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中外文学比较史  1949-2000  下
中外文学比较史  1949-2000  下

中外文学比较史 1949-2000 下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栋霖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市: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34393938
  • 页数:59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八编。包括俄苏文学与中国十七年文学;西方现代主义、萨特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现代叙事学、女性主义理论与中国八十年代文学,西方现代诗,荒诞派戏剧,布莱希特戏剧,梅耶荷德戏剧与中国各体文艺的关系。是一部内容丰瞻厚实、富有学术创新性与突破性,居有领先地位的重大学术成果。
上一篇:经济法下一篇:服务营销
《中外文学比较史 1949-2000 下》目录

第十四编 日本文学与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学 4

第一章 半个世纪的日本文学翻译与接受 4

第一节 五六十年代中国对日本文学的译介 4

第二节 新时期以来对日本近现代文学的翻译与接受 11

第三节 新时期以来日本推理小说的翻译与接受 18

第四节 新时期以来日本古典文学的翻译与接受 23

第二章 川端康成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27

第一节 川端康成文学的译介 27

第二节 日本新感觉派文学研究与中国新时期文学观的变革 31

第三节80年代中国文学创作中的“新感觉” 34

第三章 村上春树与中国都市文学 41

第一节 村上春树文学的评论 41

第二节 中国都市化进程中的“村上现象” 45

第三节 村上文学与中国90年代都市文学 48

第十五编 女性主义与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学 56

第一章 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 56

第一节 女性主义在中国的接受 56

第二节 女性主义理论的译介 58

第二章 女性主义批评话语 62

第一节 女性主义社会历史批评 64

第二节 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学批评 66

第三节 女性主义原型批评 68

第四节 女性主义叙事学批评 70

第五节 女性主义后殖民理论批评 71

第三章 中国女性主义写作 74

第一节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写作 75

第二节 女性主义烛照下的人物形象塑造 81

第三节 女性视点的介入对叙事及修辞的影响 86

第四章 女性话语:现在与未来 91

第十六编 叙述学与八九十年代中国小说叙述 102

第一章 西方叙述学在中国 102

第一节 人学视野中的西方叙述学 102

第二节 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 107

第二章 智力游戏与马原“叙述圈套” 112

第一节 凸显的叙述主体及其圈套 112

第二节 叙述行为的审美分析 117

第三章 复活自我与余华的叙述时间 121

第一节 叙述的快感与冷漠的时间 121

第二节 自我的复活与体验的时间 125

第三节 人物的声音与生命的时间 128

第四章 诗意叙事与苏童、格非的叙事 133

第一节 苏童:委婉细腻的诗意叙事 133

第二节 格非:繁复细密的叙述笔调 137

第五章 先锋小说的语言世界 141

第一节 创造性的变形语言 141

第二节 语言陌生化的探求 147

第三节 能指形式的凸现 153

第四节 色彩与音韵的重用 155

第六章 语言实验之得失 159

第一节 先锋语言实验之得失 159

第二节 语言崇拜和生存绝望 163

第三节 意义的重建与诗性的回归 166

第十七编 西方现代主义与80年代中国新诗潮 172

第一章 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 172

第一节 象征主义诗歌译介 174

第二节 后期象征主义诗歌译介 178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诗歌译介 181

第四节 文化语境和接受情况 184

第二章 现代主义诗歌与人的发现 192

第一节 人性恶的确认与主体意识的觉醒 192

第二节 对人类生存处境的思考 198

第三节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202

