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生物精神病学
生物精神病学

生物精神病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翟金国,陈敏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117123624
  • 页数:442 页
图书介绍:国内关于精神病学方面的书籍近几年不断有所出版,但目前这类书籍大部分以精神病学基础知识为主,缺乏前沿和进展性的内容。或仅针对某一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等进行阐述,而对生物精神病学相对前沿的内容阐述较少。生物精神病学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生物精神病学》目录

上篇 精神病学基础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精神病学的发展历史 3

第二节 精神病学的不同学派 4

一、描述性精神病学派 4

二、动力精神病学派 5

三、行为医学派 6

四、精神生物学派 7

第三节 精神病学的发展现状 8

第四节 生物精神病学 9

一、生物精神病学的发展 9

二、生物精神病学的研究现状 10

三、生物精神病学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11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神经生理和解剖学基础 13

第一节 脑的基本结构与生理功能 13

一、脑干 13

二、间脑 14

三、端脑 15

四、小脑 16

第二节 大脑半球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17

一、额叶 17

二、顶叶 18

三、颞叶 18

四、枕叶 19

五、岛叶 19

第三节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19

一、皮质运动区 19

二、运动前区 19

三、皮质感觉区 20

四、书写中枢 20

五、运动性语言中枢 20

六、味觉区 20

七、视觉性语言中枢 20

八、听觉区 20

九、感觉性语言中枢 21

十、嗅觉区 21

十一、视觉区 21

十二、平衡觉区 21

第四节 边缘系统与基底节的结构与功能 21

一、边缘系统 21

二、基底节 22

第五节 分裂脑 23

一、失联症 23

二、语言功能 23

三、计算功能 24

四、形体功能 24

五、视觉功能 24

六、动作控制 24

七、不同感觉的整合 24

八、学习和记忆 24

九、人格表现 24

第六节 网状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25

一、脑干网状结构的主要核团 25

二、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 25

第七节 自主神经系统与下丘脑 26

一、中枢自主神经系统 26

二、周围自主神经系统 27

第八节 脑的可塑性与精神障碍 27

一、脑的可塑性机制 28

二、大脑的可塑性与精神障碍的治疗 30

第九节 意识的解剖生理与意识障碍 30

一、意识与意识障碍的解剖学基础 30

二、特殊意识障碍的解剖学基础 31

三、影响意识状态的神经生化因素 31

四、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与神经精神障碍的关系 32

第十节 睡眠的解剖生理与睡眠障碍 32

一、睡眠的时相和产生机制 33

二、睡眠障碍 34

第十一节 记忆的解剖生理与记忆障碍 34

一、记忆的分类 34

二、人类的记忆过程 35

三、记忆的脑功能定位 35

四、遗忘 36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神经生化基础 37

第一节 神经传递和神经通路 37

一、神经传递的基本结构——神经元 37

二、神经通路的复杂性 37

第二节 突触、神经介质和神经递质受体 38

一、突触 38

二、神经介质 41

三、神经递质受体 47

第三节 精神障碍的神经内分泌学 49

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49

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50

三、下丘脑-垂体-生殖腺轴 51

四、生长激素、催乳素与精神障碍 51

第四节 精神障碍的神经免疫学 53

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遗传学基础 55

第一节 遗传学基础 55

一、核酸和蛋白质是遗传学的分子基础 55

二、遗传学分类 57

第二节 遗传学研究技术进展 58

一、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58

二、生物芯片技术 60

第三节 精神障碍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61

一、精神障碍的遗传性 61

二、遗传学研究方法 66

三、遗传学的研究策略 68

四、精神障碍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69

第四节 精神障碍遗传学研究结果的应用前景 70

第五章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 72

第一节 生物学因素 72

一、遗传因素 72

二、神经生化研究 74

三、脑影像学研究 74

四、脑电生理研究 74

五、神经发育异常 75

六、感染 75

七、器质性因素 75

八、物理化学因素 75

第二节 心理社会因素 76

一、心理因素 76

二、社会因素 76

第六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78

第一节 感知觉和感知觉障碍 79

一、感觉和感觉障碍 79

二、知觉和知觉障碍 80

三、感知综合障碍 85

第二节 思维和思维障碍 86

一、思维 86

二、思维障碍 87

第三节 情感和情感障碍 94

一、情感 94

二、情感障碍 94

第四节 意志行为和意志行为障碍 97

一、意志行为 97

二、意志行为障碍 97

第五节 智能和智能障碍 99

一、智能 99

二、智能障碍 99

第六节 记忆和记忆障碍 101

一、记忆 101

二、记忆障碍 101

第七节 注意和注意障碍 103

一、注意 103

二、注意障碍 104

三、注意障碍与精神障碍 104

第八节 意识和意识障碍 106

一、意识 106

二、意识障碍 107

第九节 认知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 110

一、认知功能 110

二、认知功能障碍 110

三、认知功能障碍与精神障碍 111

第十节 自知力和自知力障碍 115

一、自知力 115

二、自知力障碍 116

三、自知力障碍与精神障碍 116

第七章 精神障碍的检查、诊断和分类 119

第一节 病史采集 119

一、病史采集的注意事项 119

二、病史格式与内容 120

第二节 精神检查 122

一、精神检查的目的 122

二、精神检查的提纲 122

三、精神检查的一般原则 123

四、精神检查的方法与技巧 123

五、特殊情况下的精神检查 124

六、标准化精神检查工具和精神科评定量表 125

第三节 物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126

一、物理检查 126

二、实验室检查 128

第四节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 128

一、精神障碍分类的原则 128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系统 129

下篇 临床精神病学 135

第八章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35

第一节 概述 135

一、基本概念 135

二、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135

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治疗 137

第二节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38

一、阿尔茨海默病 138

二、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143

三、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 145

