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古代汉语自学辅导及习题解答
古代汉语自学辅导及习题解答

古代汉语自学辅导及习题解答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宋川编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7042738
  • 页数:3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对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古代汉语》一书的重点难点、疑点的讲解分析及习题解答。
《古代汉语自学辅导及习题解答》目录

第一部分 常识内容提示 1

一、绪论(教材1~5页) 1

二、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教材第一节81~94页) 1

三、汉字的结构(教材第二节136~152页) 5

四、古书中的用字(教材第三节160~171页) 7

五、古今词义的异同(教材第四节212~223页) 10

六、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教材第五节225~235页) 12

七、同义词的辨析(教材第六节237~247页) 14

八、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教材第七节358~363页) 16

九、古代汉语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教材第八节365~372页) 17

十、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省略(教材第九节373~383页) 19

十一、古代汉语词类活用(教材第十节385~394页) 23

十二、代词(教材第十一节438~451页) 26

十三、副词(教材第十二节453~466页) 30

十四、介词和连词(教材第十三节468~491页) 34

十五、语气词(教材第十四节494~510页) 40

十六、几种修辞表达方式(教材第十五节550~562页) 43

十七、古书的注解(教材第十六节564~577页) 45

十八、古书的标点(教材第十七节579~589页) 49

十九、古文今译(教材第十八节591~606页) 51

二十、古今语音的异同(教材第十九节660~667页) 52

二十一、古音通假(教材第二十节668~673页) 54

二十二、诗律(教材第二十一节736~750页) 56

二十三、词律(教材第二十二节751~763页) 67

第二部分 常识内容疑难解答 71

一、六书的含义是什么?后人对许慎所定六书细目的顺序作了调整,根据是什么? 71

二、为什么要把六书分为“四体二用”?又为什么仍要把后二书和前四书并合为六书? 73

三、解释文字学中有关的文与字、偏旁与形旁、声旁、部首等术语,并说明文字学上的部首与字典、辞书中的部首有何区别。 73

四、如何解释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彼此交叉的现象? 75

五、在手头一时没有合用的字典、辞书可以查阅,或不准查阅(如闭卷考试)的情况下,遇到一字同时有几个意义不同的用例,如何区别和判定字的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 77

六、古代汉语语法著作和教材所称的判断句有时又称名词谓语句,二者关系如何? 79

七、如何理解和鉴别“为”字判断句? 80

八、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如何鉴别代词或形容词“是”和系词“是”? 82

九、有人不把“于”(於)字受事句(即“主语+及物动词+于+名词(施事宾语)”的格式)看作被动句式,如何理解? 84

十、代词宾语前置,为什么要限定为必须用了“不、来、毋(无)、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呢? 85

十一、关于用代词复指而将宾语前置的问题,语法学界尚有不同看法,对此如何理解? 88

十二、如何在实际文句中识别词类的活用(以名词活用作普动为例)? 89

十三、如何在实际文句中识别名词用作使动和意动? 92

十四、如何在实际文句中识别形容词活用作普动、使动和意动? 95

十五、为什么将动词的使动用法归入词类的活用?怎样鉴别动词是否用作使动? 97

十六、为什么说上古汉语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 98

十七、对于“者”、“所”的词性和语法作用,许多古代汉语教材和语法专著所作的论述颇有分歧,如何理解? 100

十八、怎样掌握副词的用法? 101

十九、怎样在句中分辨介词“以”和连词“以”? 103

二十、如何理解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主语和谓语中间的“之”的语法性质和功能? 105

二十一、怎样鉴别虚词中一些常用的兼类词? 107

二十二、怎样根据普通话的四声来推知和掌握格律诗字音的平仄? 113

二十三、怎样掌握格律诗平仄形式中可平可仄的合法变化? 117

二十四、什么叫做拗句和拗救?怎样进行拗救? 120

二十五、如果发现教材或考纲中某些知识内容的讲解有不一致甚至不当之处,应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123

第三部分 常用词简析 135

一、常用词意义变化的类型以及古今意义比较 135

二、常用词的本义和形体结构 147

三、常用词从本义到引申义的派生发展 153

四、常用词的本义、引申义与假借义、通假义 165

五、同义、近义词辨析 170

第四部分 精读文选翻译 178

一、《论语》八章(教材21~34页) 178

二、《老子》二章(教材38~41页) 181

三、五柳先生传(教材44~46页) 181

四、祭十二郎文(教材55~64页) 182

五、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材75~78页) 184

六、郑伯克段于鄢(教材96~104页) 185

七、?之战(教材117~126页) 187

八、子产说范宣子轻币(教材129~132页) 189

九、邵公谏厉王弭谤(教材175~178页) 190

十、苏秦连横约从(教材180~191页) 190

十一、冯谖客孟尝君(教材194~201页) 193

十二、项羽本纪(教材249~282页) 195

十三、田单列传(教材285~291页) 205

十四、苏武传(教材295~309页) 207

十五、肥水之战(教材346~355页) 211

十六、寡人之于国也(教材397~402页) 215

十七、许行(教材406~417页) 216

十八、天论(教材421~428页) 219

十九、逍遥游(教材521~528页) 221

二十、秋水(教材532~536页) 222

二十一、五蠹(教材539~547页) 224

二十二、论贵粟疏(教材608~618页) 226

二十三、报任安书(教材622~644页) 229

二十四、七月(教材679~685页) 235

二十五、湘夫人(教材687~691页) 236

第五部分 各节常识思考练习答案 238

第一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95页) 238

第二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152~154页) 240

第三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171~174页) 245

第四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223~224页) 252

第五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235~236页) 254

第六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247~248页) 255

第七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363~364页) 258

第八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372页) 259

第九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383~384页) 261

第十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394~395页) 263

第十一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451~452页) 266

第十二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466~467页) 270

第十三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491~493页) 273

第十四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510~511页) 280

第十五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562~563页) 283

第十六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577~578页) 286

第十七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589~590页) 290

第十八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606~607页) 292

第十九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667页) 296

第二十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673~674页) 297

第二十一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750页) 301

第二十二节 思考练习答案(题目见教材764页) 303

附: 305

模拟试题(壹)(贰)(叁) 305

模拟试题答案(壹)(贰)(叁) 33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