第四节 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 204

第三章 现代主义诗歌中的主体形象 206

第一节 荒原人 206

第二节 启蒙战士 208

第四章 现代主义诗歌美学 211

第一节 新的美学 211

第二节 美的自由和善的原则 214

第五章 现代主义诗歌形式 217

第一节 互文性 217

第二节 意象、隐喻、象征、神话 219

第十八编 荒诞派与80年代中国戏剧 230

第一章 荒诞派戏剧在中国 230

第一节 荒诞派戏剧的荒诞 230

第二节 荒诞派戏剧在中国的译介 232

第三节 人的荒诞性的发现 235

第二章 荒诞派戏剧与中国戏剧创作 243

第一节 标新立异第一面旗帜 243

第二节 等待中的荒诞 247

第三节 中国特色的荒诞 252

第四节 对探索荒诞的阐释 258

第三章 寻找中国荒诞剧 263

第十九编 表现主义与80年代中国戏剧 270

第一章 表现主义戏剧在中国 270

第一节 表现主义戏剧在新时期中国的译介与接受 270

第二节 戏剧的表现性传统 277

第三节 戏剧观念的重构 283

第二章 中国实验话剧的表现性 288

第一节 中国实验话剧的表现性 288

第二节 表现性语境下的人性展现 292

第三章 中国实验话剧的表现性手法 297

第一节 直觉想象与观念呈现 297

第二节 具象与变形 300

第四章 中国实验话剧的表现性特征 307

第一节 内心视像:叙事视角与生命体验的另样表达 307

第二节 表现的底色:戏剧表现与现实主义系统 311

第五章 阿瑟·密勒与中国的姻缘 316

第一节 密勒与中国的初次“碰撞” 318

第二节“文化推销员”在北京 321

第三节 中国学者对《推》剧的评论 325

第六章 阿瑟·密勒戏剧的中国化表现主义风格 330

第一节 表现主义的舞台风格 330

第二节 中国戏曲假定性原则的借用 333

第三节 写意戏剧和残酷戏剧等手法的运用 335

第二十编 布莱希特与80年代中国戏剧 342

第一章 布莱希特辩证戏剧体系理论 342

第二章 布莱希特在中国的接受 348

第一节 接受途径 348

第二节 接受热潮 349

第三章 布莱希特对中国当代戏曲的影响 355

第一节 戏剧观的影响 355

第二节 戏曲的现代进程 357

第四章 布莱希特与中国新时期现实主义话剧 365

第一节 现实主义情结 365

第二节 现实主义维度比较 372

第五章 布莱希特与中国新时期先锋戏剧 377

第一节 接受与改造 377

第二节 先锋戏剧实验 384

第六章 布莱希特与高行健 391

第一节 布莱希特与高行健表演理论 391

第二节 布莱希特与高行健戏剧叙事 398

第二十一编 梅耶荷德与90年代中国戏剧 408

第一章 梅耶荷德与中国 408

第一节 梅耶荷德戏剧要旨 408

第二节 梅耶荷德在中国 409

第二章 梅耶荷德与中国当代新戏剧运动 419

第一节 中国当代新戏剧运动 419

第二节 梅耶荷德与中国当代新戏剧运动的关系 421

第三章 梅耶荷德与中国当代戏剧家 430

第一节 高行健:悠游在假定性戏剧中 430

第二节 林兆华:导演是舞台演出作者 433

第三节 牟森:在视觉经验中攀缘 436

第四节 孟京辉:在音乐中书写戏剧人生 438

第五节 王晓鹰:剧场性的忠实拥趸 441

第二十二编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基督教文学 448

第一章 中国基督教文学状态 448

第一节 作家群落 448

第二节 书写形态 466

第三节 传播途径 471

第二章 中国圣经文学 478

第一节 中国圣经文学的命名描述 478

第二节 圣经精神形象的汉语书写 481

第三章 中国灵修文学 486

第一节 人神灵交的言说 486

第二节 世俗灵性的开启 490

第四章 中国救赎文学 494

第一节 忏悔的黑玫瑰已然开放 494

第二节 对文革记忆的神学解读 498

第五章 中国基督教文学的人学内质 503

第一节 人与神的对话 503

第二节 叩访性爱之门 506

第三节 穿越死阴幽谷 509

第四节 重返自然乐园 512

第二十三编 儒家文化与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学 520

第一章 儒家文化再认识 520

第一节 儒家文化在新时期的际遇 520

第二节 儒家言说的“人”及其现代应用 527

第二章 士的精神与作家精神走向 533

第一节 士的精神的凸显 533

第二节 士的精神的转化 537

第三章 士的精神的多层面追寻 540

第一节 精英文化的观照 540

第二节 民间文化的视角 545

第三节 历史文化的挖掘 547

第四章 道德意识与新时期文学创作 551

第一节 历史的道德化解释 551

第二节 历史转型期的义利之辩 555

第五章 中和审美意识与新时期文学创作 561

第一节 情感含蓄与大家气象 561

第二节 语言节制与汉语写作之美 565

第三节 古典意境及其现代转化 570

参考文献 579

后记 59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