四、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146

五、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147

六、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 148

第九章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150

第一节 概述 150

一、概念 150

二、发病机制 150

三、临床表现 150

四、治疗 151

第二节 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152

一、流行性感冒所致精神障碍 152

二、肺炎所致精神障碍 152

三、狂犬病所致精神障碍 152

四、艾滋病所致精神障碍 152

第三节 内分泌障碍所致精神障碍 152

一、甲状腺功能异常所致精神障碍 153

二、肾上腺功能异常所致精神障碍 153

第四节 结缔组织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154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154

二、类风湿关节炎 154

第五节 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155

一、肝脏疾病 155

二、肾脏疾病 156

三、心、脑血管疾病 156

第十章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 158

第一节 概述 158

一、基本概念 158

二、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的相关因素 159

第二节 使用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 161

一、概述 161

二、药理作用 162

三、戒断反应 163

四、治疗与预后 163

第三节 使用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 164

一、概述 164

二、药理机制 165

三、饮酒与精神障碍 165

四、治疗 167

第四节 使用镇静、催眠、抗焦虑药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 168

一、概述 168

二、药理机制 168

三、戒断反应 168

四、治疗与预后 169

第五节 使用烟草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 169

一、概述 169

二、药理机制 169

三、戒断反应 169

四、治疗与预后 170

第十一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171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171

一、精神分裂症概念的演变 171

二、流行病学 172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172

四、临床表现 180

五、临床类型 183

六、躯体和神经系统、实验室检查 185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185

八、病程与预后 187

九、治疗与康复 188

十、心理社会综合干预 192

第二节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 192

一、病因学 193

二、临床表现 193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94

四、治疗与预后 194

第三节 持久的妄想性障碍 194

一、病因学 195

二、临床表现 19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96

四、治疗与预后 196

第四节 分裂情感性障碍 196

一、病因学 196

二、临床表现 197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97

四、治疗与预后 198

第十二章 心境障碍 200

第一节 概述 200

一、流行病学 200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201

第二节 躁狂发作 207

一、临床表现 207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208

三、治疗与预后 210

第三节 抑郁发作 213

一、临床表现 213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215

三、治疗与预后 217

第四节 双相障碍 220

一、临床表现 220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221

三、治疗与预后 222

第五节 环性心境障碍 225

一、临床表现 225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226

三、治疗 226

第六节 恶劣心境 226

一、临床表现 226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227

三、治疗与预后 227

第十三章 神经症性障碍 228

第一节 概述 228

一、神经症性障碍的共性 228

二、分类 229

三、流行病学 230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231

五、治疗 232

第二节 恐怖症 23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33

二、临床表现 234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235

四、治疗与预后 236

第三节 焦虑障碍 23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37

二、临床表现 238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240

四、治疗与预后 241

第四节 强迫障碍 242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42

二、临床表现 243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244

四、治疗与预后 245

第五节 躯体形式障碍 24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46

二、临床表现 247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248

四、治疗与预后 249

第六节 神经衰弱 250

一、病因 250

二、临床表现 25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252

四、治疗与预后 253

第十四章 分离(转换)性障碍 254

第一节 概述 254

一、流行病学 254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254

第二节 临床表现 255

一、分离性遗忘 256

二、分离性漫游 256

三、分离性木僵 256

四、出神与附体障碍 256

五、分离性运动和感觉障碍 257

六、分离性抽搐 257

七、其他分离(转换)性障碍 257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258

一、诊断 258

二、鉴别诊断 258

第四节 治疗与预后 259

一、治疗 259

二、预后 259

第十五章 应激相关障碍 260

第一节 概述 260

一、应激与反应 260

二、社会心理应激 260

三、应激的生物中介机制 261

四、分类 262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26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63

二、临床表现 264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264

四、治疗与预后 264

第三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 26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65

