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论略
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论略

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论略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段志超,邱小玲著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201062907
  • 页数:3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按照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生、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路,选取了以下视角来进行分析:以理论视角来认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其作简单的逻辑梳理和价值规定;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实践来厘定其现实发展轨迹,这实际是也可以视为对中共主导地位的经验观察;以政党制度视角来认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对政治文明建设的特殊性,指出制度特点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主体结构、社会基础,同时,在政治文明的意义上了解中共领导体制、中共与国家权力的结构、关系及其面临的问题;以能力视角来分析中共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功能和作用,分别选取精神要素(执政理念)、政策主张、组织结构和微观基础(党员)进行;以操作角度来探求政治文明建设的工具可能性,该问题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和学术努力;以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政治文明建设的外部因素,分别选取了国际共运和全球化两个视角。
《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论略》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理论预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若干问题 3

第一节 从“文明”、“政治文明”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

一、关于“文明” 3

二、关于“政治文明” 7

三、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5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取向 32

一、自由 32

二、民主 39

三、政治公正 41

四、法治 64

第二章 实践路径:中共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探索 66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探索(1921—1949年) 66

一、实现独立自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前提 66

二、对新型政治文明——人民共和国理想的追求与探索 68

三、建设新型政治文明的实践 77

四、对新型国家结构的初步探索 82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探索(1949—1978年) 87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权建设 87

二、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94

三、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30年政治文明实践的经验与教训 100

第三节 新时期的政治文明建设(1978年以来) 105

一、政治文明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 106

二、政治文明与现代化建设 116

三、中共提出政治文明的意义 124

第三章 政党制度:政党政治与政治文明 129

第一节 政党政治与政治文明的广义考察 129

一、政党政治是典型的政治文明制度 129

二、政党政治的中心问题 132

三、西方政党政治危机分析 137

四、对政党政治的基本判断 143

第二节 中国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45

一、中国政党制度概述 145

二、制度框架和以党为主导的多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主体复合结构 149

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社会基础 162

第三节 中共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及相关问题 170

一、中共取得国家权力的形式 170

二、中共与国家权力的系统结构 171

三、政治文明建设中党与国家权力关系的几个重要问题 181

第四章 组织能力:执政理念、政策主张、组织与个体 187

第一节 党的建设与政治文明 187

一、加强党的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 187

二、加强党的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统一的 188

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188

四、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189

第二节 执政理念 191

一、关于执政理念 191

二、中共执政理念的内涵 192

第三节 政策主张 193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3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95

三、推进国家建设 196

四、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198

五、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203

六、和平崛起和参与国际机制的进程 206

第四节 组织与个体(党员) 211

一、组织结构与纪律维护 211

二、组织个体(党员):规范分析 213

三、组织个体(党员):生活方式及其现代化 215

第五章 操作转换:对政治技术的探求 235

第一节 技术问题域中的政治 235

一、技术地位的上升及其二重性 235

二、技术的问题之域 237

第二节 技术的前景 241

一、E舒尔曼的思考 242

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技术观 249

三、社会主义技术实践的应然逻辑 253

第三节 技术政治化与政治技术化:以“国际政治”、“政治体制改革”为个案 259

一、技术与国际政治 259

二、技术与政治体制改革 263

第四节 政治技术的理论思考 268

一、政治技术的文献研究 268

二、从社会技术到政治技术:政治技术的出场路径 282

三、政治技术的本质和特点 286

四、政治技术的理论型构 289

五、兼顾特殊性与普遍性:政治技术的开放视界 290

第六章 外部因素:国际共运与全球化 292

第一节 国际共运的政治历史遗留 292

一、国际共运的成败得失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参照系 292

二、列宁政治建设的基本思想 293

三、苏共实践对列宁政治建设思想的背离 298

四、国际共运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意义 302

第二节 全球化与政治文明建设 306

一、全球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双重影响 307

二、在全球化进程中必须强调政治文明的民族性和阶级性 310

三、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文明 314

结语 326

参考文献 331

后记 33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