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病理生理学  第3版
病理生理学  第3版

病理生理学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牛春雨,张根葆,王莞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9129623
  • 页数:200 页
图书介绍:人民军医出版社的成教教材(第2版)业已出版5年。5年来随着医学领域科技的迅速发展,成教开办的教学方针和招生规模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作者队伍也有部分新老更替,为了使我们的教材与时俱进,更加体现现代医学“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当前教学改革的新方法、新思路,及时补充修订一些新知识、新进展、新标准,我们决定进行再版,选择第2版的33本书,遵照“延续品牌、调整作者、控制成本”的原则进行组织修订工作。病理生理学就是《全国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专科规划教材》(第3版)中的一本。
《病理生理学 第3版》目录

第1章 绪论 1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内容与学科性质 1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与展望 3

第2章 疾病概论 5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5

第二节 病因学 6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6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8

第三节 发病学 8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9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10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 12

一、康复 12

二、死亡 12

第3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4

第一节 水、电解质平衡及其调节 14

一、体液的容量与分布 14

二、体液中的主要电解质成分 15

三、不同体液之间水和电解质的交换 15

四、水与电解质的功能和动态平衡 15

五、体液平衡的调节 17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18

一、脱水 19

二、水中毒 23

三、盐中毒 24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24

一、低钾血症 24

二、高钾血症 27

第四节 镁代谢紊乱 29

一、低镁血症 29

二、高镁血症 30

第4章 水肿 32

第一节 概述 32

一、水肿的概念 32

二、水肿的分类 32

第二节 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 32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32

二、机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34

第三节 常见水肿及其发生机制 35

一、心性水肿 35

二、肾性水肿 36

三、肝性水肿 37

四、肺水肿 37

五、脑水肿 37

第四节 水肿的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38

一、水肿的一般特点 38

二、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39

第五节 水肿的治疗原则 39

第5章 酸碱平衡紊乱 40

第一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40

一、酸和碱的概念及其来源 40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41

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44

第三节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45

一、pH和H+浓度 45

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45

三、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45

四、缓冲碱 46

五、碱剩余 46

六、阴离子间隙 46

第四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47

一、代谢性酸中毒 47

二、呼吸性酸中毒 50

三、代谢性碱中毒 52

四、呼吸性碱中毒 54

第五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55

一、双重型酸碱平衡紊乱 55

二、三重型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56

第六节 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57

一、分析判断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 57

二、分析判断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 58

第6章 缺氧 60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 60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61

一、乏氧性缺氧 61

二、血液性缺氧 62

三、循环性缺氧 63

四、组织性缺氧 64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65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65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66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67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69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 69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70

第五节 氧疗和氧中毒 71

一、氧疗 71

二、氧中毒 71

第7章 发热 73

第一节 概述 73

一、发热的概念 73

二、生理性体温升高与过热 73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74

一、致热原和发热激活物 74

二、内生致热原 75

三、发热的体温调节机制 76

第三节 发热的时相变化及热代谢特点 79

一、体温上升期 79

二、高热持续期 79

三、体温下降期 80

第四节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 80

一、物质代谢变化 80

二、功能变化 81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82

一、生物学意义 82

二、处理原则 83

第8章 应激 84

第一节 概述 84

一、应激的概念 84

二、应激原 84

三、全身适应综合征 85

第二节 应激的全身性反应 85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 85

二、细胞体液反应 87

第三节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88

一、物质代谢变化 88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89

三、免疫系统的变化 89

四、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89

五、消化系统的变化 90

六、血液系统的变化 90

七、泌尿生殖系统的变化 90

第四节 应激与疾病 90

一、应激性溃疡 91

二、应激与心血管疾病 91

三、应激与内分泌功能障碍 92

四、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 92

第五节 应激性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93

第9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94

第一节 凝血与抗凝血功能概述 94

第二节 DIC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96

一、DIC的原因 96

二、DIC的发生机制 96

第三节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98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 98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 98