二、临床表现 266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267

四、治疗与预后 267

第四节 适应障碍 26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68

二、临床表现 269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270

四、治疗与预后 270

第十六章 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 271

第一节 进食障碍 271

一、神经性厌食 271

二、神经性贪食 274

三、神经性呕吐 276

第二节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277

一、非器质性失眠症 277

二、非器质性嗜睡症 280

三、非器质性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281

四、睡行症 282

五、夜惊症 283

六、梦魇 284

第三节 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 285

一、常见的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 285

二、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的治疗 289

第十七章 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291

第一节 人格障碍 291

一、流行病学 291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291

三、常见类型及其临床表现 292

四、诊断 293

五、治疗与预后 294

第二节 性心理障碍 29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94

二、临床表现 295

三、治疗与预后 296

第十八章 常见儿童少年精神障碍 297

第一节 儿童少年行为障碍 29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97

二、常见儿童少年行为障碍 298

第二节 儿童少年品行障碍 299

一、病因学 300

二、临床表现 300

三、预防与治疗 301

第三节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301

一、流行病学 301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301

三、临床表现 302

四、诊断 302

五、治疗 302

第四节 抽动障碍 303

一、流行病学 303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304

三、临床表现 304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305

五、治疗 305

第五节 儿童少年情绪障碍 306

一、病因学 306

二、临床表现 307

三、诊断 307

四、治疗 307

第六节 儿童孤独症 308

一、流行病学 308

二、病因学 308

三、临床表现 309

四、诊断 309

五、治疗 310

第七节 精神发育迟滞 310

一、流行病学 311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311

三、临床表现 312

四、病程与预后 313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313

六、治疗与预防 314

第十九章 精神科急诊 316

第一节 急性幻觉状态 316

一、临床表现 316

二、常见精神障碍及其特点 316

三、治疗 317

第二节 急性妄想状态 317

一、临床表现 317

二、常见精神障碍患者的妄想 317

三、治疗 318

第三节 抽搐 318

一、临床表现 318

二、处理原则 318

第四节 谵妄状态 318

一、病因学 318

二、临床表现 319

三、治疗 319

第五节 兴奋状态 319

一、临床表现 319

二、治疗 320

第六节 木僵状态 320

一、临床表现 321

二、治疗 321

第七节 自缢、溺水、触电 322

一、自缢 322

二、溺水 322

三、触电 323

第八节 吞食异物、噎食 324

一、吞食异物 324

二、噎食 325

第九节 自杀和自伤 326

一、临床表现 326

二、常见精神障碍与自杀和自伤 326

三、自杀和自伤的处理 327

第二十章 精神障碍的生物学治疗 328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328

一、抗精神病药的发展历程 328

二、抗精神病药的分类 329

三、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机制 330

四、抗精神病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31

五、抗精神病药的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 332

六、抗精神病药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35

七、常用传统抗精神病药 336

八、常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338

第二节 抗抑郁药 350

一、抗抑郁药的概念与发展史 350

二、抗抑郁药的分类 350

三、三环类抗抑郁药 353

四、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354

五、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354

六、选择性5-HT及NE再摄取抑制剂 356

七、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 357

八、去甲肾上腺素能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 357

九、5-HT受体拮抗和再摄取抑制剂 358

十、NE及DA再摄取抑制剂 358

十一、其他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 359

第三节 心境稳定剂 359

一、锂盐 360

二、抗癫痫药 364

三、抗精神病药 367

四、可用于治疗躁狂的其他药物 369

第四节 抗焦虑药 370

一、苯二氮?类 370

二、阿扎哌隆类 374

三、β受体拮抗剂 376

四、抗组胺类 377

五、抗抑郁药 377

六、抗精神病药 378

七、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378

第五节 中枢兴奋剂 379

一、药理机制 379

二、常用中枢兴奋剂 380

第六节 认知增强剂 386

一、胆碱酯酶抑制剂 386

二、促进脑代谢及脑循环药 389

三、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392

四、钙离子拮抗剂 393

五、抗氧化剂 394

六、非甾体抗炎药 396

七、雌激素 396

八、抗β-淀粉样蛋白药 396

九、降脂药 397

第七节 电抽搐治疗 397

一、概述 397

二、作用机制 398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398

四、临床应用 399

五、疗效预测 400

六、不良反应 401

七、电抽搐治疗对不同精神障碍的疗效 401

八、不同位置电极放置的疗效和副作用 402

九、特殊人群ECT的应用 402

第八节 其他现代生物学治疗 403

一、跨颅磁刺激 403

二、深部脑刺激 403

三、光照疗法 404

四、精神外科治疗 404

五、生物反馈治疗 404

六、迷走神经刺激 405

七、中医治疗 405

参考文献 407

附录一 中英文名词对照 415

附录二 生物精神病学常用研究方法 440

返回顶部