五、两浙与东南区域经济的发展及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61

(一)两浙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 61

(二)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63

第三章 北宋两浙的教育、科技与文学艺术 68

一、教育 68

(一)官学与科举制 68

(二)私学与蒙学教材 73

(三)胡瑗与湖州教育 76

(四)范仲淹在浙江兴办学校 80

二、科技成就 82

(一)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82

(二)沈括与《梦溪笔谈》 84

(三)喻皓与《木经》 89

(四)中医与中药 90

三、文学艺术 91

(一)诗坛 92

(二)词坛 97

(三)北宋两浙画风 102

第四章 北宋晚期的政治腐败与方腊起义 105

一、徽宗年间政局对两浙的影响 105

(一)丰亨豫大与徽宗时的北宋政局 105

(二)花石纲与苏杭制造局 109

(三)超强度掠夺下的两浙社会 113

二、方腊起义 114

(一)方腊其人 115

(二)起义始末 124

(三)起义对两浙乃至北宋时局的影响 127

第五章 南宋政治中心迁入与两浙的发展 130

一、靖康之变与高宗南渡 130

二、定都临安 136

(一)定都临安的经过 136

(二)临安的发展与定都临安的原因 139

三、临安府的建设 142

(一)城墙的维修与加固 142

(二)皇宫的建设 143

(三)中央官衙的重建 145

(四)临安城的规划与街道建设 146

(五)西湖园林风景的建设与环境保护 150

四、全国政治中心入移对两浙的影响 153

(一)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 153

(二)月桩钱、版帐钱等给民众带来的负担 155

(三)经界法:砧基簿的出现 156

(四)“买公田”及其影响 158

(五)朝廷纷争在浙东的反响 163

(六)潘丙、潘壬在湖州谋立济王竑之变 169

第六章 南宋两浙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74

一、战乱的破坏及两浙社会经济的恢复 174

(一)战乱对全国及两浙社会经济的破坏 174

(二)两浙社会经济恢复 177

二、农业与副业的发展 179

(一)麦作的推广与复种制的扩大 179

(二)从《耕织图》看南宋浙江的农业 182

(三)围田、湖田与农田的开垦 183

(四)经济作物与农副业的发展 185

三、手工业的发展 194

(一)官办手工业中心的迁入 194

(二)从《蚕织图》看丝绸纺织业 196

(三)酿酒业 198

(四)造船业 200

(五)民营作坊 202

四、城市商业的繁荣 202

(一)临安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202

(二)其他州府的商业与市镇贸易 209

(三)流通的纸币——会子 214

五、水陆交通与驿传 216

(一)运河航运 216

(二)钱塘江航运 217

(三)内河水运 218

(四)道路与桥梁 218

(五)驿传与邮递 220

第七章 南宋两浙移民、人口与社会保障体系 222

一、北方人口南迁两浙及其影响 222

(一)历次移民浪潮 222

(二)移民政策 226

(三)北方移民对两浙的影响 227

二、人口 230

(一)浙江的人口 230

(二)临安的人口 232

三、社会诸阶层状况 237

(一)传统社会阶层与新兴市民阶层 237

(二)妇女的社会地位 241

(三)家族组织及豪族 244

四、灾荒与社会保障体系 249

(一)城市卫生等公共事业 249

(二)官办与民间社会救济 253

(三)仓储制度与灾荒救济 254

(四)火灾消防 256

第八章 南宋的社会生活 258

一、汴京风气对临安的影响 258

(一)市肆经营 258

(二)岁时节日 261

二、饮食方式 263

(一)主食、民间菜肴、风味小吃 263

(二)饮茶 266

(三)饮酒 268

三、服饰与民居 270

(一)服饰 270

(二)城乡一般民居 274

(三)官宦府宅大院 275

四、日常礼仪 276

(一)社交礼仪 276

(二)人生礼仪 279

五、京城市民的日常游艺与游乐 285

(一)瓦子与勾栏 285

(二)说唱、音乐、舞蹈 286

(三)说话讲史 289

(四)百戏:杂技、傀儡与皮影戏 291

(五)踏青游乐与西湖十景的形成 293

六、军体活动与养生保健 295

(一)古老的足球 295

(二)骑射、马球、马戏 296

(三)男女相扑 297

(四)投壶新规则 298

(五)龙舟竞渡 299

(六)弄潮与水上表演 299

(七)弈棋活动:围棋与象棋 300

(八)养生:导引气功与八段锦 303

七、宗教与民间信仰 304

(一)佛教的传播 304

(二)名僧与著名寺院 312

(三)道教南宗的发展 320

(四)道教宫观与洞天福地 323

(五)民间信仰 326

第九章 南宋两浙教育、科技与文化 331

一、孔庙南迁与衢州南孔的兴建 331

二、科举与教育 333

(一)最高学府:太学与武学 333

(二)官学中的科技教育 335

(三)州府县的官学 336

(四)书院与村学 337

三、科学与技术 340

(一)中医、中药与名医 340

(二)数学:商业算学与杨辉三角 343

(三)海塘修筑技术与海潮研究 346

(四)《全芳备祖》与植物学 347

(五)《舆地纪胜》与地理学 349

四、文学艺术 354

(一)诗坛 357

(二)词坛 371

(三)客籍著名文学家 383

(四)话本与戏剧 390

(五)书画艺术 397

五、浙东学派的形成与南宋两浙的思想学术 404

(一)浙东学派的学术文化渊源 404

(二)吕祖谦与金华学派 409

(三)陈亮与永康学派 412

(四)薛季宣、陈傅良、叶適与永嘉事功学派 417

(五)王应麟的学术成就 427

(六)理学在浙江的传播 430

(七)史学与地方志编纂 446

六、图书出版业、藏书与档案馆 457

(一)官府刻书机构与监本 457

(二)民间刻书铺与陈氏父子书铺 459

(三)秘书省:南宋最大的图书馆 460

(四)藏书家与藏书楼 462

(五)档案管理 466

第十章 两宋时期两浙的海外贸易与文化往来 468

一、两浙与亚非诸国的贸易、文化往来 468

(一)与日本的交往 469

(二)与朝鲜半岛的交往 477

(三)与东南亚及亚非其他地区的交往 483

(四)海外移民 484

(五)两部介绍海外文明的著作 485

二、市舶管理制度与外贸港口 486

(一)两浙市舶机构的设置与省并 486

(二)宋代市舶条法在两浙的实施 490

(三)主要港口 496

附录 500

一、宋代两浙大事记 500

二、主要参考文献 529

后记 54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