三、血液高凝状态 98

四、微循环障碍 98

第四节 DIC的发展过程(分期)及分型 99

一、分期 99

二、分型 99

第五节 DIC的机体变化与临床表现 100

一、凝血功能紊乱——出血 100

二、广泛微血栓形成——器官功能障碍 100

三、微循环障碍——休克 100

四、红细胞损伤——溶血性贫血 101

第六节 DIC的诊断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01

一、实验室诊断的病理生理基础 101

二、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01

第10章 休克 103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与分类 103

一、休克的原因 103

二、休克的分类 104

第二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发病机制 105

一、休克早期 105

二、休克进展期 107

三、休克晚期 109

第三节 休克的细胞变化 110

一、细胞代谢障碍 110

二、细胞损伤 111

第四节 休克时重要器官功能的变化 112

一、肺功能变化 112

二、肾功能变化 112

三、心功能变化 113

四、脑功能变化 113

五、肝功能变化 113

六、胃肠道功能变化 114

七、多器官功能障碍与衰竭 114

第五节 各型休克的特点 114

一、感染性休克 114

二、过敏性休克 115

三、心源性休克 115

四、神经源性休克 116

第六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116

一、及早防治 116

二、积极治疗 116

三、支持与保护疗法 117

四、休克的疗效观察与纠正指征 118

第11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119

第一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119

一、原因 119

二、影响因素 119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120

一、自由基的作用 120

二、钙超载 122

三、微血管损伤和白细胞的作用 124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25

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25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26

三、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26

四、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26

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 127

一、减轻缺血性损伤,控制再灌注条件 127

二、改善缺血组织的代谢 127

三、清除自由基 127

四、减轻钙超载 127

五、其他 127

第12章 心功能不全 129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 129

一、病因 129

二、诱因 130

三、心力衰竭的分类 131

第二节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132

一、心脏的代偿 132

二、心脏以外的代偿 134

三、神经-体液的代偿 135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135

一、心肌收缩性减弱 135

二、心室舒张功能异常 138

三、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的协调性障碍 138

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138

一、心功能的变化 140

二、静脉系统淤血及其主要变化 140

三、动脉系统充盈不足及其主要变化 141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142

一、积极治疗原发病与消除诱因 142

二、改善心脏舒缩功能 142

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142

四、综合性治疗 142

第13章 肺功能不全 143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原因与发生机制 143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143

二、弥散障碍 145

三、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146

四、解剖分流增加 148

第二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代谢和功能变化 149

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 149

二、呼吸系统变化 150

三、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150

四、循环系统变化 150

五、肾功能变化 151

六、胃肠道功能变化 151

第三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151

第14章 肝功能不全 153

第一节 肝功能不全的病因与分类 153

一、病因 153

二、分类 154

第二节 肝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 154

一、物质代谢障碍 154

二、分泌与排泄功能障碍 154

三、凝血功能障碍 155

四、免疫功能障碍 155

五、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155

第三节 肝性脑病 156

一、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156

二、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 160

三、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 161

第15章 肾功能不全 162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162

一、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162

二、肾小管功能障碍 163

三、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 164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不全 165

一、病因与分类 165

二、发病机制 166

三、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过程与表现 168

四、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 170

五、防治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基础 170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 171

一、病因 171

二、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171

三、慢性肾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173

第四节 尿毒症 176

一、发病机制 176

二、尿毒症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177

第五节 防治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尿毒症的病理生理基础 179

第16章 脑功能不全 180

第一节 概述 180

一、脑的特点 180

二、脑功能不全的表现形式及病理基础 180

第二节 认知障碍 181

一、认知及其基础 181

二、认知障碍的表现形式和痴呆 181

三、认知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82

四、认知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85

第三节 意识障碍 185

一、意识及其基础 185

二、意识障碍的表现形式和昏迷 186

三、意识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88

四、意识障碍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190

第17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91

第一节 MODS的病因和临床类型 191

一、MODS的病因 191

二、MODS的临床类型 192

第二节 MODS的发生机制 192

一、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 192

二、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及肠源性感染 195

三、器官微循环灌注障碍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195

四、细胞代谢障碍 196

第三节 各系统器官的变化 197

一、肺功能的变化 197

二、肝功能的变化 197

三、肾功能的变化 197

四、胃肠道功能的变化 198

五、心功能的变化 198

六、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 198

第四节 防治原则 198

一、防治原发病 199

二、防治休克及缺血-再灌注损伤 199

三、支持与保护疗法 199

四、免疫治疗 199

参考文献 2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